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桑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爱玉  王勇 《蚕业科学》1993,19(3):135-138
采用继代培养三个月后的桑子叶悬浮细胞为材料,进行了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桑悬浮细胞在纤维素酶、果胶酶、半纤维素酶的混合溶液中,酶解获得产量高、活力强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在K8p(附加6—BA、NAA、2,4—D、LH)液体培养基中,再生细胞经多次分裂,得到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再通过增殖继代培养,获得浅黄色、具有明显颗粒结构的愈伤组织,转至各种激素含量的MSB固体培养基中,尚未获得绿苗分化。  相似文献   

2.
北细辛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幼嫩叶柄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初步建立悬浮培养体系,同时探讨接种量、光照、培养液量、转速、蔗糖浓度、激素配比等因素对细胞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0mL的1/2MS液体培养基中,2g愈伤组织是最适接种量,蔗糖浓度为30g·L~(-1),摇床转速150r·min~(-1),0.6mg·L~(-1) 6-BA+0.3mg·L~(-1) NAA,全天光照培养时细胞生长量最大。北细辛悬浮细胞生长曲线大致为"S"型,悬浮细胞的最佳收获周期为15d。经悬浮培养后可快速获得细胞团及多种形态的单细胞,可为北细辛悬浮细胞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依据,并进一步提升北细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红三叶和白三叶愈伤组织的诱导和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三叶野生品种巴东红三叶的叶片为外植体,在MB-1至MB-9的固体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筛选出最佳培养基是MB-9培养基;以白三叶栽培品种“路易斯安娜”和“Huca”的叶片为外植体,接种在MB-9固体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形成后均经MB-9固体培养基上继代3-4次,获得胚性愈伤组织后再转至MB+3mg/L2,4-D 0.7mg/L BA 0.2mg/L NAA 2mg/L甘氨酸 500mg/L CH 3%蔗糖的液体培养基中,经强化培养两个月后获得胚性细胞悬浮系,实验结果表明,缩短换液时间(每隔3-4d换液一次)可加快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以红三叶野生品种巴东红三叶的叶片为外植体,在MB-1至MB-9的固体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 ,筛选出最佳培养基是MB-9培养基;以白三叶栽培品种"路易斯安娜"和"Huca"的叶片为外植体,接种在MB-9固体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形成后均经MB-9固体培养基上继代3~4次,获得胚性愈伤组织后再转至MB+3mg/L 2,4-D+0.7mg/L BA+0.2mg/L NAA+2mg/L 甘氨酸+500mg/L CH+3%蔗糖的液体培养基中,经强化培养两个月后获得胚性细胞悬浮系.实验结果表明,缩短换液时间(每隔3~4d换液一次)可加快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以桑品种育-711的叶片、芽尖、叶柄、茎段为材料,探讨不同外植体、不同培养基和激素配比等因素对桑树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培养以及悬浮细胞培养的影响,并对桑树悬浮细胞的生长曲线进行监测,初步建立桑树细胞悬浮培养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叶片是诱导桑树愈伤组织的理想外植体,愈伤组织最佳诱导条件为MS培养基中添加1.5 mg/L 6-BA+0.5 mg/L2,4-D+0.5 mg/L NAA的激素组合,在此培养条件下的诱导率达90%以上;继代培养最优条件为MS培养基中添加1.0 mg/L6-BA+0.5 mg/L 2,4-D+0.5 mg/L NAA,在此培养条件下继代,愈伤组织生长旺盛,存活率达到100%,培养12 d进入对数生长期,愈伤组织的鲜质量在此期间增加6倍;悬浮细胞在MS液体培养基中添加1.5 mg/L 6-BA+0.5 mg/L 2,4-D+0.1 mg/L NAA的培养条件下,细胞增殖较快,生长曲线呈"S"型,活细胞数量在悬浮培养第16天时达到峰值。以桑树叶片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及初步建立的悬浮细胞系,有助于进一步研发桑树组织培养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6.
以紫花苜蓿无菌苗的下胚轴、子叶、叶片和叶柄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培养基、不同激素种类和配比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以及不同分化培养基对胚状体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下胚轴外植体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最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改良SH+2.0mg/L2,4-D+0.5mg/L6-BA;最佳胚状体诱导培养基为MSO+2.0mg/L6-BA+0.5mg/LNAA;成苗培养基为1/2MS+1%蔗糖+0.7%琼脂。  相似文献   

7.
苜蓿组织培养体细胞胚发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用17个农艺性状优良的苜蓿Medicago sativa丰产品种,诱导体细胞胚发生,结果表明:苜蓿无菌苗子叶在含有2.0 mg/L 2,4-D和0.25 mg/L KT的MS培养基(有机物质有改变)上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含有0.05 mg/L NAA和0.5 mg/L 6-BA的MS培养基上形成胚性愈伤组织,并伴随着体细胞胚的发生;发育到子叶期的体细胞胚在不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上就可以萌发,再生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8.
家蚕悬浮培养细胞系的建立及悬浮培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家蚕细胞系BmN进行多轮选育 ,选拔出具有较好悬浮性能的细胞株 ,命名为BmN ZJ S ;并在自制转瓶系统中对其进行悬浮培养。实验表明 ,家蚕细胞BmN ZJ S在悬浮培养条件下的细胞扩增倍数为 2 9,最高细胞密度为 4 3 5× 1 0 5个 /mL(细胞活性大于 98%) ,对数生长期延长 2 4h,接近或优于贴壁培养条件下的相应值。  相似文献   

9.
以苜蓿花药愈伤组织为材料建立悬浮细胞系,对悬浮细胞系建立的适宜培养基进行筛选,并对培养液的pH值及细胞活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苜蓿品种在NB液体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同一激素水平下,NB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明显高于MS液体培养基.培养液pH值出现下降-上升-平稳的趋势.接种第3 d悬浮细胞活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
紫花苜蓿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紫花苜蓿无菌苗的下胚轴、子叶、叶片和叶柄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培养基、不同激素种类和配比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以及不同分化培养基对胚状体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下胚轴外植体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最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改良SH 2.0mg/L 2,4-D 0.5 mg/L 6-BA;最佳胚状体诱导培养基为MSO 2.0 mg/L 6-BA 0.5mg/L NAA;成苗培养基为1/2 MS 1% 蔗糖 0.7%琼脂.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补施水肥对荒漠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生长和种子产量的影响变化规律,以不同时间的灌水(W)及施肥(F)作为试验因子,利用混合水平正交设计原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肥耦合影响肉苁蓉的花序长度及种子粒径,对蒴果数、地上生物量、种子产量均没有影响。灌水影响肉苁蓉的地上生物量、种子产量及种子粒径,施肥影响种子粒径,灌水施肥的时间对肉苁蓉花序长度、地上生物量、蒴果数、种子产量及种子粒径影响均不明显。综合各因素分析,5月向每株梭梭灌水5 L并施用200 g磷酸二铵(N∶P∶K为18∶46∶0)复合肥最适合肉苁蓉生长且种子产量最佳。  相似文献   

12.
兰州肉苁蓉药效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苁蓉为临床应用中药,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的功能…。中国药典仅收载列当科植物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干燥具鳞片的肉质茎为正品入药。笔者等对商品药材和植物调查后发现,商品肉苁蓉植物来源除主流品种肉苁蓉C.deserticola之外。同属植物盐生肉苁蓉C.salsa(C.A Mey.)G.Beck在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方为习用品种,兰州肉苁蓉C.Lanzhouensis Z.Y.zhang在兰州地区也作为肉苁蓉入药,但是兰州肉苁蓉有关药效研究尚未见报道。该实验选择补肾壮阳、润肠通便作用作为药效学指标,对上述二三种肉苁蓉在相同剂量条件下进行了比较研究,为评价兰州肉苁蓉药效作用和有关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细胞悬浮培养是利用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动物细胞生产生物制品的核心技术,是当前国际上生物制品生产的主流模式。作者就微载体的发展、各种生物反应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状况、悬浮培养技术存在问题、中国悬浮培养技术产业化存在的挑战和展望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Losinsk.)TsienetC.G.Ma cv.Keerqinxing]是野生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沙地,经过10多年的栽培驯化、选育而成的野生栽培新品种。株高150~200cm,枝条直立,色泽鲜绿,株体被毛较少,株型为长椭圆形,具有抗旱、抗寒、耐贫瘠等特性。适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反应器悬浮培养技术在国内外疫苗生产中的研发和应用现状。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国内口蹄疫疫苗生产中获得成功应用,利用MDCK、Vero等细胞培养生产禽流感疫苗的技术也正在积极研发中。积极推广和应用这一技术将是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生产工艺升级换代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旨在探讨新疆野生荒漠肉苁蓉醇提物(ethanol extracts of wild Cistanche deserticola,EEWCD)调节Th1/Th2免疫反应的特点及初步的作用机制.采用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为抗原,研究EEWCD对小鼠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因子分泌,树突状细胞(dendri...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动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备受关注,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类生物制品及兽用疫苗的研究和生产过程中。细胞悬浮培养生产兽用疫苗既能降低成本, 也能提高产品质量。以生物反应器技术为基础的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平台正逐步被建立起来且日趋成熟,成为推动兽用疫苗生产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文章介绍了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并就该技术在兽用疫苗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研究选取一株背景清晰、纯净的MDBK贴壁细胞,通过直接驯化和逐级降低血清相结合的办法,获得了一株可以在低血清培养基中全悬浮培养的MDBK细胞。该细胞在含0.5%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悬浮培养48 h后的细胞密度稳定在5.0×106/mL以上,培养72 h后细胞密度最高可达1.16×107/mL,且细胞形态良好,活力在93%以上,具有良好的传代稳定性。应用筛选获得的悬浮培养MDBK细胞株分别接种伪狂犬病毒和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后,检测病毒敏感性。细胞在24 h均发生了皱缩,72 h大部分死亡。悬浮培养的MDBK细胞对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的滴度在24 h达到最大值107.6TCID50/mL,对伪狂犬病毒的滴度在48 h达到最大值107.6 TCID50/mL,说明虽然细胞的培养方式发生了改变,但并没有影响上述两种病毒在该细胞上的增殖特性。对MDBK细胞的全悬浮驯化研究可为相关病毒类疫苗规模化生产及工艺的升级改进提供细胞学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为将ST贴壁细胞通过自主驯化,使其能在ST-S细胞无血清培养基中悬浮生长且能稳定传代,在摇瓶中实现高密度生长,并应用于猪伪狂犬病毒(PRV)悬浮培养,经ST-A低血清培养基适应培养,对一株贴壁的ST细胞进行了无血清的全悬浮驯化,并将PRV在悬浮细胞中连续盲传培养。结果显示:ST悬浮细胞能在无血清培养基中传代,培养48 h至第3代后,所能达到的最终细胞密度为3.00×10^(6 )cells/mL以上;PRV连续培养至第5代,毒价可达到109.0 TCID50/mL。结果表明,用专用培养基可使ST贴壁细胞实现悬浮驯化,并可应用于PRV悬浮培养。本研究为获得高密度ST悬浮细胞和提高PRV增殖效率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试验对“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进行不同的水肥耦合处理,并在不同生物期对其进行了生物量观测。试验结果表明,410g丰产素与水以1:1000体积比混合喷洒200L、浇水8000L的条件下,“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的产量可以大幅度提高,播种后第3年其干草产量可由天然条件下的2460kg/hm^2提高到543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