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川农大 4号 (原代号为 177)是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杂交育成的啤饲兼用的高产二棱大麦品种 ,母本为 89- 2 1(威 2 4/渝裸 12 3∥渝裸 12 3) ,父本为 89- 0 915 (上海市农科院黄培忠先生提供 )。1991年进行杂交 ,1995年参加区试 ,1999年 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1  1994年品比中 ,川农大 4号小区折合单产 (公顷产量 ,下同 ) 5 6 2 5 kg,比对照浙农大 3号增产 8.8%。 1995年川农大 4号参加省院、校大麦育种协作组的区试 ,5点平均单产 46 35 kg,比对照浙农大 3号增产 10 .2 %,居全试验之首。 1996年区试中 ,因低温…  相似文献   

2.
1选育过程川棉 82 (原代号 D82 )是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的优质、丰产、抗病新品种。该品种是利用川杂 3号经多代自交纯合的优良可育系为母本 ,以丰产、抗蚜、抗病品种川棉 1 0 9作父本进行杂交 ,综合定向系选而成。 1 998- 1 999年进行品系比较试验 ,2 0 0 0 - 2 0 0 1年参加并通过四川省棉花 A组区试 ,2 0 0 2年通过四川棉区生产试验 ,2 0 0 3年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2丰产性2 0 0 0 - 2 0 0 1年四川省区试试验结果 :川棉 82皮棉平均产量 1 35 8.85 kg· hm-2 ,比对照川棉 5 6增产 7.0 7% ,白花皮…  相似文献   

3.
川农啤麦1号原代号F0635,是四川农业大学和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以川农大3号为母本、浙农大5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并经系谱法选育的啤酒大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1年通过了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麦2011006,定名为川农啤麦1号。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抗性强、适宜机械化耕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浙原 8 9- 5系浙江省农科院原子能所应用辐射育种选育而成的大麦新品种。 1993年引入我地试种。经多年品试及大面积试种 ,该品种表现为大穗、大粒、丰产、抗倒 ,大面积每公顷产量超 45 0 0kg。推广过程中 ,深受农户的欢迎 ,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1997年推广面积达到 5万余亩 ,已成为我县大麦主栽品种 ,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大麦生产的发展。1 试验示范表现经多年品比和示范试种 ,浙原 89- 5表现高产稳产 ,增产潜力大。根据各地 15个试点资料平均 ,浙原 89- 5单产 (公顷产量 ,下同 )达 46 2 7kg ,比对照品种 (分别为农大 3号、农大 6号和秀 87…  相似文献   

5.
绵阳 2 8号是四川绵阳农科所小麦研究室利用自己总结和创造的“E.G.S.C育种法”,聚 1 2个国内外知名品种之亲缘 ,经过 1 5年的杂交培育和选择而成的优良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 1 989年稳定成系 ,代号绵阳 89-3 1 1 ;1 995年参加全国区试 ,代号绵阳 3 1 1 ,1 996和 1 999年分别通过四川省和全国两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绵阳 2 8号。1 主要特征特性1 .1 丰产性突出 ,增产潜力大  1 989~ 1 991年参加绵阳农科所产量鉴定试验、品比试验及四川省预试 ,产量为 4 445~550 0 kg/hm2 ,分别比对照绵阳 1 1号增产 1 2 .3 5%、9.4 2 …  相似文献   

6.
秀麦 3号是嘉兴市农科院育成的大麦新品种 ,其组合为秀 82— 16 4 /秀麦 1号。该品种具有矮秆抗倒、强蘖多穗、品质较优的显著特点 ,是一个高产、稳产、优质的大麦新品种 ,199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996年起秀麦 3号在浙江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冬种面积稳定在 3.33万 hm2 左右 ,占大麦面积的 2 5 %~ 30 %,浙北地区的湖州市、嘉兴市种植比例高达 5 0 %~ 6 0 %,已成为我省大麦的主栽品种之一。1 产量表现1992~ 1994年嘉兴市区试 ,秀麦 3号产量连续 3年位居第一 ,平均单产 (公顷产量 ,下同 ) 4918.5 kg,比对照浙农大 3号…  相似文献   

7.
川棉 45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于 1 984年以 77- 98与江苏棉 1号杂交后连续与江苏棉 1号回交 ,选择出抗病虫抗螨均好的“1 0 9- 2”品系与中棉所 1 2杂交 ,然后经过多年系统选择培育而成 ,2 0 0 0年 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特征特性1 .1丰产性1 997和 1 998年在四川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 ,川棉 45每公顷子棉产量分别达 3 1 46 kg和 3 2 4 6 .5 kg,比对照分别增产 8.4%和 1 0 .45 % ,每公顷皮棉产量分别达 1 3 6 2 .9kg和 1 44 5 .9kg,比对照分别增产8.1 4%和 1 2 .47% ,每公顷白花皮棉产量分别达1…  相似文献   

8.
浙皮4号(原名89—179)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1983年春用沪麦8号为母本,浙皮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后经多年选育,于1989年育成,为二棱皮大麦品种,1996年5月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定名,列为优良大麦推广品种。据省种子公司统计,该品种1996年收获面积10万亩以上。1主要特征特性(1)属春性,成熟早,比浙农大3号迟熟1.3天.适于麦稻稻一年三熟制搭配种植。(2)丰产性好。1993年、1994年两年中省大麦区试,亩产分别为266.25、209.4kg,比对照渐农大3号分别增产12.27%、4.7%。1995年省大麦生产试验,亩产258.gkg,…  相似文献   

9.
南方冬大麦区啤酒大麦品种区试,在7省1市9个点上进行,二年结果,以82—1(浙农大选育)居首位,平均亩产259.3公斤,比对照早熟3号增产10.7%,有的省份已经过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10.
浙皮 7号经 2 0 0 1年度和 2 0 0 2年度浙江省大麦区域试验 ,平均每公顷产量分别为36 72 75kg和 390 6 0kg ,比对照种浙农大 3号分别增产 15 4 7%和 9 2 3% ,均增产极显著。二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 16 2d ,与浙农大 3号相仿 ,有效穗数中等 ,大穗大粒 ,株高 83 6cm ,每穗实粒数2 5 7粒 ,千粒重 4 7 1g ,茎秆粗壮 ,抗倒性强 ,青秆黄熟。中抗赤霉病 ,高抗黄花叶病。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新石K26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棉花轻简高效种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流域棉区是中国三大主要产棉区之一。近年来,受劳动力成本上升,棉花用工繁多、比较效益下降,以及生产中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低等因素影响,当地棉花种植面积急剧萎缩。为改变现状,从棉花品种、轻简化机械化管理技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以及现代农业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长江流域棉花轻简高效种植技术措施及研究方向,为长江流域棉花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Effects of timing and rate of 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concentrations of P, K, S, Ca, Mg, Na, Cl, Mn, Fe, Cu and Zn in herbage from perennial ryegrass/white clover pastures were studied at two sites in south-western Victoria, Australia. Nitrogen fertilizer (0, 15, 25, 30, 45 and 60 kg ha–1) was applied as urea in mid-April, early May, mid-May, early June and mid-June 1996 to pastures grazed by dairy cows. At Site 1, N fertilizer resulted in a linear increase in P, K, S, Mg and Cl concentrations in herbage and a linear decrease in Ca concentration. For all times of application, concentrations of P, K, Ca, Mg and Cl in herbage increased by 0·0048, 0·08, −0·010, 0·0013 and 0·053 g kg–1 dry matter (DM) per kg N applied respectively. For S concentration, maximum responses occurred in mid-May (0·012 g kg–1 DM per kg N applied). At Site 2, N fertilizer resulted in a linear increase in P, S and Na concentrations in herbage, a linear decrease in Ca concentration and a curvilinear increase in K and Cl concentration. The maximum responses for P, S and K concentrations in herbage occurred for the N application in mid-June and were 0·015, 0·008 and 0·47 g kg–1 DM per kg N applied respectively. For Cl concentration, the maximum response occurred for the N application in early June and was 0·225 g kg–1 DM per kg N applied. Overall, applications of N fertilizer up to 60 kg ha–1 did not alter herbage mineral concentration to levels that might affect pasture growth or animal health.  相似文献   

19.
20.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pictures of small millet starch granules showed more large polygonal and few small spherical or polygonal granules. The granules of small millets resembled those of rice starch granules. The size of the starch granules ranged from 0.8–10 m. The size of the granules was larger in barnyard millet and smaller in proso millet. Several granules showed deep indentation caused by protein bodies. SEM of starch isolated from 24 hour-germinated kodo millet showed pitting or pinholes at some points due to the attack of amylases (preferentially on bigger granules). Brabender viscoamylograph studies on small millet starches revealed that the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s ranged from 75.8 to 84.9 ° C. Barnyard millet possessed lower amylograph viscosity, minimum breakdown, and relative breakdown values when compared to the other small mill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