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省耕地土壤酸化现状与改良措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江西省1979~1983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和2005~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时期的耕地土壤pH值数据,分析了全省耕地土壤酸化的现状。结果表明:2005~2012年全省耕地土壤pH平均值是5.2,比1979~1983年下降了0.3;土壤pH值低于6.5的酸化耕地面积比例为98.72%,比1979~1983年提高了7.48个百分点。江西耕地土壤酸化的本质原因是酸性的成土母质,主要原因是长期大量施用生理酸性化肥。合理施用石灰、科学施肥是改良酸化耕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根据江西省19791983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和20051983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和2005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时期的耕地土壤pH值数据,分析了全省耕地土壤酸化的现状。结果表明:2005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时期的耕地土壤pH值数据,分析了全省耕地土壤酸化的现状。结果表明:20052012年全省耕地土壤pH平均值是5.2,比19792012年全省耕地土壤pH平均值是5.2,比19791983年下降了0.3;土壤pH值低于6.5的酸化耕地面积比例为98.72%,比19791983年下降了0.3;土壤pH值低于6.5的酸化耕地面积比例为98.72%,比19791983年提高了7.48个百分点。江西耕地土壤酸化的本质原因是酸性的成土母质,主要原因是长期大量施用生理酸性化肥。合理施用石灰、科学施肥是改良酸化耕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取措施缓解宜昌市土壤酸化现状,提高烟叶质量。[方法]对宜昌市植烟土壤1 832个土样进行田间调查和土样化验分析,测定其pH值及各种离子含量。[结果]宜昌市植烟土壤徽酸性、强酸性和极强酸性面积已达76.23%,泥质岩土壤与石英质岩土壤下降值相同,土壤pH值与阳离子交换量呈正相关性,土壤酸化早期速效钾增加,后期速效钾含量下降。[结论]降雨量大,施肥不当及土壤中有效态硫的过高含量是导致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施用石灰、施用腐熟有机肥料、施用生理碱性肥料可阻止和减缓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4.
嘉兴市秀洲区第二次土壤普查与2007—2017年水田土壤pH值的时空分布、酸化特征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王店镇和洪合镇箱子田区域通过推土整理将pH值较高的母质层及以下层次土壤倒置耕层,对土壤酸化起到了重要缓冲作用,新塍镇、王江泾镇和油车港镇受农户长期偏施酸性化学肥料影响,土壤酸化则十分明显。同一区域内土壤pH值受长期、大量施用化学肥料产生的酸化或碱化作用等因素影响离散现象明显,产生了高比例土壤酸化和一定比例土壤碱化问题,新塍镇、王江泾镇微酸化和五镇酸化问题突出,须采取调酸控酸农艺措施改良酸化土壤和控制酸化土壤比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硫酸铵(生理酸性)和磷酸脲(化学酸性)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对土壤酸碱度、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玉米对磷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模拟大田条件下复配酸化剂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施用硫酸铵和磷酸脲复配显著降低局部土壤pH,且随施用次数的增加,酸化效果呈现增强的趋势。在第6次施用复配酸化后酸化效果最强,土壤pH最大降幅0.35个单位,并且复配酸化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在等养分投入和管理水平下,施用复配酸化能增加玉米植株生物量和提高植株磷素累积量。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复配酸化的磷素累积量分别增加了29.86%、15.06%、11.52%,玉米产量提高了7.72%~10.58%。【结论】滴灌条件下施用复配酸化是提高石灰性土壤养分有效性和作物增产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 保护地内的土壤受温度高、湿度大、施肥量大、连作严重、浇水少等一系列栽培特点的影响,土壤环境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对蔬菜影响较大的障碍有土壤酸化、土壤盐渍化、连作障害。 1 土壤酸化 1.1 酸化原因。土壤中的pH值明显低于7.0,土壤呈酸性反应。由于保护地菜田中,常超量施用氮素肥料,氮肥分解后形成硝酸积累于土壤中使之酸化。同时过量施用生理酸性肥料如氯  相似文献   

7.
<正>酸化土壤的改良是采取"就地取材、就近生产、就近施用"的原则,根据酸化程度,大面积施用生石灰或土壤调理剂,改革施肥技术,优化施肥结构,减少酸性肥料施用,结合秸秆还田、施用商品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对酸性土壤进行综合改良。一、根据土壤酸化程度科学选择改良产品1.对pH5的强酸性土壤首选氧化钙(CaO)含量80%、汞含量≤2毫克/公斤、砷含量≤10毫克/公斤、镉含量≤3毫克/公斤、铅含量≤50毫克/公斤、铬含量≤50毫克/公斤  相似文献   

8.
全面了解浙江省临安市农地土壤酸化状况,为防治土壤酸化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本研究结合耕地地力调查,系统地分析了全市不同利用类型农地土壤的酸化趋势与酸化特征。调查结果表明:在自然与人为活动的双重影响下,临安市农地土壤酸化十分明显,pH<4.5 的强酸性土壤和pH 4.5~5.4 之间的酸性土壤的比例已分别占23.4%和46.6%,其中以茶树、蚕桑和雷竹产业带土壤的酸为最明显。与1982年调查比较,农地土壤pH普遍呈现下降趋势。分析认为,过量施肥和酸雨是引起该市农地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为防控该市农地土壤的进一步酸化,笔者认为除做好合理施肥工作外,应借鉴国内外经验,从推广无机改良技术、有机改良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施用生物质炭等多方面对农地土壤酸化进行控制与改良修复。  相似文献   

9.
通过搜集2010~2020年发表的有关江西土壤酸化的文献资料,系统总结了江西耕地(水田和旱地)、园地(茶园和柑橘园)及林地的土壤pH值、酸化面积及酸化程度,明确了江西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酸化现状及酸化原因。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相比,江西耕地土壤pH均值下降了0.53个单位,水田和旱地土壤pH均值分别下降了0.60和0.40个单位,其中酸性强酸性(pH<5.5)土壤面积占84.89%;茶园土壤pH值的变化范围为3.00~6.95,均值为4.58,其中pH<4.5的茶园土壤面积占55.8%,且茶园表层(0~20 cm)土壤的pH值低于下层(20~40 cm);柑橘园土壤pH值的变化范围为3.41~7.65,均值为4.66,比对照地下降了0.48个单位,其中pH<4.5的强酸性土壤面积占45.7%,以40~60 cm土层酸化最为严重;林地土壤的pH均值下降了0.1~0.5个单位。江西省内耕地和园地的酸化主要由不合理施用化学氮肥造成的,而林地的酸化主要归因于大气氮、硫沉降和林木收获带走盐基离子。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中药材元胡种植中过量施用化肥引起的土壤酸化问题,在城固县元胡种植上进行了不同种类调理剂改良酸性土壤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沃田甲牌土壤调理剂在提升土壤速效钾含量、土壤pH、元胡产量及经济效益方面效果明显,推荐在陕南中药材种植地酸化土壤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酸化现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搜集2010~2020年发表的有关江西土壤酸化的文献资料,系统总结了江西耕地(水田和旱地)、园地(茶园和柑橘园)及林地的土壤pH值、酸化面积及酸化程度,明确了江西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酸化现状及酸化原因.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相比,江西耕地土壤pH均值下降了0.53个单位,水田和旱地土壤pH均值分别下降了0.60和0.40个单位,其中酸性强酸性(pH<5.5)土壤面积占84.89%;茶园土壤pH值的变化范围为3.00~6.95,均值为4.58,其中pH<4.5的茶园土壤面积占55.8%,且茶园表层(0~20 cm)土壤的pH值低于下层(20~40 cm);柑橘园土壤pH值的变化范围为3.41~7.65,均值为4.66,比对照地下降了0.48个单位,其中pH<4.5的强酸性土壤面积占45.7%,以40~60 cm土层酸化最为严重;林地土壤的pH均值下降了0.1~0.5个单位.江西省内耕地和园地的酸化主要由不合理施用化学氮肥造成的,而林地的酸化主要归因于大气氮、硫沉降和林木收获带走盐基离子.  相似文献   

12.
严建辉 《农学学报》2019,9(11):17-20
为研究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对黄泥田花生产量和土壤酸化改良的影响,通过在黄泥田种植的花生上分别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2250 kg/hm2和1500 kg/hm2加常规施肥处理与不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加常规施肥处理对比,以研究牡蛎壳土壤调理剂不同施用量对花生产量以及土壤酸化改良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量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后花生产量分别增加16.8%和10.1%,纯收入分别增加1750.0元/hm2和900.0元/hm2,花生的各项农艺性状也得到提高。施用不同量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后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明显提高,土壤pH分别提高了0.8和0.5。本研究结果为黄泥田花生增产和土壤酸化改良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缙云县耕地土壤酸化现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预防与治理2个层面提出防控耕地土壤酸化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缙云县耕地土壤以酸性和微酸性为主,2012年土壤pH 4.5~<5.5的样本比例占71.7%;耕地土壤pH随剖面深度增加而增加;近30 a土壤pH在<5.5的耕地比例从56.6%增加至85.4%。氮肥施用量增加、种植制度改变及作物高产是引起缙云县耕地酸化的主要原因。提出科学施肥与水分管理、秸秆还田和施用高质量有机肥、优化种植结构等减缓耕地土壤酸化的途径。对酸化耕地土壤的治理应全方位采取综合措施,在推行石灰等改良剂降低土壤酸度的同时,增施高品质有机肥和生物肥,优化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缓冲能力。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田土壤酸化加剧问题引发人们广泛关注。在酸性土壤蔬菜田开展田间试验,研究牡蛎壳土壤调理剂不同用量(0、750、1 500、2 250、3 000 kg·hm-2)对土壤理化性状和萝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的土壤pH值提高0.1~0.5单位,可交换酸下降0.25~0.69 cmol·kg-1,交换性钙含量提高12.26~45.52 mg·kg-1,萝卜增产3.2%~18.0%,净效益增加1 444~10 165元·hm-2。综上,在酸性土壤上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能够明显缓解土壤酸化,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综合考虑土壤改酸效果与生产效益,该区域萝卜施用1 500~2 250 kg·hm-2牡蛎壳土壤调理剂是合适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农业上产上酸性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考察施用石灰对酸化水稻土壤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宜该区域土壤条件和耕作制度下酸性水稻土壤上农用石灰的使用剂量.[结果]在酸化稻田施用600 ~ 750 kg/hm2农用石灰能明显提高土壤pH,且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pH增加越多.施用石灰能明显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施用600 ~ 750 kg/hm2石灰能明显促进水稻分蘖,提高水稻有效穗数,增加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最终达到促进水稻产量提高的目的.在酸性水稻土上,以施用600~750 kg/hm2石灰时效益最高.[结论]在pH 5.0左右的酸性稻田上,以施用600 ~ 750 kg/hm2石灰时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正探索了在上高县综合利用绿肥还田、施用生石灰等酸化土壤改良培肥技术结合化肥减施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还田区和施用生石灰区产量比常规施肥区高;从增收效益来看,常规施肥配合绿肥还田区的增收效益最佳。绿肥还田、施用生石灰调酸等酸化土壤改良培肥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也很广泛,绿肥还田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保障作物高产稳产;生石灰可以调节土壤pH、增加土壤钙含量以及降低土壤毒素等,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市常年性菜地土壤酸化日趋严重.据1982年土壤普查结果,适于蔬菜生长的pH值6.0~7.0范围的莱地仅占32.0%;而pH4.5~5.5范围的强酸性菜地占33.6%,pH小于4.5呈极强酸性菜地占2.5%.菜园土壤的酸化是土壤老朽化的特征之一,它影响土壤肥力的发挥,对耐酸性差的蔬菜生长极为不利.为探索强酸性菜地施用石灰对改良土壤和提高蔬菜产量的效果,1982~1983年进行了试验,获得以下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施地佳酸化土壤调理剂对酸化土壤的改良作用及其在烤烟上的应用效果,通过设置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施地佳酸化土壤调理剂对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烤烟产量的情况。结果表明,施地佳酸化土壤调理剂可有效提升土壤pH值(土壤pH值从4.58提高到5.71)。另外,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降低了交换性铝含量,烤烟产量较习惯施肥对照增加277.89 kg/hm~2,增幅为12.63%。在烤烟品质方面,在pH值4.58的酸性土壤上施用施地佳酸化土壤调理剂有利于烤烟氮、磷、钾养分的积累,施地佳酸化土壤调理剂处理糖碱比为烟叶上部10.01、中部9.90和下部8.96,较习惯施肥对照要协调,氮碱比为上部0.87、中部0.91和下部0.86,较习惯施肥对照协调。总体来看,施用施地佳酸化土壤调理剂后,土壤pH值、烤烟产量及烟叶品质方面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9.
正适宜的土壤酸度是作物良好生长的前提条件。作物根系和大部分土壤微生物生长的适宜酸度为弱酸性至弱碱性。但随着化肥的无节制施用,农田土壤酸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大障碍。土壤酸化后,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土壤发红或发白、板结、长青苔。如果用酸度计测定,pH值往往低至5.5以下,呈强酸性或极强酸性。  相似文献   

20.
义乌市耕地土壤酸度的演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2010年对义乌市2 078个土壤耕层样品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普遍偏酸性,pH值〈6.5的样品量为1 899个,占总样品量的33.86%,其中有703个样品呈强酸性(pH值〈5.5),占总样品量的33.86%;pH值6.5~7.5的样品量为160个,占总样品量的7.71%;pH值〉7.5的样品量为17个,占总样品量的0.82%,与第2次土壤普查(1981年)结果相比,耕地土壤存在酸化趋势。建议通过施用石灰、草木灰中和土壤酸度,增施有机肥缓冲土壤酸度,避免施用生理酸性肥料等措施以阻止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