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报导S-3307浸种对水稻秧苗的控长促蘖效应,及其对秧苗解剖结构和内源激素的影响。(1)10~400(ug/ml)的S-3307溶液浸种对水稻幼苗均有不同程度的控长效应,控长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对分蘖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但以100(ug/ml)和200(ug/ml)两种浓度为佳。(2)S-3307提高水稻秧苗体内CTK含量和CTK/LAA比例,这是其促进水稻分蘖的原因。(3)组织解剖切片的研究表明:S-3307处理的秧苗,根和叶鞘的细胞横向扩大,纵向缩短。  相似文献   

2.
S3307对水稻旗叶POD及POD同功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的S3307乳剂分别对水稻进行浸种+花期叶面喷洒和单独的花期叶面喷洒处理。结果表明,无论是浸种+花期叶在喷洒还是单独进行花期叶面喷洒均可以增强旗叶POD酶的活性同时使得POD同工酶发生变化,表现在谱增多增强,增加了F,G二条谱带。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机插水稻育秧过程中运用常规浸种药剂加不同剂量硅肥浸种对秧苗素质的影响,明确硅肥浸种的有效剂量和使用方法,开展了常规浸种药剂添加不同浓度硅肥的浸种试验。结果表明:机插水稻育秧中在应用常规药剂浸种的同时适当加入水溶性硅肥,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增强秧苗抗逆能力,尤其是对秧苗鲜(干)物质积累及其秧块根层增厚的作用明显,且对水稻秧苗生长安全,其中以常规药剂+水溶性硅肥46.80 g(0.78%浓度)浸种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不同浓度阿泰灵处理对再生稻两优6326秧苗素质、纹枯病抗性及产量的影响,明确用阿泰灵浸种和拌底土的最佳浓度,以再生稻两优6326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4个不同浓度阿泰灵浸种和拌底土配比,系统分析阿泰灵不同浓度配比对水稻出苗率、纹枯病抗性、秧苗素质和头季、再生季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阿泰灵浸种和拌底土都能提高出苗率,增加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降低纹枯病发病率,并且促进秧苗根系生长,提高秧苗素质,从而使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增加。阿泰灵浸种和拌底土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药效的发挥,当浸种浓度为1 000倍液、拌底土浓度为每袋阿泰灵拌底土50 kg时秧苗素质和出苗率最高,对纹枯病抗性最佳,实际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水稻不定芽诱导及人工种子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含有2,4—D2mg/l的MS培养基上,诱导水稻成熟胚,产生愈伤组织。继而,在BA2mg/LMS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以不定芽为包理物,制备人工种子、在1/2MSO培养基上发芽,转株率为89.1%,萌发幼苗生长正常。  相似文献   

6.
活性氧代谢与再生芽萌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汕优149为材料,研究了茎鞘中活性氧代谢与再生芽萌发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水稻生育期进程和节位的降低,茎稍中SOD活性,再生芽活芽率逐渐下降,MDA含量,渗透率逐步增加。再生芽活芽率与SODI知性呈正相关=0.9720),而与MDA含量及渗透率呈负相关(5r分别为-0.9789,-0.9690)。活性率伤害可能是再生芽死亡的直接原因。4PU-30对活性氧化代谢等有调节作用,能促进再生芽萌发生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不同浓度稀土浸种对水稻破胸发芽、秧苗素质的影响,以及本田期不同浓度稀土根外喷施对杂交水稻叶绿素含量、灌浆速度、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浸种水稻破胸快,秧苗白根数增多。盛蘖前,盛花期两次叶面喷施,叶绿素含量和灌浆速率及千粒重比对照明显增加,杂交稻施用稀土可提高稻谷产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设置不同浓度的浸种、拌种试验,对永业生命素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用永业生命素进行拌种或浸种对水稻发芽没有明显促进或抑制作用,以30倍稀释液拌种对水稻秧苗根系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以100倍稀释液浸种对水稻秧苗分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提高水稻苗体素质,并可协调水稻的穗粒结构,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9.
药剂诱导苎麻孤雌生殖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于1994~1995年在江西农业大学进行,采用不同种类、浓度和配方的化学药剂诱导湘苎系列1~5号等13个三麻品种弧雌生殖结实。对不同品种的平均诱导效果,以激动素最佳,二甲亚砜(DMSO)+秋水仙素(Col)混合液次之。从各个不同品种的反应来看,1%DMSO对资源11号、100μg/L激动素对湘苎4号、2%DMSO+0.1%Col对湘苎1号和5号、0.2%DMSO+0.2%Col对湘苎3号分别具有较好诱导单性结实作用。化学药剂的种类、浓度、配方均影响诱导效果。诱导产生的弧雌生殖体多为二倍体。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用不同剂量的双效种衣剂包衣,研究其对水稻秧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种衣剂对水稻芽势、芽率无影响;种衣剂1∶40,15∶40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及生理效应的影响效果较好,对水稻立枯病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二甲基亚砜对水稻幼穗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幼穗愈伤组织初始发生时间显著被延迟,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延迟作用更强,但品种间存在差异。各处理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均低于对照,但低浓度的二甲基亚砜对植再生有促进作用,品种间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球磨稻草(水稻Oryza sativa秸秆)为原料,通过氯化锂/二甲亚砜(LiCl/DMSO)溶剂体系处理,探讨球磨稻草在LiCl/DMSO溶剂体系中的溶解行为及再生特点。  方法  选取稻草叶、带节的秆、不带节的秆、全秆等4个部位,设置0.5、1.0 h球磨时间,设置LiCl质量分数为2%、4%、6%、8%的LiCl/DMSO溶剂体系进行溶解后再生,按照标准方法测定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灰分等化学成分,通过碱性硝基苯氧化来测定木质素结构单元的产率,分析木质素的缩合程度,采用X射线衍射图谱计算纤维素结晶度,比较再生前后的纤维素的结晶区变化。  结果  球磨1.0 h秆和叶均可完全溶解于LiCl/DMSO溶剂体系,质量分数为8%的LiCl/DMSO溶剂体系可溶解的叶和秆的质量分数能达到10%。经水再生后,80%以上的木质素得以保留,秆中木质素保留率可达到87.5%;经X射线衍射分析,叶中纤维素的结晶度从37.8%下降至27.5%,秆从43.1%下降至26.5%;硝基苯氧化结果表明:再生后,各部位中木质素结构未缩合单元含量均有所增加。  结论  球磨时间、LiCl的质量分数均会影响草粉在LiCl/DMSO溶剂体系中的溶解,再生后,球磨草粉中的化学成分再生能力强,经比较叶中纤维素、木质素的再生能力最低;叶、秆中灰分的分布、沉积有所不同,叶中的灰分再生能力高于秆。各组分经球磨后木质素的缩合程度降低,球磨改善了硝基苯氧化环境。再生后各部位中的纤维素结晶度有所下降,结晶区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图6表4参36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定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的二甲基亚砜(DMSO)时的表面张力,研究了DMSO对CTAB胶束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MSO的加入可使CTAB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临界胶束浓度(CMC)略减小;分子平均截面积减小;胶束形态由球状变成棒状.  相似文献   

14.
锗在水稻体内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锗对不同时期水稻生理性状的影响,初步探索了锗在水稻—土壤体系内的迁移和转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锗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锗则具有抑制或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水稻品系哈04-34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内模拟水稻生长环境,并进行苗期跟踪调查研究,探讨了含有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有机污染物的水灌溉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任意浓度的硝基苯处理对水稻秧苗的生长都产生抑制作用,使水稻株高变矮,叶片数和根数减少,0.153 mg.L-1以上浓度灌溉的水稻在秧苗期死亡,故0.153 mg.L-1浓度为致死剂量;氯苯处理明显抑制水稻秧苗的高度,对叶片数和根数影响不明显;不同浓度萘处理均能降低水稻株高,减少叶片数,但能增加根数量,并且随处理浓度的增大这种变化趋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镉对锌、硼、锰、钼、铜和铁元素在水稻幼苗中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镉处理,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水稻根、叶鞘和叶片中锌、硼含量,降低其中的铜含量;提高水稻叶片中锰和钼含量,降低根中锰和钼含量;提高水稻根中的铁含量,而降低叶鞘和叶片中铁含量。镉对锌、硼、锰、钼、铜和铁元素累积的影响是水稻幼苗缓解镉毒害的一种反应。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浓度二甲基亚砜对小单孢菌基因组DNA PCR扩增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小单孢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的PCR扩增体系中,加入终浓度为2.5%或4.0%的二甲基亚砜(DMSO)有利于PCR扩增.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镉浓度对寒地水稻根系活力和籽粒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镉浓度对水稻不同生育期根系活力、成熟期水稻植株和籽粒中镉含量、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镉浓度的增加,水稻根系明显下降,植株中镉含量增加,糙米中蛋白质含量降低。[结论]土壤镉污染降低水稻根系活力和稻米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9.
以Y两优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铅(Pb2+)溶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b2+对水稻种子萌发有较大的抑制作用;Pb2+浓度低于100 mg/L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水稻种子的发芽率;随着Pb2+浓度的提高,Pb2+胁迫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大,水稻种子的苗高、根长、根数、根鲜重、苗鲜重以及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而根系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0.
研究喷施多效唑对双季晚稻秧苗生长的影响,为基质育秧秧苗调控提供技术支撑。以‘华优2号’为材料,通过育秧试验,分析多效唑施用时间与喷施浓度对基质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显著缓解了秧苗生长,秧苗株高显著降低,多效唑对秧苗苗高的调控作用随喷施浓度增大而加强,随喷施时间的推迟而减弱。喷施多效唑显著影响秧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SPAD值在喷施时间(T)、喷施浓度(C)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喷施时间(T)×喷施浓度(C)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喷施多效唑显著促进根系生长,一定浓度内多效唑浓度提高,秧苗根系数量、长度和根系活力均显著增加,浓度过高则抑制根系的生长,喷施时间过晚也抑制根系的生长。综合秧苗株高、叶绿素含量和根系生长等表现,T1C2和T2C2处理下秧苗素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