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漫话金鸡菊     
<正>金鸡菊为菊科金鸡属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为入侵式植物。金鸡菊有红黄两色,被称为两色金鸡菊。金鸡菊从形态上分有重瓣和单瓣之分。重瓣花略小,单瓣花大。花开成片美丽多姿,多为路边绿化带种植。金鸡菊在我国新疆的昆仑山被发现并在当地作为茶饮用,至今有十多年的历史。两色金鸡菊含有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皂苷类、有机酸、鞣质、糖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对小鼠的抗疲劳和耐缺氧作用,选择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低、中、高剂量两色金鸡菊提取物组(每日5、10、20g/kg体重)。各组小鼠分别灌胃(每日0.20mL/10g)给予不同剂量的两色金鸡菊提取物,连续灌胃21d后,观察不同浓度的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及运动后小鼠血清尿素氮、血乳酸、肝糖原含量和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断头后呼吸维持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色金鸡菊提取物能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运动小鼠血清尿素氮、血乳酸含量,增加运动小鼠肝糖原含量,明显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及断头后呼吸维持时间。结果提示,一定剂量的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具有抗疲劳作用和提高耐缺氧能力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豆异黄酮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丽杰 《中国饲料》2004,(17):23-25
1 大豆异黄酮的种类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为 2 -苯基色原酮的一系列化合物 ,目前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苯环 (A和B)通过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依据饱和度和连接位置可将黄酮类化合物分成黄酮类、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橙酮等几类。大豆异黄酮 (Soyisoflavone)是属于黄酮类化合物中的异黄酮成分 ,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次级代谢产物 ,它是一种混合物。目前发现的大豆异黄酮共有 1 2种 ,主要有 3类 ,即大豆甙类 (Daidzingroups)、染料木甙类 (Genistingroups)、黄豆甙类 (Glycitingroups) ,每类以游…  相似文献   

4.
黄酮类化合物是指具有色酮环与苯环为基本结构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1].自然界中许多植物的叶、皮、根和果实中都含有一定量的黄酮类化合物,目前已知的黄酮类化合物已有2 000多种.它们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理活性,如能治疗心血管疾病、抗衰老、抗癌、抗突变、杀菌消炎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在促进动物免疫机能方面的作用,已引起国内外医学、营养、保健界的广泛关注[2-3].  相似文献   

5.
孙浩男  李蓉  王鑫  周欣莹  李明阳  刘冬云  李鹤 《草地学报》2022,30(11):2922-2936
利用ISSR、核基因ITS2、叶绿体基因psbA-trnHtrnL-F三种分子标记对100个国内外广为种植的栽培金鸡菊(Coreopsis)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以期为栽培金鸡菊的分类鉴定、育种及指纹图谱构建提供更多分子依据。结果表明:三种分子标记均显示沙漠金鸡菊与其余材料亲缘关系较远;12条ISSR引物扩增出总条带153个,多态性条带149个,多态性条带百分比为97.39%,在遗传距离为0.664处整体可划分为4类;ITS2,psbA-trnHtrnL-F序列大小分别为171bp~175bp,252bp~426bp和698bp~703bp;基于psbA-trnHtrnL-F序列的母系溯源整体可分为6类,二者合并后定义了9个单倍型,两色组和歧序组是具有特殊舌状花色的金鸡菊品种重要的母系材料,轮叶金鸡菊‘月光’和短毛金鸡菊‘虹光’等品种源于远缘杂交;ITS2序列将整体划分为5类,定义了63个单倍型,大部分单倍型只对应一个种质,ITS2序列有望作为金鸡菊品种鉴定的DNA条形码。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绿茧系家蚕品种的茧色性状遗传规律,以家蚕绿茧品种G1和白茧品种C108为亲本,配制正反交F1及其自交F2和回交代等多种群体材料,茧色分离调查结果显示:F1为浅绿色茧;自交F2呈现白色茧∶浅绿色茧∶绿色茧=1∶2∶1的分离比;回交后代(C108×G1)×G1、G1×(G1×C108)均呈现绿色茧∶浅绿色茧=1∶1的分离比,而C108×(G1×C108)呈现白色茧∶浅绿色茧=1∶1的分离比。此结果说明家蚕品种G1的绿茧性状对白茧性状为不完全显性遗传。家蚕绿茧系的显色物质为黄酮类化合物,分析不同茧色蚕体组织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是研究色素代谢与绿色茧呈色机制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NaNO2-Al(NO3)3-NaOH比色法,测定亲本绿茧品种G1、白茧品种C108和(G1×C108)F1的幼虫中肠、血液、丝腺组织在整个5龄期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以及茧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显示:3种茧色个体的中肠组织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无明显差异,推测其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能力相当;中肠组织与血液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茧色没有明显关系;丝腺组织和茧层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以G1最高,(G1×C108)F1居中,C108最低。此结果说明绿茧色的深浅与丝腺和茧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花粉中总黄酮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蜂花粉中除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激素等营养成份外,尚有一部分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份之一,可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肝炎及淋巴结核等疾病。此外,黄酮类化合物在研究植物、生物化学、植物化学分类学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家蚕种质资源库中四种不同茧色的家蚕品种即绿色茧P50、黄色茧金秋、白色茧玉丰以及红色茧HHM的五龄第1~6天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种质资源库中其他蚕品种五龄第4天血液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且分析了不同蚕品种以及不同茧色之间的差异及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黄酮类化合物的峰值依品种特性出现在五龄第3或第4天,绿色茧的黄酮类含量变化规律与其他品种截然不同,品种间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很大,可能与品种的全茧量及五龄发育经过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9.
黄酮类化合物作为植物组成成分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根据连接基团的不同又被分为几个子类。它们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和抗菌等功能,而且均已在人体和动物模型中得到证实。同时,它们也具有改善家畜肠道黏膜形态、调节肠道菌群以及缓解热应激等功效。本文主要阐述了植物源黄酮类化合物对动物机体的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及其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对动物生理功能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天然有机化合物.这类含有氧杂环的化合物多存在于高等植物及羊齿类植物中,其中豆科、唇形科和菊科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较丰富.黄酮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既有与糖结合成苷的,也有游离的.黄酮类化合物测定方法的研究报道较多,本文综述了中国科技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5年~2005年)有关茶类产品总黄酮类化合物测定的方法,希望为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青钱柳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双子叶珍稀植物,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各地区,其根、枝、叶均可入药。目前研究发现,青钱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类、酚酸类、黄酮类、三萜类化合物以及一些无机元素等。此外,已有多项研究结果表明,青钱柳具有降血糖和降血压、减肥、抗肿瘤、抗衰老、抗过敏、清热解暑、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等多种药理作用。对青钱柳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筛选对马红球菌(Rhodococcus equi,R. equi)具有抑菌和杀菌效果的中草药。[方法] 选择黄连、黄芩、大青叶、鱼腥草、黄柏、连翘、金银花及板蓝根共8味中草药制备单味水提物,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及平板涂布法测定中草药水提物对R. equi参考菌株103S及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 不同中草药水提物对R. equi的抑菌及杀菌效果不同,其中,黄连、黄柏和连翘单独用药杀菌及抑菌效果显著(P<0.05)强于其他中草药水提物;黄连、黄柏和连翘不同组合联合用药对R. equi的抑菌及杀菌效果均优于单独用药,其中,“黄连+连翘”联用后药效呈相加作用。[结论] 黄连等中草药对R. equi表现出抑菌及杀菌效果,且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独用药,提示这些中草药制剂有望作为抗R. equi乃至其他耐药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3.
鹿茸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鹿茸的化学成分(氨基酸、脂肪酸、脂类、多肽类、多糖类、多胺类和无机元素)及药理作用(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两方面进行综述,以便对鹿茸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李勇  孙波  胡兴明  邓文  叶楚华 《北方蚕业》2009,30(3):12-15,30
桑树由于富含蛋白质、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有机酸、维生素等多种药食用活性物质,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重点简述了桑枝生物体中功能性成分的研究及综合利用现状,为桑树资源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 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N)是一种重要的宿主免疫调节因子,是天然存在的IL-1拮抗剂。为了解IL1RN基因在断奶仔猪不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的特征,利用Trizol法提取晋汾白猪仔猪和新山西黑猪仔猪的心脏、肝脏、脾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18种组织和细胞的总RNA,采用RT-PCR方法检测IL1RN基因在不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IL1RN基因在晋汾白猪仔猪和新山西黑猪仔猪4种免疫组织和细胞(脾脏、淋巴结、巨噬细胞、白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情况。结果显示:IL1RN基因在晋汾白猪仔猪和新山西黑猪仔猪的脂肪组织中均不表达,在其余各组织和细胞中均表达;IL1RN基因在晋汾白猪仔猪的巨噬细胞与淋巴结、脾脏、白细胞之间的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且在淋巴结与脾脏、白细胞之间的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IL1RN基因在新山西黑猪仔猪的脾脏、淋巴结、巨噬细胞、白细胞的表达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IL1RN基因在2个猪种的脾脏、巨噬细胞、白细胞之间的表达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淋巴结中的表达呈显著差异(P<0.05)。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2个猪种的IL1RN基因在疾病抵抗方面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黑脊倒刺鲃在贵州喀斯特山区人工养殖条件下的营养特点,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山区人工养殖条件下黑脊倒刺鲃肌肉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黑脊倒刺鲃肌肉鲜样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水分的含量分别为18.25%、1.83%、2.67%、77.25%;检测出氨基酸18种,占干重的75.07%,呈味氨基酸占干重的27.82%,∑EAA/∑TAA和∑EAA/∑NEAA分别为40.68%、68.58%;检测出脂肪酸27种,饱和脂肪酸(SFA)占脂肪酸总量的24.18%,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占脂肪酸总量的53.3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脂肪酸总量的22.51%。试验结果表明,黑脊倒刺鲃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颗粒日粮中添加柠条对滩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瘤胃发酵及羊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相近的健康去势滩羊20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含有10%菊花粕的颗粒日粮,试验组饲喂含有6%柠条和4%菊花粕的颗粒日粮;开展周期为50天的育肥试验,测定滩羊的生长性能指标;育肥试验结束后,测定滩羊血液生化指标;屠宰后测定滩羊的屠宰性能指标,并取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指标;取背腰最长肌,测定粗脂肪、粗蛋白、氨基酸含量以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滩羊的初始体重和终末体重无显著(P>0.05)差异;试验组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降低10.84%,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P<0.05)高于试验组;两组试验羊料肉比相同。试验组滩羊血清中的总蛋白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其他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P>0.05)差异。对照组滩羊屠宰率比试验组高1.59%,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试验羊肝脏重、肝脏指数、心脏和肺脏重、心脏和肺脏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滩羊瘤胃液中丁酸浓度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异戊酸浓度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滩羊背腰最长肌中分别检测出18种和20种脂肪酸,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7.51%和20.92%,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22%和3.89%,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3.25%和14.09%。[结论]颗粒日粮中加入柠条对滩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屠宰性能影响不明显,但可改善瘤胃发酵,丰富羊肉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增加肉中粗蛋白、粗脂肪和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克隆洋草麦肉桂醇脱氢酶基因(HdCAD),揭示HdCAD基因的序列特性,对HdCAD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以洋草麦转录组数据中的HdCAD为参考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利用RT-PCR技术克隆HdCAD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HdCAD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对HdCAD蛋白的理化性质、蛋白结构、亚细胞定位等进行预测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HdCAD基因编码区全长1 071 bp,共编码356个氨基酸。HdCAD蛋白含有17个磷酸化位点,不含有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位点,预测定位在细胞质中;二级结构中,以无规卷曲元件占比最高;含有1个典型的CAD1结构域,属于MDR超家族。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HdCAD蛋白与二粒小麦、节节麦、西藏裸大麦亲缘关系最近。[结论]该试验成功克隆HdCAD基因、预测了该基因编码蛋白的序列特征和功能,可以为今后研究洋草麦抗非生物胁迫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药桑枝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枝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一直作为民间常用中药。本文概述了桑枝的药用化学成分或提取物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桑枝所含主要化学成分有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多糖和香豆精类化合物,尚含有氨基酸、有机酸、挥发油及多种维生素等,桑枝具有降血糖血脂、免疫、抗炎等功效,具有广阔的药物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onadotropin-inhibitory hormone,GnIH)对雄性小鼠采食、体重和血糖稳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体重及日龄相近的雄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0 μL/(次·只)]和试验组[腹腔注射20 μg/100 μL GnIH,100 μL/(次·只)],每组10只,每天注射2次,连续注射21 d。观察和记录小鼠的采食情况;对小鼠的体重、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胰岛素耐量进行测定;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对小鼠胰腺中胰岛素转录因子基因(NeuroD1)、胰岛素基因(Ins)、胰高血糖素基因(Gcg)、胰岛素转录调控因子基因(Pdx1)mRNA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P<0.01)升高;试验组小鼠空腹血糖曲线下面积极显著(P<0.01)增加,葡萄糖耐量的血糖曲线下面积极显著(P<0.01)增加,胰岛素耐量的血糖曲线下面积极显著(P<0.01)增加;试验组小鼠胰腺Gcg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升高,Ins基因mRNA、Pdx1基因mRNA和NeuroD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P<0.05)下降。结论 慢性腹腔注射GnIH会引起雄性小鼠采食量和体重增加,并引起机体血糖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