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正>东台市蚕桑场始建于1989年,是一家生产一代杂交蚕种的专业种场。微粒子病是一种为害蚕种生产的毁灭性蚕病,一旦发生该病就会给蚕种生产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有效防范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我场针对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病特点,多措并举,常抓不懈,家蚕微粒子病得到了有效控制,防微工作成效明显,蚕种质量显著提高。现将我场防微工作的一些体会概述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
蒋义文 《四川蚕业》2005,33(3):30-31
为有效地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世界各养蚕国均将微粒子病列为国家检疫对象.微粒子病在我市历史上多次发生,1989年最为严重,微粒子病超标损失蚕种15万余张.1990年四川省科委将“家蚕微粒子病防疫技术”作为重点科技项目攻关研究,将遂宁作为防微区重点攻关,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防微阻击战,成功地控制了微粒子病危害与蔓延.近年来,大批技术人员,20年工龄以上的工人离岗退职,技术力量大大削弱,同时,生产量的减少,蚕种市场的恶性竞争而导致价格的降低,蚕种生产十分困难,基础设施老化,再生产与消毒投入严重不足,蚕季生产又面临着新一轮微粒子病的威胁.因此,再次强调加大防微力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家蚕微粒子病对蚕种生产威胁很大,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场遭受过严重损失。为探索一条有效的防微控微之路,我场按照微粒子病的发病规律,从建立原蚕生产保护区、增强防微控微意识、贯彻消毒防病卫生制度等方面着手,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近3年,所生产蚕种100%合格,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现结合我场实践,谈谈蚕种生产过程中微粒子病的防治。1发病规律家蚕微粒子病的病原属原生动物家蚕微粒子  相似文献   

4.
罗凯 《四川蚕业》2010,38(2):41-42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为害蚕种生产的毁灭性蚕病,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该病流行为害我场蚕种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了我场的高度重视。为了有效控制这种毁灭性蚕病的发生,自1990年以来,我场展开了一场场防除微粒子病的攻坚战,通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防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蚕种微粒子病率大幅度下降,蚕种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杭州蚕种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浙江省蚕种微粒子病发生有所上升的情况,分析了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3个原因,介绍了杭州蚕种场牢固树立“防微”意识、建立新一轮“防微”措施,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暴发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防微灵在蚕种生产中的应用及防微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越  薛坤荣 《中国蚕业》2008,29(2):53-55
结合蚕种生产实际,初步分析了桑叶喷施以多菌灵为主剂的防微灵对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效果,结果显示:防微灵对家蚕微粒子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与桑叶全程清洗消毒方法相比,使用防微灵技术要求低、操作简便,并有效地克服了桑园全程清洗消毒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每盒合格蚕种成本降低了1.83元,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为害蚕种生产的毁灭性蚕病,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该病流行为害曾给我场的蚕种生产造成过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彻底控制这种毁灭性蚕病的发生,我场全体职工高度重视,自1993以来,我场坚持不懈地开展了长期性的防除微粒子病的攻坚战。通过近二十年的艰苦努力,防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蚕种微粒子病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8.
桑蚕微粒子病是严重威胁蚕种繁育的毁灭性病害.做好微粒子病的预知检查,能预知微粒子病原菌的存在与分布情况,预测微粒子病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回避蚕种生产的风险,保证蚕种质量.在这几年的三级原种繁育中,我们原种场都把预知检查工作作为防治微粒子病的重要措施来抓,取得了很好的防"微"效果.下面结合笔者从事多年三级原种繁育工作的经验,就如何做好三级原种预知检查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防微灵"在蚕种生产应用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冰生 《广西蚕业》2002,39(2):32-33
1 预防“病从口入”是防微工作的关键之一桑蚕微粒子病是蚕种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蚕种生产过程中 ,要彻底杜绝微粒子病的发生难度很大 ,尤其是一旦桑叶被微粒子病毒污染 ,蚕室消毒工作做得再好 ,也难免不发生因微粒子病超毒 ,造成部分或整批蚕种被淘汰的质量事故。因此 ,在防微工作中只强调蚕室、蚕具和饲养环境的消毒防病 ,是不够的。还应当重视桑叶的清洁消毒 ,杜绝“病从口入”,才能确保蚕种的生产安全。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 ,饲养量的不断扩大 ,蚕区的病原菌积累也是越来越多 ,部分蚕户把未经充分堆沤腐熟的蚕沙直接施用到桑园 ,造…  相似文献   

10.
桑叶全程浸渍消毒在生产中的防微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珣琰 《江苏蚕业》2003,25(3):23-25
<正> 目前,微粒子的危害是蚕种生产中的第一大敌,有许多蚕种场因防微工作过不了关,而导致关闭,绝大部分场也因微粒子的原因在经济上蒙受了很大损失。为此,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多年来摸索出许多防微工作的经验与措施,借助先进的检测工具,找到了最根本的毒源,根据切断传染途径这一思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应用了对桑叶进行全程浸渍消毒这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微粒子病的技术和方法,使微粒子病的危害在生产上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武进场在2001年的蚕种生产中应用了桑叶全程浸渍消毒方法,使防微工作取得了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在蚕种质量上最突出,最重点的问题是防微,我场至1994年所生产的蚕种还没有一批、没有一张蚕种因“超毒”而淘汰.但1995年春期生产的蚕种,因微粒子病毒率超标而有不同程度的淘汰.因此抓防微,特别是抓农村原蚕点生产的防微工作,是保证蚕种质量,恢复蚕种声誉,提高种场经济效益的迫切、紧要的中心任务.结合目前原蚕点实际生产情况,谈几点个人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坚持“三控一严”方针 控制微粒子病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仲儒 《蚕桑通报》2012,43(2):52-53
在海宁市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发生是近年来面临的头号难题。从上世纪末至今,微粒子病的阴影始终笼罩在蚕种生产中。近年来由于蚕种市场混乱引起的原蚕区蚕种来源不明,原蚕区原蚕饲育比例的降低等因素影响,原蚕区饲养环境日益恶化。另一方面,原蚕区劳力日渐老龄化,高强度“防微”措施很难落实。要认真落实“三控一严”的微防方针,有效地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必须在具体措施上进行探索,实施一套既安全有效,又切实可行的“防微”措施。根据海宁市原蚕区实际情况和可能引起微粒子病发生的环境因子关系,我们围绕“三控一严”的微防方针,对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治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3.
蚕种生产中的微粒子病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种是蚕桑生产稳定高产的基础,也是蚕茧的主要生产资料,是一项技术强,生产环节多,过程复杂的产业。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对蚕业生产具有毁灭性的疫病,故在蚕种生产中,加强防微措施的落实是生产优质蚕种的基础和关键一环。现将我所多年来在蚕种生产过程中的防微工作及提的措施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省一代杂交蚕种微粒子病发生经历了三个阶段(见图表1).第一阶段是1980~1995年,我省家蚕微粒子病处于低发期.从蚕种生产历史上看,这15年是我省蚕种生产发展最为迅速,蚕种生产量最大时期,尤其在九十年代初期全国家蚕微粒子病大暴发,"微防"形势不断恶化情况下,我省的微粒子病发生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最高年份毛种淘汰率仅为1.66%,"无毒率"高,蚕种质量稳居全国前茅.第二阶段1996~1999年,是我省家蚕微粒子病暴发期.年毛种淘汰率都在10%以上,1998年甚至高达15.48%,检验无毒蚕种比例急剧下降,全省没有一个"无毒"场,微粒子病在我省的流行呈"遍地开花"之势.第三个阶段为1999年以后,我省家蚕微粒子暴发的态势得到了基本控制,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00年我省蚕种生产淘汰率从1996~1999年平均12.17%下降到3.25%;2001年全省"无毒"比例已达71.04%,比1996-1999年的平均水平上升了15个百分点,重点产区"无毒"蚕种比例已达80%以上.这阶段我省形成了"三控一严"(即控制胚种传染、控制桑园虫害、控制环境污染和严格管理)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全省建立了严格的预知检查体系,桑叶叶面消毒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蚕种是否带毒是衡量蚕种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提高蚕种质量 ,必须要做好防微工作。目前我市有的蚕种场、作业组防微工作看起来十分有力 ,但始终是年年防微 ,年年烧种。笔者经多年对我市各蚕种场发生微粒子病调查了解 ,认为有技术方面原因 ,更重要是管理决策上的失误。1 原普种混养是微粒子病发生的直接原因原普种混养一般从蚕茧大战的次年开始 ,极少数发生在蚕桑生产的低谷时期。如果养普蚕收入超过了养原蚕收入 ,原蚕户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必然发生原普种混养 ,表现形式有 :1 .1 在蚕桑生产处于低谷时 ,普茧价格低 ,种茧价格高 ,通过原蚕户…  相似文献   

16.
微粒子病是家蚕微孢子原虫感染引起的蚕病,是蚕种生产常见病害之一,主要传染途径是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是威胁蚕种繁育的毁灭性病害。有效防控微粒子病是一个涉及面广且复杂的工作。我场某蚕种生产小组,2015年出现一定量的超毒烧种,造成一定的损失。该组痛定思痛,深入探索,严格管理,把防微工作认真落到实处,近年来取得良好成绩。表1是该组近年来生产蚕种的微粒子病检疫情况。  相似文献   

17.
<正> 微毒检测是蚕种生产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自1995年大面积发生微粒子病后,浒关蚕种场场部成立了微毒检测室,配备了专职质检人员,充分发挥质检职能作用,对蚕种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监测,对防微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验收检查。严格把好蚕种出场关,力争使微毒控制在源头。  相似文献   

18.
漂白粉精和防微灵对种茧质量和制种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锦发 《蚕桑通报》2012,43(3):27-28
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蔓延和危害,会给蚕种生产带来毁灭性打击。在生产上应采取控制胚种带毒,控制桑园病虫害,控制食下感染途径,严格防病消毒等技术措施,能有效控制微粒子病。就目前蚕种生产环境而言,如果没有对桑叶进行叶面消毒,就会造成蚕种微粒子病毒率超标而淘汰蚕种,影响蚕种平衡。药物防微所用药物有2类,一类是治疗性药物,如防微灵;另一类是消毒性药物,如消特灵等。  相似文献   

19.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蚕种生产的毁灭性蚕病,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该病流行危害曾给我场蚕种生产造成过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为彻底控制这种毁灭性蚕病的发生,自1990年以来,我场展开了一场防除微粒子病的攻坚战,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防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蚕种微粒子病毒率大幅度下降,蚕种质量明显提高,现将我场近四年微粒子病的发生情况及在防微方面的点滴体会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刘红  张庆芳 《蚕桑通报》2001,32(3):66-67
浙大实习蚕种场是培养蚕学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场所,为了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生产第一线的氛围,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毕业以后,能较快地适应社会.针对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严重危害性,在近几年的蚕种生产实习中,我们把"防微"工作作为教学实习和生产的重中之重来抓,提出的口号是:齐心协力,控制微粒子病.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形成了一套控制微粒子病的技术管理示教体系,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完善,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面是我们在教学和生产中对微粒子病防治的一些对策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