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中有不少神话传说,其中商周秦始祖、汉高祖及褒姒的感生神话尤其令人注目。司马迁以《诗经》为依据书写商周始祖的感生神话,而秦始祖及汉高祖的感生神话则是在相关传说的基础上加工而成。司马迁秉承"不隐恶,不虚美"的叙事手法对商周秦始祖、汉高祖及褒姒的感生神话进行架构,巧妙地将神话传说的虚幻性与历史书写的纪实性相结合,集中体现了天随人愿的天命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为大一统的观念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我国桃文化中的神权地位初探河南大学刘璞玉河南农业大学刘振亚一、果树中只有桃具有大量神鬼故事的流传我国果树中涉及神仙故事的有桃、枣、李、梨等,其中李的神话见于《云仙杂记》卷八:“西王母居龙月城,城中产黄中李……王母惜之过于蟠桃”。枣的神话见于《史记·封...  相似文献   

3.
<正>12月5日,第四个"世界土壤日"就要到来,我不禁想起了"息壤"的神话。《山海经·内经》上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为什么息壤能治水?因为"息土不耗减,掘之益多,故以填洪水。"就是说息壤能够生生不息。神话是一个民族早期的记忆,包括了对世界的认识和希冀。"息壤"的神话从地球地质演变来看,绝不仅仅是巫师的梦呓。现代地质学已经证明,土壤是由岩生风化而来,虽然其过程极其漫长,据说每千年才能形成1厘米厚。但对45亿年的地球来讲,岁月漫漫,足够地球匠心独运、精雕细琢,形成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读过《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这篇文章后批示,"联想到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各种浪费现象的严重存在令人十分痛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2012岁末,电影导演冯小刚以一部《1942》回顾了70年前被遗忘的一段大饥荒历史,悲悯之情令人动容。其实中  相似文献   

5.
《齐民要术》中"宅田七十步之地"与"亩产百石"的粮食产量释读,受到历史时期和制度演变的局限。本文在综合运用文献史料,并充分借助前人对中国田制史以及度、量、衡的考古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结论:"宅田七十步之地"并非住宅中的田地,而是未仕士族的近郊之田;通过辨析北魏历史时期与各种制度演变的因素后,对贾思勰所述"七十步之地,亩产过百石"的产量验证,找到了合理解释。但"亩产百石"在不同的时期所指的产量值并不固定,因此与《氾胜之书》中的"亩产百石"只是一种数据巧合。这也为考证不同历史时期的粮食产量问题提供了可参考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2020,(10)
正《赤桑镇》《铡美案》《陈州放粮》等戏曲中,都有包公(包拯)手持"尚方宝剑"斩奸佞的情节,这都是根据小说改编的,经过了艺术加工。事实上,宋朝重臣包公手中不可能持有"尚方宝剑"。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尚方宝剑"?答案是:有。但不像戏曲、  相似文献   

7.
《古今农业》2005,(2):61-61
(本刊讯)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亚洲研究中心、亚洲学院,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中国历史上的环境与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2005年8月17—19日在中国天津南开大学召开。这次会议的主旨是探讨中国历史上的生态环境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将讨论以下相关论题:社会文明与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互动关系;区域和民族文化分化、冲突和整合的生态基础;历史人口行为、生养模式与生态环境制约;生态环境的地域差异与经济类型的多样化;生活方式与生态环境;中国历史上的自然灾害、瘟疫与社会震荡;历史上的聚落、城市生态一文化景观及其变迁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西王母献玉"--民间传说中的西王母子居住在远古人类的发源地喜马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曾经向黄帝尧舜献玉,这反映了古人类对自己故乡的怀念,对自己祖先崇拜之心的结晶.  相似文献   

9.
正山茱萸又名"萸肉,红枣皮",《本草纲目》中称"淳萸肉"。内含丰富的矿物元素、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和药用成分,《本草纲目》将它列为滋补上品。临岐的山茱萸种植历史超过2000年,素有"浙江省山茱萸之乡"的美称。清朝年间,萸肉已作为淳安县的名贵药材行销全国,历史上以"淳萸肉"著称于药材行业。目前临岐镇山茱萸面积己达20000亩。  相似文献   

10.
据《新文化网》讯汪清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说,东北红豆杉是又称紫杉,也称赤柏松,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有植物界"大熊猫"之称,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至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因此又被称为"植物活化石"。这种古老的植物不仅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在园林绿化、室内盆景方面也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鬼谋”、“人谋”之语出自《周易·系辞下》。“鬼谋”之义,系占问于鬼神以求决疑定谋。关于《周易》的性质,历史上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周易》是筮占之书,一派认为《周易》是说理之书。实则,《易经》作为中国文化元典之一,是一部系统模拟、效法“世界之理”的书,重卦形式是它的理论模型。每一卦一个主题,由卦爻辞的显性语言与易卦结构的隐性语言相结合,构成六十四篇阐释“世界之理”的精悍短文,立论通达,逻辑严整,面面俱到,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和道德的教诫。整部著作完全是“纯理性”的分析,其中没有任何“天启”或“神意”的成分。故此书乃是“人谋”之书,而绝非“鬼谋”之书。在这个意义上,周人的《易经》文化相对于殷人的卜筮文化而言,是一次理性的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红茶的历史轨迹中国的茶叶生产有数千年历史,但一直是以绿茶为主,相对而言,红茶的历史很短,只有几百年,是晚到明末清初才在福建武夷山桐木关星村产生的。清代乾隆十八年间(1753年)成书的《片刻余闲集》在记载武夷山茶叶生产的情况时说:"山之第九曲尽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之  相似文献   

13.
"姑奶"这种美食的名称,源自于贵州彝语,是"荞粥"之意。彝文古籍《西南彝志》等书中专门记载有荞种来历、种植、利用等,荞是代表租税的粮食,荞还代表财富;粮食有尊卑,荞也有谱系。研究彝族关于荞的历史文化,可以补充汉语工具书词条之缺。  相似文献   

14.
《山海经·海外西经》有"龙鱼"之名,对"龙鱼"所指众说纷纭,或以之为穿山甲,或以之为鲵鱼、神话传说中的"人鱼"等。本文细究"龙鱼"条论述及"龙鱼"异名与生物学特征,认为既有观点有可待商榷之处。今通过梳理历代文献典籍对龙鱼的生活环境、形态习性等记载,结合动物学材料,考察与其相关的名称"龙鲤""鲮鱼""鲮鲤",发现"龙鱼"生存环境、体貌习性均与鲟鱼类相合,其异名亦指称鲟鱼类,是古称"鳣""鲔"等鲟鱼类。  相似文献   

15.
从《说文句读》和《说文解字注》的对比中说明王筠是"许氏之功臣,段氏之劲敌"应被理解为王筠"宗许而不迷许,批段而不弃段。"  相似文献   

16.
《中共党史研究》(2021年第5期)刊发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题为《百年伟业"三农"华章——中国共产党在"三农"领域的百年成就及其历史经验》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贯通历史、现实、未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总揽,回顾第一个百年奋斗光辉历程,展望第二个百年奋斗光明前景,深刻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是一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7.
《中共党史研究》(2021年第5期)刊发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题为《百年伟业"三农"华章——中国共产党在"三农"领域的百年成就及其历史经验》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贯通历史、现实、未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总揽,回顾第一个百年奋斗光辉历程,展望第二个百年奋斗光明前景,深刻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是一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在婚仪中摆放"斗"并以其所承之物展现在新郎新娘面前,从视觉上看是一种装饰、陪衬、艺术品,或以为约定俗成,其实隐含着一种有形的东西,象征着无形的思想和意识婚姻对人生幸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视婚姻为人生大事,所以特别注重男婚女嫁的程序和礼仪,既慎重烦琐,又隆重热闹。《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性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东汉班固等人所编撰的《白虎通义·嫁娶》在  相似文献   

19.
正海蜇不仅是筵席佳肴,而且是治病良药。我国"食用海蜇的历史已有数千年。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东海有物,状如凝血,从广数尺方圆,名曰鲊鱼,无头目处所,无内脏,众虾附之,随其东西,人煮食之。"随后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关于海蜇入馔多有记载,如唐陈藏器《本草拾遗》、清郭柏苍《海错百一录》以及其他历史书刊也有记述,可见海蜇作为食品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海蜇在医药学上的应用亦较  相似文献   

20.
对研究生来说,做学问是其根本要务,关于做学问,《礼记》告诉我们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做学问方法更离不开端正认真的基本心态,在这一点上先圣孔子早就告诫我们要"洁静精微","洁静精微"是研究易经的要点,也是我们研究生治学当有的基本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