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区16 a间逐月NDVI指数数据呈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与NDVI具有相关性最高的气象因子为月最低气温、月最低地温、月降水量和月平均相对湿度,通过偏相关分析发现,这4个被筛选出的气象因子中,月最低地温与NDVI指数的相关性最高,出现在5月,达0.679,这表明月最低地温对萌芽期植被长势的好坏影响最大,月最低...  相似文献   

2.
新巴尔虎草原火时空分布特征及对气象因子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草原火是草原生态系统重要的干扰因子,严重影响着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新巴尔虎草原草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随着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加剧了该地区发生重特大草原火灾的可能性。本研究可为草原火的火险区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遥感影像,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ENVI等软件,分析了2001—2016年新巴尔虎草原火时空特征,并结合气象数据,探讨草原过火面积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特性。结果新巴尔虎草原火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规律性分布。在时间上,过火面积年变化存周期性变化规律,2003年和2013年分别出现过火面积峰值,周期间隔10年;过火面积月变化差异明显,过火面积集中在4、5月和9、10月,时间对应研究区域火灾频发的春秋两季;在空间上,高频度火灾发生区域全部分布于国境线附近,越境火灾风险比较大。草原火过火面积与气象因子有着密切关系。在月平均气温为0~10 ℃、月总降水量在0~20 mm、月平均相对湿度40%以下及月平均风速大于5 m/s的区域最利于草原火灾的发生和蔓延。结论新巴尔虎草原火预防工作在区域上应集中在新巴尔虎草原西部、东南部和东北部地区,加强边境地区草原火的监测和管理。在时间上应关注每年4、5月和9、10月,特别是月平均气温0~10 ℃、月总降水量0~20 mm、月平均相对湿度40%以下及月平均风速大于5 m/s的地区。未来可从更长的时间和更广的空间尺度来对草原火的发生周期进行模拟和预测,更有效地探究野火的长期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辉腾锡勒风电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辉腾锡勒风电场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察右中旗,已经建设投产风电机组36100kW(共61台)。为了了解风电场的建设对其周围生态的影响,1999年6月4~7日重点对辉腾锡勒风电场周围生态环境、鸟类分布情况做了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相似文献   

4.
归一化的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变化可以反映生态环境的演变,以MODND1M中国500 m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为数据源,采用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太行山地区的NDVI、气温、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16年来,太行山地区的平均NDVI呈增加趋势,增长率为0.079/10年,其中NDVI增加区域占太行山地区的96.84%;(2)在空间尺度上,NDVI与降水量呈正相关性的像元数占像元总数的30.7%,NDVI与气温呈正相关的像元数占总像元数的26.8%;(3)在时间尺度上,NDVI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为0.43,NDVI与气温的相关系数为0.22;(4)研究区域降水量与气温对植被生长存在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5.
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以Landsat数据集为数据源,采用Slope+Manna-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全区和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区NDVImax与气象因子时间变化特征,并应用重心迁移模型分析其空间变化特征,最后应用最小二乘法(OLS)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进一步揭示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区内NDVImax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1993-2017年延安市年NDVImax呈现增长趋势,平均年际变化率达到0.008/a(P<0.01),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年NDVImax也呈现增长趋势,其中针叶林增加幅度最大,为0.009 1/a;2)1993-2017年延安市镶嵌林地重心迁移速率最高(166.31 m/a),落叶阔叶林重心迁移速率最低(27.04 m/a);3)延安市全区NDVI与气象因子(平均气温、总降水、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但在不同植被覆盖类型情况下,气象因子对NDVImax存在显著性作用;4)基于GTWR拟合不同植被类型NDVImax与不同气象因子的效果明显高于OLS,且不同气象因子对于不同植被类型NDVImax均有影响,各因子之间回归系数存在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土壤水分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规律,以广西猫儿山典型小流域的人工毛竹林地为研究区,以定位观测的气象数据和4个测点的土壤水分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气象要素方面,水汽压差(VPD)对4个点不同厚度的土壤水分(SMC)的影响最显著,即VPD的波动最易导致土壤水分的变化.在影响时间方面,4个点中大体为土壤水分观测日前连续4 d的气象因子(CMF)对SMC影响最显著,表明土壤水分的变化更多地受前4 d的气象条件的综合影响.各气象要素中降水量(P)与CMF呈正相关关系,但影响不大,表明土壤水分除受气象条件影响外,植被则是另一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7.
摘要:利用青海省海东地区1995~2011年17a间草原火灾资料和对应的气象资料,分析研究了海东地区草原火灾地域分布、时空分布及气候等特征,得出了降水、风、气温、地温、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对海东地区草原火灾发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并利用经验公式对高火险区进行划分,区划出海东地区草原火险潜势区,对开展海东地区草原火险预报服务及灾害防御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MODIS的月合成NDVI产品和辽宁省的地形数据(包括高程、坡度、坡向),分析2001—2020年辽宁省的NDVI时空变化情况及其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辽宁省20年内的植被情况总体上呈轻微改善状态,空间上植被退化地区面积较小,改善地区面积较大。受辽宁省海拔较低的情况影响,研究区内整体气温不会随海拔升高而下降,故辽宁省高程与NDVI成正比,海拔越高,NDVI越大。NDVI随着坡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急坡时NDVI最大。坡向与植被的关系较弱,没有明显差异,北面略高于南面。  相似文献   

9.
赵梦炯    吴文俊    马超  戚建莉    姜成英    陈炜青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5):104-109
在初步掌握油橄榄树干液流的变化规律基础上,探索土壤水分、气象因子与树干液流的关系。结果表明,油橄榄树茎流量随太阳辐射强度增大而呈现迅速降低的趋势,随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加逐渐减小,与空气温度呈正相关关系,由于高温抑制作用,空气温度>29.78℃时,茎流量有小幅下降的趋势,土壤温度在12.51℃~25.06℃时,油橄榄树茎流量随土壤温度升高而缓慢增大,但当土壤温度>30.86℃时,油橄榄树茎流量也会逐渐下降。通过分析油橄榄茎流速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生产上可根据此模型推导出油橄榄树的潜在茎流量,以此为依据提出合理的节水补灌制度。  相似文献   

10.
徐腊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285-8287
利用1980~2008年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的地面气象资料与棉花农业气象资料,分析了石河子地区气温、日照等因素与棉花发育期、产量要素等的相关关系,运用逐步回归法得到响应模型,并应用2009~2012年相应地面和农气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石河子地区1980~2008年棉花生育期天数呈增多趋势;受棉花覆膜技术的推广应用,棉花发育期20世纪90年代后较80年代提前,且发育期前期较后期提前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后,棉花的单铃重、伏桃数、纤维长和衣分呈上升趋势。最低、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以及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对棉花发育期影响较大,不同时期影响有所不同。运用逐步回归法得到棉花生长发育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关系模型,且模式检验发现,发育期模式和产量因素模式预测值与实况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在0.3以内,且就发育期和产量2种模式综合分析来看,85%以上的相对误差绝对值0.1,模式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2年生红桤木在自然条件下的光合特性进行测定,探讨气象因子对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在不同季节表现出明显不同的日变化规律,其中4月24日、10月10日和11月20日呈单峰型,而6月11日和8月9日呈双峰型.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均为单峰型.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得出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光量子密度、大气CO2浓度、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影响因子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桃品质并确定最佳采收期,以‘久保’为供试材料,分析果实的单果重、果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多元回归法建立果实品质与关键气象因子的综合模型。结果表明:桃果实单果重和果径生长发育动态呈现“慢—快—慢”阶段性特征,且均符合Logister曲线,单果重增长极大值出现在花后91 d,纵径增长极大值出现在花后66 d,横径增长极大值出现时间比纵径推迟5 d;随着果实的成熟,硬度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逐渐加快,可滴定酸含量先小范围波动后迅速下降。结合回归分析结果可判定,果实品质主要受≥18℃积温、≥24℃积温、日均气温和累计日照时数的共同影响。在≥18℃积温≥1170.21℃、≥24℃积温≥769.23℃、日均气温≥27.00℃、累计日照时数≥318.89 h条件下,果实品质达到最佳成熟度。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气象因子,本文使用Back-propagation (BP) 神经网络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草原鼠害发生面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其精度可高达91%以上,符合预测草原鼠害发生面积的业务要求.  相似文献   

15.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对气象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是在追求工业发展的过程之中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升级,环境污染与生态系统失衡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目前人们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不断降低,在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与现代工业的发展之下农业用地被侵占,农业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本文结合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了农业气象与生态条件的关系,并就如何协调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气象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贵州省潜在蒸散变化及对气象因子敏感性,为该地区水资源评价、农业水利研究以及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方法]通过计算1961年至2010年逐日潜在蒸散分析了贵州省潜在蒸散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相关分析贵州区域潜在蒸散对气象因子敏感性。[结果]贵州省潜在蒸散总体分布特征为西南部高于东北部地区,西部高于东部地区,季节上夏季>春季>秋季>冬季。贵州大部分站点潜在蒸散量都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影响贵州省潜在蒸散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依次为日照时数、日最高温度和日相对湿度。[结论]日平均气温变化不是影响贵州潜在蒸散量变化的主导因子,日照时数、日最高温度和日相对湿度等因子的影响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82—2006年NOAA AVHRR-GIMMS NDVI和2002—2010年MODIS NDVI这2种数据并结合周边13个气象站的地表温度数据,分析1982—2010年黑龙江省多年冻土区生长季植被NDVI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尺度变化及其与地表温度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多年冻土区生长季GIMMS NDVI和MODIS NDVI对植被NDVI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1988—2004年植被波动较大,2004年以后植被增长趋势逐渐放缓,趋于平稳;在1982—2006年,植被NDVI与地表温度5月为显著正相关,6月相关性很弱,7、9、10月呈低度相关,8月则相关性显著。在2002—2010年,5、10月为低度相关,6月为显著相关,7—8月相关性较弱,9月为显著相关。总体来看,植被覆盖度不断变好;植被NDVI与地表温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年际变化总趋势较为相似,具有同期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径生长量对气象因子的响应,以及树木直径生长的变化规律,运用差动电动传感器(3210801,TESA,瑞士),对鹅掌楸不同部位的直径生长量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1)在不同天气状态下,树木直径有两种典型的动态变化模式。天气降水时,树木直径持续扩张;天气晴朗时,树木直径明显经历收缩、恢复、扩张的过程。(2)树木直径日波动量在不同部位、不同季节显著差异。夏季树木直径收缩启动时间早于冬季,树干上部的直径日变幅最大,变化幅度-50~400μm,树干基部最小,变化幅度-120~200μm;冬季不同部位的树木直径日变幅趋势相近,变化幅度-30~30μm;不同部位的树木直径日变化存在时滞现象,时滞范围0~75 min,且测量点越低滞后越明显;不同季节,树木直径日变化时滞现象的主导因素不同。(3)树木直径波动量与气象因子显著相关,且滞后于气象因子,树木直径—气候学关系的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显示,其对树木直径实测值的解释率为84.9%,考虑时滞现象后修正模型的模拟精度提高到90.3%。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内蒙古东北部鄂温克族自治旗草甸化草原羊草群落生长发育变化规律与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揭示了影响该地区羊草群落特征的关键气候因子,为当地合理利用草地和提高单位面积产草量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影响羊草抽穗日期、籽粒成熟日期的因素很多,同时羊草抽穗日期的早晚与籽粒成熟日期的早晚虽然呈正向相关,但其它气象因子对羊草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经过大量数据对比分析,单一气温或降水因素对羊草发育期早晚影响不同。4月下旬至5月中旬气温、降水对羊草生长发育呈正效应,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气温高并且降水量大,羊草有提前抽穗趋势,6月下旬至7月下旬气温、降水在满足基本需要的情况下对羊草生长发育呈负效应,气温高并且降水量大,羊草籽粒成熟较晚。  相似文献   

20.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CO2排放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6~9月,在内蒙古地区气候异常干旱的条件下(降水量不到历史正常年份的1/6),利用静态暗箱法分别对锡林河流域草甸草原、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等典型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CO2排放状况及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实地观测,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草原群落活跃生长期内,CO2排放通量的月变化对气温和地温的响应都不明显;但CO2日变化与气温和地表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5、10 cm处的地温相关不显著;从 CO2排放的平均值来看,草甸、羊草、大针茅草原样地随降水梯度变化(年降水量递减),CO2的排放通量依次分别由268.7、211.6、181.4 mg·m-2·h-1递减,说明大气降水是影响CO2排放通量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此外,CO2排放通量还与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