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褐剂对牡丹组培褐化发生、组培苗生长和增殖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牡丹组培中褐化现象的发生,影响了组培苗的生长、增殖和组培过程的进行。该文研究了活性炭、硝酸银、PVPP和维生素C 4种防褐剂对牡丹品种‘乌龙捧盛’组培中褐化控制的作用及对组培苗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褐化集中发生在转接后4d内。活性炭能有效控制褐化,但长时间处理会抑制组培苗的生长和增殖;继代培养初期在含活性炭2.0 g/L的培养基中进行4 d短期处理,不仅能有效控制褐化,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组培苗的生长和增殖。硝酸银1.0~8.0 mg/L能明显减轻褐化,其中2.0 mg/L的效果最好并能显著促进增殖;8.0 mg/L时组培苗生长量最大。PVPP能部分控制褐化,1.0 g/L效果较好;低浓度的PVPP促进组培苗生长,高浓度时促进增殖。维生素C控制褐化的效果不佳,且易导致组培苗玻璃化。综合分析认为:牡丹品种‘乌龙捧盛’继代转接时,先在添加活性炭2.0 g/L的培养基中培养4 d,然后转入不含活性炭的培养基中,能有效控制褐化和避免活性炭对生长和增殖的负面影响;在培养基中加入硝酸银2.0 mg/L,能在有效控制褐化的同时,促进组培苗生长与增殖,推荐在牡丹组培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对影响农杆菌转化效率的一些因素进行了研究优化,结果表明,诱导培养基中添加200 mg/L的头孢霉素既能抑制农杆菌的生长又不影响幼胚的愈伤诱导;诱导和筛选培养基中添加5 mg/L硝酸银能有效抑制玉米愈伤组织褐变,显著改善愈伤组织及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分化培养基中添加2μmol/L的嘧啶醇能延缓试管苗的生长速度,使苗更健壮。利用优化的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将抗草甘膦基因(EPSPS)转入玉米杂交材料HiⅡ中,获得了PCR阳性植株。  相似文献   

3.
纪庆亮  蒋素华  秦仪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253-16254
[目的]研究牡丹离体培养技术,解决牡丹快速繁殖问题。[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NAA、BA及IAA,对牡丹的胚进行体外培养。[结果]在没有添加任何激素的培养基上,离体胚生长类似种子萌发时胚的生长模式,子叶扩大伸长,达到约种子大小时停顿,根伸长生长极其显著;BA促进子叶膨大生长,当BA浓度增大时根生长受到抑制;NAA促进愈伤组织形成,抑制根生长。0.1 mg/L BA促进牡丹胚的胚轴、根生长,有利于幼苗形成。[结论]为牡丹扩大繁殖提供了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昌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844-8844
[目的]探寻牡丹胚离体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方法]比较牡丹离体胚在添加有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组合的MS基本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筛选出最佳培养基。[结果]6-BA促进子叶生长,当浓度增大时对根的生长有抑制;NAA促进愈伤组织形成,抑制根的生长。[结论]0.2mg/L6-BA可以促进牡丹胚的胚轴、真叶、根的生长,有利于幼苗形成。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天宝蕉茎尖横切薄片为材料,研究硝酸银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香蕉遗传转化中的作用。试验表明,硝酸银对农杆菌菌株LBA4404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筛选培养基中添加2 mg.L-1硝酸银,褐变乃至死亡的薄片比未添加硝酸银少9.0%,抗性芽分化率增高5%,因此硝酸银对香蕉的遗传转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Y2、Y4、Y5和Y6四个马铃薯品系为材料,研究培养基中添加硝酸银对马铃薯花药培养的愈伤诱导率和褐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加入20 mg·L-1硝酸银能够提高马铃薯花药愈伤诱导率,同时褐化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甘蔗茎尖脱毒及再生苗扩繁中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蔗脱毒茎尖及茎尖分化的茎段外植体为试材,研究基因型、培养基类型、激素种类、活性炭及复合抗氧化剂对甘蔗茎尖及外植体生长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甘蔗基因型茎尖成活率、褐化率不同,褐化率越低,成活率越高;MS改良培养基较MS培养基和B5培养基利于甘蔗外植体生长;培养基中添加激素6-BA5.0 mg/L有利于材料的分化,NAA的添加不利于甘蔗外植体的分化;活性炭添加量为0.8 mg/L时可有效吸附酚类物质,促进外植体分化。添加柠檬酸、亚硫酸钠及抗坏血酸组成的复合抗氧化剂能显著降低外植体褐化率,提高不定芽分化系数。采用改良MS培养基,并添加适量激素、活性炭及抗氧化剂组合能有效解决目前甘蔗工厂化育苗过程中的褐化问题,显著提高甘蔗组培苗的分化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菌丝干重法测定不同液体培养基的菌丝生长量,用抑制胚根生长测定法测定粗毒素对胚根的抑制作用,用叶片针刺接种法测定粗毒素对牡丹离体叶片的致病程度,筛选出最适合牡丹红点病菌产毒的液体培养基,初步测定牡丹红点病菌粗毒素对供试材料的致病性.结果表明,PD培养液中菌丝生长情况最好,最适合牡丹红点病菌菌丝生长,基础培养液中菌丝生长情况一般;从基础培养液中提取的粗毒素对小麦胚根抑制作用最明显,对牡丹叶片致病力最强,最适于牡丹红点病菌产毒,故基础培养液为牡丹红点病菌最适产毒的液体培养基.  相似文献   

9.
以糯玉米成熟胚为外植体作离体培养,研究了在培养基中添加植物激素,硝酸银及有机物等对玉米愈伤组织的诱导和胚性愈伤组织继代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诱导培养阶段,N6+6-BA 0.2 rag/L+2.4-D2mg/L的培养基诱导率最高,愈伤组织质量好;在继代培养阶段,MS+6一BA 0.2 mg/L+2,4-D2mg/L+AgNO,10 mg/L或CW(Coconut Water)10%的培养基可改善胚性愈伤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白皮大蒜组培繁殖体系,以其茎尖为材料,通过BA和NAA不同激素配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 BA0.2mg/L NAA0.5mg/L,诱导率达60%;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 BA1.0mg/L NAA0.1mg/L,丛生芽繁殖系数高达80%。同时,为建立扩繁最佳体系,分别研究了激素、pH、谷氨酸钠三因素对不定芽增殖系数的调节效果,研究表明:添加0.5mg/L的GA3使增值系数提高到13.8;pH5.8最利于不定芽增值;添加10mg/L谷氨酸钠能在多次继代培养中保持较高的增值系数。  相似文献   

11.
以杜仲人工杂交获得的种子为材料,进行了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化研究.结果表明:无茵苗培育的方法可以提高杜仲种子的发芽率;子叶节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6-BA2mg·L-1,诱导率为85;单节茎段快速增值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6-BA2mg·L-1,增值系数为3.80;而最适宜单节茎段生长的培养基为MS+6-BA1 mg·L-1+NAA0.1 mg·L-1,生长系数为3.71;无根苗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1.5 mg·L-1,生根率达90.  相似文献   

12.
以朱顶红苏红的母株小鳞茎为外植体,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组合的生长调节物质与抗褐化、污染的紫薯提取液、甲基紫提高增殖系数、降低褐化与污染。结果表明:在MS+6-BA 2.0 mg/L、NAA 0.01 mg/L+0.01 g/L甲基紫培养基中,增殖系数最高,可达11.4,并能有效控制真菌污染和褐化。在继代培养1~13代时,增殖系数基本保持在9~11,继代14次以后增殖系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牡丹组织培养中褐化的发生原因与防止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牡丹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现象普遍发生,并影响着牡丹培养物的正常生长与增殖。因此通过改变培养条件、培养方式以及在培养基中添加抑褐剂的方法,对品种为青龙卧墨池的牡丹组培物褐化的防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生长素会加剧启动培养中外植体的褐化程度,暗培养对愈伤组织抑制褐化很有效,悬浮培养未能减缓褐化却能使愈伤快速增殖。吸附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结冷胶(Phytagel)能够有效地缓解褐化。抑褐剂硫代硫酸钠(Na2S2O3)、抗坏血酸(VC)和铜试剂(DDTC)在牡丹的组培中加剧了组织培养物的褐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以‘凤丹’牡丹组织培养获得的增殖幼苗为材料,在含有0~5.0 mg·L-1硝酸银的初代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后,通过测量总酚含量、单体酚种类及其含量的变化和相关酶活性变化,确定不同浓度的硝酸银对抑制愈伤组织褐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加入硝酸银能明显减轻褐变,其中2.0 mg·L-1的综合效果最好且对组培苗正常生长无影响;硝酸银对组培苗褐变过程中产生影响的单体酚有绿原酸、芦丁、香豆酸、对香豆酸、表儿茶素、二氢槲皮素。愈伤组织中总酚含量与褐变等级呈现极显著相关性(P<0.01),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褐变程度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褐变程度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5.
以"洛阳红"牡丹组培苗为试材,探讨了不同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培养条件、抗褐化物质对"洛阳红"牡丹继代苗增殖生长、生根及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DKW基本培养基适宜"洛阳红"牡丹继代增殖;培养基中附加2.0~3.0mg/L BA与0.5mg/L IAA或0.05mg/L NAA配比有利于继代苗分化、生长,而附加玉米素ZT效果不佳;20~25℃对"洛阳红"继代苗增殖影响不大,30℃下试管苗很快老化、枯死,不宜采用:1/2MS附加0.2mg/LNAA或2.0mg/LIAA与2.0mg/L IBA配比可促进"洛阳红"牡丹试管苗不定根诱导;继代和生根培养基中附加0.5g/L PVP可有效减轻‘洛阳红''牡丹组培苗褐变,促进继代苗分化、生长,但对生根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番茄花药培养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番茄F1代杂交种的花药为试材,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材料基因型、不同低温处理时间、不同浓度的2,4-D、蔗糖和硝酸银对番茄花药培养中组织褐化和愈伤组织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银和材料基因型是组织褐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2,4-D,而蔗糖和低温处理的影响较弱。06-176经低温48h处理,培养基中添加2,4-D0.1mg/L、蔗糖120g/L和硝酸银50μmol/L是减轻组织褐化的最佳培养组合;而2,4-D是愈伤组织生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材料基因型和低温处理,蔗糖和硝酸银的影响较弱。06-506经24h低温处理,培养基中添加2,4-D1.0mg/L、蔗糖30g/L和硝酸银50μmol/L是提高愈伤组织发生率的最佳培养基组合。  相似文献   

17.
牡丹鳞芽诱导与增殖过程中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牡丹鳞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品种类型、基本培养基种类、取材时间、暗处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及其质量浓度、继代周期等因素对鳞芽诱导与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鳞芽诱导的主要因子是品种和采集时间,鳞芽适宜的采集时间为01-02月;不同GA_3质量浓度、暗处理和基本培养基对鳞芽诱导的影响较小;牡丹试管苗增殖中,4种基本培养基类型相比较,MS+Ca~(2+)效果明显;培养基中添加6-BA和IAA对试管苗增殖率有一定影响,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Ca~(2+)6-BA 2.0 mg·L~(-1)+IAA 0.3 mg·L~(-1),增殖培养适宜的继代周期为35 d.  相似文献   

18.
牡丹组织培养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洛阳红"牡丹组培苗为试材,探讨了几种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培养条件对牡丹继代苗增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DKW基本培养基适宜"洛阳红"牡丹继代增殖,化数为3.4个/株;WPM培养基次之为3.2个/株,培养基中附加2.~3.mg/L 6-BA/与0.mg/LIAA或0.5mg/L NAA配比有利于继代苗分化、生长;24℃和30℃对"洛阳红"继代苗增殖影响不大,0℃稍次,30℃下试管苗长势慢、老化很快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采用珍稀植物猬实的茎节段为外植体,通过丛生芽诱导建立了高效的离体培养及快速繁殖体系。丛生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是MS+4.44μM6-BA+0.54μMNAA,其次是MS+4.44μM6-BA+0.27μMNAA;在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6-BA或者6-BA与IAA(1.71μM)或NAA(0.27,0.54μM)结合能促进丛生芽的增值,增值系数为3.4-8.2,增值系数最大的培养基是MS+4.44μM6-BA+0.27μMNAA;对于生根,1/2MS培养基中添加IBA或者IBA结合2,4-D和NAA能够获得100%生根率,而最适合的浓度组合为1/2MS+1.48μMIBA+1.08μMNAA+0.05μM2,4-D;生根苗移栽温室100%成活。  相似文献   

20.
以杜仲幼茎为外植体,进行杜仲愈伤组织诱导、增殖试验.在已经筛选出的最适再分化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硅进行分化培养试验,以确定诱导、增殖培养基中的最佳硅浓度.结果表明:适度增加硅浓度,可明显提高杜仲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增殖,并能改善愈伤组织的生长状态,增加愈伤组织增殖生长量;硅的最佳添加浓度为80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