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2013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的方法对新引进的164份国外玉米种质和122份国内常用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玉米弯孢叶斑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鉴定结果表明:玉米种质对弯孢叶斑病的抗性表现存在差异,总体对弯孢叶斑病的抗病能力较低,表现抗病的种质较少,仅有57份,且抗性种质以中等抗病为主,其余229份种质表现感病或高度感病;新引进的国外玉米种质对弯孢叶斑病的抗病能力高于国内常用玉米种质的抗病能力,从新引进的国外玉米种质中筛选出了37份抗性种质,为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2.
魏党振  田兰荣 《种子科技》2000,18(5):287-288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是我国北方玉米产区新发生的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病害。1996年至1999年对玉米自交系进行了抗病鉴定,其中鉴定自交系904份,其结果高抗,抗病系只占1% ̄13.7%。中抗系占32.7%,中感,感病系占29.6%,高感系占19.0%。  相似文献   

3.
为培育抗棒孢叶斑病的黄瓜种质,引进国内外黄瓜种质68份,通过成株期自然感染黄瓜棒孢叶斑病的方法,调查黄瓜种质的生长势、性型、叶色、瓜皮色及棒孢叶斑病病情指数,研究分析不同黄瓜种质对棒孢叶斑病的抗性及抗性分布频率。结果表明:68份黄瓜种质中,高抗种质10份,占14.71%;抗病种质占10.29%;中抗种质占11.76%;感病种质占29.41%;高感种质占33.82%。进一步分析黄瓜种质的抗性分布频率,欧洲温室型黄瓜较华南型和华北型黄瓜抗病,生长势越弱,越抗棒孢叶斑病,强雌黄瓜较雌雄同株黄瓜抗棒孢叶斑病,叶片深绿和绿的黄瓜较叶片黄绿的黄瓜抗棒孢叶斑病,瓜皮白绿的黄瓜较绿和浅绿的黄瓜更抗棒孢叶斑病。  相似文献   

4.
玉米矮花叶病毒抗性资源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利用人工接毒方法对 70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两年玉米矮花叶病毒B株系的抗性鉴定。依据病情指数 ( % )将抗病程度分为高抗、抗、中抗及感病 4个等级。试验筛选出高抗自交系 4份、高抗单交种 3个、抗病毒自交系 10份、抗病单交种 3个 ;中抗自交系 6份、中抗群体 3个。讨论了这些种质资源在我国抗玉米矮花叶病遗传及育种研究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宁夏固原县以及黑龙江农科院农场的田间自然病圆进行了不同向日葵品种杭黄姜病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同一供试地点不同向日葵品种之间以及同一品种在不同供试地点间均存在着一定的杭性差异。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供试的48份向日葵品种中鉴定出高杭品种10份,中杭品种10份,感病品种28份;宁夏固原县供试的30份向日葵品种中鉴定出5份高杭黄萎病的向日葵品种,中抗黄姜病品种12份,13份感病品种;黑龙江农科院供试的52份向日葵品种中鉴定出1份免疫品种PR2302,高杭品种8份,中抗品种14份,感病品种30份。同时,不同供试地点的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向日葵品种在不同供试地点对黄姜病杭性表现出一定差异,预示着向日葵黄姜病菌存在着致病力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玉米几种病害抗病性与单株粒重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13-2014年对36个玉米自交系的农艺性状及几种病害抗病性进行调查,通过简单相关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对病害杭性与产量的相关性及密切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粒重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等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大斑病杭性及弯抱叶斑病抗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在所研究的几种病害中,大斑病杭性与单株拉重的关系最为密切,关联度为0.854,在玉米品种选育过程中可以优先考虑大斑病杭性。  相似文献   

7.
玉米种质资源大规模多年多点多病害的自然发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害是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因素。利用品种的抗性是控制玉米病害的经济、安全和有效措施。2016—2019年间,在黄淮海和东华北地区,首次对2000份来源广泛且遗传背景丰富的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多年多点多病害的田间自然发生条件下抗病性鉴定,部分材料在西北地区也进行了田间鉴定,重点调查了小斑病、茎腐病、瘤黑粉病、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粗缩病、大斑病、灰斑病和丝黑穗病的抗病性。综合4年共10个不同环境的自然发病下抗性鉴定数据表明,自然发病鉴定的结果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表现为年度间和地域间的差异。在所有鉴定的病害中,小斑病在多个年份和多个鉴定点的发病均比较充分, 11份种质对该病害表现出稳定抗性;茎腐病、大斑病和灰斑病,在不同年份的部分鉴定点发病较为充分,对这3种病害表现抗病的种质分别为440、356和423份,综合抗性鉴定结果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弯孢叶斑病、瘤黑粉病和粗缩病仅在1个鉴定点发病较为充分,南方锈病和丝黑穗病在所有鉴定点均发生较轻,鉴定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筛选出一批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多种病害均具有稳定抗性的材料,其中JN15、953、沈977、68122、K21、SC24-1、17MC7211、17MC7223、郑591、161191等种质的综合抗性突出,对种质的利用及后续人工接种精准鉴定的种质选择具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该病的危害、病原、发生与流行、防治措施、抗源鉴定和抗性遗传研究进展,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要加强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源鉴定和抗性遗传研究,为抗病育种和种质改良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氢(H2O2)与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的关系,及作为信号分子调控玉米抵御弯孢菌感染过程中的生理机制。以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具有不同抗性的3个玉米种质478、齐319、农大108为试材,外源施用硝普钠(SNP)、2-4,4,5,5-苯-四甲基咪唑-1-氧-3-氧化物(c PTIO)、过氧化氢(H2O2)、抗坏血酸(As A),和接种玉米弯孢病菌,比较植株病情指数、NO和H2O2含量及寄主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施一定浓度的NO供体硝普钠(SNP)和H2O2均可减缓玉米弯孢叶斑病菌侵染进程,降低感病率和平均病情指数,并且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植株防御酶活性,尤其抗性弱的玉米种质478植株内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β-1,3-葡聚糖酶(Glu)的活性,诱发了玉米过敏性坏死反应;接种玉米弯孢菌后3个玉米种质叶片中NO和H2O2含量均有猝发现象,而NO和H2O2的清除剂c PTIO和As A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玉米植株感病率和病情指数。NO和H2O2是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病的重要信号分子,可提高POD、CAT、SOD、PAL和Glu病程相关蛋白活性,进而增强玉米对弯孢菌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在P群玉米种质沈137抗病鉴定结果的基础上,系统评价了沈137高抗弯孢叶斑病、灰斑病,兼抗大斑病、小斑病、南方锈病、穗腐病、茎腐病、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等9种病害的抗病性及其抗病基因丰富而稳定的遗传特性。沈137是国内骨干自交系中抗病种类最多的自交系之一。充分利用沈137这类多抗资源及深入挖掘其应用潜力将成为应对玉米病害突发所带来生产隐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七五”期间,在南京、昆明、太原和丹东等地对我国2028份玉米材料进行大斑病抗性鉴定的结果,高抗材料3份,抗病55份,中抗169份,感病1801份。自交系的中抗以上种质占的比例高于农家品种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以10份先锋改良父本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以2份先锋骨干母本自交系(PH 6 WC、PHHJC)和2份课题组改良先锋母本系(丹L 658、丹5866)为测验种,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7个玉米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测定,并在自然发病的条件下对10份自选系进行了抗3种叶斑病(大斑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病害评价。结果表明,丹Y 6882、丹Y 5327、丹Y 3123等3个自选系产量等性状一般配合力较高,且与多个测验种组配出高产组合,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丹Y 5327和丹Y 3123对3种叶斑病表现出较好的抗性,丹Y 6882较感叶斑病。  相似文献   

13.
1987——1989年,采取人工接毒和自然感染相结合的办法,两所共鉴定玉米种质资源2203份。对矮花叶病毒病的抗性按高抗、抗、中抗和感四级来划分抗病类型。其中表现高抗的有黄早四、埃及205和白玉米籽等11份;抗病的有许052、白马牙和大金顶等22份;中度抗病的有墩白、黄鸡啄早和白笨玉米等35份;感病的有2135份。  相似文献   

14.
从2014—2016年连续3年对43份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和德国的玉米资源进行了抗大斑病人工接种鉴定, 筛选到高抗玉米大斑病材料7份, 抗病材料1份, 中抗材料6份, 抗性材料占鉴定总材料的比例为32.6%。利用F2群体, 对7份高抗材料进行了大斑病抗性遗传分析, 抗感植株分离比例和适合性测验证明, 自交系A04、F02、F05和R01对大斑病的抗性可能是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抗谱分析表明, 自交系A04、F02、F05和R01携带的抗大斑病基因不同于Ht1Ht2Ht3HtN, 可能是新的抗病基因。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我国玉米大斑病抗性种质的引进及改良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抗粗缩病的玉米种质遗传基础较狭窄,为拓宽我国玉米种质,从国外引进并选育抗粗缩病的材料对玉米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对从阿根廷引进的12份玉米自交系及群体于2013,2014年进行粗缩病抗性鉴定,并且采用NCⅡ试验设计与4个国内骨干自交系组配48个杂交组合,对其进行粗缩病抗性鉴定以及抗性配合力分析,试验分2期播种。结果表明:播期对玉米粗缩病发病影响较大;自交系CA1106、CA1108、CA1107,群体CA1104、CA1103对粗缩病抗性较好,48个组合中昌7-2×CA1107抗性较好;12份新引材料一般配合力差异极显著,CA1107、CA1104具有较高的抗粗缩性一般配合力,可作为抗性亲本,利用潜力大;组合配合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郑58×CA1106、PH6WC×CA1101、昌7-2×CA1102、PH6WC×CA1107、郑58×CA1303、PH4CV×CA1102组合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遗传参数分析表明,玉米粗缩病在遗传过程中主要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一定的非加性效应,性状表现受环境影响较大。12份外引材料中自交系CA1107以及群体CA1104对玉米粗缩病抗性最好,且一般配合力较高,可以在抗病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尾孢菌叶斑病及锈病是危害小豆的两种重要病害,常造成叶片枯萎早期落叶,导致严重减产和失收。“七五”期间,对1000份小豆种质材料分别进行叶斑病,锈病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经过初鉴和复鉴,筛选出云南福贡红小豆,对上述两种病害均表现抗病和高抗。对叶斑病鉴定病级为1级,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17.
薛林  张丹  徐亮  金萌萌  彭长俊  徐辰武 《作物学报》2011,37(12):2123-2129
玉米粗缩病是近十年来危害我国部分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 挖掘抗粗缩病玉米种质, 进而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粗缩病危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选用184份常用玉米自交系(包括111份普通玉米和73份糯玉米)于2009—2010年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田间自然鉴定; 同时利用117对SSR引物对供试的玉米自交系进行多态性检测, 按UPGMA方法, 利用Powermarker 3.0软件对184份自交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筛选出2份高抗(T877和YJ7)、6份抗病普通自交系和2份糯玉米抗性种质。基于644个SSR多态性位点, 结合系谱资料和育种实践, 将184份自交系划为9个杂种优势亚群。自交系4S及其衍生系(第VI亚群)和来源于美国杂交种78599的玉米自交系(第VIII亚群)为玉米抗粗缩病育种的重要种质。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国内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缺少优良抗性种质资源的状况,在500余份外引玉米材料中,鉴定筛选优良的抗病、抗逆基因,通过与国内骨干系杂交或组建抗病、抗逆群体,鉴别筛选含抗病、抗逆基因的材料回交纯合,再通过配合力测定,最终选育出新的优良自交系用于国内杂交种的选育,由此鉴定筛选出高抗锈病的材料25份、高抗大斑病10份、高抗穗腐病2份、高抗小斑病1份、高抗灰斑病2份、特早熟材料5份等,其中有现已标记定位出的不同抗大斑单基因的玉米材料8份,现已标记定位出的不同抗锈病基因的玉米材料25份,经进一步的遗传改良,获得超过35份抗病、抗逆自交系,利用新的抗逆自交系选育出特早熟玉米新品种植9831。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典型喜温喜光的C4植物,对温度条件要求较高,对冷害的杭性一般较弱。本文综述了冷害的概念及机理、玉米抗冷性鉴定方法、杭冷机理、玉米在低温胁迫下生长发育、生理生化变化、基因研究进展以及提高玉米杭冷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64份玉米自交系抗粗缩病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对6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2年3种环境下的抗病性鉴定。以3种环境的平均病株率为指标,筛选出高抗自交系12份、抗病系17份、中抗系18份、感病系12份和高感系5份。采用70对SSR引物在64份自交系中检测出276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多态性信息量0.57,结合系谱资料和育种实践可将供试系划为6个杂种优势亚群BSSS、PA、Lancaster、旅大红骨、四平头和PB。根据自交系对粗缩病的抗性反应,发现PB和四平头亚群的病株率较低(1.60%和4.95%),为抗玉米粗缩病育种的重要种质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