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鱼腥草挥发油,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的方法,从鱼腥草中提取挥发油,同时利用GC/MS方法对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共鉴定了22种化学成分,主要有甲基正壬酮(23.56%)、癸酸(15.65%)、4-松油醇(13.97%)、乙酸龙脑酯(9.95%)和乙酸香叶酯(4.56%)等,鉴定的挥发性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2.19%。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华山松树脂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 S)方法对该精油进行分析,共鉴定出47个化学成分;并通过峰面积归一法,HP59970C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测得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华山松树脂主要是α-蒎烯,莰烯,α-非兰烯,罗勒烯,小蠹二烯醇,3-蒈烯,4-蒈烯,杜松二烯,β-蒎烯,月桂烯,β-非兰烯等萜烯(96.482%)类化合物,含量最多的是α-蒎烯(52.494%)和β-蒎烯(39.269%)。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滇姜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本试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滇姜花的花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分离测定,通过HPMSD化学工作站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鉴定出了29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2E,6E)-3,7,11-三甲基-9-苯磺酰-2,6,10-十二烷基三烯-1-醇、(1R) (+)-α-蒎烯、莰烯、桧烯、乙酸1,7,7-三甲基二环[221]-2-庚酯、α-石竹烯、(E)-β-金合欢烯、2-茨醇,其含量分别为20636%,5913%,4128%,3964%,2046%,1786%,1737%,1568%。这些成分可能是滇姜花的主要释香成分。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弄清鱼腥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GC×GC)方法,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计鉴定出鱼腥草挥发油371种组分,匹配度大于800的组分有274种,占总峰面积的90.22%,其中,醇类52个,烯类31个,酚类6个,烃类2个,酮类29个,醛类20个,醚类4个,酸类27个,酯类32个,其他类有71个。  相似文献   

5.
黄皮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从黄皮果核、黄皮果皮、黄皮枝叶3个部位提取挥发油,通过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检索,应用峰面积归一法得出各类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黄皮果核挥发油中鉴定出42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78%;枝叶中检索出35种成分,占总挥发油量的91.36%;果皮中检索出35种成分,占总挥发油量的95.10%。3个部位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烯类、醇类等,但主要成分类型及含量差异很大;果核和果皮中的很多成分都有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6.
张成江  谢增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58-15761
[目的]研究湄潭绿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绿茶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的成分含量。[结果]3种方法所得绿茶挥发油中共分析鉴定了99种成分,主要成分为叶绿醇(12.75%)、棕榈酸(12.43%)、二十九烷(11.07%)、芳樟醇(10.97%)、α-松油醇(2.65%)、香叶醇(2.50%)和β-大马士酮(2.32%)等,检出的组分中有些尚未见报道。[结论]绿茶挥发油的成分、含量与其品种和提取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7.
8.
测定宁夏罗布麻鲜花挥发油的含量及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宁夏产罗布麻鲜花中提取挥发油。结果:测得提取率为0.113%.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罗布麻鲜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分离出60种成分,鉴定了其中的53种成分,占总成分的88.3%。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主要成分为:乙酸乙酯(37.83%),(Z)-3-已烯-1-醇(15.49%),苯乙醇(14.25%),15-二十九酮(4.87%)1,1-二乙氧基-乙烷(3.06%),苯甲醇(2.74%),(S)-3-乙基4-甲基戊醇(1.51%).结论:宁夏罗布麻花比新疆罗布麻花中的挥发油含量高,而且成分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我区产小茴香果实经水蒸汽蒸馏所得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电子计算机联用仪分析,从分离出的30个峰中鉴别出24种化合物,其中冰片烯、3.4—二甲基—2.4,6—辛三烯、异柠檬烯、δ—杜松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甲基癸酸甲酯、三十烷酸甲酯、2.7—二甲基辛烷、2.4.6—三甲基辛烷、4.7—二甲基十一烷、3.7—二甲基十一烷、8.8—二甲基十一烷,等12种化合物未见有报道。已鉴定成分总量为98.08%。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蒸汽蒸馏法对啤酒花中挥发油进行提取及GC/MS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以为啤酒花中挥发油在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GC/MS法对海芋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确认了28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为1,2-苯二甲酸双(2-异丁基)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1',3'-β-环己二烯)-吲哚、5-十四碳烯-3-炔、2,3-二氢-苯骈呋喃等.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1,2-苯二甲酸双(2-异丁基)酯含量最高,占32.51%.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兴平白皮蒜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乙醚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大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共分离得到33个组分,鉴定出26个化学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9.39%。兴平白皮蒜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以含硫化合物为主,共有18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8.80%。兴平白皮蒜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大蒜新素(二烯丙基三硫化物,43.85%),大蒜素(二烯丙基二硫化物,35.28%)和甲基烯丙基三硫化物(11.10%)。  相似文献   

13.
紫苏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紫苏挥发油,用GC-MS联用仪分析挥发油的总离子图,经数据系统处理并采用总离子图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其组分的相对含量,然后用NIST107和NIST21质谱谱库检索及人工谱图解析,以可信度>85%的标准确认各色谱峰的成分,鉴定出紫苏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紫苏醛(92.13%)、柠檬烯(2.86%)、1,6,10十二碳三烯,7,11二甲基-3-亚甲基(2.24%)、1,6-辛二醇-3-醇,3,7-二甲基(0.79%)等10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邢莎莎  陈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978-8979,8981
综述了香椿中挥发油、黄酮、多酚类及其他化学成分的研究结果,并介绍了近年来发现香椿提取物抗氧化、抗癌、降血糖、抗凝血、免疫增强、抑菌等新的药理活性,为我国丰富香椿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苦竹叶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采用水蒸气蒸馏和GC-MS联用技术,对苦竹叶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共获得53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42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质量的94.69%,含量最高的为叶醇27.08%,其次为2-已烯醛10.02%。在52种成分中醇类有9种,其含量占挥发性成分总质量的38.87%;酸类有7种,占挥发性成分总质量的15.46%;醛类有7种,占挥发性成分总质量的14.49%。首次从竹叶中鉴别出弥猕桃内酯,含量为0.38%。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云南产紫苏茎和果实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紫苏茎和果实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并鉴定出51和42个化合物,紫苏茎的主要成分为戊基-2-呋喃酮、二异丁基邻苯二甲酸、正十六酸、2,5-二(1-甲基丙基)-苯酚等;紫苏果实的主要成分为肉豆蔻醚、戊基-2-呋喃酮、(Z)-β-金合欢烯、石竹烯、苯乙醛等。[结论]云南产紫苏茎和果实中挥发油主要成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五味子茎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分离的42个成分中,鉴定出39个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是β—萜品烯(14.71%)、十一烷—2—酮(9.81%)、δ—杜松醇(7.93%)、β—萜品醇(6.50%)、三环萜(5.97%)、α—蒎烯(4.92%)、γ—萜品醇(4.83%)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国产西洋参中的挥发油进行了化学分组,将挥发油分为碱性组分、强酸性组分、弱酸性组分和中性组分,并对各组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GC/MS结构分析,共计确定了4组39种化合物的结构,按归一化法计算出各成分的相对含量。挥发油的得率为0.08%。  相似文献   

19.
苦杏仁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苦杏仁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共分离出17种化合物,鉴定出12种,已鉴定成分占精油总成分70,其主要组分为苯甲醛及其衍生物.  相似文献   

20.
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玉蜀黍叶的挥发油进行了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玉蜀黍叶中提取挥发油。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了18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57.64%以上。本研究首次对玉蜀黍叶中挥发油进行了分析,为玉蜀黍叶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