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有机物覆盖作为一种修复城市森林土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在城市森林土壤保育和近自然化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以长期困扰城市管理的园林废弃有机物为研究对象,阐述有机物覆盖在城市林地土壤水分、温度、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质,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等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等生物学特性,以及有机碳矿化、抑制杂草等生态功能方面的修复作用;分析有机物覆盖的不同深度土层土壤生态环境的变化规律,总结城市森林土壤修复效果与有机覆盖物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有机物覆盖过程中易忽视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有机覆盖物选择与调适的研究思路,以期为今后园林废弃有机物修复城市森林土壤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应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广东省东莞市森林土壤有机质(0~1 m)的空间变异性和主要林分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莞市森林土壤有机质属中等变异性;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分布呈东西高、中北低的趋势;主要林分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小至大依次为:荔枝林、桉树林、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马占相思林、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分析火烧强度和火烧年份对大兴安岭森林土壤有机质的影响。本研究基于Meta分析方法,定量评估火干扰对森林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并通过亚组分析进一步探讨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火烧年限,不同火烧强度影响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轻度火烧、中度火烧、重度火烧有机质含量的效应值均低于未火烧样地,分别为-0.0408、-0.0333、-0.0333。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1)在火烧年限低于2年(包括2年)时,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效应值,轻度火烧和中度火烧高于未火烧样地,重度火烧低于未火烧样地。(2)在火后3~5年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效应值轻度,重度火烧低于未火烧样地,中度火烧高于未火烧样地。(3)在火后6~10年之间,三种火烧强度的火烧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效应值均比未火烧样地低。(4)在火后11~30年之间,轻度和中度火烧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效应值高于未火烧样地,重度火烧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效应值低于未火烧样地。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土壤经过火烧后表现出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9个采自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样的测定分析,对该保护区森林土壤的腐殖质组成、微量元素含量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中等偏高;腐殖质中富里酸的含量比胡敏酸和胡敏素高,其腐殖质组成较好;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富里酸含量也很高。其森林土壤几乎缺乏铜、锌、钼等元素,基本不缺乏有效硼和有效锰。土壤富里酸含量与有效硼含量间有显著正相关;土壤胡敏素含量与全铁含量间有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元素全量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提高土壤富里酸的含量可以增加土壤有效硼的含量,土壤中大量铁化合物的存在可能是生成胡敏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析邓恩桉人工林幼龄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与氮沉降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氮沉降可以显著减少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同时又可以显著地增加森林土壤全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我国人工林土壤有机质的量和质下降原因与机理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为维护、恢复和提高土壤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方法】依据笔者多年来在森林土壤有机质领域所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围绕人工林土壤有机质的量和质下降的原因与机理及其对林木生长量的影响进行深入论述。【结果】森林土壤有机质是森林土壤肥力的核心,不仅是有机养分库,也是无机养分库;枯落物是土壤有机养分的主要源泉,它的量和质与有机质的量和质及林木生长密切相关;针叶纯林,由于凋落物组成特殊,处于酸性分解,土壤化学性质恶化,生物学活性下降;纯林重茬经营,土壤中重要生物化学活性物质的种类减少、含量下降,土壤功能下降;重茬针叶纯林,土壤有机质组成、结构明显退化,重要功能团数量减少。【结论】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及林木生长密切相关;不良的经营技术措施导致人工林土壤有机质的量和质下降并对林木生长产生影响;发展混交林,形成有良好群落结构的人工林,提高土壤有机质的量和质,是我国人工林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东江中下游地区作为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带,其土壤肥力状况对珠江三角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为了摸清东江中下游森林土壤磷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以东江中下游流域为研究区,研究区的192个森林土壤采样点的实测数据作为空间分析依据,制图方法采用地统计方法中的克里金空间插值法。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4个土层(D1~D4,0~80 cm)森林土壤中的磷含量总体处于Ⅴ级的水平。从水平方向上看,4个土层磷含量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均呈现西部高东部低的变化趋势;从垂直方向上看,D1~D4土层磷含量整体上呈现出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研究采用的克里金空间插值法较好的表达了东江中下游森林土壤磷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有机质是森林土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土壤发生分类和土壤肥力研究中,它的组成、性质及有机碳氮转化一向受到许多学者的极大关注。就有机质含量(%)的分析而言,长期以来经典的丘林法普遍为分析工作者所采用。实践认为在油浴中消煮样品给分析人员带来的污染是难以忍受的,以至于影响人们用肉眼观察  相似文献   

9.
城市森林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理化性质特征是衡量土壤是否健康的重要途径。该研究选取扬州市茱萸湾风景区内6种不同植被种类的城市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植被种类下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等7个指标,阐明该区域内6种森林的土壤质量状况。结果显示:6种植被种类的森林土壤中,pH值在6.26与8.91之间,其中3号山茱萸林的土壤pH值超过了标准最高值,碱性偏大;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未达到标准的最低值;有效磷的数值均偏低,在标准均值以下。建议在今后的城市森林土壤的养护管理中,应根据土壤理化性质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施用有机肥和磷肥。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西江下游典型流域森林土壤全磷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以该区域363个剖面的1 815个样品的全磷检测数据,结合普通克里金法和GIS技术,分析了西江下游典型流域0~100 cm深度的土壤全磷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全磷在0~100 cm中含量的平均值为221.19 mg/kg,全磷养分缺乏。在D1-D5层全磷均值分别为240.12 mg/kg、232.09 mg/kg、218.00 mg/kg、209.21 mg/kg和208.50 mg/kg,随着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各土层间全磷含量差异性不显著,除D1与D4、D5层土壤差异性显著外,其余层次土壤间全磷含量无显著差异性;(2)从水平分布来看,研究区域全磷含量整体呈中、北部高,东部和西南部较低的分布特征,从垂直分布来看,D1-D3层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高于D4、D5层,但全磷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加深无明显的变化规律。研究西江流域下游森林土壤全磷的空间分布规律,在西江下游典型流域开展森林土壤全磷的含量及空间分布预测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森林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进程,而且对于区域林地管理和经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溶性有机质(DOM)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活性碳源和养分库,在土壤有机质的降解和矿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决定着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生物学活性,在森林生态系统生命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物质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可溶性有机质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方法,分析和探讨可溶性有机质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森林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参与者.本文阐述了环境因子对林地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植被、气候、土壤有机质、土壤肥力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规律;概述了目前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法研究,提出了今后土壤微生物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土壤活性有机碳作为森林土壤有机碳的活跃成分,在凋落物分解和土壤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林火干扰通过改变土壤底物的数量和理化性质进而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因而阐明林火干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是开展森林碳循环研究的基础。文中以6种土壤活性有机碳为研究对象,分别阐述林火干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影响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认为应进一步深化探究林火干扰后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化机制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揭示土壤碳库平衡的影响机理;加强林火干扰后C-N耦合循环特征的研究;深入研究林火干扰后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综合评价林火干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短期与长期影响;加强林火干扰—土壤碳库—全球气候变化的交互关系研究,深入探讨林火干扰与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4.
南亚热带不同林龄杉木针阔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发育对土壤理化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南亚热带,以杉木皆伐改造林地3个林龄段(3~5 a、7~9 a和10~11 a)的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理化性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随林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非毛管孔隙度和土壤通气度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土壤pH值、有机质、全N、全P、全K、水解N、速效K随林龄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有效P处于下降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林龄段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容重主要取决于土壤有机质含量,自然含水量主要取决于毛管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N和水解N相关性最高,土壤中绝大部分N素以有机态存在;而土壤有效P含量主要取决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受土壤pH值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土壤养分和地被层凋落物养分含量的差异,为马尾松人工林营林措施及地力维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鼎湖山两种典型林型(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黧蒴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0~6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及地被层凋落物养分含量的差异,探索凋落物质量如何影响土壤养分。【结果】1)林型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硫酸根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土壤全磷、交换性K+、Ca2+和Mg2+有极显著影响(P<0.01),混交林土壤养分含量(除硝态氮含量和交换性H+含量以外)均高于纯林。2)相同林型不同土层间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且主要聚集在0~10 cm土层,表聚效应十分明显。3)纯林凋落物有机碳、全氮、C/N和全磷等含量高于混交林;相同林型不同分解层凋落物有机碳、全钙和全镁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均表现为未分解层>半分解层>腐殖质层。4)土壤养分与地被层凋落物质量的RDA分析表明,0~10 cm土层土壤养分与腐殖质层有机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腐殖质层C/N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10~20 cm土层,土壤养分与腐殖质层有机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纯林的土壤养分低于混交林的主要原因是纯林凋落物具有较高的C/N和有机碳含量。  相似文献   

16.
杉木、马尾松、甜槠等林分下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等立地上杉木、马尾松,甜槠等林分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对土壤有机质及矿质养分的影响不尽相同,阔叶林能增加土壤有机质积累,改善土壤养分状部;马尾松林对提高土壤有效性N、P、K含量具有一定作用,特别是对提高有效P作用很大;杉木纯林不利于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及土壤理化性质;针阔混交林能改良土壤养分状况,尤其能较好地改良土壤有效性微量元素状况,防止地方衰退,有利于林业持续发展,另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收集并定向发掘铁载体功能微生物资源,对云南省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土壤中的产铁载体微生物进行纯培养筛选、分离和鉴定,结合土壤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TS)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结果,锚定活性菌株在群落结构中的位置,并据此分析活性菌株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纯培养,从哀牢山低海拔河谷灌木林及次生林区域和高海拔原始森林区域土壤中筛选、分离和鉴定出的产铁载体真菌活性菌株,均为子囊菌门微生物,分属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um)、绿僵菌属(Metarhizium)、木霉属(Trichoderma)、篮状菌属(Talaromyces)及白僵菌属(Beauveria)。这些微生物主要分离自高海拔原始森林区域,其中的土样大多具备高有机质含量、高含水量、低p H值及低铁含量的特性。结合ITS高通测序结果,以上活性真菌菌株均有对应的可操作分类单元(OTU)。活性菌株相关属OTU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青霉属的分布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曲霉属的分布与p H值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壤质量含水量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木霉属及篮状菌属的分布与所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白僵菌属、绿僵菌属的分布与p H值有一定正相关关系。原始森林环境对微生物具有选择性影响,其中的产铁载体子囊菌是一类值得深入挖掘的重要功能性资源,其在原始森林土壤矿物质利用和有机质形成的良性循环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e nature of different forest plant litters and the effect of their degradation processes on the properties of soil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s a very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issue in protected areas such as the “Natural Oriented Reserve Bosco delle Pianelle” in Southern Italy, Chemical and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four different tree covers on the propertie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isolated from litter and surface soil layers.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alysis showed that all litter samples feature a prevalent aromatic character. Ligninolitic components of litters produced by Pinus halepensis L. and a mixture of Quercus trojana Webb. and Q. ilex L. were more degraded than those produced by either Q. ilex or a mixture of Carpinus betulus L. and C. orientalis Miller. The larger C/N ratios of the former litters might account for the greater degradation. Further, a lesser lignin decomposition was shown also for the latter samples, likely due to adverse topographical factors, such as less intense sunlight and greater moisture content. Spectroscopic analysis of litter DOM showed that easily degraded components, such as water-soluble compounds and carbohydrates, were preferentially degraded resulting in DOM that was enriched in lignin-derived compounds. Fluorescence analysis data of all litter DOM samples showed the occurrence of fluorescent units qualitatively similar regardless of plant covering, which suggests that in all cases simple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low-molecular weight and small degree of aromatic polycondensation and content of conjugated chromophores are present. Soil DOM featured several numerous fluorescent units that differ as a function of the parent litter and/or its decomposition processes. Along the soil profiles water-soluble aliphatic compounds of low-molecular weight are found down to the deepest layer, whereas aromatic–ligninolitic compounds are decreasing with depth, probably because of their adsorption by mineral soil components. A greater amount of aromatic units, likely lignin-derived compounds, was found in the DOM from P. halepensis L., which suggested a more extended lignin decomposition. Further, with increasing soil depth, DOM was characterized by a decrease of low-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molecules and lower degree of humif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