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稻机插稻的特征特性和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的机械化。全面实现水稻栽插机插化是稻作生产现代化的必然趋势。2005年我地5个乡镇农技站,积极响应市政府的号召,大力发展、示范推广机插稻,机插稻获得了全面的成功。1机插稻的特征特性(1)省工节本。1个熟练的机手每天可机插1hm2大田,是人工栽插的15倍,省工显而易见。同样通过调查机插水稻与常规手工插秧相比,节本优势较为明显,每公顷大田比常规育秧手栽节省1003.35元,具体见表1。(2)浅栽。由于栽插深度由机器控制,一般栽插深度1~1.5cm,改变了手栽稻栽插深的缺点,栽插越浅,越有利于发苗。…  相似文献   

2.
水稻简易工厂化育秧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生产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02年我镇新海村进行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尝试,并获得成功。经几年努力,全镇机插稻面积从300亩发展到近万亩,目前已拥有高速插秧机13台、手扶式插秧机5台。通过多年实践证明,要搞好机插稻,培育壮秧是关键。由于机插稻秧龄弹性小,  相似文献   

3.
围绕江苏省兴化市未来水稻的主要种植方式——机插稻,利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对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迟熟中粳稻南粳39进行了机插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2012年在示范方上,迟熟中粳南粳39在机插条件下,获得了11 070 kg/hm2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机插水稻壮秧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水稻种植轻型化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从手插稻到抛秧稻,再到直播稻,操作一次比一次省工、节本,机插稻的成功推广又一次促使水稻生产更高产、稳产,机插稻宽行窄株,具有通风透光、便于管理、容易高产等优点.种好机插水稻,育秧是根本,管理是保证,机插是关键.为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把以下三关,培育壮秧,夺取机插水稻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5.
机插常规稻不同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机插稻育秧技术的成熟和大田配套管理技术的不断完善,机插稻具有明显的高产、稳定性,已具备了全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条件.由于机插稻采用高密度、短秧龄栽培模式,秧龄弹性小,机插期短,高峰期相对集中,插秧机作业效率低,为此,必须错开水稻插秧期,以提高插秧机的作业效率.本试验通过对常规稻不同播种期的研究分析,探明机插稻分蘖发生和成穗规律,明确机插稻适宜的播种期,为确保机插稻高产稳产、形成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体系、最大限度提高台机作业量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实际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水稻产业发展,对直播稻与机插稻两种稻作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机插稻的优势、增产潜力及发展前景,为大面积推广机插稻提供了科学依据.随着种植技术的创新,直播稻应逐渐退出稻作的主要方式,但可作为抗灾补种的重要措施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淮北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手栽、机插、直播)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直播稻产量较手栽稻低20%以上,机插稻产量较手栽稻低6%以上。在产量构成因素上,直播稻穗数大于机插稻、手栽稻,直播稻、机插稻穗粒数显著低于手栽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大,直播稻、机插稻总颖花量少,产量均不及手栽稻。②淮北稻区手栽稻全生育期积温不应小于3 900℃,光照时数不小于890h;机插秧不应小于3 500℃,光照时数不小于870h;安全生育期直播稻不小于3 000℃,光照时数不小于700h。全生育期积温由大到小均依次表现为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手栽稻较直播稻高18.1%;日照时数由大到小均依次表现为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手栽稻较直播稻高20.0%。③出糙率、精米率直播稻大于机插稻,机插稻大于手插稻;整精米率表现不确定;外观品质手栽稻的垩白率、垩白度均高于机插稻,也远高于直播稻;食味品质直播稻蛋白质含量高于机插稻、手栽稻;直播稻直链淀粉含量小于机插稻、手栽稻;胶稠度手插稻大于机插稻、直播稻。此外,不同栽培方式下,RVA谱特征值表现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对江苏省仪征市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等不同栽插方式水稻田的褐飞虱及其天敌的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3种栽插方式水稻上褐飞虱的发生程度各不相同,总体表现为手栽稻重,机插稻次之,直播稻最轻;不同栽插方式水稻上褐飞虱天敌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数量存在明显差异,蜘蛛量表现为机插稻上最高,手栽稻次之,直播稻最低,黑肩绿盲蝽的数量手栽稻显著高于机插稻与直播稻.  相似文献   

9.
机插稻育秧常见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插稻是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当今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典型代表,是解决水稻移栽花工多、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机插稻能省工节本,容易获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0.
麦秸全量机械还田机插稻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麦秸全量机械还田机插稻作在氮肥减量使用条件下,土壤环境的变化及机插稻生长发育特点,通过在江苏省大丰市多年试验示范,提出适宜于大丰市推广的麦秸全量机械还田机插稻及氮肥减量使用的生产栽培技术规程,为该市麦秸还田机插稻的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机插水稻增产机理及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通过机插稻与直播稻群体质量分析比较,研究分析了机插水稻增产机理.结果表明,机插稻具有群体生长平稳,高效叶面积高,抽穗后叶的衰减速度慢,干物质积累高,成穗率高,穗大粒多优势明显,并据此提出了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随本区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村务农劳动力越来越紧张.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区农机站引进高速插秧机,2006年在柘林丰元基地和庄行潘垫基地分别试种80 亩和130亩机插稻,品种为"秀水128",结果平均亩产达550kg,同面上水稻平均单产相比,机插稻略低于人工手插或直播稻.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机插稻的行距较宽(30cm),未能有效封行,造成空间浪费,从而影响产量.为进一步推动机插稻在本区的推广以及杂交水稻在本区的种植,2007年特进行了机插杂交稻密度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本地区温光资源、稻麦两熟农作制栽培特点,通过对人工移栽稻、机插稻、直播稻与小麦套播、机条播等栽培组合的试验研究,初步探明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虽然“传统手栽稻+小麦机条播”的模式效益产量较好,但在目前劳动力紧张、种粮效益偏低情况下,省工省时节本已成为农业生产迫切需求,应积极推广“水稻机插+小麦套播或机条播”,本地区不宜盲目发展直播稻。  相似文献   

14.
淮北稻区不同栽培方式稻米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淮北水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稻的出糙率、精米率>机插稻>手栽稻.整精米率表现不确定;手栽稻的垩白率和垩白度均高于机插稻,也远远高于直播稻;蛋白质含量依次是直播稻>机插稻>手栽稻,蛋白质含量高对食味品质有负效应;直链淀粉含量的顺序依次是直播稻<机插稻<手栽稻;高直链淀粉含量的米饭胀性大,干松而色淡,冷后质硬,食味较差.胶稠度手栽稻大于机插稻大于直播稻.RVA谱特征值与食味高度相关,能较好的指示食味品质.相比较而言,峰值黏度大、崩解值大、消减值小则食味好,具有这种特性的米饭,可能具有较好的柔软性、黏散性、滋味、馨香味.本研究发现,不同栽培条件下,RVA谱特征值表现不尽相同,不同栽插方式对RVA谱特征值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粳稻镇稻15号机插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早熟晚粳镇稻15号机插栽培高产技术,提出了关于镇稻15号适合在长江下游稻区推广的育秧、机插和大田管理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村劳动力大量转向二、三产业,促使水稻机插秧面积进一步扩大.为协调机插稻群体结构,提高机插稻产量,特设立本试验.  相似文献   

17.
水稻商品化集中育秧做法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里转移,农业生产者多为“三八六一九九”人员,农业生产综合素质相对弱化。使用劳动量相对较大、生产管理要求高的水稻生产推行机插稻是水稻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做好水稻育秧是推广机插稻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机插稻的生育特点,从基面肥、分蘖肥、穗肥、根外追肥等方面提出了机插稻施肥技术,以期为机插稻的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材料,研究机插(T1)和手插(T2)2种不同栽插方式和不同施钾量(0、60、120、180、240 kg/hm~2)对杂交籼稻叶源特征、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手插稻,抽穗后机插稻剑叶和倒2叶的SPAD值偏低,但其变化相对平稳;齐穗期机插稻的叶面积指数高于手插稻,但齐穗后10~20 d剑叶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大于手插稻;与不施钾肥比较,施钾能稳定剑叶抽穗后SPAD值及齐穗后净光合速率;随施钾量的增加,机插稻和手插稻的叶面积指数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机插稻的叶面积指数以施钾量180 kg/hm~2的最高,手插稻以施钾量120 kg/hm~2的最高;随施钾量的增加,不同时期干物质质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相较于手插稻,机插稻在拔节前干物质积累更具优势,而手插稻在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比例高于机插稻;过高或过低的施钾量均不利于水稻后期茎鞘和叶片干物质的转运;手插稻实际产量(12 517.1 kg/hm~2)较机插稻(12 128.3 kg/hm~2)提高了3.21%,机插稻实际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总颖花量不足,导致穗粒数偏少,施钾能有效提高机插稻的千粒质量和结实率,进而提高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施钾水平对手插稻实际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机插秧较适宜的施钾量为120 kg/hm~2。  相似文献   

20.
为在苏州市吴江区全面推广机插稻,提高机插稻生产水平,分析了吴江区机插稻发展现状、优势及存在问题,并依此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