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蒿类半灌木植物在草地中的地位及饲用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蒿与蒿类半灌木植物是天然草地资源中饲用价值高、分布广、数量多的一类重要牧草。在我国约9属335种,占全国草地饲用植物总数的5.27%,其中蒿属近230种,绢蒿属34种,在生态型上多为旱生和超旱生种类,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西藏、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草原及荒漠草地中、面积4776.19万hm^2,约店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2.16%,占六省区草地面积的17.3%。主要以建群种和优势种构成草原及荒漠类型  相似文献   

2.
草原骄子--木地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地肤是藜科适温性多年生旱生半灌木,属荒漠植物。它是荒漠、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草地的重要伴生种或亚优势种,有时也能成为优势种。广泛分布于欧亚草原区,在新疆主要分布于北疆各地的山麓洪积扇、山间盆地及低山丘陵,尤以伊犁地区分布较为集中,在天山南坡山地也有分布。在壤质、砂壤质、砂质和砂砾质土壤上均能生长。木地肤有很强的抗旱、抗寒和抗热能力,有一定的耐盐碱性。  相似文献   

3.
油蒿(Artemisiaordosica Krasch.)又名黑沙蒿、鄂尔多斯蒿,系菊科蒿属灌木,典型旱生沙生植物。油蒿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及荒漠地带。概述了油蒿的自然分布、引种试种和应用过程、形态特征、植物分类和细胞学研究、生长发育、适应性和环境条件、建植技术及草地管理、虫害及其防治、营养价值,并介绍了同属植物的开发利用,以期为更好地推广种植和开发利用油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油蒿(A rtemisia ordosica Krasch.)又名黑沙蒿、鄂尔多斯蒿,系菊科蒿属灌木,典型旱生沙生植物.油蒿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及荒漠地带.概述了油蒿的自然分布、引种试种和应用过程、形态特征、植物分类和细胞学研究、生长发育、适应性和环境条件、建植技术及草地管理、虫害及其防治、营养价值,并介绍了同属植物的开发利用,以期为更好地推广种植和开发利用油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冬春季节,对内蒙古锡林河中游草原风滚植物进行了调查,共记录12种风滚植物,隶属于藜科、伞形科、菊科等7科.其中,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和多年生草本各6种;旱生、中旱生植物7种,旱中生、中生植物5种;在区系地理成分中温带亚洲成分(6种)最多.风滚植物是草原枯草期植物的一种存在形式,它的存在为积雪的再分配,局部土壤水分、养分的改善,种子的传播、萌发奠定了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冬春季节,对内蒙古锡林河中游草原风滚植物进行了调查,共记录12种风滚植物,隶属于藜科、伞形科、菊科等7科。其中,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和多年生草本各6种;旱生、中旱生植物7种,旱中生、中生植物5种;在区系地理成分中温带亚洲成分(6种)最多。风滚植物是草原枯草期植物的一种存在形式,它的存在为积雪的再分配,局部土壤水分、养分的改善,种子的传播、萌发奠定了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永昌县共有草原面积 4 6 33万hm2 ,其中可利用面积 2 2 8万hm2 ,由于人们对草原进行掠夺式的利用 ,导致草原生态环境恶化 ,草原生产能力降低 ,草原大面积退化。因此 ,加强草原管理 ,加速草原建设 ,防止草原退化 ,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是现阶段草原工作的主要任务。1 草原现状永昌县天然草原可分为七大类。荒漠类草场 :面积 1 5 6 3万hm2 ,占草场总面积的 33 7% ,在各类草场中面积最大。其中可利用的面积 5 83万hm2 ,占全县草场可利用面积的 2 5 57%。土壤为棕钙土、灰棕荒漠土和盐化荒漠土。植被以旱生、超旱生半灌木为主。主要有红…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市拥有草原面积8816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5%,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8132万亩。鄂尔多斯市地处草原向荒漠的过渡地带,分布有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低地草甸和沼泽六大草原类,其中荒漠草原分布面  相似文献   

9.
(五)藜科草类藜科草类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内蒙古及东北各省区,尤以新疆最为丰富。本科是构成我国荒漠及荒漠草原植被的主要成分,多属于旱生或超旱生种群。就其营养成分而言,开花期干草中的粗蛋白质含  相似文献   

10.
河套地区天然植被以盐生植被为主,天然植被面积为36.2万hm^2.有4种植被型,14种亚型和34个群丛,4种植被型为盐生灌丛、盐生草甸、草本沼泽和荒漠。河套地区有野生种子植物287种。分属53科、161属。其中裸子植物l科、1属、1种;单子叶植物12科、48属、90种;双子叶植物40科、112属、196种。属的地理分布类型有15个分布类型及9个变型;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2属,国家二类保护植物7种。植物区系属于亚洲荒漠植物亚区,中亚东部地区,阿拉善亚地区。2006-2007年巴彦淖尔市草原站对河套灌区植被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和90年代初相比植被盖度增加了6%~175%,产草量增加了2.9~5.3倍。地下水位下降了26cm,天然植被土壤含盐量下降了30%~50%,在草地生态环境全面好转的前提下,非盐渍化土地面积增加了26.1%,盐渍化土地面积减少了20.2%,耕地面积增加了14.08万hm^2。  相似文献   

11.
朱爱民  韩国栋  康静  赵坤  朱毅  王忠武 《草地学报》2019,27(6):1459-1466
为揭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植物功能群特征对长期放牧的响应机制,本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2018年8月对围封14年(2004-2018)不同放牧处理下的植物物种组成、高度、盖度、密度及生产力进行观测,并对功能群植物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和重要值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种类逐渐减少,在重度放牧区分属不同功能群的植物均有不同程度消失,不同功能群植物株高、盖度、生产力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均呈降低的变化趋势;对照区功能群多样性指数显著大于重度放牧区,对照区和轻度放牧区丰富度指数显著大于中度和重度放牧区;不同放牧处理下功能群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与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认为,长期重度放牧减少了荒漠草原功能群植物多样性和丰富度从而导致草地生产力降低,进而影响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放牧引起草原生态系统物种更替,进而调控群落植物多样性。然而,放牧过程中物种更替与植物多样性改变间具有怎样的联系,目前缺乏系统的研究。本试验在内蒙古荒漠草原放牧实验平台进行,对群落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群落物种总数下降了28%~52%且物种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分异;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群落科的数目和多年生杂类草的物种数逐渐减少,一年生植物的物种数增加,同时群落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等显著降低(P<0.05);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物种损失率和周转率显著提高(P<0.05),但物种获得率无显著变化;放牧荒漠草原物种损失率和周转率与植物多样性指数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本研究从物种周转的角度揭示了放牧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降低的驱动机制,为优化荒漠草原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3.
新疆不同草地类型植物物种特征与水热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新疆7种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364个样地的物种名录,分析不同草地植物科属种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植物物种丰富度(SR)对年平均温度(MAT)、降水(MAP)、海拔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草地以禾本科、菊科为优势科,优势属为针茅属、绢蒿属;物种丰富度变化为:温性草甸草原(7.73)>温性草原(5.04)>高寒草原(4.36)>温性荒漠草原(3.99)>温性草原化荒漠(3.02)>温性荒漠(2.08)>低平地草甸(1.43);全部样地和温性草原的SR与MAP呈正相关,与MAT、海拔呈峰型关系;低平地草甸和高寒草原的SR与MAP呈正相关而与MAT呈负相关,与海拔呈先降低再增加的趋势;温性荒漠草原的SR与MAP呈正相关,与MAT、海拔无相关性;温性荒漠的SR与MAP呈正相关,与MAT呈负相关,与海拔呈峰型关系;温性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的SR与MAT、MAP均无相关性。不同草地类型对温度、降水响应的差异,是由于植被类型和温度、降水的空间分异性,对于海拔的分异,来源于海拔梯度范围和所研究地区大尺度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4.
放牧强度对不同草地类型生态系统气体交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放牧强度下不同草原类型气体交换的变化规律,在8月中旬采用Li-6400 便携式光合仪和密闭式箱法,分别对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气体交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草原类型之间的生态系统净CO2交换(NEE)、生态系统总呼吸(ER)和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EP)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草甸草原的NEE和GEP随放牧强度增加呈现降低趋势,ER则呈现上升趋势;典型草原的NEE和GEP随放牧强度增加呈现上升趋势,ER则呈现下降趋势;荒漠草原的NEE和GEP除对照区外,随放牧强度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而ER呈降低趋势。放牧通过对草原生态系统植物、土壤等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生态系统气体交换。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草原植被在持续牧压下退化演替的模式与诊断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刘钟龄  王炜 《草地学报》1998,6(4):244-251
草原在长期超强度放牧压力下,发生逆行演替。由于群落中的植种群更替,使生物生产力衰退,并伴随着土壤与下垫面的变化,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流程下降到低一级生态效率的系统状态。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类型天然草地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阳  程积民  刘伟 《草业科学》2011,28(6):1066-1069
摘要:根据气候-植被特征,选取森林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3种不同草地类型的封育和放牧草地进行群落特征研究,旨在分析黄土高原天然草地的群落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荒漠草原的盖度、平均高度、个体数和物种数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类草地(P≤0.05),森林草原的样方内个体数和平均高度显著高于典型草原,而后者则在盖度和物种数上优于前者;群落生物量表现为典型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且各草地类型之间差异显著(P≤0.05);荒漠草原的多样性明显低于其他两个草地类型,典型草原和森林草原的物种多样性表现相类似。通过利用方式间的比较发现,封育措施对荒漠草原的植物群落结构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于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封育措施增加了其盖度和平均高度,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7.
朱爱民  韩国栋  康静  闫宝龙  赵坤  朱毅 《草地学报》2019,27(4):1013-1021
为揭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季节性动态变化对长期放牧强度的响应机制,本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2018年5月至9月对围封14年(2004-2018)不同放牧处理下的物种组成、植物高度、盖度和密度进行观测,并对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分析。结果表明:5次观测对照区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显著大于中度放牧区和重度放牧区;所有处理均是7月和8月的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较高,6月和9月观测值较小;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差异由大到小排序为:重度放牧区 > 中度放牧区 > 轻度放牧区 > 对照样地;月份和放牧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α多样性指数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放牧处理对物种α多样性指数影响效应大于月份。研究认为,长期重度放牧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在6月和9月表现最为明显,且会威胁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内蒙古荒漠草原主要植物营养成分含量及消化率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内蒙古荒漠草原4种主要植物短花针茅、克氏针茅、羊草、冷蒿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期的粗蛋白、粗灰分、粗纤维及消化率的月份动态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同一物种不同月份间、同一月份不同物种间各营养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牧草的体外消化率呈现出递减趋势;粗灰分含量在不同物种之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冷蒿的粗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短花针茅、克氏针茅、羊草则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粗纤维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升高。牧草的消化率与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粗灰分与粗蛋白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提高该地区荒漠草原生物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挖掘宁夏盐池荒漠草原野生草木樨状黄芪牧草的种质资源,作为本土牧草品种来修复退化草地,提高修复成效,因此开展对该品种种子发芽特性和人工繁种方面的研究。对常温常压下种子发芽特性;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技术措施;密度对种子产量影响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用电动碾米机对草木樨状黄芪种子进行处理,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提高到17.3%、51.7%,比常态下提高了93.2%和34.3%。在行距为100cm的情况下,株距与产量的模拟回归方程为y=-2.4108x^2+195.97x-2886.7(R^2=0.99),此时当株距为40.64cm产量最高为1095.82kg/hm^2。采取机械碾压处理方法能有效地降低种子硬实率并提高其发芽率。说明通过打破种皮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的技术措施完全可以提高荒漠草原退化草地的修复成效。种子来源可以通过人工繁育来解决。  相似文献   

20.
李想  于红博  刘月璇  常帅 《草地学报》2022,30(1):196-204
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是表征草地生态系统数量特征的两个重要指标,深入探讨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变化,为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保护和生产力维持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锡林郭勒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样方法对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三种草原类型的植被特征进行调查,分析不同草原类型植被的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变化及二者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