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0 kV线损指标是衡量、考核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配网同期线损指标管理是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融合了三大专业、六大系统、四大平台的业务应用和数据资源,是系统性工程。自2018年以来,国网河北临西县供电公司把10 kV同期线损治理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多举措提高线损管理水平,建立持续日线损不达标线路通报整改制度,形成"通报一执行一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同期分线线损指标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公司10 kV分线同期线损合格率从最初的75.31%提升至98.18%,获得全国同期线损管理"百强县公司"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
王冬 《农村电工》2022,(3):49-50
为解决原有线损只能按月计算且供售电抄表时间不一致的问题,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进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简称同期线损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本文简要概述了同期线损系统工作原理与10 kV同期线损计算规则,并着重分析了10 kV同期线损管理影响因素与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3.
1研究背景10 kV线损即10 kV同期线损,简称"10 kV线损",是10 kV电压等级的分线线损,10 kV线损的高低直接关系着10 kV线路分线达标率的高低,10 kV线路分线达标率指标的好坏直接反映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为加强10 kV线损精益化管理,全面做好10 kV线损管理和技术降损工作,减少"跑冒滴漏"等现象,切实提升国网河南信阳供电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提高10 kV线路分线达标率的研究,着重治理10 kV线路分线达标率偏低、10kV线损率偏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1制定完善的考核办法 线损实行归口管理,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定35 kV以上线损指标、线损小指标以及综合线损指标;用电营业中心负责制定10 kV线损指标,可具体到每条10 kV线路,每一个供电所;农电管理中心负责制定400 V线损指标,可具体到每一个供电所,每一个台区.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考核制度.比如,10 kV线损考核,用电营业中心考核到供电所,考核到每条10 kV线路.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消除抄表不同期的影响,客观反映真实线损,都匀供电局以线损自动统计计算为手段,依托4类终端全覆盖,从"数据、应用、管控、考核"4个方面全面推动10 kV及以下同期线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10 kV及以下同期线损管理专项行动目标以数据质量提升为落脚点,着力提高线损自动计算率。夯实基础数据,深化系统应用,完善系统协同,  相似文献   

6.
嘉鱼县调目前负责7座110 kV变电站的35 k V及10 kV母线、6座35 k V变电站35 kV及10 kV母线有功电量不平衡率指标,这些指标是同期线损指标重要组成部分,指标的好坏由变电站所有关口计量装置电量决定。文章结合嘉鱼县调母线有功电量不平衡率超标治理过程中遇到的异常情况,提出解决解决办法,得到了满意的治理结果。  相似文献   

7.
正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同期线损系统迁移到大数据平台在经过1个多月的监测运行后,系统各项运行指标正常,各业务计算效率较迁移前大幅提升,运算速度更是提升70%,大大提高了同期线损计算时效,取得了良好的用户体验,也为今  相似文献   

8.
正同期线损以线损自动统计计算为手段,依托四类终端的全覆盖,从"数据、应用、管控、考核"4个方面,客观真实地反映线损,消除了抄表不同期的影响,为线损分析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分析方法,全面推动10 kV及以下线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1 10 kV线路线损异常分析(1)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检查线路考核表、专公用变压器计量表计是否有掉线的情况,如有立即派计量运维人员处理上线。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巨野县供电公司将"电量法"(电能表取数法)线损理论计算引入到10 kV线损指标管理考核中,借助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编制公式,对线损指标根据电能量、功率因数等不同参数进行动态管理,一月一指标,改变了过去一季一指标,甚至一年一指标的不合理性,使线损指标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科学合理,经3年多的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 存在问题我们抽取了同一座 35kV吕良变电所供出的两条路时考虑供电半径一般不超过 0 5km ,高压深入负荷中心或地理中心 ,进一步加大 10kV线路投入比例 ,改表 1 两条线路的基本情况线路名称 线路长度 (km)供电半径月供电量(万kW·h)理论线损1- 5月份统计结果10kV线路线损率综合配变率0 4kV线损综合线损10kV吕良线 2 5 810 4 5 6 5 9 12 995 72 10 84 11 3210kV孙集线 4 2 315 2 5 8 4 11 85 0 6 6 0 314 82 16 7610kV线路— 10kV吕良线和 10kV孙集线作为研究对象。其基本情况见表 1。从表 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吕良线和…  相似文献   

11.
王克勇 《农村电工》2003,11(10):10-10
1突出市场营销管理规范化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标,以增供扩销、售电均价、综合线损、电费回收、优质服务为重点,建立正常的供电秩序。各供电所负责配电变压器台区及10kV供电网络的线损管理工作,各所应完善台区总计量装置,在主要10kV供电线路上装设高压考核用计量箱,分线路、电压等级进行线损统计与分析,并负责对营业管理班和管理电工进行考核。各供电所营抄员负责380/220V供电线路的线损管理工作,直接对用户用电进行管理,及时查处违章、违规用电和窃电行为。每个台区汇总线损统计工作由各供电所负责,并要求建立档案信息体系。2突出安全生…  相似文献   

12.
闫彦超  罗浩 《农村电工》2004,12(3):37-37
1核定低压线损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网改前,低压线路不属于供电企业的必管范围,低压线损由用户承担,供电企业基本上没有涉足低压线损理论计算。网改后,部分县局也没有及时开展低压线损理论计算,低压线损率基本上是按下达的总体控制目标12%去考核的,因此,低压线损计算和指标核定不像10kV线损指标那样有现成的管理模式和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基本上还处于摸索阶段。低压线损计算理论值与实际网络损耗之间有多大的出入?考核指标在  相似文献   

13.
分布式电源用户接入电网对典型供电模式下的线损计算产生了影响,如0.4 kV台区线损率、10 kV配电线路线损率、母线电量不平衡率均产生了异常,本文阐述如何对模型的重新设计和改进,从而实现全网各电压等级线损模型的优化处理。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查找窃电用户的方法多是现场大范围排查,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同期线损系统K值三步式窃电用户定位法”完全基于同期系统,利用“K”值法从同期线损系统大数据中缩小排查范围,精准定位窃电用户,可广泛用于线路线损和台区线损治理。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有关规定,供电公司可对10kV配电线路高供高计用户加收产权分界点至用电计量装置段的线损费用。因此,供电公司为提高效益,对10kV配电线路进行了理论分析,以确定线损值。本文以某线路为例(见表1)进行典型核算。  相似文献   

16.
正1同期线损概念线损率是电网企业的重要经营指标和技术指标,综合体现了电网规划建设、生产运行、装备状况和经营管理水平。传统的管理线损方式由于抄表不同期已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制约着线损管理效率的提高和线损率的提升。2018年以前,在营销系统中用于线损计算的供售电量存在着抄表方式、抄表时间的差异,甚至受电费回收、用户窃电追补等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广伟 《农村电工》2006,14(8):41-41
1选择合理的接线方式和运行方式 1.1将高压引入大城市或大工业负荷中心。随着城市和工业负荷的不断增长,原有的35kV或6-10kV高压配电网的负荷越来越重。而线损电能量中80%-85%的可变损失是随负荷的平方变化的,如果不设法减小这种电力网的供电半径,不但电压质量不能保证。线损也将达到不能允许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110kV总表台账及示数处理10kV总表台账及示数处理用来输入变电所10kV关口总表的的示数,以便以后计算各线路的高压线损,并可在本界面中建立与维护各线路的基本信息和总表信息,正如实际架设线路的情况一样,只有在建立好10kV总表台账之后,才能建立此线路所有配电变压器的总表档案。进入。点击菜单中的“线损统计”→“10kV总表台账及示数处理”即可。此模块包含两页,第一页用来建立10kV变电所总表档案,第二页用来处理10kV总表示数,第一页的内容不必每月都建立,而是仅建立一次即可,建立档案时应包含以下内容:线路的变电所编码、10kV线路名称…  相似文献   

19.
1 10 kV总表台账及示数处理 10 kV总表台账及示数处理用来输入变电所10 kV关口总表的的示数,以便以后计算各线路的高压线损,并可在本界面中建立与维护各线路的基本信息和总表信息,正如实际架设线路的情况一样,只有在建立好10 kV总表台账之后,才能建立此线路所有配电变压器的总表档案.  相似文献   

20.
正11月16日,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同期线损监控发布新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此次新平台的发布,重点完善了线损发布方式、发布周期和发布内容,监控发布周期从月发布到周发布,发布范围更广,可更大程度地发挥线损诊断作用。国网北京电力按照"精准发布、突出重点、强化分析、注重实效"的原则,发布统计线损、线损工作质量评价等全部内容。该公司深化日常监控指标,重点发布统计线损指标排名、月度变化趋势等;突出异常监控指标,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