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施肥对茶园土壤肥力及茶叶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通过对茶园土壤进行有效施肥,使茶园土壤保持较高肥力,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同时有效控制污染,维护茶园生态环境,一直是茶园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科研工作者有关施肥与茶园土壤及茶叶品质化学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施肥措施与土壤肥力因子、微生物指标、茶叶品质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今后茶园施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施肥对乌龙茶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从施肥纯技术与技术经济两个方面,探讨了施肥对乌龙茶品种黄棪和铁观音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不仅能促进茶树生长、提高茶叶产量,而且乌龙茶品质也好。氮、磷、钾化肥和莱饼的适量配施,鲜叶质量高,鲜叶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及总糖的含量适中,碳/氮比为12左右,乌龙茶成茶品质最佳。在氮、磷、钾三要素中,钾对乌龙茶成茶品质影响最大,其次为氮,因此,在三元化肥配施中,适当提高钾肥的比例,是乌龙茶施肥的一个重要特征。最后,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两个乌龙茶品种的经济合理施肥量及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4.
施肥对乌龙茶做青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采摘施用腐殖酸、硫酸钾、尿素三种肥料及不施肥的黄旦鲜叶,进行加工制作,探求其对乌龙茶做青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腐殖酸有机肥能明显提高茶叶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而硫酸钾复混肥和尿素时提高茶中的游离氨基酸有明显的效果。不同施肥处理所获得的鲜叶质量存在差异,做青叶质量以施用腐殖酸肥优于其它处理,对提高乌龙茶的品质,以腐殖酸肥的应用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5.
茶园平衡施肥对茶树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是云南传统骨干产业之一,是山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不可替代的重要经济作物.为了探明茶叶生产中产量和质量的限制因子,云南省茶科所自1999年开始研究平衡施肥对茶叶产量和质量的作用机理,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茶树是采叶作物,在过去茶树栽培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人们注意到的主要是农业技术对茶树生长发育、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而对茶籽的形成和茶籽产量的关系却研究得不多。近年来,随着茶籽综合利用研究工作的发展和技术的推广,人们才开始逐步地注意到茶树栽培技术对茶树开花结实及茶籽产量的影响。现就茶树栽培中的施肥技术对茶籽产量的影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全苏茶叶及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用试验证明了,幼龄茶园的绿肥有很大的效果,使土壤肥力得到长久的提高,在种绿肥后的12—15年之内,茶园的产量平均每年增产18—23%。同时生产实践也证明了,茶园中用粪液作追肥或者施用廐肥以及各种泥炭堆肥,也同样能使其土堆肥力得到相当大的和长时期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乌龙茶三个品种黄棪、梅占、毛蟹的机械化采摘与手工采摘的对比试验,探明了乌龙茶机采茶园丰产优质树冠的形成规律、机采对乌龙茶产量,质量的影响以及不同乌龙茶品种对机采的适应能力,试验还表明乌龙茶机采可比手工提高工效15倍,节省成本78%以上,具有较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茶园施肥是获得茶叶高产主要技术措施之一,但目前在一些乌龙茶区流传一条错误的观点——高产难优质,优质不高产,极大地阻碍了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为此,我所从1963年开始作茶园施肥试验,以研究施肥对采制乌龙茶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98~2003年连续6年在福建省仙游县大济镇坑北村进行甘蔗连年保持不变的定位施肥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结合使用和化肥合理配施与当地群众习惯施肥比较,其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同时,有机无机肥结合使用具有增强土壤自身能力,是培肥地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化肥合理配施对培肥土壤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农业生产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先进施肥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还表明:长期不施肥会造成土壤衰竭,地力贡献率急剧下降,必须合理补充肥料以归还作物所带走的养分,尤其要投入足量的有机肥料,使其土壤有机质维持在一定水平上,以保持土壤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11.
安溪县是乌龙茶主产区,生产铁观音等名茶。现有茶园面积一十万九千三百一十三亩,其中开采茶园七万三千多亩,一九八○年茶叶总产达四万二千一百四十八斤,平均亩产仅五十市斤。因此,大力改造低产茶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我县茶叶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茶园施肥对祁门红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赵和涛  游小清 《茶叶科学》1996,16(2):105-110
在祁红茶区对祁门群体种茶园分别施以有机和无机肥,制成祁红。香气分析测定表明,单施尿素的红茶中,醛酮类、呋喃、吡嗪、吡咯类化合物含量较高,香气指数低,“祁红香”不突出。全年施用有机肥的红茶中,香叶醇、香叶酸、苯乙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含量高,红茶甜香,具有明显的“祁门香”特征  相似文献   

13.
海拔高度和植茶年限对茶园土壤肥力和酸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海拔高度和植茶年限对茶园土壤肥力和酸化状况的影响,通过采集闽南和闽北茶叶主产区11个代表性茶园土壤及其对照自然土壤,进行实验室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和植茶年限对土壤养分肥力有重要的影响;植茶土壤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尤其是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平均是对照土壤的5.2倍和1.5倍。植茶土壤pH为4.36±0.34,比对照土壤pH值下降了8.8%;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土壤pH下降程度减缓,但随着植茶年限增加,加剧土壤pH下降幅度。茶园土壤交换性铝含量与pH值呈现显著水平的线性负相关;随着植茶年限增加,土壤交换性铝含量呈现线性增加,促进了土壤酸化和降低了土壤肥力。研究结果为制定具有较好针对性的茶园土壤培肥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福建省安溪县人民政府茶叶委员会在乌龙茶故乡——安溪县联合召开了茶园平衡施肥座谈会.根据科学家研究,茶树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土壤中吸取13种以上的营养元素,除氮、磷、  相似文献   

15.
茶园施肥现状与无公害茶园高效施肥技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韩文炎  李强 《中国茶叶》2002,24(6):29-31
施肥在茶叶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世界主要产茶国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四国的调查表明,在1970-1992年间,肥料投入对茶叶增产的贡献率高达41%,超过土地(25%)和劳动力(8%)的贡献率。由于肥料在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中的特殊地位,施肥已成为茶园管理最重要的常规技术之一。为此,调查我国茶园施肥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方向,提出无公害茶园高效施肥技术,对于提高茶园施肥技术水平,促进我国茶叶生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浅谈茶园施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从种植开始就不断从土壤中吸收养份,以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需要。土壤肥力的高低与土壤原始营养状况以及后天的土壤施肥管理有很大的关系。土壤原始营养状况是由土壤母质决定的,我们无法改变,而后天的土壤肥培管理则可弥补原始营养状况的不足。合理施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茶树的正常生理生化代谢,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而施肥不当可能降低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17.
山区茶园土壤肥力性状及其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凯荣  龚惠群 《茶叶》1994,20(1):13-17
本文根据对湖南省海拔300~850m的山区茶园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山区名优茶鲜叶原料的品质特征和高产、优质茶园土壤的肥力特性;指出土壤氮和磷含量及其有效性是分别影响山区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两个最主要因素,为优质高产茶园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笔者于一九五九年,主持茶园土壤肥力的调查与鉴定研究,原报告未发表.其中茶园土壤肥力的分级研究部分,已在福建省茶研所和其他书著、刊物中发表引用.为系统积累福建茶园土壤研究资料,总结提高研究水平.现将原报告中,不同土类、不同肥  相似文献   

19.
如何保证亚麻正常生长和亚麻地土壤肥力稳定及养分平衡,是亚麻新产区非常关注的问题。以氮、磷、钾和几种主要微量元素进行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的结果显示.不同肥料处理组合对亚麻农艺性状的影响各不相同,对有效株数影响最大.单茎重、株高与工艺长度居其次,而茎粗所受影响最小,且大量元素对亚麻生长的影响要比微量元素更大。依据亚麻综合性状表现,配合施肥以A381、A2BO、A382、A282处理组合比较理想,亚麻原茎产量达到13.3t/hm^2以上。在配合适量施肥前提下.亚麻地土壤肥力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0.
如何保证亚麻正常生长和亚麻地土壤肥力稳定及养分平衡,是亚麻新产区非常关注的问题。以氮、磷、钾和几种主要微量元素进行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的结果显示,不同肥料处理组合对亚麻农艺性状的影响各不相同,对有效株数影响最大,单茎重、株高与工艺长度居其次,而茎粗所受影响最小,且大量元素对亚麻生长的影响要比微量元素更大。依据亚麻综合性状表现,配合施肥以A3B1、A2B0、A3B2、A2B2处理组合比较理想,亚麻原茎产量达到13.3t/hm2以上。在配合适量施肥前提下,亚麻地土壤肥力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