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李美美    马华冰    任俊杰    陈利英  齐国辉    张雪梅    李保国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30(1):108-115
以10 年生早实核桃‘绿岭’为对象,研究了重回缩、拉枝、重回缩结合拉枝,以及自然生长对树干液流速率、液流通量、水势、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回缩、拉枝、既重回缩又拉枝和放任生长4种修剪方式下树体整个生长季的液流通量分别为0.58、1.04、0.64 L·h-1和0.95 L·h-1,液流速率分别为4.61、7.52、5.19 cm·h-1和7.35 cm·h-1,液流速率和液流通量均以拉枝的最大;叶水势分别为-1.153、-1.267、-1.068 MPa和-1.317 MPa,以既重回缩又拉枝的水势最高;净光合速率分别为2.19、2.50、3.25 μmol·m-2·s-1和1.45 μmol·m-2·s-1;株产分别为2.94、3.51、3.53 kg和2.21 kg,以既重回缩又拉枝处理的产量最高;核桃脂肪含量分别为65.43%、67.55%、68.52%和64.77%,总蛋白含量分别为20.68%、21.23%、21.77%和19.83%,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2.16%、2.23%、2.27%和2.11%,3项指标均以既重回缩又拉枝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2.
3个苹果品种气体交换特性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i-6400光合作用系统对3个苹果品种(富士、早富一号、新富一号)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的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光响应曲线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3个苹果品种均是高光合、高蒸腾、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品种,富士光饱和点(LSP) 和光补偿点(LCP)分别为1 542.8 μmol·m-2·s-1、30.4 μmol·m-2·s-1,早富一号LSPLCP分别为1 618.8 μmol·m-2·s-1、26.6 μmol·m-2·s-1,新富一号LSPLCP分别为1 189.4 μmol·m-2·s-1、41.8 μmol·m-2·s-1。2)富士的PnTr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早富一号、新富一号的PnTr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分布,并且存在光合“午休”现象。3)影响富士PnTr日变化的主要内外界环境因子及作用大小的顺序分别依次为:PPFD>GsRH>Tair >Gs;影响早富一号PnTr日变化的主要内外界环境因子以及作用大小的顺序分别依次为:PPFD >Gs>RHRH>Tair>Gs>PPFD;影响新富一号Pn、Tr日变化的主要内外界环境因子以及作用大小的顺序分别依次为:PPFD >Gs > RH>TairRH>Tair >Gs> PPFD。  相似文献   

3.
了解不同光强对小×胡杨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可为进一步评价小×胡杨新品种适应性提供基础数据,为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防护林体系的更新及造林树种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不同光强下小×胡杨的光合生理参数,利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关系,计算光饱和速率(A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效率(RD)等光合生理参数。结果表明,在光合有效辐射(PAR)0~1 500 μmol·m-2·s-1范围内,不同栽植年限小×胡杨净光合速率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强而增加,当光合有效辐射(PAR)为1 500 μmol·m-2·s-1时,曲线处于缓慢上升趋势,小×胡杨还没有达到光饱和点。不同光合有效辐射,净光合速率值均表现为3年>2年>1年生,1年、2年、3年生小×胡杨之间的净光合速率差异显著(P<0.05)。3年生小×胡杨的光饱和速率(A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表观量子效率(AQY)最高。1年生小×胡杨的暗呼吸速率最大,3年小×胡杨的暗呼吸速率最小。在光合有效辐射(PAR)0~1 500 μmol·m-2·s-1,不同栽植年限小×胡杨气孔导度(Gs)均随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加而增加,而胞间CO2 浓度(Ci)均呈逐步下降的趋势;随着有效光辐射的逐步增强,不同栽植年限小×胡杨蒸腾速率逐渐增加,变化趋势都较缓慢平稳,蒸腾速率对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变化并不敏感。当光合有效辐射<600 μmol·m-2·s-1,1年、2年、3年生小×胡杨水分利用效率增加迅速,当光合有效辐射>600 μmol·m-2·s-1,随着光强的增强,3年生小×胡杨水分利用效率继续缓慢上升,但1年、2年生的小×胡杨水分利用效率趋于平缓甚至下降。综合分析,1年、2年、3年生小×胡杨具有高光合,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相对较低的蒸腾速率的特点,表现出了对当地生态气候的良好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以3个种源地北美鹅掌楸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对有效光辐射和CO2的响应等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宾夕法尼亚种源和俄亥俄种源北美鹅掌楸的Pn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具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峰值出现在10:00和14:00,纽约种源北美鹅掌楸不具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数据分析表明,纽约种源北美鹅掌楸光饱和点(1 180.4 μmol·m-2·s-1)和光补偿点(10.27 μmol·m-2·s-1)均高于另外2个种源。这种趋势也同样适用于CO2饱和点(1 595.0 μmol·m-2·s-1)和CO2补偿点(107.5 μmol·m-2·s-1)。在北方低光照环境下,纽约种源较高的光补偿点和CO2补偿点,不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宾夕法尼亚种源对光照和CO2要求较低,更适合北方环境。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覆盖栽培竹林生理生态变化机制,给竹林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提供依据,分别对覆盖0、3、6、9 a和12 a雷竹林光合性状和光响应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竹林净光合速率(Pn)随覆盖年限增长,逐渐减小,在覆盖6 a时显著减小;气孔导度(Gs)随覆盖年限增长,逐渐减小,覆盖9 a时显著减小;覆盖6 a后竹林胞间CO2浓度(Ci)均高于覆盖0、3 a竹林;蒸腾速率(Tr)总体随竹林覆盖年限增长,逐渐减小,在覆盖3 a时即显著减小;竹林水分利用效率(WUE)以覆盖3 a竹林最高,覆盖12 a竹林最低;PnG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r呈显著正相关,与Ci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竹林光响应过程中,光合有效辐射(PAR)达20 μmol·m-2·s-1后,覆盖3 a竹林Pn均高于其他竹林,PAR升高至400 μmol·m-2·s-1后,各竹林Pn以覆盖12 a竹林最低;覆盖3 a竹林潜在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最大,覆盖12 a竹林最小;覆盖0 a竹林光补偿点(LCP)最低,覆盖6 a后竹林LCP均在10.000 μmol·m-2·s-1以上;覆盖6 a竹林光饱和点(LSP)最高,达737.703 μmol·m-2·s-1。结论认为:覆盖对竹林光合作用起到制约作用,覆盖时间越长,竹林越难以形成可持续生产力;竹林覆盖至第6年,光合生理发生显著减弱,竹林种群受覆盖胁迫越来越严重,此时,需要及时养竹以更新竹林和采取有效的竹林恢复措施,同时,要重点开展竹林土壤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以促进实现竹林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施氮量对米槁幼苗光响应曲线的影响。采用砂培法,设置4种不同的氮素浓度,利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等6种模型对米槁叶片进行光响应曲线拟合。此外,也对相关光合参数的响应过程做了探讨。结果表明,在不同氮素处理下,修正模型拟合的各项光合参数结果与实测值比较接近。其中,在N3处理下,米槁幼苗LSP(1 722.041 μmol·m-2·s-1)、Pnmax(8.295 μmol·m-2·s-1)、AQE(0.027 μmol·m-2·s-1)均大于其他处理,LCP(13.769 μmol·m-2·s-1)小于其他处理;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米槁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呈增大的趋势,胞间CO2浓度Ci呈下降的趋势。因此,增施氮量能够显著改变米槁对光的适应幅度,提高叶片光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高原夏菜生产中甘蓝育苗的最适固体水用量,通过田间随机区组排列试验设计的方法,以生产上常规的用水量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固体水用量对甘蓝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得出:当固体水用量为400 ml/株时,甘蓝在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叶面积与冠根比等形态指标的表现上均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7.41 cm、5.20 cm、26.24 cm2和69.51;同时幼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和气孔导度数值最大,分别为27.86μmol·m-2·s-1、13.37 mmol·m-2·s-1、803μmol·m-2·s-1和734 mmol·m-2·s-1;同时幼苗代谢过程中的生理指标最优,可为甘蓝壮苗培育与水分高效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叶绿素荧光这一光合作用的敏感指针,对比研究了荆条灌丛下和对照裸地的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幼苗荧光参数在不同天气类型下的反映,同时也测定了栓皮栎幼苗的光曲线,得到了光饱和点和半饱和光强。结果表明,灌丛下与裸地的叶片Fv/FmY(Ⅱ)、qLqNY(NPQ)和Y(NO)等在晴天、多云、阴天下均有不同的反映,均表现出荆条灌丛的庇荫效应。结论:1)栓皮栎幼苗的光饱和点为1 942 μmol·m-2·s-1,半饱和光强为235 μmol·m-2·s-1,显现出栓皮栎并不具有对强光的特殊耐受力;2)晴天中午时段裸地叶片有明显的光抑制,但这种光抑制处于可逆的范围;3)Fv/Fm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反映出灌丛下栓皮栎幼苗叶片的光合活性高、光保护能力强,光合状况优于对照,荆条灌丛对栓皮栎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9.
呼伦贝尔草原蘑菇圈对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蘑菇圈是草原上常见的生态学景观,蘑菇圈的真菌不仅会影响植物的生长,而且会极大地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从而间接影响土壤呼吸。探究草原蘑菇圈的土壤呼吸作用,为精确估算草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Li-8100土壤呼吸监测系统,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蘑菇圈不同位置(圈上、圈内、圈外)的土壤呼吸作用进行监测,并使用探针式电子温度计(CJTP-101)和手持式土壤水分仪测量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同时测定蘑菇圈土壤生物量和土壤养分,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蘑菇圈上的地上生物量为246.2 g·m-2,显著高于圈内(153.1 g·m-2)和圈外(132.6 g·m-2),圈上地上生物量分别为圈内和圈外的1.61倍和1.86倍;蘑菇圈上地下生物量为763.9 g·m-2,小于圈内(927.4 g·m-2)和圈外(824.8 g·m-2),圈上、圈内、圈外地下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蘑菇圈上枯落物量为17.9 g·m-2,大于圈内(13.1 g·m-2)和圈外(9.6 g·m-2),但差异不显著(P>0.05);圈上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分别为52.2和7.8 mg·kg-1,显著高于圈内和圈外(P<0.05),速效氮的含量分别比圈内、外平均值高42%和40%,速效磷的含量分别比圈内、外平均值高53%和59%;蘑菇圈上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为3 560.1和319.8 mg·kg-1,均低于圈内和圈外;而全磷含量为502.2 mg·kg-1,高于圈内和圈外,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草原蘑菇圈上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为5.26 μmol·m-2·s-1,显著大于圈内(4.07 μmol·m -2·s-1)和圈外(4.17 μmol·m -2·s-1),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的指数和线性回归关系(P<0.01)。【结论】 土壤温度和水分不是造成蘑菇圈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性的主导要素,蘑菇圈上的土壤呼吸速率增强与圈上较高的速效养分和较强的微生物活性及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根部照光对叶用甜菜(Beta vulgarisL. cv. Baby leaf)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植物工厂条件下叶用甜菜生产的光照模式优化提供依据。本试验设置不同的根部照光光强度[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分别设置为0、30μmol·m-2·s-1、60μmol·m-2·s-1、90μmol·m-2·s-1],其中光强度0为对照(CK)。结果表明:在根部照光60μmol·m-2·s-1条件下,叶片中叶绿素和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根部照光90μmol·m-2·s-1处理下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对根部照光60μmol·m-2·s-1和90μmol·m-2·s-1处理显著提高了植株生物量和叶片蒸腾速率,降低了细胞间CO2浓度;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了不同红蓝LED光照条件对非洲菊‘明卉粉黛’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明卉粉黛’的生产与推广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LED为光源,分别设置红光(1∶0)、3∶7、5∶5、7∶3、蓝光(0∶1)共5种红蓝光比例以及40、80、120μmol·m-2·s-13种光照强度,以荧光灯为对照,研究不同红蓝LED光照条件对‘明卉粉黛’组培苗增殖生长和生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当红蓝光比例为5∶5、光照强度为120μmol·m-2·s-1时,‘明卉粉黛’组培苗增殖系数达5.67,株型矮壮、叶片数多、叶色浓绿且叶面积适中;当红蓝光比例为3∶7、光照强度为120μmol·m-2·s-1时,生根数为5.00条·株-1,植株长势强健,根系、叶柄硬度高,组培生根苗移栽成活率达95.83%。[结论]适合非洲菊‘明卉粉黛’组培苗增殖生长和生根生长的光照条件分别为红蓝光比例5∶5、光照强度120μmol·m-2·s-1  相似文献   

12.
张欣    刘铁军    郭建英    杨振奇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5):24-29
为明确半干旱矿区植物生长及生理特性对侵蚀破坏的响应机制,以小叶锦鸡儿为对象,分析其枝叶生长、光合生理指标及水分利用效率在根系不同程度断裂损伤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根系损伤对小叶锦鸡儿生长产生明显抑制作用,随损伤程度增大,抑制作用越明显,重度损伤后株高、冠幅、枝条长度和直径增长率相比对照分别降低了62.5%、61.1%、73.3%和74.4%;根系损伤对小叶锦鸡儿的各项光合指标均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样具有根系损伤程度越大,叶片光合指标越低的变化趋势,以净光合速率为例,表现为对照(22.40 μmol·m-2·s-1)>轻度损伤(20.44 μmol·m-2·s-1)>中度损伤(17.33 μmol·m-2·s-1)>重度损伤(15.20 μmol·m-2·s-1),而且根系损伤对光合指标的抑制作用在损伤形成后将长期存在,持续弱化叶片的光反应能力;根系损伤会改变小叶锦鸡儿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损伤程度越大,水分利用效率越高,表现为重度损伤(4.30 μmol·mmol-1)>中度损伤(3.97 μmol·mmol-1)>轻度损伤(3.61 μmol·mmol-1)>对照(3.52 μmol·mmol-1)。综合分析说明,在侵蚀破坏造成根系损伤后,小叶锦鸡儿会通过减缓生长和光合速率,降低水分需求,实现维持自身生存、生长和再生产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酿酒葡萄赤霞珠的优质栽培,以20年生赤霞珠酿酒葡萄为试材,采用直立独龙蔓和厂形两种整形方式,通过物候期的调查和果实品质的测定,研究不同整形方式对酿酒葡萄赤霞珠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厂形的萌芽期和着色期均较直立独龙蔓提前了5 d,且厂形的净光合速率(25.82μmol·m-2·s-1)、气孔导度(371.44μmol·m-2·s-1)、胞间CO2浓度(475.23μmol·mol-1)、蒸腾速率(8.08μmol·m-2·s-1)均高于直立独龙蔓(23.24μmol·m-2·s-1、254.72μmol·m-2·s-1、401.15μmol·mol-1、5.13μmol·m-2·s-1),但两种整形方式下叶片的蒸腾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光合指标差异均不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广西荷木6个种源的光合能力及保水力,以期更好地选择和利用优良种源。[方法]采用列区种植6个广西种源10年生荷木幼林,研究其叶片光合生理、气孔及保水力等指标,并对不同荷木种群进行比较。[结果]6个种源荷木叶片气孔密度在23.4~28.9个·mm-2之间,叶绿素含量在1.342~2.436 mg·g-1之间,叶片暗呼吸速率在0.76~1.84μmol·m-2·s-1之间,光补偿点在11.54~24.63μmol·m-2·s-1之间,光饱和点在1 072.87~1 607.44μmol·m-2·s-1之间,最大净光合速率在11.14~14.51μmol·m-2·s-1之间。离体24 h后,叶片保水力大小依次为:灌阳>恭城>苍梧>兴业>博白>钦州。总体上,6个广西种源荷木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保水力、最大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桂北...  相似文献   

15.
选取102份遗传基础广泛的甘蓝型油菜骨干亲本,在油菜初花期使用便携式光合仪6400XT测定光合生理指标,分析102份骨干亲本的光合指标变异情况,运用相关分析探究影响油菜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同时选取8份代表性材料在苗期和初花期分别测定光合日变化,进一步探究甘蓝型油菜不同发育时期的光合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2份材料净光合速率变化呈现正态分布,最大净光合速率值为38.15μmol·m-2·s-1,最小净光合速率值为11.53μmol·m-2·s-1,根据净光合速率大小频率分布将102份材料分为4大类,第Ⅰ类8份(>31.53μmol·m-2·s-1),第Ⅱ类53份(22.53~31.53μmol·m-2·s-1),第Ⅲ类33份(17.53~22.53μmol·m-2·s-1),第Ⅳ类8份(11.53~17.53μmol·m-2·s-...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引种观赏海棠品种间光合特性,以海棠粉芽、红宝石、凯尔斯和绚丽为试材,测定了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等光合生理指标和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凯尔斯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型,但粉芽、红宝石和绚丽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双峰型。胞间CO2浓度日变化均呈V型曲线变化,均为早、晚高,中午低;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和双峰型;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出现峰值时间为10:00—14:00;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曲线呈多种类型,均表现为上午高、下午低;凯尔斯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表观量子效率最高,绚丽光补偿点最低,红宝石暗呼吸速率最低;4个观赏海棠品种净光合速率平均值为:凯尔斯(8.33 μmol·m-2·s-1)>绚丽(7.71 μmol·m-2·s-1)>粉芽(7.29 μmol·m-2·s-1)>红宝石(5.57 μmol·m-2·s-1)。综上,凯尔斯光合能力最强,且对光照要求低,可广泛栽植;红宝石光合能力最弱,且对光环境适应性较窄,可作为盆栽海棠新品种;粉芽表现为喜光型,应栽植在光照充足的地区;绚丽具有较强的弱光利用能力,可与其他树种混栽,栽植在光照较弱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选择新疆阿克苏市柯柯牙典型的5种果树:红枣(Ziziphus jujuba)、核桃(Juglans regia)、苹果(Malus pumila)、葡萄(Vitis vinifera)和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并对树种叶面滞尘量及其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果树滞尘能力为葡萄5.37 mg/cm2>香梨4.55 mg/cm2>红枣3.88 mg/cm2>核桃3.03 mg/cm2>苹果0.92 mg/cm2。水分利用效率为葡萄(2.646 μmol·mmol-1)>香梨(1.810 μmol·mmol-1)>核桃(1.698 μmol·mmol-1)>红枣(1.359 μmol·mmol-1)>苹果(1.043 μmol·mmol-1)。通过分别比较5种果树滞尘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相关性得出,5种果树的滞尘量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之间并无显著相关关系。表明果树在长期适应极端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调节机制,滞尘量对果树的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鉴定筛选出光合作用强、抗旱性强的饲草型小黑麦品种,通过对不同饲草型小黑麦品种灌浆期进行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饲草型小黑麦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供水处理时,小黑麦光合速率的变化范围为14.04~24.22μmol CO2·m-2·s-1,光合速率排名前三位品种分别是NH3582、NH3514和NH3625,其值分别为24.22μmol CO2·m-2·s-1、22.35μmol CO2·m-2·s-1和20.71μmol CO2·m-2·s-1,供试品种中NH3468与中饲3241没有达到显著差异(p>0.05),其他品种之间均达到了显著差异(p<0.05);干旱胁迫处理时,不同小黑麦品种光合速率范围为10.65~20.74μmol CO2·m-2  相似文献   

19.
12个网纹草品种的光合光响应曲线(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12个网纹草主要栽培品种的光合光响应曲线,通过曲线拟合和计算得到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等光合作用参数。结果表明:各品种最大光合速率均比较低,最高的是‘Red Star’,仅为4.74μmol·m-2·s-1;所有品种的光饱和点均在240~521μmol·m-2·s-1,因此在栽培时应控制光照条件,PAR小于520μmol·m-2·s-1为宜,否则易发生日灼;所有测试品种的光补偿点均小于7μmol·m-2·s-1,说明这些网纹草品种均可适应室内极弱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20.
总结城市绿地内PM2.5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探究影响OC和EC质量浓度变化的因素,为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供依据。选取4种绿地(居住绿地、商业绿地、广场绿地和公共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智能中流量TSP采样器采集绿地空气中的PM2.5,通过热光反射法(TOR)检测样品上OC和EC的质量浓度,分析其来源。结果表明,4种绿地内OC和EC质量浓度季节变化一致,均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春、夏、秋3个季节OC和EC质量浓度日变化均呈“一日双峰”型,8:00-12:00和16:00-20:00为早、晚高峰,12:00-16:00和20:00-次日8:00出现低谷值。二次有机碳(SOC)质量浓度为春季(2.84±0.27 μg·m-3)、夏季(2.82±0.32 μg·m-3)、秋季(2.99±0.34 μg·m-3)和冬季(3.15±0.25 μg·m-3),分别占OC质量浓度的29.50%、11.96%、25.47%和32.12%,表明二次污染在各季节均存在。冬季机动车尾气和燃煤排放是PM2.5中OC和EC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