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用6种不同细胞质类型的10个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100个组合,按细胞质类型分类,对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细胞质类型组合的单株有效穗、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等5个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和千粒重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影响,基因加性效应的作用大于非加性效应,结实率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的影响.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6个性状主要受不同细胞质类型一般配合力的影响,单株有效穗和单株产量主要受恢复系一般配合力的影响.单株有效穗、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7个性状的狭义遗传力较高,结实率性状的狭义遗传力较低.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和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的一般配合力表现也有较大的差异.特殊配合力在不同细胞质类型所配杂交组合间及同一细胞质类型杂交组合不同性状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用6个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5个新育成和1个对照)和6个恢复系组成6×6不完全双列杂交,对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在杂种F1的表现中比特殊配合力效应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各不育系单株产量的GCA效应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Y27S、117S、118S的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属Ⅰ、Ⅱ类亲本,有效穗数、播始历期和全生育期属Ⅲ、Ⅳ类亲本,可用作选配早熟高产大穗型组合的亲本;B30S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属Ⅰ类亲本,可用作选配多穗型组合的亲本。各性状的群体配合力方差组成中,单株产量的加性效应占57.72%,非加性效应占42.28%,相差不大,其余性状均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亲本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1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NCⅡ),对8个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1)这8个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等性状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有效穗、穗长、单株产量等性状则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2)多数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要比受不育系的影响大;(3)不育系中EBC502、宜香A、天丰A、龙特甫A和内香2A以及恢复系中R527、N175和TR239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好;(4)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不同性状间的狭义遗传力大小排列:千粒重>株高>结实率>单株产量>每穗实粒数>有效穗>穗长>每穗总粒数.  相似文献   

4.
左生力 《福建农业学报》2016,(12):1299-1307
以5个新育成的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和培矮64S为母本,6个新育成的恢复系为父本,采用NCII设计配制36个组合,对生育期、株高及产量相关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的遗传均受到亲本基因加性和非加性效应的影响,且加性效应的作用均大于非加性效应。株高、单株有效穗和每穗总粒等性状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可在早世代进行选择。双亲一般配合力总效应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均与组合单株重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和0.52,但一般配合力总效应与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之间相互独立,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不育系中,福龙S3和福龙S8是2个较为理想的不育系。福龙S2单株重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表现一般,但特殊配合力效应方差最大,通过广泛测配和筛选,仍可获得强优势组合,同时,福龙S2也是一个提高千粒重的优良亲本。福龙S9在播始历期、穗长和每穗实粒上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表现最好。福龙S12是一个很好的矮化株高的供体亲本;龙恢1031和龙恢3381在所有恢复系中的综合表现最好,是2个理想的恢复系。龙恢611在选育早熟、抗倒伏、大穗型品种时是一个不错的亲本。龙恢36在穗长和每穗总粒两个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表现突出。龙恢339可作为大粒型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5.
水稻3种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粳稻品种六千辛、苏秋、苏蕾转育成的3套同核异质不育系研究不育细胞质在8个主要经济性状上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①不育细胞质在结实率、每穗实粒、单株产量、株高4个性状上表现出显著的负效应,抽穗期、单株穗数、每穗总粒、千粒重4个性状的不育细胞质效应不显著。②不同不育细胞质的遗传效应存在差异,BT型不育系细胞质效应较小,红莲型不育系次之,野败型不育系细胞质效应最明显。因不育细胞质效应只表现在与不育性相关的性状上,选择可恢复性好的不育系与恢复力强的恢复系配组,可提高杂种F1的结实率,从而消除或减小不育细胞质负效应。  相似文献   

6.
玉米自交系果穗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6个玉米自交系进行双列杂交,获得15个杂交组合。利用格列芬方法4模式(1)对果穗性状(即单株粒重、百粒重、单株有效穗长、单株有效穗数穗粒行数、单株粒数)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估算,主要结果如下:1.果穗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为特殊配合力方差的1.27—11.88倍说明6个性状的遗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它们之间仅是程度上的差别。其加性效应的大小顺序为百粒重、单株有效穗长,穗粒行数、单株粒数、单株穗数、单株粒重。2.一般配合力效应在同一性状不同的亲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同一亲本的各个性状之间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差别也很大。亲本的大多数性状,如果一般配合力达显著水平,用它们组配杂交组合,可能产生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3.特殊配合力效应在同一性状不同组合间有很大差别,在同一杂交组合内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差别也很大而且在同一杂交组合内大多数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高,其单位面积的产量也高。4.在一般配合力效应分析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特殊配合力的方差分析,以矮广_9、获白、黄早_4 为最优亲本自交系,用它们组配的杂交组合都有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7.
完全双列和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结果表明:所研究性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其中以单株产量、株高、千粒重的优势效应最高。每穗小穗数、穗长和每穗粒数次之,单株穗数最低,A系杂种单株产量和每穗粒数的杂种优势低于B系杂种,恢复系的恢复力低是影响A系杂种产量优势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是由三个产量构成因素相互补充,其优势相互积累的结果,而产量构成因素中又以千粒重和穗粒数的优势较强。因此,着重于提高千粒重和增加每穗粒数较易于获得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完全双列杂交配合力分析表明:七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十分显著,说明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对这七个性状的遗传变异影响显著。但每株穗数,每穗小穗数和单粒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方差与特殊配合力方差的比值(gca/sca)较小,而其它四个性状的方差比值较大,这表明每株穗数、每穗小穗和单株产量的遗传变异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基因的共同制约,而其他四个性状的大部分遗传变异则与加性基因有关。单株产量的配合力效应是产量因素配合力互作的结果。因此,选配组合时应注意双亲产量因素的配合力均高或至少能够互补。雄性不育胞质对杂交小麦的配合力无明显影响,而恢复系的恢复力以及不育胞质与育性恢复基因的互作是造成A系杂种千粒重和穗粒数配合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据此,可在未转育不育系和恢复系之前测定其轮回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转育过程中淘汰难以恢复的不育系和恢复力低的恢复系,以便减少培育恢复系和不育系的工作量,用B系杂种代替A系杂种的配合力测定,以避免和减少对A系杂种配合力的歪曲。旗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统计量不能作为予测产量性状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利用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重离子诱变早熟突变体M85S的潜在育种价值,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早熟突变体M85S的特征特性及其所配组的F_1代产量构成性状体现的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分析。利用2个光温敏水稻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按2×8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组,对亲本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个农艺性状及产量相关性状区组间差异不显著,组合间差异极显著,说明组合间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12个性状的遗传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影响,遗传关系复杂。M85S播始历期一般配合力的相对效应值为负值(-2.40%),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的相对效应值为正(0.18%),表现为正效应。播始历期、有效穗数、一次枝梗数、穗长、千粒重和粒长的群体一般配合力方差占绝对高的比例,基因的遗传效应占主导作用;株高、总粒数、实粒数和单株产量的群体特殊配合力方差占绝对高的比例,环境效应占主导作用。12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从大到小依次为:粒长播始历期千粒重总粒数穗长实粒数粒宽一次枝梗数有效穗数单株产量结实率株高。综合两个条件,在试验中所组配的16个杂交F_1代中,根据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与一般配合力可知,M85S/创香5号与M85S/航恢1179两个组合较符合早熟与丰产的要求,可见M85S是水稻育种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早熟种质资源,可从遗传上间接协调早熟与丰产矛盾。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新不育系配合力及遗传参数,为其优势组合选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5个新选三系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50个杂交组合,分析株高、有效穗数、穗长、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8个农艺性状配合力,并估算其遗传参数.[结果]株高、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单株产量等5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下同),说明这些性状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穗长、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等3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水平,说明这些性状的遗传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共同控制.118A的株高、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5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134A的穗长和每穗实粒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141A的每穗总粒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不同不育系对其配制的F1代性状表型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较高的组合是118A×SR498、141A×蜀恢527和134A×华占,均在0.0060以上.不育系在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和单株产量等4个性状的基因型方差明显高于恢复系,其对F1代的该性状表现起主要作用.[结论]118A、134A和914A是较理想的不育系材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118A×SR498、141A×蜀恢527和134A×华占为苗头组合,可参加预试.  相似文献   

10.
滇型杂交稻产量及其产量结构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产量及其产量结构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株产量、穗总粒数、有效穗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实粒数、结实率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千粒重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穗总粒数、结实率受不育系影响较大,而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高配合力的亲本是选育强优势组合的重要基础,高产量的杂交组合的选育和不育系的选择至关重要。农艺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结实率、实粒数、千粒重、总粒数、有效穗、单株产量,变幅在51.34%~13.10%之间。不育系以滇粳优2号A、合系41A、滇粳优5-1A、大理香谷A较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恢复系以南34、香糯选、南29选和南34选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