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良好的生态空间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阐述云南省土地石漠化区域生态空间保护现状,对石漠化区域生态空间退化状况及其分布进行分析,认为其成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和石漠化治理4方面因素。针对以往石漠化区域生态空间保护及生态空间退化状况,提出基于生态空间的云南省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原则、修复模式。并对云南省石漠化土地生态空间修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云南省岩溶面积位居中国第二,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生态问题最突出的区域之一。该区域岩溶地貌典型,广泛分布有不同类型、各具特点的石漠化草原,近年来通过对石漠化草原开展工程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具体成效如何,不同区域治理成效有何差异以及存在的问题还不是很清楚。通过开展草原石漠化治理工程成效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启示,旨在为今后我国岩溶区生态修复、石漠化草原治理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咸宁市石漠化综合治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咸宁属于湖北省石漠化敏感区域,石漠化治理刻不容缓。本文总结分析了咸宁的石漠化现状、成因、危害及治理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探讨,旨在为全面实施石漠化治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石漠化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严重危及区域生态安全。以云南省为例,分析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治理现状和石漠化原因,并从植被恢复的角度阐述了生态治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面积212.85万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19.81%,其中石漠化耕地面积46.36万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21.78%,石漠化耕地以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土地为主,集中分布在人口稠密、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云南省石漠化治理存在着投资标准低,投入不足,治理需求大,成果巩固压力大,管理体制不顺,地方配套资金筹措困难等问题。藉此,提出遵循水土保持原则,因地制宜,改善农业条件,大力发展林禽林下经济模式,持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节约集约用地,严把耕地红线关,降低石漠化区域耕地承载压力,遏制石漠化耕地发生等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云南省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数据,依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石漠化程度、基岩裸露度和植被综合盖度对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型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石漠化乔灌林地治理潜力最大,石漠化其他林地、石漠化草地及石漠化耕地有一定治理潜力,石漠化未利用地治理潜力较小.提出石漠化乔灌林地治理以提升植被综合盖度为主;石漠...  相似文献   

7.
刘国聪 《中国林业》2011,(13):34-34
云南省会泽县根据石漠化的实际情况,借鉴2008年、2009年石漠化治理的初步经验,选择石漠化较为严重、有代表性的干河流域迤车镇为项目区,开展了石漠化治理。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占全省岩溶面积的25.99%,占总土地面积的7.31%,文山州、曲靖市、昭通市为云南省石漠化最为严重地区。全省石漠化分布主要以中度石漠化为主,其次为轻度石漠化,中轻度石漠化所占比例为78.22%。文中针对云南省石漠化的现状、成因机理及危害特点,提出了石漠化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石漠化问题已经成为云南省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云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亟需采取有效的生态治理措施,改善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阐述了石漠化的概念及危害,针对石漠化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如何进行石漠化治理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能够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石漠化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土地石漠化使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自然灾害频发,不断吞噬着人类的生存空间,给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历年来进行的各种生态治理,在一定程度控制了石漠化的扩展趋势,良性生态正在恢复和重建之中;由于石漠化问题综合了岩溶区域内自然与社会经济问题,且涉及到8省(自治区、直辖市)460多个县(市、区),治理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防治形势仍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1.
对云南省不利于石漠化治理的气候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8个有石漠化分布的省(市、区)中,云南石漠化分布区总体上属于半湿润气候区,其他7个省(市、区)属于湿润气候区,与之相比,云南的降雨量偏少。云南属干湿分明的高原季风气候,漫长干季极不利于石漠化地区的植被恢复,湿季过于集中的降雨又加剧了其土壤侵蚀。干热河谷石漠化地区在上述气候背景下,叠加了"焚风效应"和"岩溶干旱"的影响,在三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使云南干热河谷地区的石漠化治理成为世界性技术难题。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气候进一步加剧了云南石漠化治理的难度。针对基于气候因素对云南石漠化治理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据最新调查数据,云南省石漠化草原主要分布于曲靖、昆明、红河等5个州( 市),总面积 37.97 万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3.53%,其分布最广的海拔区间为1 500~2 500 m,占比47.85%, 基岩裸露度分布区间为30%~94%,以植被盖度为10%~19%的分布区间面积最广,占比37.85%, 绝大部分分布于土层薄甚至极薄区域,占比达92.10%。根据石漠化草原空间分布特征,在充分衔 接各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规划基础上,统筹考虑岩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 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将云南省石漠化草原区划为6个分区,分区阐述石漠化草原生态保护 与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13.
根据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空间分布特征和各区域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岩溶土壤和森 林植被分布,结合碳酸盐岩的类型、岩性组合特征、不同岩溶地貌对区域环境和水土资源的制约、石 漠化在不同地貌条件下的形成和发育特征,统筹考虑岩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 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等因素,将全省88 个岩溶监测县划分为6 个治理区,并就各分区地理区 位、地质地貌、成土母岩、水文、气候类型、森林植被类型分布以及各石漠化区不同类型岩溶土地面 积占比等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4.
岩溶地区石漠化防治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石漠化防治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石漠化防治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科学提出了石漠化综合治理、减轻生态压力、预防预警和防治保障的对策与措施,为科学地开展石漠化防治提供有效指引.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滇中岩溶区石漠化在不同影响因子上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对影响因子定量归因,基于Landsat、DEM等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结合RS-GIS技术和地理探测器模型(Geodetector)获取石漠化信息和各影响因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滇中岩溶区石漠化总面积为3015.04 km2,占研究区总土地面积的5%,占岩...  相似文献   

16.
德钦县石漠化治理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德钦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和成因分析,借鉴国内外最近研究成果及应用技术,结合对多项设计成果工程完工后的治理效果回访,应用岩溶石漠化治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总结出德钦县岩溶区域石漠化治理方法由生态和工程措施组成,采取"封、造、建、拦、排、通、移"的立体布局,形成一套完整的石漠化防治措施体系。对未石漠化的土地,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石漠化现象发生;对轻度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危害较大的土地,重点采取预防措施,全面预防石漠化土地的继续演变和恶化;对已经发生石漠化的土地,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有效遏制石漠化土地的发展。通过标本兼治,使岩溶地区脆弱的生态现状得到最大改善和修复。  相似文献   

17.
首先简单介绍云南省会泽县的石漠化情况,继而详细介绍会泽县林业局采用石漠化地区爆破整地、客土和保水剂等造林集成技术攻克石漠化地区造林困难及其示范推广经验,旨在为我国石漠化地区造林提供可操作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贵州岩溶峡谷区石漠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以喀斯特典型区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花江峡谷区为例,对未石漠化土地和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中的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进行了测定,并计量分析了石漠化治理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1)未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平均碳库总量比石漠化土地的高,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平均碳库总量主要受植被类型和土层深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大于石漠化程度的影响;(2)土地平均碳密度则与石漠化影响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呈非石漠化土地潜在石漠化土地石漠化土地,轻度石漠化土地中度石漠化土地重度石漠化土地极重度石漠化土地的变化规律;(3)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关岭县未石漠化土地和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的面积发生了明显变化,对治理工程的碳汇效益计量分析表明,碳库增加量为724.00 t·km-2,仅增加的有机碳价值可达51.36万元·km-2,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