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兔眼蓝莓在贵州的引种栽培试验及应用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贵州省植物园和贵州省麻江县分别进行了兔眼蓝莓12个品种和6个品种的引种栽培和繁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贵阳地区和麻江县的引种栽培成活率分别为87.5%和84.6%,成活苗木长势良好,枝条生长和开花习性表现正常,果实品质好.通过加强种植园的田间管理,并适时、适量地对果枝进行整形修剪是实现其优质丰产的主要途经.苗木移栽成活率大苗比小苗高,土壤最适pH 4.8,最佳栽植密度为2 m×(1.2~1.6)m,是贵州大面积酸性红、黄壤山地适宜引种栽培的优良树种.结合试验结果对贵州自然气候条件和农业种植区划对免眼蓝莓的推广应用栽培及其生产管理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兔眼蓝莓果实口感粗糙、不适合鲜食采摘等问题,开展了兔眼蓝莓品种引种评价。试验从引进品种中筛选了9个综合性状较好的兔眼品种,进行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果实性状等的分析,并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奥克尼、泰坦、芭尔德温3个品种树势好,丰产性强,风味佳,籽粒感少,适于作鲜食栽培。 相似文献
5.
6.
7.
8.
兔眼蓝莓不同品种末级梢类型以2级梢为主(占47.0%),1级梢为辅(占36.4%),总的分布趋势为夏梢〉春梢〉秋梢〉晚秋梢,1年生末级梢均能成为结果母枝。结果母枝类型与结果量、坐果率关系密切,每梢着果量从多到少的排列顺序为晚秋梢母枝〉秋梢母枝〉夏梢母枝〉春梢母枝,坐果率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春梢母枝〉夏梢母枝〉秋梢母枝〉晚秋梢母枝;结果母枝长度与结果量关系密切,每梢着果量有随着结果母枝长度的增长而增多的趋势,结果母枝长度对坐果率影响不大。兔眼蓝莓具有很高程度的自交不孕性,不同品种自交结实率低(0.6%-6.1%)。兔眼蓝莓不同品种在温州市落蕾落花落果较严重(46.5%-89.0%),自然坐果率偏低(11.0%-53.5%)。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研究兔眼蓝莓丛芽的诱导及生根培养。[方法]以WPM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光照强度、活性炭对兔眼蓝莓丛芽诱导及壮苗生根的影响。[结果]在2 000~3 000 Lx光照强度下,WPM+2.0 mg/L ZT+0.5 mg/L IBA培养基的丛芽诱导效果最佳,增殖系数达8.0;兔眼蓝莓的最佳壮苗生根培养基为WPM+0.5 mg/L IBA,此时生根率可达80.5%;活性炭对兔眼蓝莓组培苗的生根有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为实现蓝莓的工厂化、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13.
14.
我国兔眼蓝莓栽培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兔眼蓝莓栽培技术研究,对我国兔眼蓝莓的引种、繁殖、栽培现状进行了归纳分析,探讨了兔眼蓝莓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兔眼蓝莓品种 ‘园蓝’、 ‘杰兔’、 ‘灿烂’ 茎段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试验,成功建立起高效的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兔眼蓝莓不定芽的增殖影响不同,其中ZT在不定芽增殖中是主导因子,ZT浓度20mg/L,最适宜兔眼蓝莓不定芽的诱导增殖;NAA对苗高有明显的影响,NAA浓度高于0005mg/L时,随着NAA浓度的升高,苗高会出现显著的降低;品种差异对不定芽诱导没有明显的影响。兔眼蓝莓不定芽增殖的最优条件为WPM + 20mg/L ZT + 0010mg/L NAA,增殖系数高,达到了412,不定芽长势较好。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WPM + 20mg/L IBA,生根率达到了9210%,生根数多,根的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16.
17.
选取兔眼蓝莓品种‘灿烂’为材料,研究了遮阴处理对兔眼蓝莓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夏秋三季,在100%与80%光照强度下,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有两次峰值,具光合午休现象,在60%及40%光照强度下,光合午休现象消失,冬季各处理均无光合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摩尔分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变化趋势,与蒸腾速率呈正相关性;7月份蓝莓光合作用最强,11月份最低。80%全光照强度较适合兔眼蓝莓的栽培。 相似文献
18.
19.
经过9年的油桃引种驯化栽培,通过反复嫁接,3次栽培,筛选出适合宁夏灌区栽培的早熟品种早红二号、中熟品种丽格兰特、晚熟品种NJN78号。3个品种栽种后第2年结果,第4年每株平均单产45~65kg,折合产量27675~39975kg/hm^2(每1hm^2定植615株),产值高达11.07~15.99万元/hm^2。 相似文献
20.
从日本金松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入手,全面介绍了黄山树木园引种驯化日本金松的整个过程,比较深入地了解其在皖南地区的生长状况,初步掌握了它的生态习性和生长发育规律,为进一步摸索日本金松的引种栽培要点和推广栽培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