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经调查研究黑龙江省水稻菌核病有3种:小球菌核病、褐色菌核病、灰色菌核病,其中小球菌核病危害最重。用施保克、三唑酮、稻病宁、速克灵防治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水稻小球菌核病的发生症状及病原,阐述了该病的侵染循环及发病因素,并提出了水稻小球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水稻小球菌核病的发生症状及病原,阐述了该病的侵染循环及发病因素,并提出了水稻小球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稻小球菌核病是水稻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近年有不断加重发生的趋势。对稻小球菌核病进行分级和对其为害损失进行测定,有助于对该病防治指标的制定。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采用稻茎秆基部发病情况和菌丝菌核形成情况相结合的分级标准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疑难解答     
《北方水稻》2007,(1):78-78
<正>曾在贵刊看到过有关小球菌核病的报道,请问叶鞘腐败病与小球菌核病是不是同一种病? (辽宁周文兴)答:不是同一种病。叶鞘腐败病又称鞘腐病,主要发生在剑叶鞘上,初为褐色小斑,渐扩大为不定形,颜色深浅不同的褐色斑块,中部有黄褐色斑块,重者扩展到全部剑叶鞘。抽穗早的全部颖壳均为绿色,抽穗迟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考种分析表明,稻小球菌核病可造成寒地水稻减产7.6%~32.5%,糙米率下降2.7%~6.0%,其中,穗重型品种的减产幅度高于穗数型品种3.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考种分析表明,稻小球菌核病可造成寒地水稻减产7.6 ̄32.5%,糙米率下降2.7 ̄6.0%,其中,穗重型品种的减产幅度高于穗数型品种3.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1996年-2000年5年来的研究表明:寒地稻水球菌核病主要以菌核在稻茬、土壤中越冬,第2年侵染稻株,引起发病,水稻抽穗期为盛发期;施肥比例不合理,氮肥过多,长期深水灌溉或缺水发病重;不同品种(系)间抗病性有差异;通过室内外试验,25%施保克乳油1125ml/hm^2,于拔节期和抽穗期喷雾,对稻小球菌核病防效达85%以上,且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 1996年~ 2 0 0 0年 5年来的研究表明 :寒地稻水球菌核病主要以菌核在稻茬、土壤中越冬 ,第 2年侵染稻株 ,引起发病 ,水稻抽穗期为盛发期 ;施肥比例不合理 ,氮肥过多 ,长期深水灌溉或缺水发病重 ;不同品种 (系 )间抗病性有差异 ;通过室内外试验 ,2 5%施保克乳油 112 5ml/hm2 ,于拔节期和抽穗期喷雾 ,对稻小球菌核病防效达 85%以上 ,且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油菜菌核病病理与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韬 《作物研究》2014,(3):316-320
油菜菌核病严重威胁我国油菜生产,防控油菜菌核病对于保障我国油菜生产至关重要。就油菜菌核病病理机制、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展望了油菜菌核病病理、防治等相关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克拜地区大豆菌核病加重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克拜地区大豆的生产现状、气象因素、菌核病的自身特点等分析2005年大豆菌核病加重的原因.分析认为其原因是:菌核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大豆种植面积大且重迎茬严重、向日葵面积加大为大豆菌核病发生提供了病源;2005年降雨偏多,形成了适合菌核萌发和菌核病孢子、菌丝侵染的条件,同时降雨偏多大豆生长繁茂也形成了有利于菌核病的发生而不利于机械或人工作业进行防治的条件;密植栽培措施与菌核病防治相背,以及没有抗病品种等.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主栽油菜品种菌核病抗性评价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采用人工茎秆菌丝接种法对四川省33个主栽油菜品种进行了连续3年菌核病抗性评价和稳定性研究,以川油21为耐病对照品种,将供试品种分为耐病、感病两个类型,高抗、中抗、低抗、低感、中感和高感六个等级。结果显示:四川省种植的油菜无高抗菌核病品种,仅27.27%的品种抗(耐)菌核病;35.37%品种表现为低感菌核病,高感、低抗、中感的品种分别占22.23%、20.20%和15.13%。品种的菌核病抗性稳定性受油菜花期环境和基因型影响显著,仅科源油9号和蓉油12号表现出稳定的耐菌核病特性;11个品种菌核病抗(耐)性丧失,20个品种菌核病抗(耐)性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从齐齐哈尔市大豆的生产现状、气象因素、菌核病的自身特点等方面分析齐齐哈尔市大豆菌核病发病的原因认为:菌核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大豆、向日葵种植面积加大及大豆重迎茬严重,为大豆菌核病发生提供了病源;多数年份降雨集中在7、8月份,形成了适合菌核萌发和菌核病孢子、菌丝侵染的条件,同时降雨偏多大豆生长繁茂也形成了有利于菌核病的发生而不利于机械或人工作业进行防治的条件,密植栽培措施与菌核病防治相背,以及没有抗病品种等。  相似文献   

14.
大豆菌核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综述了关于大豆菌核病发生和防治的相关内容,旨在为菌核病的防治和抗大豆菌核病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2012年津市地区油菜菌核病发生实况调查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是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的油菜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常年损失10%~30%。2012年常德津市地区油菜菌核病发生严重,造成大幅减产。以2012年津市油菜菌核病子囊盘消长情况、春季大田子囊盘发生数量、发病情况普查、气象与栽培因素等项目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该地油菜菌核病大发生的实况数据,确定发病严重程度,并从气候条件、种植品种、栽培管理以及防治措施四个方面对油菜菌核病严重发生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菜菌核病大多在油菜盛花期开始发生 ,谢花后盛发。菌核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油菜品种、施肥水平、耕作制度有关。油菜菌核病防治的最佳适期为油菜始花期至盛花期 ,用多菌灵、菌核净等药剂进行防治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丁俊杰 《大豆科学》2012,31(2):327-329
为明确大豆菌核病发生发展中各个时期气象因子的重要性及相关性,对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中9个地点的大豆田菌核病病情指数进行调查,收集各地6~8月的平均降水量、平均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然后利用通径分析确定影响菌核病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8月份平均降水量对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最为严重,其次为7月份平均日照时数和8月份平均温度;7月份平均日照时数是通过与8月份平均降水量相互作用对大豆菌核病的病情指数产生较大影响。其它因子的直接间接通径系数都很低,对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不大。因此,在7月份的平均日照时数少,8月份平均降雨量大,并且8月份平均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菌核病将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8.
芸薹属植物抗菌核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芸薹属植物菌核病的发病原因、侵染过程及侵染方式,菌核病的致病机理和芸薹属植物的抗病机制等方面,以油菜为例综述菌核病的抗性遗传及抗菌核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大豆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菌核病是大豆重要病害,可以造成大豆减产甚至绝产。菌核病的发生与气候、前作、品种、栽培等有密切关系。菌核病的防治应以控制病源为主,即轮作、深翻及建立无病种子田等措施,再辅以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20.
双桑  阮颖  彭冬平  刘春林 《作物研究》2006,20(Z1):552-556
综述了油菜菌核病的生物学特性及各种生态因子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从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侵染过程及侵染方式,菌核菌致病机理及油菜抗菌核病机理等方面,介绍了油菜菌核病的抗性遗传及抗菌核病的育种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