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7 毫秒
1.
运用二因素五水平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施肥量、密度对油菜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施肥量和密度对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和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对单株有效角果数的影响是密度大于施肥量,而对产量的影响则是施肥量大于密度;单株有效角果数的最佳组合为施肥量以纯氮227.0kg/hm^2、密度9.4万株/hm^2,产量的最佳组合为施肥量以纯氮235.7kg/hm^2、密度10.6万株/hm^2;当控制施肥量(纯氮)、密度分别为214.4—256.9kg/hm^2、10.1-11.1万株/hm^2时,油菜产量可达3000kg/hm^2以上。施肥量和密度对于油菜每角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陇中旱地地膜谷子施肥量及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裂区设计,以施肥量为主区、密度为副区,研究了施肥量、密度及二的互作对地膜谷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施肥量为纯氮180kg/hm^2、五氧化二磷144kg/hm^2,产量为6410.2kg/hm^2;最佳密度为60万株/hm^2,产量为6701.4kg/hm^2;施肥量与密度的最佳组合为施纯氮180kg/hm^2、五氧化二磷144kg/hm^2,密度为60万株/hm^2,其产量为7460.0kg/hm^2。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水平与密度对高油115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油玉米生产上要考虑其经济产量和果穗商品质量.对高油115玉米进行不同施肥和栽培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密度为52500株/hm^2.施肥量为N360kg/hm^2、P2O5120kg/hm^2.K2O180kg/hm^2时的玉米产量、含油率、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等综合性状最好,而淀粉含量较低。为当地条件下适宜的栽培密度和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4.
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高产栽培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案,研究黔油14号产量与栽培密度、施肥量(N、P、K)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间的数学模型,进而确立了黔油14号(黔杂96007)高产栽培合理密度和施肥量的优化方案是:密度10.84-12.4万株/hm^2;纯N施用量117.9-177.85kg/hm^2(即尿素256.32-386.64kg/hm^2);P2O5施用量152.16-171.84kg/hm^2(即过磷酸钙951-1074kg/hm^2);K2O施用量234.63-305.37kg/hm^2(即氯化钾391.05-508.95kg/hm^2)。其中N:P2O5:K2O的最佳比例为1:1:1.7。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依次是密度>磷肥>钾肥>氮肥。  相似文献   

5.
氮磷钾配比及密度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及种植密度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筛选合理的种植密度及最佳施肥量,获得最佳的油菜高产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和密度4种因素3种水平应用于油菜,密度对植株形态影响较大,施肥量对其影响较小;因素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顺序是氯化钾〉过磷酸钙〉尿素〉密度。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确定最优组合为尿素120kg/hm^2+过磷酸钙1153kg/hm^2+氯化钾225kg/hm^2+密度26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地膜覆盖条件下种植密度与施肥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膜覆盖条件下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昌邑市中部黄壤土区,地膜覆盖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肥量对马铃薯的产量有很大影响,以密度为8.00万株/hm^2、施入掺混肥(养分总含量45%)2250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可达41132.81kg/hm^2,且马铃薯结薯率高,薯型整齐,可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了配合高淀粉高粱05-1的大面积生产,试验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311A最优设计,从种植密度和施肥量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高淀粉高粱05—1产量与施肥量、产量与密度的数学模型,得出了05-1在晋中平川地区种植的最佳密度为10.8482万株/hm^2,最高产量施肥量为纯N195.6kg/hm^2,P2O591.3kg/hm^2,K2O150.04kg,/hm^2。  相似文献   

8.
密度和肥料对高油玉米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不同肥料、密度下高油玉米的叶绿素、NRA、光合作用和氮、磷、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肥料和密度对高油玉米的叶绿素、NRA、光合作用和氮、钾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密度为52500株/hm^2,施肥量为N:360kg/hm^2、P2O5:120kg/hm^2,K2O:180kg/hm^2的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9.
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4号”高产栽培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研究青杂4号产量与种植密度、施肥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间的数学模型,进而确立了青杂4号高产栽培合理密度和施肥量的优化方案是:种植密度为田间种植密度40.5万--45万株/hm^2,尿素施用量112.5--150kg/hm^2,磷酸二铵施用量169--200kg/hm^2。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依次是密度〉磷肥〉氮肥。  相似文献   

10.
春小麦垄作栽培适宜种植密度及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甘肃河西绿洲灌区春小麦垄作栽培条件下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施肥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垄作春小麦产量均有重要影响,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互作效应。高肥条件有利于垄作春小麦穗粒数和产量的增加,并对种植密度有一定的调节和补偿作用;在增施肥料的同时适当密植,有利于提高垄作春小麦产量水平,种植密度过大时,春小麦产量反而降低。在垄作栽培条件下,春小麦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75万~750万株/hm^2,适宜施肥量为纯氮180kg/hm^2五氧化二磷144kg/hm^2。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转基因棉在丰产栽培模式,应用农业系统原理和方法,采用四元二次旋转组合设计,以密度、施氮量、施钾量、缩节安为决策变量,转基因棉产量及构成因素为目标函数,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剖析了密度、施氮量、施钾量、缩节安四项综合农艺措施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与产量的关系。分析表明,栽培因子对F1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是:密度>缩节安>施氮量>施钾量。对F2产量影响大小顺序是:施钾量>施氮量>密度>缩节安。并寻求了定量生产水平下F1、F2的最佳农艺措施,即F1当密度为21500株/hm2、施氮量为450kg/hm2、施钾量为450kg/hm2、缩节安量为75g/hm2,可能取得最佳产量1556kg/hm2,F2密度为15000株/hm2、施氮量为750kg/hm2、施钾量为300kg/hm2、缩节安量为135g/hm2可获得最高的皮棉产量1219.35kg/hm2。  相似文献   

12.
磷肥和栽培密度对半干旱区特用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半干旱地区特用玉米种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高油115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P2O5量处理对特用玉米的产量影响。[结果]增施磷肥和提高密度均使秃顶增多,增施磷肥处理的秃顶大于加大密度的。组合55 500株/hm2(密度)+112.52 kg/hm2(磷肥)的经济性状表现最好,其穗长均匀,秃顶长平均为1.5 cm,穗粒数为641粒/穗,百粒重为20.5 g。组合66 750株/hm2+187.5kg/hm2产量最高,达到7 851.1 kg/hm2;组合55 500株/hm2+262.5 kg/hm2和组合55 500株/hm2+187.5 kg/hm2的产量最低,只有5 697.3和5 766.8 kg/hm2。密度在66 750株/hm2时,3个磷肥用量水平,对产量的影响不大。当密度为59 250株/hm2时,增施磷肥,对产量的负效应显著。[结论]半干旱区梯田地种植特用玉米的适宜密度和最佳施磷量应为59 250~66 750株/hm2和112.5~187.5 kg/hm2。  相似文献   

13.
摘要:通过研究玉米品种‘龙单63’的合理种植密度和最适施肥量,为玉米品种‘龙单63’持续稳定高产提供依据。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以玉米品种‘龙单63’为材料,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龙单63’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随着密度、施肥量的增加,‘龙单63’的农艺性状得到改变,随着密度的加大,株高、穗位、秃尖的长度是不断的增加的,而穗长、穗粗,都有所降低,穗行数和行粒数的变化没有什么规律,产量的变化有不同的差异,以施肥量磷酸二胺300 kg/hm2、尿素300 kg/hm2、氯化钾100 kg/hm2 时,公顷保苗在76920 株时,产量最高,达到12251.27 kg/hm2。因此,玉米品种‘龙单63’比较适合耐密植,种植密度应控制在76920 株/hm2左右为宜,施肥量应控制在B-C肥力水平之间。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实现杂交棉产量与纤维品质最佳结合的施磷水平,以转基因杂交棉新品种邯6402为试验材料,在棉花播种前底施过磷酸钙、氯化钾180 kg/hm2和尿素150 kg/hm2作底肥,试验设过磷酸钙施用量0(不施, CK)、210、300、390和480 kg/hm2计5个处理,在最佳种植密度42000株/hm2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施磷水平对杂交棉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前底施磷肥390 kg/hm2,能够实现杂交棉邯6402产量与纤维品质的最佳结合。该施肥水平时棉花产量高,达到了4697.75 kg/hm2;且纤维品质好,其中纤维长度29.86 mm、比强度31.4 cN/tex、马克隆值5.0、整齐度84.5%。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地区马铃薯青薯2号优质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永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15-1017
[目的]研究柴达木地区青薯2号马铃薯高产优质的密度,及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的最优组合。[方法]在柴达木地区利用4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青薯2号马铃薯的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与其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商品薯含量、淀粉产量的回归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在柴迭木地区,青薯2号块茎产量、淀粉产量最高的最优组合为密度6.75×10^4粒/hm^2、纯氮125.00kg/hm^2、P2O5 120.00kg/hm^2、K2O 250.00kg/hm^2;商品薯产量最高的最优组合为密度6.75×10^4粒/hm^2、纯氮199.32kg/hm^2、P2O5 95.67kg/hm^2、氧化钾199.32kg/hm^2。[结论]在柴达木地区,青薯2号的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商品薯产量、淀粉产量与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之间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黑宝石1号高产栽培密肥技术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种植密度、肥料二因素不同处理水平裂区设计试验,对黑宝石1号在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条件下,其生育期、群个体茎蘖动态、植株性状、穗粒结构及其丰产性和抗逆性进行了研究,探明黑宝石1号在江苏沿江地区种植不同密度、施肥水平对其群个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寻求高产技术农艺措施。[结果]种植密度过低不利于形成足穗,种植密度过高又会影响每穗实粒数,肥料过少会制约群个体发育,肥料过多又会影响每穗粒数和粒重,且容易造成倒伏。合理的密肥组合可使群个体间协调发展,平衡穗、粒、重三者关系,获得较高的产量。在基本苗239.6万/hm~2、施N量237.7 kg/hm~2时,具有最大产量潜力7 384.3 kg/hm~2。产量7 200 kg/hm~2的密肥合理区间为基本苗200万~270万/hm~2、施N量220~260 kg/hm~2或者基本苗210万~260万/hm~2、施N量210~270 kg/hm~2。[结论]该研究可为制订黑宝石1号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辽西地区谷子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形成谷子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提升辽西地区谷子生产水平,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以燕谷1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制约谷子生产的氮肥施用量(因素A)、磷肥施用量(因素B)和种植密度(因素C)3个关键技术进行了不同水平组合的籽粒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研究,以明确谷子生产上的最佳施肥方案与合理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燕谷16号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顺序均为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种植密度,其中,氮肥是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最重要因素,种植密度是影响谷子叶面积指数和穗粒重的最重要因素。本研究条件下,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的因素组合均为A2B3C1,即氮肥施用量187.50kg/hm2、磷肥施用量131.25kg/hm2、种植密度30.0万株/hm2时谷子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达到了5363.79kg/hm2和14514.9元/hm2。  相似文献   

18.
杂交晚稻金优928高产优质栽培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杂交晚籼稻金优928进行密度,氮肥,磷肥,钾肥4个因素,5个水平的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水平的土壤种植该组合时,只要肥力水平运用恰当每公顷可产稻谷6750kg以上。生产上宜采用每公倾插37.5-45万次,施纯氮210kg左右,施P2O560-75kg,施K2O90-105kg。若既要获得高产,又要保证稻米有较优的加工及外观品质时,可适当降低栽插密度和减少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的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四川安宁河流域玉米新品种提供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方法]以玉米新品种西试1号为材料,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对西试1号产量的作用效应,建立回归模型并分析各因素的作用规律。[结果]磷肥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N与P、N与密度、K与密度及P与K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作效应。[结论]产量≥9 450 kg/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施氮量481.8~937.5 kg/hm2,施磷量551.1~897.9 kg/hm2,施钾量128.4~214.8 kg/hm2,栽培密度54 855~63 945株/hm2。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杂交玉米新品种高瑞171产量与栽培密度及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的数学模型.对高瑞171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栽培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提出了高瑞171获得9 558 kg/hm2以上产量的栽培密度及N、P 、K肥施用量的优化组合方案:即栽培密度41 768~44 395株/hm2,施氮量193.34~24939 kg/hm2,施磷量128.90~179.79 kg/hm2,施钾量92.9~131.09kg/hm2.其目的是为发挥该品种最大的增产潜力、为加速大面积推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