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利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柽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别名红柳、三春柳、山川柳,是柽柳科柽柳属多年生灌木,原产我国,分布极广。柽柳极耐寒冷、干旱,又耐水湿和盐碱,是优良的盐碱地造林树种和固沙先锋树种。柽柳枝条细而柔软,易整形,耐修剪,花色红、叶嫩绿,花期长达4~5个月,利于实施园艺栽培管理,因而观  相似文献   

2.
12个树种耐盐性田间比较试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对沙枣、沙棘、胡杨、杜梨、新疆杨、多花柽柳、甘蒙柽柳、细穗柽柳、沙柳、旱柳、枸杞和白榆 12个耐盐树种的田间对比试验表明 :沙枣、沙棘、多花柽柳、细穗柽柳和甘蒙柽柳是粗放型管理模式下适宜在盐碱地造林推广树种  相似文献   

3.
辽宁滨海盐碱地土壤改良及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验于1989年至1995年设置在辽宁渤海湾泥质海岸的轻、中、重盐碱土和苏打盐渍土4块试验地上。在盘锦市大洼县拦海防潮堤含盐量为10g/kg的重盐土上筛选柽柳为先锋树种,五年后土壤盐分下降到4g/kg左右。凌海市建业乡苏打盐渍土上沙枣可为抗碱耐涝先锋树种。在中盐碱地,群众杨、109柳与紫穗槐混交树高比纯林分别提高3%、10%;胸径提高12%、25%。轻盐碱地可栽种群众杨、绒毛白蜡、109柳、刺槐,建立速生丰产林基地。  相似文献   

4.
杂交柳是洞庭湖地区引种的新造林树种,主要有J799、J903和J795等优良无性系。杂交柳无性系,主干明晰,分枝较细,早期速生,为优良的纸用材和矿柱用材树种。  相似文献   

5.
黄龙林区引进瑞典能源柳的适应性及生长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龙林区引种的8个瑞典能源柳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形态学特征、物候、病虫害与日灼、1a生苗木生长量等调查。结果表明,1a生瑞典能源柳无性系扦插苗,以瑞能A、瑞能C和瑞能E高径生长量最大;病虫害和日灼对引种能源柳危害比较小;瑞典能源柳在3月中下旬开始叶芽萌动,展叶期一般为1周左右,多数开花无性系花期超过1月;瑞能2和瑞能4花期长,观赏价值高,更适于作为园林绿化树种;清水浸泡插穗以瑞能A和瑞能成活率最高,分别为96%和93%,其它6个无性系成活率介于73%~89%之间。  相似文献   

6.
水湿盐碱地造林技术是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华池林区缺乏水湿盐碱地造林技术,影响整流域治理进程。在华池林区选择13个树种,以小叶杨为主开展整地、苗龄、季节、混交等水湿盐碱地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小叶杨、旱柳、沙柳为水湿盐碱地造林适宜树种,生长量与荒山造林相近;水湿盐碱地造林,小叶杨适宜苗龄为4 a,适宜季节为春季,最佳整地方式为排水沟加机械挖穴,沟距4 m,沟宽、深各40 cm,穴直径、深各40 cm;4 a生小叶杨与1 a生沙柳1:1混交,水湿盐碱地造林次春存活效果与荒山相同。上述措施次春存活率均超过90%。  相似文献   

7.
沙枣又名桂香柳,胡颓子科胡颓子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5~10米,花期5~6月,果熟9~10月,是宁夏中、北部地区少有的芳香型开花树种。据测定,沙枣抗风沙性能明显高于杨、柳、榆、槐四大乡土树种,因此是红寺堡地区绿化的首选先锋树种,广泛应用于绿化中。  相似文献   

8.
<正>竹柳为杨柳科(Salicaceae)柳属植物。因其形态、侧枝、密植性跟竹子相似,取名为竹柳。又因其亲本属美国杂交柳系列,也有人叫做"美国竹柳"。速生竹柳,是一个优良超速生新能源树种,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材质优良、干形优美、木材用途多样等突出性能,是工业原料林、盐碱地造林、湖泊滩涂造林、园林绿化、环境生物修复的理想树种,具有巨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竹柳对于丰富我国速生树品种,改良速  相似文献   

9.
于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对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区的7种木兰科树种(紫玉兰、二乔玉兰、白兰、白玉兰、夜合、广玉兰、含笑)的物候、新叶生长情况等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木兰科常绿树种的花期多数长于落叶树。7个树种中,二乔玉兰和白兰花期最长,达143 d;白玉兰花期最短,仅为16 d。木兰科树种新叶生长趋势符合一定的函数规律。基于植物物候特征,提出木兰科植物对于景观配置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杞柳,又名簸箕柳、笆斗柳,为杨柳科柳属灌木.其柳条细而长,去皮后的条子洁白光滑,富有韧性,是淮北柳编的上等材料.杞柳可一次栽植多年收条,成本低,效益高,也是重要的经济树种.  相似文献   

11.
“三北”地区盐碱地宜林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实地调查,汇集150位专家对“三北”盐碱地宜林性评价结果的有关资料,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排序和DEA方法优选,评选出“三北”地区5个不同自然区(黑龙江片:黑龙江大部,内蒙古东北部,吉林北部;吉、蒙片:内蒙古东部,吉林西部;京、津、辽片:北京,天津,辽宁西部,河北北部;青、甘、蒙片:青海北部,甘肃大部,宁夏全部,陕西北部,内蒙古中西部;新疆片:新疆全部)盐渍化(轻、中、重)土地的适宜树种,并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困难立地植被地上和地下部分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探讨植物叶、根形态对不良环境的适应策略,是逆境生理生态学研究的有效途径,可为困难立地造林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0年生柽柳Tamarix chinensis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比叶面积(SLA)、细根比根面积(SRA)和比根长(SRL),并对0~60 cm不同土壤层次的全N、全P、速效K、Na、Mg、Ca、Zn、Fe、Cu等营养元素进行含量测定,研究盐碱地植物柽柳地上及地下部分形态特征及其与盐碱地土壤养分垂直分布格局的相关性。【结果】1)在晋北干旱区重度盐碱胁迫下的柽柳SLA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胁迫(F=3.301,P=0.041);SRA在重度盐碱胁迫下高于轻度和中度胁迫,与轻度胁迫差异显著(F=0.154,P=0.015);SRL在不同盐碱胁迫等级下无显著差异(F=0.808,P=0.632),但在重度盐碱胁迫下其值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胁迫。2)土壤全N含量表现为浅层高于深层,且重度胁迫盐碱含量明显低于轻度胁迫,全P、Cu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及不同土壤深度差异均不显著,速效K、Fe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下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分布格局,Na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下差异显著,Mg、Ca、Fe含量在15~60 cm土壤表现出重度盐碱胁迫高于轻度和中度盐碱胁迫土壤,Zn含量在不同盐碱胁迫间差异不显著。3)不同的土壤营养元素对柽柳叶、根形态特征的作用机制不同,土壤速效K与柽柳SLA、SRA和SRL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Zn与柽柳SRA、SRL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全P和Fe含量与SRL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以30~45 cm土壤养分含量与柽柳形态特征的关系最为密切,此土壤深度全N含量与SLA、SRA和SRL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38,0.019,0.006)。【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树种立地适应性评价、该区域植被恢复以及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自治区的荒漠化土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规定,依据《全国荒漠化监测主要技术规定》,区划界定了内蒙古荒漠化潜在发生的范围,并对内蒙古的土地荒漠化状况进行了宏观监测。监测工作中充分利用了"3S"技术,现地调查与遥感解译相结合获取地面信息,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计算各类荒漠化土地面积并进行了程度分级。同时在弄清《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限定范围的土地退化的基础上,调查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范围外的土地退化情况。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荒漠化面积为74.39×104km2(约合11.16亿亩),占自治区总面积118.3×104km2的62.88%,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由河南省洛宁县引入小果黑核桃嫁接苗及种子在内蒙古进行试验,对其植物学特性、生长规律、适应性、繁殖技术做研究表明,该种较适应本区南部气候条件,苗期加强保护,后期管理措施得当,生长稳定,可适时开花结实,本种引种成功为在本地区继续引种研究黑核桃组中其他品种积累了技术资料。作为耐盐碱性强的树种,建议在内蒙古西部相应区域做中试试验。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林木衰退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衰退是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防护林生态功能退化甚至逐步丧失的主要原因.文中在调研黄河三角洲土壤盐分时空变异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该区域土壤盐分反复表聚、树种选择适应性不强、栽培技术针对性不够、抚育管理缺位及干旱和病虫害等因素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明确了引起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林木衰退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林木衰退问题的对策:1)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沙产业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产业对内蒙古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SWOT分析,对内蒙古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沙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劣势有待改善,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阶段,进一步提出沙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为内蒙古荒漠化地区沙产业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引进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栽培,并在内蒙古中部的半干旱区山地、黄土沟壑区、盐碱覆沙地等3种不同立地类型造林,进行了4年抗寒、抗旱、抗病虫害、生长适应性等一系列大田观察测定,并采用PV曲线对该树种进行了抗旱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具有较强的抗逆特性,在内蒙古半干旱区适宜的立地类型,采用抗旱造林技术,可以栽培。  相似文献   

18.
花楸树——城市绿化的新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楸树为蔷薇科苹果亚科花楸属植物,落叶乔木或灌木,高达8m。具有很高的园林观赏价值。花楸树引种驯化成功并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将为北方城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丰富城市绿化树种特别是首都北京的绿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陕西及山西北部、辽宁省西部等干旱、半干旱地区收集强旱生、旱生、半旱生乔灌木(草)种质资源,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解放滩,建立了规模为2 hm2的抗旱植物种质资源库(圃),繁殖保存了乔、灌(草)植物23个科,36个属,78个种,含不同种源(产地)、家系(无性系)213份植物材料。该圃具收集、保存和研究测定功能,为"抗干旱优良种质筛选"研究提供了物质材料和研究场所。2007-2010年在该资源圃进行了抗旱植物生长特性观察、生理生态特性测定及主要树种优良种源筛选研究等科研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Monitoring forest health and biomass for changes over time in the global environment requires the provision of continuous satellite images. However, optical images of land surfaces are generally contaminated when clouds are present or rain occurs.Methods: To estimate the actual reflectance of land surfaces masked by clouds and potential rain, 3D simulations by the RAPID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 were proposed and conducted on a forest farm dominated by birch and larch in Genhe City, Da Xing'An Ling Mountain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The canopy height model(CHM) from lidar data were used to extract individual tree structures(location, height, crown width). Field measurements related tree height to diameter of breast height(DBH), lowest branch height and leaf area index(LAI). Series of Landsat images were used to classify tree species and land cover. MODIS LAI product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LAI of individual trees. Combining all these input variables to drive RAPID, high-resolution optical remote sensing images were simulated and validated with available satellite images.Results: Evaluations on spatial texture, spectral values and directional reflectance were conducted to show comparable results.Conclusions: The study provides a proof-of-concept approach to link lidar and MODIS data in the parameterization of RAPID models for high temporal and spatial resolutions of image reconstruction in forest dominated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