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三江自然保护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三江自然保护区乡村旅游资源和开发条件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借鉴特尔菲法形成的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对这一区域的乡村旅游资源与发展条件进行了科学评价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三江自然保护区乡村性指数特征为5.89,属于中等乡村,开发乡村旅游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2.
在对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森林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和环境质量所占分值较大,保护区旅游资源区位较好,但其外部交通、基础服务设施等开发建设条件比较薄弱,导致知名度和游人规模不大.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持续发展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3.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对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选取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潜力和旅游开发协调度为综合评价因子,筛选出17个与保护区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项目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显示,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潜力和旅游开发协调度均为优良等级,综合评价得分为84.4,等级为优,说明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对七星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七星河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对其旅游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保护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出4点建议,旨在为七星河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能够准确地评估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旅游资源的综合价值,提出了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旅游资源价值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科研宣教价值、观赏价值、可开发利用价值3项共7个指标),确定了影响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旅游资源价值的各因子权重,并据此建立了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以期为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国家标准(GB/T18972-2003),对湖北省荆州市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分类与评价,发现荆州市旅游资源有7个主类、20个亚类、40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种类的87.5%、64.5%、25.8%;采用"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开发条件"评价体系进行资源评价,从而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促进荆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黄河三门峡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对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预测评价,以期为今后保护区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卡口法分析了环境容量、客源和市场等问题,对发展旅游业的前景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贾桂康  欧钟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77-10579
大王岭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秀丽的自然山水、宜人的气候条件等生态旅游资源。①通过现场勘察,采用风景资源管理系统,选定地形、植物、水体、色彩、邻近景观影响、稀有性、人为改变7个风帚质量因子对大王岭自然保护区进行体验性美感质量评价,其评价总分为20.00分,属A级,说明该保护区自然景观美学价值高,适宜开展各类旅游美感体验活动。②运用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标准,选择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自然性、面积适宜性、生存威胁6项评价指标对该保护区旅游环境生态质量进行评价,累计得分86.10分,评价等级为I级,说明该保护区旅游环境生态质量良好,适宜开展生态旅游。③根据景观质量评分细则评价该保护区。得出景观评价总分86.00分,达国际4A级旅游区(点)标准,说明该保护区景观质量基础好,有较大发展潜力。④参考我国山岳型观赏旅游地评价因子模型树,对该保护区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与客源条件、区域经济背景进行综合性定量评价,其旅游资源评价结果为60.67,占满分的85.6%;区位与客源条件评价结果为11.83,占满分的79.8%;区域经济背景评价结果为10.55,占满分的72.5%。这说明该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较高,区位优势较明显,区域经济背景价值较高,具备良好的发展优势。该研究可为大王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有利于百色地区旅游业的整体提升,有利于百色经济的发展和生态旅游项目的进一步推出。  相似文献   

9.
基于实地勘察和资源统计,在明晰了驻马店西部山区旅游资源类型构成的基础上,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国家标准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了质性和量化系统评价,并提出涵盖开发理念、开发模式、产业形态及原生文化保护等系统开发构想,以期促进区域山地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帽儿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与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对帽儿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分类概述的基础上,结合帽儿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实际状况,制定了定性与定量评价体系。定性评价采用“三三六”评价方法,定量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帽儿山旅游资源的综合的评价结果为中级,说明帽儿山旅游资源具有开发潜力。对公园的开发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两种空间尺度的区域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不断深入,导致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对旅游业影响较大。以现代灾害风险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自然风险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加权综合法等风险评估方法,以空间分析、网格技术、数据展布等技术手段对吉林省旅游资源分别从行政区、网格两种空间尺度进行区域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价,建立不同空间尺度下区域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研究网格微观尺度区域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价关键技术手段,并对比了行政区尺度与网格尺度评价结果。研究表明,两种空间尺度的区域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价都具有可行性。吉林市、长春市的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较大,其余区域次之。对同一地区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价采用两种空间评价尺度,是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估向小空间尺度发展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2.
孙滢悦  张立峰  陈鹏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220-221,231
旅游地灾害风险是旅游区提高应急措施的重要依据,忽略旅游地灾害的风险因素所进行的评价结果缺乏可比性。考虑到旅游地灾害风险与旅游地灾害应急能力的关系,分别建立了旅游地灾害风险及旅游地灾害综合应急能力指标体系,利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基于风险的城市灾害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模型,为旅游区提高灾害应急能力水平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山区县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区县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我国有60%以上的贫困县分布于山区.开发山区县旅游资源,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山区县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对其旅游资源的特色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金寨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加大社会参与力度,加强区域间的合作,进行多元化旅游项目开发,在开发中注重资源保护等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详细的实地调查,总结了四川威远穹窿核心部分、北翼峡谷低山和南翼单面山的主要景观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威远穹窿地质景观的形成,对穹窿旅游资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综合评价,分析了威远穹窿的旅游开发价值,表明穹窿景观极具观赏性和神秘性,是全国罕见的地质景观,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大量调研,全面分析了体育旅游的分类、特点、支持系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得出在北京发展浅山沟域经济中应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结论。  相似文献   

16.
何跃  凌飞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2):164-167,175
对三峡库区实地调研表明,由于三峡库区旅游管理不完善,特别是危机管理不健全,导致旅游景观减少、旅游生态恶化、旅游开发管理混乱等旅游危机现象发生。并提出加强对库区旅游管理的统筹规划、推进库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实施进攻型旅游危机处理战略和逐步建立旅游危机应对机制的4项应对三峡库区旅游危机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旅游环境中空气负离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对空气负离子的基本概念、空气负离子的产生机理与保健医疗作用、旅游环境中空气负离子的评价方法与浓度分布规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空气负离子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保健产品和科普产品的开发思路,对未来应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进行了分析。表3参31  相似文献   

18.
白景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43-7244
分析了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评估了该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提出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设想,设计了6种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和3类旅游产品,并讨论了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和次序。  相似文献   

19.
文红  唐德彪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700-2702,2715
旅游开发使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日显重要.文化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方面.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是对一定区域的民族特色的文化景观适度开发.将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运用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来,在提出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原则的基础上,强调从文化生态建设的角度进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20.
荆州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楚文化的发源地,旅游业面临着高层次的机遇与挑战。目前荆州市的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系统分析了荆州旅游开发的背景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产品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