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福建将乐林场杉木人工林多功能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小班面积(x1)、树种组成(x2)、郁闭度(x3)、年龄(x4)、平均胸径(x5)、平均树高(x6)、小班蓄积(x7)、坡度(x8)共8个指标构建福建将乐林场杉木人工林结构与风景游憩(Y1)、木材生产(Y2)、涵水保土(Y3)功能的模型:Y1=0.001x1-0.174x2+0.221x3+0.216x4+0.238x5+0.237x6+0.137x7-0.024 x8;Y2=0.584 x1+0.044x2-0.045x3-0.126x4-0.043x5-0.053x6+0.485x7-0.021x8;Y3=0.022x1-0.044x2+0.099x3-0.113x4+0.047x5+0.027x6+0.007x7+0.980x8,并对436个小班进行多功能的等级划分与评价.结果表明:多功能等级为优、良、中等、差、极差的小班比重分别为1.1%、13.8%、60.6%、15.4%、9.2%.评价结果为中等的小班最多,良和优的小班比重小,杉木人工林的整体多功能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2.
选择3种不同龄组的杉木人工林,研究林下植物物种的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龄组杉木人工林在1 800 m2样地内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在28~36之间,物种数差异不大,但其主要物种的生态习性差异明显。其中幼龄林30种,中龄林36种,成熟林28种。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 D在0.705 8~0.829 0之间、H在1.709 1~2.515 7之间,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D在0.880 3~0.923 6之间、H在2.338 9~2.695 0之间,中龄林>成熟林>幼龄林,整体上灌木层高于草本层。  相似文献   

3.
以福建将乐林场栲类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栲类次生林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主导功能,然后构建了基于主导功能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栲类次生林小班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栲类次生林的127个小班中,处于优质、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疾病状态的小班数量分别为26、32、42、16、11个,面积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2.1%、21.6%、30.0%、10.5%、5.7%。其中,严格保护型经营类型的小班健康状况优于经营保护型和一般保护型。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为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提高栲类次生林的健康状态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4.
将乐林场常绿阔叶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集体林区常绿阔叶林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根据18块典型样地调查数据,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测算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常绿阔叶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样地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疾病样地占调查总面积的5.6%,没有不健康样地,亚健康样地占22.2%,健康样地占55.6%,优质样地占16.7%。将乐林场常绿阔叶林处于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会同杉木人工林成熟阶段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为了定量研究杉木人工林成熟阶段的生物量特征和生产力特性,以改进营林技术措施,提高杉木人工林的生产力,为合理经营成熟阶段的杉木人工林提供依据,根据湖南会同生态定位站31年生杉木林的定位实测数据,采用分级取样测定法,对杉木人工林成熟阶段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杉木人工林更新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传钴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55-156
本文在论述了杉木人工林连栽更新中存在问题和生产力下降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更新经营技术和研究发展的方向,供杉木人工林合理经营参考。  相似文献   

7.
杉木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闽北地区杉木丰产林110块样地的经营密度,应用半峰宽公式计算其合理经营密度。结果表明,最大密度模型的合理经营密度为0.64~0.88,最大密度线模型的合理经营密度为0.62~0.89;两种模型的经营密度经u检验表明没有显著差异;符号检验结果表明,两者的合理经营密度都适用于闽北地区杉木人工林的林分密度管理。  相似文献   

8.
当前林业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的持续发展不仅意味着森林生态潜力的持续,而且意味着林产品和公益效益的持续。本研究综合分析了杉木人工林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林地土壤肥力状况及地力衰退趋势,分析影响地力衰退的主要影响因子,以不同林龄(2、4、6、8和11 a)杉木短周期小径材培育人工林的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检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水解性氮、速效钾、有效磷、有效铁、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和pH值共11个土壤肥力指标,分析不同林龄土壤养分差异及其...  相似文献   

10.
福建将乐林场杉木碳储量密度控制图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杉木的生长过程,编制杉木碳储量密度控制图,为林业生产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碳储量密度控制图编制方法。【方法】以福建省将乐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1996和2007年两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和固定样地资料,先确定杉木林分3个地位级的划分标准,再根据已有的杉木林蓄积量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式,取含碳率为0.5,推算杉木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最后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分密度的杉木碳储量估计模型。【结果】编制了福建将乐林场不同地位级的杉木碳储量林分密度控制图,图中包含了等树高线、等直径线、等疏密度线、最大密度线和自然稀疏线;举例说明了该图的使用方法,对于林分平均直径14.0cm、林分密度2 000株/hm2的Ⅱ地位级的杉木人工林而言,其林分碳成熟龄为20年,此时林分碳储量为57.4t/hm2。【结论】编制的杉木碳储量密度控制图可用来预估福建将乐林场杉木碳储量,但其精度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传统标准地调查方法,取得数据,利用ForStat的统计分布假设检验对幼、中、近、熟4种林分径阶分布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表明,Logistic分布假设检验对幼中近熟林的p值均大于0.05,适用于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径阶分布;幼龄林左尾林木株数大于右尾林木株数,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右尾分布株数多于左尾分布株数;杉木直径Logistic分布的离散程度随林龄增加而增加,但林木直径分布成尖峰状态,杉木林分中林木比较集中在均值区域。  相似文献   

12.
基于样地调查数据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对金沟岭林场不同经营目的云杉、冷杉林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了健康评价。结果表明,云冷杉林的中龄林处于优质、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样地比例分别为15.4%、38.5%、38.5%与7.7%;近熟林处于优质、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样地比例分别为10%、70%、10%与10%;成熟林处于优质、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状态的样地比例分别为7.7%、46.2%、23.1%与23.1%;以防护为主的云冷杉林处于优质、健康状态的样地比例分别为33.3%、66.7%;以用材为主的云冷杉林处于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样地比例分别为25%、50%、25%。因此,研究对象须加强森林经营,特别是中龄林抚育等措施,以提高云冷杉林的健康等级。  相似文献   

13.
15年生杉木人工林采用4个强度进行间伐,保留密度分别为375(Ⅰ)、488(Ⅱ)、594(Ⅲ)和732(Ⅳ)株·hm-2,于林下均匀套种大叶栎、红椎、灰木莲、香梓楠、格木等5个乡土阔叶树种,2008年底调查套种阔叶树的胸径、树高和冠幅等生长指标,此后至2016年每2 a测定1次,应用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分析这些生长指标对不同强度间伐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1)杉木林下套种第3年,大叶栎的胸径、树高和冠幅以及灰木莲的树高和冠幅、红椎的树高出现生长高峰;第5年,红椎、灰木莲、香梓楠的胸径出现生长高峰;第9年,格木的胸径、树高和冠幅以及香梓楠的树高和冠幅、红椎的冠幅增长量最大。2)套种5个阔叶树的3个方面(胸径、树高和冠幅)生长总体表现看,其生长速度最快为大叶栎,其次为红椎、灰木莲,再次为香梓楠,最慢为格木。3)杉木间伐强度对套种阔叶树的生长大多表现为中度间伐强度优于强度和弱度处理,但并未呈现明显规律。香梓楠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生长最慢,大叶栎则生长最快;大叶栎在间伐处理Ⅱ(488株·hm-2)下套种优于其余3个间伐处理,格木则适合在间伐处理Ⅰ(375株·hm-2)下套种,红椎、灰木莲和香梓楠适合在间伐处理Ⅲ(594株·hm-2)下套种。大叶栎、红椎和灰木莲适合在间伐处理Ⅰ和Ⅱ下套种;香梓楠和格木适合在间伐处理Ⅲ和Ⅳ下套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杉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机制,用径向生长测量仪于2017年7月-2019年7月进行监测,用Compertz函数对年内生长过程进行拟合,以21 d为窗口将日径向生长量与气候要素每隔1 d进行滑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杉木的径向生长于3月初开始大幅度增加,11月趋于稳定,其中4月的径向生长累积量最大,而生长速率在5月初达到最大值;2)径向生长量与生长季开始阶段(3-4月)、结束阶段(9-10月)的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7-8月平均温度显著负相关。因此在生长季开始阶段适当加大灌溉力度能促进杉木的径向生长。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树干解析法获取3种不同生长势(优势木、中庸木、被压木)杉木的胸径、树高生长数据,利用ForStat的生长曲线模拟杉木的胸径模型和树高模型,结果表明,Richards生长曲线是分析杉木胸径和树高的适宜生长曲线;3种不同生长势的杉木胸径生长曲线和树高生长曲线均呈“S”状曲线,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孟庆权    葛露露    林宇  邱岭军    胡欢甜    何宗明    董强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34(6):8-15
通过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生活叶、凋落叶以及土壤(0~40 cm)C、N、P含量,并探讨3种林分生活叶、凋落叶和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3种林分C、N、P含量均为生活叶>凋落叶>土壤,3种林分生活叶和凋落叶C、N、P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土壤C含量为格氏栲天然林显著高于2种人工林,而N、P含量差异不显著;2)3种林分C∶N、C∶P、N∶P均表现为凋落叶>生活叶>土壤,格氏栲天然林和人工林生活叶N∶P均>16,而杉木人工林生活叶14<N∶P<16,生活叶C∶N为杉木人工林最高,凋落叶C∶N为格氏栲人工林最低,凋落叶、土壤C∶P为杉木人工林最低;3)随土层深度的增加,3种林分土壤C、N、P含量逐渐减少,而C∶N、C∶P、N∶P变化不大;4)3种林分N含量和C∶N在生活叶和凋落叶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格氏栲天然林改为人工林后土壤C含量显著降低,格氏栲天然林和人工林生长受N限制,杉木人工林生长受N、P限制,且土壤P的有效性高。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不同林分的限制性元素,为该研究区格氏栲和杉木的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福建将乐林场栲类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构建栲类次生林干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修正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该林场21块栲类次生林标准地进行干扰评价,并利用软件SPSS18.0分析干扰度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构建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模型。结果显示:将乐林场栲类次生林主要处于轻度干扰和几无干扰状态;与干扰度相关性较大的指标是人为干扰指标和系统活力指标;对干扰度影响从大到小的主导因子依次是人为干扰(X1)、生物多样性(X2)、自然干扰(X3)、生物量(X4)、层次结构(X5)和其他因素(X6),栲类次生林干扰度与各评价指标之间的耦合关系模型为:SL=0.36X1+0.18X2+0.13X3+0.1X4+0.09X5+0.14X6。本研究为科学合理地经营栲类次生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重庆四面山杉木林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2种不同类型的生态位宽度公式和生态位重叠公式统计分析重庆四面山杉木林乔木层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四面山杉木林中,杉木、腺萼马银花、光叶山矾、长蕊杜鹃、细枝柃、城口桤叶树都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其BiBa值分别为0.589 8、0.563 2、0.594 1、0.558 8、0.595 2、0.566 0和0.928 7、0.787 1、0.955 0、0.775 1、0.960 7、0.807 6;而檫木、薯豆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其BiBa值为0.121 1、0.057 5和0.427 3、0.503 6。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有一定的联系,但又不呈明显的规律性。具有较大生态位宽度的物种是杉木林群落的主要优势种或伴生种,其对环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具有相近的生态特性或对生境因子有互补性要求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较大。在营造杉木人工林时,可以选择光叶山矾、长蕊杜鹃、细枝柃等与杉木进行混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