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敏 《农业考古》2023,(1):184-192
区块链嵌入乡村治理赋予乡村以新的生机和未来,是乡村治理模式的又一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区块链技术具有可信性、透明性、不可篡改、可溯性以及整合性等特点,优化基层治理流程,满足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要求。在嵌入乡村治理过程中,具有构建协商协作平台,推动治理主体多元化;打造全面信息系统,促进治理过程透明化;创新精准识别机制,实现治理行动高效化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困境,诸如技术体系及配套建设不完善、相关法规及政策制度不健全、技术人才储备及其技能不足,阻碍了区块链嵌入乡村治理的进程。为推动区块链嵌入乡村治理的进一步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有以下对策:构建区块链技术应用体系,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打通人才培养路径,增强人才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2.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对于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乡村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主要体现为农村由封闭型走向流动型、农民由群体化转向个体化以及治理单元扩大化3个方面,由此相应带来了村治主体空心化、公共精神淡漠化、网络关系陌生化等消极影响,成为构建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困境。针对于此,湖南宁乡大成桥镇"六化社团"、浙江桐乡"三治融合"和湖北秭归"幸福村落"3个地区的乡村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成功构建了乡村治理共同体。3个实践案例对于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治理共同体构建有4个方面的启示:注重党建的重要推动作用、注重提升村民的参与深度、注重挖掘传统治理资源、注重引入切合地方实际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基层是我国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党的领导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和保障,组织强则基层稳,基层稳则国家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4.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而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着力点。党的十九届四中会全面构建了推进社会治理的理路,提出要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基本原则,完善社会治理构架,推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构建这一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新时代对我国基层社会建设经验的坚持和创新。构建这一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就需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底,把党的初心使命践行到实处。坚持人民群众的自治与参与。基层社区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着力点,要以全面的功能性带动社区安全、有序和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进入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国家发展目标的实现提出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难点在乡镇、社区。城市社区居委会由于自身的行政化,政府干预和居民的消极参与,无法真正实现社区自治。对社区居委会行政化问题进行分析,从社区自治能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居民的积极参与及完善法律法规角度深入研究居委会管理模式和转型的路径,对推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空巢"老人是伴随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而出现一代弱势群体,尤其是在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近年来,全国各地正在试行或广泛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2012年3月,宜城市被确定为湖北省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试点后,市委、市政府积极打造社会管理创新五大平台,努力"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主要从依托社会管理创新平台,进一步优化农村空巢老人"四就近"的服务环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  相似文献   

8.
社会组织作为农村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通过搭建政社互动的合作平台,扩大基层社会服务供给,维护农村社会安全稳定,有利于推动农村治理现代化。社会组织凭借自身的合法性、公益性、群众性和依赖性等属性特征,在农村治理场域中发挥社会资源的整合功能、群众权益的表达功能、公共服务的供给功能和主体意识的培育功能等重要价值。新时代,创新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治理,需要坚持党建引领的根本方向,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农村治理中的伙伴关系,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治理的长效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9.
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是完善政府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能、保障社会稳定和谐的关键。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农村是一个复杂多变、形态多元的网络社会,传统的农村公共管理秩序已被打破。首先充分了解我国农村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分析我国农村社会治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障碍、信息化对我国农村社会治理的影响。随后,探索"互联网+"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加强信息化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完善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构建智慧乡村社会治理创新云平台,集成电子政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于一体。实现社会治理信息高速流转、互联互通、多方共享,是推动农村社会综合治理,适应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新需求,全方位服务群众,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以南雄市百顺镇干群为调查对象,对农村社会治理重点与难点问题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当前农村社会治理的重点是:经济更加发展、文化更加繁荣、政治更加民主、社会管理更加到位。而经济发展模式不够完善、农村教育比较落后、村民民主意识淡薄、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则是当前农村社会治理的难点所在。为更好地完善农村社会治理工作,构建农村社会治理的有效机制,论文建议,更新观念,统筹城乡社会治理;加强农民教育,提升农民素质;培育农民民主意识,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1.
以南雄市百顺镇干群为调查对象,对农村社会治理重点与难点问题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当前农村社会治理的重点是:经济更加发展、文化更加繁荣、政治更加民主、社会管理更加到位。而经济发展模式不够完善、农村教育比较落后、村民民主意识淡薄、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则是当前农村社会治理的难点所在。为更好地完善农村社会治理工作,构建农村社会治理的有效机制,论文建议,更新观念,统筹城乡社会治理;加强农民教育,提升农民素质;培育农民民主意识,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2.
黄婷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5):264-265,300
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语境下,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矛盾治理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矛盾化解中发挥着"信息-预警"、"桥梁-对话"、"调解-疏导"的重要协同作用,有效弥合政府在基层社会矛盾治理中的不足。为此,应致力于在价值构建层面上进行合作与鼓励,在能力构建层面上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加强社工人才建设,在制度构建层面上开拓渠道、完善法制,构筑共建共治共享语境下社会组织协同参与基层社会矛盾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理念和新举措,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前进方向。本文结合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下的新要求,从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以及培育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等方面入手,扎实探索实现共建、共治与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乡村治理事关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和农村的社会稳定,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的重要内生动力,是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宅基地治理是乡村治理的内容之一,但是由于其严重落后于现实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5.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坚实基础,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通过研究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对策。新时代创新社会治理要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坚持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积极推动理念、制度、机制、方法创新,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报告深刻阐述了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内涵,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可以说简洁凝练的"共建、共治、共享"三词,指明了未来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方向和实现路径。1准确把握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基本内涵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视社会的发展与管理是中央近年来的重要执政思路之一,当前党中央提出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7.
政府推动下的乡村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冲突,应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坚持优先发展和融合发展两大原则,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从法律制度上通过健全治理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发挥关键作用、加强文化建设等规范乡村社会治理,从而实现以村民权利表达为中心的乡村社会治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科技资源高效利用是增量资源科学配置与存量资源共享以及其他多种有效使用方式的集成。基于与共享利用制度的比较,揭示科技资源高效利用立法在理念、效益和政治方面的意义。在理念上,其具有相当的社会道德高度,有利激发相关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减少制度执行阻力;在效益上,它能抓住科技资源增量这一无限部分,同时对相对有限存量资源的使用又不局限于共享一种方式;在政治上,符合“十八大”以来所坚持的法治治理模式下的改革创新道路。主张制定《科技资源高效利用促进法》,以取代科技部等四部委所主张的《科技资源管理法》或学者提倡的《科技资源共享法》。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治理体系是中国实现农业治理现代化、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治理相关问题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失信的危害、动因及其治理措施,探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治理体系的内涵和作用机制。同时,在梳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治理体系建设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体关系及权责、信用信息制度、信用评价工作开展、信用奖惩效力发挥和信用协同治理氛围5个方面的不足。基于此,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治理体系未来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拓展信用协同治理新局面,同时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治理效率;未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理顺建设模式及主体权责,完善信用信息“征管用”相关制度,落实信用评价标准建设及应用工作,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奖惩效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建筑行业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却由于自身素质不高、行业管理混乱、制度缺陷、政策不完善等原因,无法享受应有的社会保障福利。这种不公平待遇导致建筑行业农民工群体不稳定,给城市社会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埋下了众多隐患。因此,要加快推进制度改革,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不断规范行业管理,加强部门协作,以此来保障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