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取家蚕4-5龄幼虫背部脂肪体,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在28℃,pH6.4-6.8的条件下,用Grace培养基辅以20%的标准胎牛血清进行家蚕脂肪体细胞原代培养.原代细胞培养6个月后,观察到了家蚕脂肪体细胞的3种有丝分裂过程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2.
家蚕脂肪体原代培养中各种形态细胞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家蚕4~5龄幼虫背部脂肪体,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和组织块贴壁法进行离体培养,观察脂肪体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家蚕脂肪体细胞在原代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具有各种形态的脂肪前体细胞,细胞间呈管道状或网状排列等,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繁殖。最后这些细胞充满油滴后陆续死亡。该观察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家蚕脂肪体细胞的分化及脂类代谢调节机制提供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家蚕卵巢组织为材料制作原代细胞,探索并获得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该方法在原代细胞的解离、收集过程中,省略了传统的胰蛋白酶解离方法,只经过一步剪碎过程,原代培养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当细胞培养至1个月的时候,即可见大量游离细胞贴壁,旺盛生长.  相似文献   

4.
一种家蚕卵巢原代细胞制作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家蚕卵巢组织为材料制作原代细胞,探索并获得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该方法在原代细胞的解离、收集过程中,省略了传统的胰蛋白酶解离方法,只经过一步剪碎过程,原代培养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当细胞培养至1个月的时候,即可见大量游离细胞贴壁,旺盛生长。  相似文献   

5.
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家蚕胚胎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细胞为圆球形,表面凹凸不平,细胞质中含有大型的颗粒。  相似文献   

6.
要满足大量学生实验的需要,与大多数材料相比,大蒜和蚕豆都是比较好的材料;二者相比较大蒜取得更方便,育根快捷且获得量大,根尖大小适合学生切出有效的制片体积;大蒜根尖培养液条件应为在水中加入复合水培养剂或适量氮磷钾营养剂控制电导率在0.6~1.8mS·cm-1;蚕豆用0.5%的双氧水浸泡涨满后发根,可明显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家蚕胚胎培养细胞(BmN_4细胞株)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细胞为圆球形,表面凹凸不平,细胞质中含有大型的颗粒。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7~8日胚龄的王鸽脑组织,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制备神经细胞悬液,接种于包被多聚赖氨酸的6孔培养板中培养,用阿糖胞苷抑制非神经细胞的生长,以寻求一种简单、可行的原代王鸽脑神经细胞培养方法。结果表明,试验成功地进行了原代王鸽脑神经细胞培养、纯化,并保证有足够数量的神经元存活,证明酶消化法原代培养王鸽脑神经细胞是一种可靠、稳定的获得神经元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鼠腺垂体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及其GTH分泌活动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旨在体外进行原代培养大鼠垂体细胞并观察GTH分泌活动规律;在每日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并分组检测其FSH、LH分泌水平,及做免疫组化染色实验,连续5d;结果表明,第7天时,细胞状态最佳,FSH、LH分泌水平最高,GTH的阳性率最大;所以大鼠垂体细胞体外培养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是第7天。  相似文献   

10.
以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腔细胞为材料,分别用体腔液和MEM、L-15两种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初步探讨了仿刺参体腔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结果表明:在18℃下封闭培养,体腔细胞在体腔液中直接培养能够贴壁、伸展,细胞呈球形和上皮样,但凝集现象严重;在合成培养基(MEM、L-15)中,体腔细胞凝集明显减少;与MEM培养基相比,体腔细胞在L-15培养基中贴壁时间长,伸展状态好,上皮样细胞较多,可培养至72h;培养基中血清的添加量与细胞的培养状态和可培养时间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家蚕耐氟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庆刚  陆健  姚勤  陈克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090-10091
[目的]研究家蚕的耐氟机理。[方法]以耐氟家蚕品种T6和氟敏感家蚕品种733新为供试品种,采用酸浸提法测定蚕沙、饲料、全蚕体的氟含量。[结果]添氟和不添氟饲料的实测含氟量分别为413.3和56.5mg/kg。在添氟14d后,耐氟组家蚕品种T6个体粗大仍然健康;氟敏感家蚕品种733新个体很小,取食量显著下降,蚕沙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表现出明显的氟中毒症状。添氟初期和表现症状的后期,氟敏感家蚕的蚕沙氟含量有所波动。从第8天开始,耐氟家蚕品种的蚕沙氟含量显著下降。氟敏感品种733新的排泄能力高于耐氟品种T6。耐氟和氟敏感家蚕的蚕沙平均氟含量与全蚕体内氟含量的和相近。[结论]家蚕体内可能有某种(类)氟过氧化物酶,使游离氟失去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家蚕体内的热激蛋白数量与家蚕材料的健康性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家蚕热激蛋白基因(Bmhsp24.3)并对其进行实时定量(Real Time PCR)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目的基因Bmhsp24.3在不同家蚕材料中都有所表达,但在不同材料间的表达差异很明显;饲育条件不同,该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饲育温度的升高,该基因的表达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健康性好的材料,目的基因的表达量增加的较多,健康性差的材料,目的基因表达量增加的较少。目的基因Bmhsp24.3在不同材料间的表达差异,刚好与品种的健康性保持一致。本研究实验结果说明材料的健康性与目的基因Bmhsp24.3表达量存在相关性,目的基因Bmhsp24.3表达量越高,材料的健康性越好;反之,目的基因Bmhsp24.3表达量越低,材料的健康性越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获得家蚕溶茧酶基因的全长序列,实现溶茧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方法】利用cDNA末端扩增技术(RLM-RACE)克隆了家蚕溶茧酶基因cDNA序列(GenBank 登录号:EF428980)。【结果】家蚕溶茧酶基因cDNA序列全长1 047 bp,其中780 bp的蛋白质编码区可编码26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27.6 kD,等电点(pI)为8.89。家蚕溶茧酶基因包含4个内含子。用Signal P 3.0 Server程序分析家蚕溶茧酶基因,预测其从第1~22位为信号肽序列。SMART分析结果预测其第34~254位氨基酸序列具有类胰蛋白的丝氨酸蛋白酶活性。重组质粒pET-32a-Cocoonase 转化E.coli BL21进行原核表达,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家蚕溶茧酶基因以融合蛋白形式表达,相对分子量为48 kD。【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克隆、表达了家蚕溶茧酶基因,分析和预测了它的结构和功能,为其进一步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及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细胞色素C是线粒体凋亡路径上的关键因子,通过家蚕细胞色素C基因的克隆和其蛋白在家蚕凋亡细胞中的释放研究,为家蚕细胞凋亡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家蚕细胞色素C基因,通过紫外线照射诱导家蚕细胞凋亡,应用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blotting检测家蚕凋亡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和细胞色素C的释放。【结果】在家蚕中克隆了一个含有细胞色素C保守结构域的同源基因,该基因cDNA长570 bp,有3个外显子,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324 bp,编码108个氨基酸,存在参与细胞凋亡时与下游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Apaf-1)相互作用的保守关键位点;紫外线诱导家蚕胚胎细胞BmE-SWU1凋亡后12 h,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明显下降,同时检测到了细胞色素C由线粒体向细胞质释放。【结论】在家蚕细胞凋亡中可能存在细胞色素C由线粒体释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孔卫青  杨金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920-8921
[目的]节究不同外源微生物对家蚕moricin抗菌肽的诱导表达。[方法]应用3种外源微生物BmNPV、JM109以及农杆菌LBA4404对家蚕进行诱导,RT—PCR检测moricin基因被诱导后在家蚕脂肪体的表达。[结果]结果表明,moricinB1和moricinB3基因有高的诱导表达水平,moricinA1和moricinB2基因表达差异不明显。[结论]MoricinB1和MoricinB3蛋白可能对大肠杆菌具有抗菌  相似文献   

17.
昆虫的性别决定机制存在复杂多样性.家蚕性别决定主要受W染色体控制.遗传学研究表明,家蚕雌性化基因位于W染色体中部区域,编码含有锌指结构域的蛋白质.与果蝇不同,家蚕中不存在Z连锁基因的剂量补偿机制.此外,家蚕doublesex 同源基因的性别特异性剪切机制也与果蝇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分布、感染性和分类特征三方面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多样性,为蚕业生产上有效防控家蚕微粒子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跟踪蚕种生产微粒子病检疫数据及抽样检验家蚕受微孢子虫感染的情况,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分布;通过测定微孢子虫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和胚种传染率及检验带毒蚕种的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率,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感染性;基于微孢子虫SSU rRNA序列构建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系统发育进化树及进行相似性和遗传距离分析,调查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分类特征.[结果]不同时间和不同蚕区生产饲养的广西家蚕均存在一定量的微孢子虫感染,蚕种微粒子病发生率(毒率)呈波动起伏态势.GXM3、GXM4、GXM5、GXM6、GXM7、GXM8、GXM9、GXM10、GXM11、GXM12和GXM13等11株异型微孢子虫对家蚕均具有较强食下传染力,大部分异型微孢子虫对家蚕的IC50与N.b同一级别;各种微孢子虫对家蚕的胚种传染力存在明显差异,N.b的胚种传染率达51.67%,其他异型微孢子虫均比N.b低,部分异型微孢子虫(GXM6和GXM13)对家蚕无胚种传染力.GXM3、GXM4、GXM5、GXM6、GXM7、GXM8、GXM9和GXM11等8株异型微孢子虫均位于Nosema属的类群分支上,除GXM7与GXM9、GXM3与GXM5间存在较低分化度和较高相似度外,其他微孢子虫间的分化度和相似度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广西蚕区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且各种微孢子虫的感染力存在明显差异,即广西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存在丰富的种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