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08年在湘阴对长期棉地改种水稻而发生的青立病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石灰和换水对水稻青立病有良好的防效,发病率降低25%~96%,产量增加1 269~7 791 kg/hm2,并初步分析了其致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对北方稻区水稻生产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单产水平明显提高,每年推广应用面积达3千多万亩.但由于一些稻农尚未掌握此项技术的实质,影响了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增产潜力的发挥。1存在的问题1.1秧田地的选择不合理。多数秧田设在本田或低洼处,由于本田或低洼处地势低洼冷凉,通气性差,水分过大,失去了旱育基础,造成秧苗素质差。1.2苗床管理不当.播量过大。由于苗床不平,易发生药害、肥害和病害.影响培育壮秧.苗床肥力不足,不能满足秧苗生长的需要,造成过早脱肥,秧苗素质下降;播量过大,群体结构不…  相似文献   

3.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稻的立苗与根系生长以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田条件下,在晚季对免耕抛秧、常耕抛秧、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和稻草还田常耕抛秧的立苗速度与立苗期的根系生长及其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免耕抛秧比常耕抛秧增产7.64%,稻草还田免耕抛秧与稻草还田常耕抛秧产量差异不大,但分别比常耕抛秧高10.72%和8.22%。免耕抛栽秧苗前期立苗速度较慢,后期立苗速度较快,总的立苗时间较常耕抛栽秧苗多1 d。免耕使立苗期根系及分枝数量、根系的总长度和根毛区长度及根系氧化能力下降。但是,稻草还田增加了立苗期根系及分枝数量和根系长度,提高了根系氧化能力,因而对抛栽水稻立苗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在免耕条件下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正> 在辽宁沿海和内陆分布有大面积盐碱地和低洼易涝地。除营口、大洼、丹东沿海老稻区产量较高外,余者多因地势低洼、土质冷凉、瘠薄、盐碱和栽培技术落后、耕作粗放致使水稻单产长期徘徊在五、六百斤之间。且有大片盐碱荒地和滨海滩涂尚未垦植,增产潜力很大,颇有开发价值。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充分挖掘滨海及内陆低、中产稻区的增产潜力,不断扩大水田面积,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广大群众的生活状况,我所在取得《辽宁省水稻低产区改造试验》开发技术、经济  相似文献   

5.
大石桥稻区地势低洼,盐碱较重,受季风气候影响,4~5月间温度变幅较大,对水稻苗期生长极为不利。常造成水稻黄立枯病、青立枯病严重发生。导致秧苗素质下降,延迟插秧、分蘖,影响稻谷产量。通过加强苗期管理,增强秧苗自身抗逆能力,抵御病害,健康生长,可实现壮苗早插、正常发育、增产增效、提高效益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水稻好气栽培法的应用效果及增产原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好气栽培法是利用自然降水或水稻生理需水时灌水,并应用其它配套技术,使稻田土壤长期处于干湿通气状态的栽培方法。多年试验研究表明,好气法能提高水稻产量,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枝梗分化数,分蘖发生早,后期绿叶数多、叶片功能期长,且基部茎节粗短。经示范与推广,水稻好气法栽培技术充分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生态效应和省工节本的高产高效效应。  相似文献   

7.
大石桥稻区地势低洼,盐碱较重,受季风气候影响,4-5月间温度变幅较大,对水稻苗期生长极为不利。常造成水稻黄立枯病、青立枯病严重发生。导致秧苗素质下降,延迟插秧、分蘖,影响稻谷产量。通过加强苗期管理,增强秧苗自身抗逆能力,抵御病害,健康生长,可实现壮苗早插、正常发育、增产增效、提高效益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水稻垄畦半旱式栽培的增产原因和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潜育型稻田因受冷、烂、锈、毒等障碍因素影响,常耕平栽法常常导致水稻蹲苗(坐克)甚至发生赤枯病,特别是水稻生长中、后期,由于根系长期处于渍害土壤中,黑、黄根多,根毛少,根系和叶片功能损害严重,影响光合产物的形成和输送,以致出现分案不足,有效穗和穗粒数减少,空机粒多,产量极低。1990年,我们用汕优63进行垄畦半旱式栽培试验,垄裁和畦栽分别比平栽有效穗增加23.7%和11.l%,结实率提高52%和6%,千粒重增重3.3%和2.6%,增产65.4%和38.9%。1992年又用汕优63在浅脚烂泥田上开展生产示范,在每平方米插对丛,茎…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水分胁迫对水稻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桂两优2号为材料,通过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在水稻分蘖盛期和抽穗扬花期分别水分胁迫16 d,然后恢复正常供水。水分胁迫及复水10 d后测定水稻根系形态、根活力和干物质,成熟期测定产量。结果表明:分蘖盛期和抽穗扬花期适度的水分胁迫均能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处于不同生育期的水稻根系对干旱的耐受程度不同,在分蘖盛期水分胁迫期间,轻、中度水分胁迫对水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复水后,促进效果不显著;而在抽穗扬花期水分胁迫期间,  相似文献   

10.
陈红明  郭汉兵  王兴  颜兵  李燕 《中国棉花》2001,28(12):34-35
建湖县大部分地区地处里下河地区腹部 ,多年来 ,该地棉花产量一直难以达到理想的期望值 ,与沿海高产棉区在产量上始终保持差距 ,经综合分析认为 ,限制棉花产量上升的关键因素是渍害。1棉花渍害的形成原因1 .1 地势低洼 ,棉田的地下水位高。棉田的地下水位受所处地理位置 (外河及内外沟 )影响很大 ,由于本县地处里下河地区腹部 ,平均地面 1 .74m,有 1 / 3面积地面真高 (海拔 )在 1 .4m左右 ,在正常河水位0 .9m的情况下 ,一般棉田地下水位要上升到 0 .6~0 .8m土层 ,而 6月底棉苗根系入土深度在 0 .6 m左右 ,7、8月份处于花铃期的棉苗根系一…  相似文献   

11.
水稻青立病发生情况调查及其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立病是在旱地改为水田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对湘阴县杨林寨乡的水稻青立病进行了调查和防控研究,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淹水可以防控水稻青立病的发生,但是淹水栽培不能消除水田中青立病的致病因子。旱地改为水田后,是否发生青立病,以及发生的严重程度与是否晒田以及晒田的程度有关,晒田次数越多,晒田越严重,则青立病发生越严重。但是晒田可以逐渐消除水田中青立病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2.
金建和 《北方水稻》2012,42(6):53-54
水稻倒伏是一种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农业灾害。对水稻倒伏的发生原因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选用矮秆、茎粗、根系发达、叶片短直的耐肥抗倒品种;培育壮秧;科学施肥;采取浅、湿、干交替灌溉技术;综合防治病虫害等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盐碱地耕作及洗盐对水稻根系生长和形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耕作及洗盐对盐碱地水稻根系生长以及形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耕处理并没有影响根系的生长,而洗盐处理明显促进了水稻根系的生长,根系干质量和根系长度明显增加。冬耕结合洗盐处理改变了根系的构型,显著增加了根系的长度、根表面积,降低了根系的直径,显著增加了直径在0~0.1 mm之间根系的长度。洗盐处理明显促进了水稻产量的增加,与不耕作不洗盐处理相比增产79%,冬耕结合洗盐处理显著增升了水稻的产量,与不耕作不洗盐处理相比增产92%。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点蜂缘蝽为害对大豆植株"症青"发生及产量损失的影响,采用人工罩网接虫法,设置6个密度处理,分别为每株0,0.5,1.0,1.5,2.0,2.5头,分别于盛花期(R2)、盛荚期(R4)和满粒期(R6)接点蜂缘蝽成虫,收获期系统观察大豆株高等主要农艺性状、"症青"症状(持绿叶片数)、主要产量性状及产量指标,分析接虫时期、接虫密度与上述各指标的相关性及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各时期接虫处理对大豆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程度均呈随接虫密度增加而加重趋势。其中,R2期株高增加不显著,且均无"症青"植株发生;R4和R6期株高、节间距和"症青"等指标均随接虫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单株有效荚数、粒数、产量等均随接虫密度增加而显著下降,各产量性状及产量损失率与接虫密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植株持绿叶片数与接虫密度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即接虫密度越大"症青"现象越明显。相同密度不同时期接虫处理结果显示,R4期大豆植株"症青"和产量损失等受害程度显著高于R2和R6。同时,大豆植株"症青"发生程度与单株产量损失率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即植株"症青"越重其产量损失率越高。可见,点蜂缘蝽为害对大豆"症青"现象及产量的影响不仅与点蜂缘蝽密度有关,还与其为害时期密切相关,R4期是防控其为害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耕作方式2种基因型水稻的立苗期根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优培九、金优253立苗期免耕抛秧单株根干重、单条根长、根毛区长略低于常耕抛秧,但差异不显著.免耕提高了水稻立苗后期总根数、白根数、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立苗期超级稻两优培九的单株根生物量、总根数、一次分枝、二次分枝根数量、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金优253.  相似文献   

16.
水稻常规栽培法 ,由于稻田长期滞水而处于较强的还原状态 ,使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导致水稻根系发育不良 ,直接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发育 ,产量难以提高。垄作覆膜半旱式栽培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①通过垄作扩大地表面积 ,提高光能利用率 ,增加地温。覆膜后日均土温比常规增加 3 2~ 6 2℃ ;②通过垄体覆光解膜减少地表水份蒸发 ,利于节水、保温灭草 ;③通过垄体夹心肥 (基、蘖肥一次深施 )可提高肥料利用率 2 5%~ 30 % ,并促进水稻根系下扎 ;④通过半旱式 (半沟水 )节水灌溉 ,改善土壤氧化还原条件 ,活化土壤的潜在肥力 ,尤其在水稻生育前期速效磷、钾、水解N明显提高 ,使水稻根系生长旺盛 ,粗壮且白根多 ,根量高于对照 1倍 ;反映在地上部 ,植株分蘖明显增加 ,个体发育健壮 ,有效叶面积增加 ,收获穗数增多 ,增产 2 6 7%~ 4 4 9%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水上栽培方法研究水稻根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水上种植条件下的水稻根系的一些性状与水田条件下种植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水上水稻的根系数量、根系分枝特性、根粗等形态指标以及根系活跃吸收面积百分比等生理指标与水田水稻根系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而且在整个生育期内的动态变化也呈现出较一致的趋势。说明利用水上种植方法研究水稻根系是可行的,能较好地反映较高产量水平的水稻根系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因此有望成为今后水稻根系研究的一条简便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海安县墩头镇是江苏省无公害粮油产地,地处里下河地区,地下水位低,常年种植水稻面积4 000 hm2,在6月下旬使用除草剂后,如果积水时间3~5 d,土壤空气流通少,理化性状就会变差,而六月中旬至七月初正处于水稻的返青分蘖期,此时由于秧苗移栽时根系受伤,处于恢复生长阶段,对土壤结构、肥料、温度等生长条件具有较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僵苗。我们在生产中观察到常见的几种僵苗现象,并提出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1假性僵苗本类型僵苗属于假性僵苗,典型症状是秧抛栽后不发棵,不易发根,易扎堆生长,根系恢复慢。防治方法:此类型僵苗是由于抛栽时田间…  相似文献   

19.
我县地处里下河地区腹部 ,近 10年来 ,大麦产量时起时伏 ,很不稳定 ,经综合分析 ,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渍害。渍害不仅使大麦根系活力衰退 ,个体发育不良 ,严重的导致植株变枯死亡 ;同时由于田间湿度的增大 ,易使大麦遭受纹枯病、白粉病等病害的危害。实践表明 ,凡是渍害发生重的年份都是大麦减产的年份。为此 ,我们就大麦渍害发生原因及解决途径进行了初步研究 ,得出一些结论 ,旨在为指导大麦生产提供参考依据。1 大麦渍害的形成原因1.1 地势低洼 ,外河水位高 ,抬高了麦田的地下水位我县大部分大麦田的地下水埋深…  相似文献   

20.
主要是通过农业措施,创造有利于水稻生长,而不利于稻飞虱生长发育、繁殖的农田生态环境。科学管水不但可以抑制稻飞虱虫口密度,而且有利于水稻健壮生长和增加产量,同时也改变了稻飞虱的适生环境。如在稻飞虱发生期内,采用干干湿湿灌水方法比长期保水田虫量明显减少。河南省农科院试验表明,水稻烤田后灌水3d,白背飞虱卵孵化率仅2.7%;而长期保水田卵孵化率89.3%。田间调查表明,高肥田比低肥田稻飞虱虫口密度高2~3倍。水可调节肥料的供应,影响水稻长势,从而影响稻飞虱发生程度。地势低洼、积水、氮肥过多的田块稻飞虱虫口密度最高,褐飞虱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