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索玉米免耕(少耕)栽培技术,提高玉米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开展了“玉米免耕(少耕)栽培试验”。通过本次试验得出:在12个处理中,处理⑥平均产量为12090kg/hm2,居位次第一,同时说明施肥水平在N2、P2O5、K20为A2时与B2的栽培方式相结合,产量最高。在免耕试验中,免耕秸秆覆盖与施肥水平的高低对产量的影响很大。运用免耕(少耕)栽培技术可以减少田间耕作次数和缩小耕作面,节省劳、畜力,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民投入,对农业节本增效、减少水土流失、促进生态平衡和增加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因而免耕秸秆覆盖的栽培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施免耕、少耕,用农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1主要技术内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少耕包括深松与表土耕作,深松即疏松深层土壤,基本上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二是将30%以上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目前发达国家在旱作农业生产中以少耕、免耕为主,用高质量、高精度、高通过性能的机器设备的一种耕种方法。它最大的好处是:抗旱保墒,减轻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地力作用,对土壤的自我修复起到保护作用。该技术通过高茬还田、免耕、少耕、轮作等技术,增加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减少土壤侵蚀,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4.
总结玉米免耕(少耕)栽培在阜新地区玉米生产中的优势,如提早播种缩短播期、保持土壤有良好结构、增强耕地蓄水保墒能力、节本增效等,总结适合阜新地区的玉米免耕(少耕)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阜新玉米生产节本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此项技术的4个农艺要求关键点:一是免耕播种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此项技术的4个农艺要求关键点:一是免耕播种施肥技术;二  相似文献   

7.
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意义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本文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张锐  杨旭峰 《新疆农机化》2010,(6):11-11,22
<正>小麦带状免耕施肥播种技术是在玉米秸秆还田后的地块中利用带状免耕施肥播种机对地块进行少耕播种,从而一次完成对小麦的播种及施肥的机械化作业技术。1技术特点此项技术将常规的播种行距由15cm扩大到30cm,  相似文献   

9.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能够保证种子发芽的前提下,通过少耕和免耕和化学除草技术等措施的应用,尽可能保持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水蚀、风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保水、保土、保肥、节本、增产和增收的实际效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主要作业有:地表作物残茬处理、合理深松、免耕施肥播种、用化学药剂进行杂草控制和病虫害综合防治。为此,在分析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免耕播种机要求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免耕播种机的机型、特点及其研究现状,提出了设计免耕播种机的方向,指出研究和开发与大功率拖拉机相配套的高效免耕播种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正>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此项技术的四个农艺要求关键点:一是免耕播种施肥技术;二  相似文献   

11.
正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的前身叫"免耕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示范推广面积的不断扩大,人们发现完全免耕只能适应部分土壤和自然条件,目前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屯留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示范推广,经历了由陌生到熟悉的认识过程、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由粗到精的技术升华过程。从1994年开始,屯留县农机局在机械化旱作农业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农业的试验研究,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和不断探索,基本确立了以作物残茬覆盖地表为核心的免耕、少耕、深松免耕、深松少耕等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充分证明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具有高产优质、肥田、节水、节支、省工、省力的特点,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动了可持继发展战略和绿色有机经济…  相似文献   

13.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20世纪30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耕作模式,其核心是少耕、免耕、秸秆覆盖,目的是保水、保土、保肥,主要内容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耕作,能够保护农田不受或少受土壤侵蚀,通过有效的机械化手段,以达到保证作业质量、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施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它改变了过去农业机械化单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中“精耕细作”,一味追求粮食产量的传统耕作模式;把机械化与资源和环境保  相似文献   

15.
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是全国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省份之一,农业灌溉用水短缺、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秸秆焚烧等生态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提高。因此实施综合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改革传统耕作方式,大力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势在必行。1保护性耕作的基本内容1.1保护性耕作概念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按照农作物栽培要求,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利用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保护土壤,培肥地力,蓄水保墒,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化技术体系。1.2保护性…  相似文献   

16.
免耕法技术代表着当今耕作技术的前进方向,是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性选择。免耕法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耕作,将作物残茬、秸秆覆盖地表的一种耕作体系。它的核心技术就是利用化学除草灭虫、免耕少耕、秸秆残茬覆盖。利用化学除草灭虫、免耕少耕,它就保持了土壤结构和  相似文献   

17.
沧州市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经验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技术内容:秸秆残茬处理技术;免耕播种技术;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深松技术。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符合科学发...  相似文献   

18.
1保护性耕作技术1.1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内容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  相似文献   

19.
正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通过运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是一种实现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双赢"的耕作方法。一、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起源及我国的推广状况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起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由于美国人少地多,机械化投入大,生态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其本质是通过对农田实行少耕或免耕,减少农业机械进地次数,通过秸秆还田等技术实现改良土壤环境,提高土壤保水保墒能力,对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农户节本增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免耕播种机的逐步推广与应用,提高免耕播种机田间正确使用及后续保养维修等规范性对于提高免耕播种机使用可靠性及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系统阐述目前免耕播种机的应用现状,提出在目前免耕播种机应用推广时存在的技术问题,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免耕播种机的工作性能及形成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使用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