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籼稻光敏不育系Hs—1的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报道采用花培技术育成籼型光敏不育系Hs-1的选育研究,包括短光敏和低温敏相结合的育种目标的提出依据,育种技术路线和选育经过。 相似文献
2.
3.
籼稻巨胚种质的诱变获得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诱发产生巨胚突变的频率和巨胚基因的遗传规律。【方法】以11个籼稻品种为材料,通过60Co-γ射线辐射干种子,种植后收获自然成熟的M2代种子。将种子去壳后肉眼鉴别巨胚突变体(比原胚大至少1倍),计算水稻巨胚性状的突变频率;用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的2个籼稻巨胚品系98-14geB和Mge86与其相应原亲本杂交配成一套F1、F2和BC1F1材料,调查种子胚的大小,研究巨胚性状的遗传。【结果】在M1代混收的M2种子中,水稻巨胚突变的出现频率平均为0.00125%,变幅为0.00029%~0.00285%。本研究以250Gy和350Gy2种剂量分别照射11个籼稻品系的干种子,在其中9个品系中获得巨胚突变体。【结论】本研究取材的2个籼稻巨胚突变体均为单隐性基因突变,且均与粳稻巨胚品种1137的巨胚基因等位,无非等位巨胚基因发现;胚的大小直接由种子基因型决定,而同为胚发育提供营养的母体基因型及细胞质均无关系。 相似文献
4.
先A是在博ⅡA制种田中发现的自然变异可育株,经多代测交、回交选育而成的野败型不育系。不育性稳定,柱头发达,外露率81.5%,生育期短,配合力强。 相似文献
5.
6.
籼稻长穗颈不育系协青早eA(2)选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6.928C.kg^-1和9.699C.kg^-1^60Coγ射线照射协青早保持系干种子,在M2群体获得3种类型的高秆隐性突变体,分别记为协青早eB(1)、协青早eB(2)和协青早eB(3),用协青早eB(2)与协青早A杂交,回交,继而转育成长穗颈不育系协青早eA(2),协青早eA2)比协青早A具有穗颈伸出度增加( 2.55cm*),颖花增长( 0.58cm*),颖花长宽比增大( 0.18),柱头外露率提高( 3.91个百分点)对外源激素赤霉素敏感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其商品价值和种植推广。中国大面积种植的三系籼稻杂交稻组合普遍存在稻米品质较差的问题,难以进入国际市场[1]。因此,培育优质、高产、抗病且具有较高商品性的杂交稻组合是水稻育种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籼型水稻优质不育系898A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898A是湖南金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与常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7-2004年以中9Bx德山B的F7代制保材料与金23A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野败型早熟籼稻不育系.它米质优良,主要米质指标达部颁二级以上优质米标准;农艺性状好,株叶型好,穗粒结构合理;不育性稳定,2004年在海南经专家鉴定,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9.99%,自交结实率0.1%,育性达到湖南省水稻三系不育系鉴定标准,开花习性好,花时早,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率好,繁殖制种产量高;配合力好,所配组合优势强,于2005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2.
籼型长穗颈不育系K17eA选育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1999年 10月从福建农业大学引进“水稻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方法”。用60 C0 γ射线直接照射籼型杂交稻亲本K17B等一批杨仁崔未处理过的保持系 ,M2 群体中获得长穗颈eui隐性基因突变体。用K17eB突变体与相应的不育系K17A杂交、回交 ,育成长穗颈不育系K17eA。 2 0 0 1年 7月 30通过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省内外有关专家的现场验收评议 相似文献
13.
14.
籼稻长穗颈不育系福eA6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直接辐射诱变保持系D297B,获得其eui2突变体,定名福eB6;再通过与D297A回交转育成不包颈不育系福eA6.福eA6穗颈长-6.1 cm,比D297A(-10.6 cm)伸长了4.5 cm,显著缓解了包穗现象,且异交性能好,对GA3的敏感性也显著提高,并能保持原不育系D297A的优良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用福eA6繁殖制种每公顷只需喷施1次30-60 g GA3即可达到解除包穗目的,制种产量可提高8%左右.用福eA6组配的杂种F1与D297A的杂种F1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优势,高异交率籼型三系不育系明41A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41A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利用博B和特B的杂交后代,与D汕A连续多代回交育成的优质、高异交率灿型三系新不育系,具有配合力好、异交率高、育性稳定,米质好、株叶型好、易于繁殖、制种等特点,对其加以利用,可望测配出高产,优质的杂交稻组合供生产应用,该不育系于1999年12月通过福建省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