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记者是新闻报道的引导者,农业节目有其报道的特殊性,涉农报道对于广播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县域城市人口的构成角度出发,阐明县级广播电视台在播报农业节目、宣扬涉农纲领、普及惠民政策及农业实时咨询中的神圣使命。通过"听众耳朵"准确设置涉农节目内容、通过专业学习,充分发挥记者采访的主动性,最终为百姓的涉农事业而服务,相关论据能够为记者同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村农业农民》创刊24年来,坚持做到内容、质量和风格在众多涉农期刊中独树一帜。以权威的时事政策解读、经典的创业成功案例、准确的涉农新闻报道而深受读者好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领导同志先后为本刊题词。  相似文献   

3.
《农村农业农民》创刊23年来,坚持做到内容、质量和风格在众多涉农期刊中独树一帜,以权威的时事政策解读、经典的创业成功案例、准确的涉农新闻报道而深受读者好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领导同志先后为本刊题词。  相似文献   

4.
以电脑网络应用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当前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目前世界各国加大了信息技术在发展农业和涉农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力度,导致农村传统供应与销售模式发生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5.
2020年是英国农业政策的变革之年。这一年,脱欧与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冲击英国农业,英国农业可持续性危机加剧,部分农场陷入经营困境,英国社会普遍反思欧盟时期的共同农业政策,共同推动英国农业政策加速变革。英国农业政策的调整,主要体现为逐步取消共同农业政策、着力增强农业可持续性、多方施策维护粮食安全、采取措施维护农民生计等。笔者研判认为,英国农业政策的未来走向将具有四大特征:可持续性(优先选项)、粮食安全(重要关切)、农场繁荣(战略支点)、合作治理(变革路径)。英国农业政策变革具有丰富启示:一是挹注未来,增强农业可持续性;二是驰而不息,维护粮食自给地位;三是千方百计,持续推动农民增收;四是合作治理,构建涉农善治格局。  相似文献   

6.
洪俊  郭文剑 《农业与技术》2022,(24):177-180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包含农业一体化的要求。涉农高职教育是农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江苏省农业发达,农业职业院校教学水平高,创新能力强,为长三角培养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农民,助推长三角农业一体化发展。因此,江苏省应当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面向长三角涉农高职教育需求,加强资金投入,推动涉农高职教育资源共享,鼓励涉农高职院校创新,促进长三角农业转型。  相似文献   

7.
涉农高校农业推广工作评价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农业推广主体多元化及涉农高校的发展,要求涉农高校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基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工作室推广工作的实践,建立了涉农高校农业推广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层次分析法对农业推广工作进行评价,以此反映出农业推广工作中的成效、不足,为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对促进乡村振兴、涉农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和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城市对大学生的“虹吸”效应、农业产业本身的比较收益低和涉农高校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短板等原因,涉农高校“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还存在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为此,涉农高校应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主动适应新形势与新要求,通过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三全育人”、更新培养理念、实施学科专业和教学模式变革,将涉农学科大学生培养成既具有“知农爱农”高尚情怀,又具有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能力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促进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以农业高新技术不断改造现有农业发展现状。如何运用涉农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涉农产业的技术创新,是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关键。以浙江龙井茶为例,通过分析现有涉农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阐述涉农知识产权保护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刘瑞龙农业教育思想深刻内涵为:“以农为本”,积极服务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是农业教育的出发点;产学研相结合,是搞好农业教育的切入点;一支理念新、技术精、德才兼备的农业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是搞好农业教育的支撑点.刘瑞龙农业教育思想对涉农专业开放教育的启示:涉农专业开放教育发展与服务“三农”相结合,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遵循“教育、生产、科学相结合”的方针,积极探索涉农专业开放教育办学模式多元化,不断创新农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好涉农专业开放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加强涉农专业开放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和高素质的涉农专业开放教育专业化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现代化过程的快速推进,对涉农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职业院校必须加强涉农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通过对涉农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要求及涉农专业学生心理道德素质分析,论述了农业类职业院校加强对涉农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涉农高校工科专业所占比例较高,在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要客观分析涉农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面临新挑战:乡村振兴对涉农高校人才培养需求更加精准;新工科改革新趋势推动涉农高校人才变革;强化一流课程建设对涉农高校工科专业教学改革提出新要求。新时代应立足涉农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加快推进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方法的变革。研究以具体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提出基于异步SPOC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在明确改革总体思路基础上,从线上理论教学设计实施、线下理论教学设计实施、实践教学设计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考核及评价体系等层面具体探讨改革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气象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气象服务队伍的不断壮大,使气象服务类型趋于精细化。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农业对气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气象涉农服务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章介绍了气象服务部门涉农服务的内容,分析了气象涉农服务的现状,并提出增强气象涉农服务的针对性、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队伍建设、气象服务渠道多元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涉农供应链是以农业原材料作为后续各阶段生产加工和运销主要对象的供应链的总称.主要涉及对动植物等具有生命体征的原材料的处理.内生不稳定性是涉农供应链的重要特征,涉农供应链内生不稳定性主要来源于涉农链中不确定源的多样性、生物自然再生产的不可控性、环境激素作用的非线性、农业物流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双重驱动机制以及涉农供应链组织基础的现实困境.从一体化物流的角度看,涉农链可视性弱;时间竞争的双向性和局限性并存.而降低不确定因素对涉农供应链的不利影响,显然就成为再造涉农链并实现高层次集成的基础和首要任务.结合一项对我国第一批15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供应链实践情况的初步实证,特提出增强涉农供应链稳定性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加强农业体制创新,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涉农供应链不确定性管理机制、时间竞争与农业过程的适度柔性化;建立基于涉农供应链视角的、内外在机制相结合的物流改善模式;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在涉农供应链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三农新闻报道中,这个“器”就是我们的记者队伍。为了更好地服务、宣传三农,必须加强三农新闻记者队伍建设。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队伍将会对涉农新闻报道产生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业改革的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农业推广类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农业推广学》课程的学习对于提高涉农学生的推广意识与技术、更好地服务"三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全国很多高校、多个涉农专业均开设了《农业推广学》课程,并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农业推广技术与管理人员。该文以涉农专业学生为例,谈谈高效学习《农业推广学》的必要性与主要途径,为提升农业推广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2018,(3)
正为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国务院于最近下发《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意见》,现摘编如下。1.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略)(2)基本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简政放权、坚持统筹协调、坚持分类施策。(3)主要目标到2018年,实现农业发展领域行业内涉农专项转移支付的统筹整合。到2019年,基本实现农业发展领域行业间涉农专项转移支付和涉农基建投资的分类统筹整合。到2020年,构建形成农业发展领域权责匹配、相互协调、上下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乎国民富强、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各家媒体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必然给涉农记者带来诸多挑战及任务。涉农记者的独特品质将使其成为"三农"事业的代言人和推动者,文章详细论述了涉农记者所应具备的3方面独特品质,即"爱农"、"涉农知识储备"及"吃苦耐劳精神",此3种特质对于农业节目播报的感染性来说将具有重大帮助,可提升农业节目的质量、增强农业节目的可看性,进一步加深人们对农业问题的关注和理解。相关内容为涉农记者提供一定的工作思路,并为特质的塑造提供科学的引导。  相似文献   

19.
涉农人员对智慧农业建设的支持意愿将直接影响智慧农业的建设与发展、推广与普及。基于我国西部边陲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农户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就不同认知水平的涉农人员对县域智慧农业建设的支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涉农人员对智慧农业越了解、信息获取能力越强、对当地农业发展现状越满意、地理效应认知度越高,则支持意愿越强;涉农人员的文化水平越高、工作类型与农业科技关联度越高者,对智慧农业的建设越支持,但年龄越大的涉农人员越不支持智慧农业的建设;而行为主体的创新意识与其支持意愿关联度不强,说明我国对新技术在农业中运用的宣传不到位,造成涉农人员的创新意愿与前沿创新技术没有严格相符,农户的知识结构与现代农业的先进技术需求也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加强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宣传、提高涉农人员的知识水平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立国之本,在人民生活中起重要的物质基础支撑,同时,现代化的发展也为农业发展模式转变提供思路和机遇,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在农业发展的服务上具有重要意义和功能。从目前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发展的状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需要从高职生的观念意识、人才培养定位、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政策四个方面着手,提升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农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