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水稻恶苗病防治新途径,验证10%扑生畏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我们根据我市水稻生产基本情况,进行了10%扑生畏与常规水稻浸种剂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水稻专用配方肥最佳含氮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专用配方肥在原配方N-P2O5-K2O(16%-12%-12%)的基础上增施30%的纯氮,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主要从水稻的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四个方面对水稻节水灌溉进行了探讨,并且初步掌握了水稻对水分敏感时期,即有效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抽穗后20d内等四个时期。并以此为指标进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节水可迭30%以上,增产幅度在10%-15%之间。达到了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4.
群科(80%乙蒜素乳油)防治水稻病害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群科可提高水稻产量,特别是分两次在水稻孕穗期、抽穗期使用群科,水稻结实率、千粒重都有增加。增产效果显著,比空白对照每667m^2增加106.6kg,增产率20.1%,纯效益149.9元。两次施药投产比1:80并有效防治水稻叶瘟病达89.4%,穗瘟病达873%,兼治水稻褐变病达90%,叶鞘腐败病达92.8%。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25%使百克乳油在水稻稻瘟病上的使用技术及防治效果,设计了25%使百克乳油40ml/667m^2、25%使百克乳油50ml/667m^2、常用药剂20%三环唑80g/667m^2,CK四个处理进行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25%使百克乳油40ml/667m^2喷雾,对水稻稻瘟病的防病治病效果最佳,并能相对提高水稻产量,可在我市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从育种角度展望我国水稻的增产潜力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农业生产和作物育种的历史表明,凡在育种上有所突破,就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一次飞跃。如杂交玉米和高粱、矮秆水稻和小麦的育成和应用,都在世界范围内大幅度地提高了这些作物的产量。我国的水稻育种,已有两次突破,第一次是60年代初矮化育种的成功,把水稻产量提高了20%~30%;第二次是70年代中期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水稻产量又在矮秆良种的基础上增长了20%左右。当前,我国的水稻育种正在酝酿着第三次突破,即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预计在近期内,具有更强大杂种优势的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水稻就能培育成功,其产量潜力要比现行的杂交水稻高15%~20%。水稻育种更高层次的发展是通过生物技术利用远缘杂种优势,1995年我们在野生稻中发现了两个重要基因位点,每一基因位点可对杂交稻再贡献20%的产量,现在正开始进入这方面的研究,将常规育种手段与分子育种技术结合起来,利用水稻的远缘杂种优势,预期在下世纪初将会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7.
水稻全程节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年以来,对水稻节水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利用负压计测定土壤水势和土壤干量法测定土壤的含水量。初步掌握了水稻对水分较为敏感的生育期。即;有效分蘖期、抽穗前20d、抽穗期、抽穗后20d是水稻对水分较为敏感的时期,并且测定各期土壤水势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此为指标进行了节水栽培技术探讨。同时研究以湿润灌溉、秧苗旱育和旱稻品种利用为中心形成节水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结果:水稻节水达30%以上,早稻用水仅为水稻用水的5%-7%,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8.
菌毒杀星在蟹田水稻上应用对河蟹无任何毒害,防治水稻稻瘟病效果在98%以上,提高水稻结实率22.4%,增加千粒重1.1g,增加稻谷产量128.2kg/667m^2,增产率为26%,增加效益182元/667m^2。无污染,无残毒,无公害。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选育的回顾,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简略回顾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O%,而总产量却占粮食作物产量的《22%,单位面积产量比整个粮食作物平均高出45.7%。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水稻杂种优势的广泛应用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实现了我国水稻育种的第二次突破。现在杂交水稻常年种植面积为1470万hm'左右,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50%~55%,比常规稻增产ZO%~30%。因此,三系法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大面积推广,为大幅度提高我国的粮食产量做出了重大…  相似文献   

10.
 就转cry1Ac+CpTI双基因抗虫水稻不同生育期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的室内致死特性及田间螟虫的构成进行了研究。室内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转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大螟都表现明显的致死效应,但水稻生长后期的致死效果降低。转基因水稻对大螟的致死效应显著弱于对二化螟的,其中,二化螟除在齐穗期和成熟期有少量幼虫(0.5%~6.4%)存活到第4天外,其余均在第4天死亡;大螟在两种转基因水稻上的存活率高于二化螟,且少量个体(<1.6%)还能化蛹、羽化,但化蛹率和羽化率均明显低于在非转基因对照上的。早、晚两季水稻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上两种螟虫虫口数量均显著低于相应的非转基因对照品种,转基因水稻上二化螟虫口减退率>99%;大螟虫口减退率相对较低,早、晚稻上有所不同,其中早稻 >93%,晚稻仅44%~64%。转基因水稻上残存螟虫中,大螟所占比例明显上升,推测转基因水稻对两种螟虫致死效应差异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高效尿素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新型高效尿素对水稻产量、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效尿素的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常规尿素,施60%常规用量的高效尿素、50%常规用量的高效尿素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分别比施常规用量的常规尿素处理提高5.09kg稻谷/kgN、6.04kg稻谷/kgN和14.79%、22.41%。60%常规用量的高效尿素处理水稻产量与当年正常产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仅比正常产量少86kg/hm2,50%常规用量的高效尿素处理水稻产量显著低于当年正常产量。高效尿素对水稻农艺性状也有一定影响,高效尿素处理的水稻穗下节间显著长于常规尿素处理,生长更为健壮。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不同用量30%氟环唑·三环唑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为87.01%-94.16%,水稻增产11.0%~15.3%。  相似文献   

13.
用17%稻草净在移植稻田除草的试验结果表明,它对稗草,莎草和阔叶杂草等具有较高的防除效果,水稻安全,各试验剂量对水稻产量增产幅度均在32%以上。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水稻生产与稻作生态系统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61—2001年,全球水稻总产、面积和单产分别增长171.3%,30.9%和107.0%。在总产增长中,收获面积增加贡献27.8%,单产提高贡献72.2%,水稻总产增长主要由单产的提高所致。亚洲是主要的产稻区,其水稻总产和收获面积分别占全球的90%和91%。全球各产稻国水稻平均单产差异很大,水稻增产关键在于提高中低产国家和地区的水稻单产水平。全球稻田中,灌溉稻田、雨灌稻田、早稻田和深水稻田分别占54%,3l%,11%和4%。不同水稻生态系统的地区分布中,灌溉稻和雨灌稻主要分布在亚洲,分别占93.0%和95.5%,深水稻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分别占67.3%和25.0%,早稻主要分布在亚洲、美洲和非洲,分别占57.1%,20.0%和19.1%。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20%虫酰肼SE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确定最佳使用剂量及其对水稻的安全性,我们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6.
覆膜旱管对水稻群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干旱、半干旱缺水地区水稻栽培效益,1998-1999年在江苏省东海县进行了覆膜旱管水稻栽培试验与示范。覆膜旱管条件下水稻单株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重等都显著大于不覆膜旱管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更趋协调,从而缓解了水份对植株的胁迫程度,与露地栽培旱作物(如陆稻、玉米)相比,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4.3%-39.8%,产值半加24.5%-42.9%,可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7.
用近似法计量施用有机肥培肥土壤,测定土壤有机质矿化率和农肥及作物根茬的腐殖化系数。5a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矿化率在轻壤质良水型水稻土上平均为2.44%,轻壤质滞水型水稻土上平均为1.39%。有机质的腐殖化系数:马粪为35%-40%;猪粪为28%-34%;水稻根茬为45%。根据上述结果,计算了有机肥的建议施肥量,该计算值在水稻土上基本符合生产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垦殖与稻作》2005,(4):64-64
近些年来,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水稻价格、劳动力价格的升高,以及国家对购买大型农机具补贴政策的实施,辽宁垦区的水稻机械化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现有大中型拖拉机1161台,小型拖拉机101377台;耕整地机械2万余台套;水稻插秧机875台,水稻工厂化育苗设备39套,收割机58台。耕整地90%实现了机械化。机械插秧1万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2.6%,机收割2.53万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2%。  相似文献   

19.
在旱育抛秧条件下,对钾肥的施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钾肥施用量与土壤速效钾含量、水稻产量具有相关性,施用钾肥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每公顷施用150kgK2O,其中20%基施,80%追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水稻光能利用率是指水稻光合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日光照射到地面能量的百分率,约为1.2%左右。水稻产量的90%以上来自抽穗后的光合作用产物,因此,要实现水稻高产,务必通过各种综合栽培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稻叶片的功能和活力,特别是提高抽穗后叶片的光能利用率。1水稻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1.1品种株型紧凑的品种,叶片较直立,反射光的损失小,而株型披散的品种,叶片较平展,反射光的损失大;叶片较厚的品种,约透过太阳辐射10%~20%,光能利用率较高,而叶片非常薄的品种,太阳辐射可透过40%以上,光能利用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