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刘惠飞 《海洋渔业》1992,(6):284-285
<正> 黑鲷是一种沿岸性极强的鱼类,主要用小型定置网、建网、钓等渔获,也是娱乐钓鱼的重要对象种。黑鲷共有7种,分布于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和亚洲等海域,其中日本近海有4种,从北海道南部除冲绳外的日本各海域到朝鲜半岛及东海都有分布,是鲷类中最接近海岸、定居性最强的一种。本  相似文献   

2.
莱州湾中国明对虾增殖放流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增殖放流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生长、分布、摄食和食物竞争等状况,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在莱州湾进行了9次底拖网调查,其中仅4个航次的调查捕获了中国明对虾。体重瞬时增长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7月份是莱州湾放流中国明对虾的快速生长期,7月底至8月初达到生长拐点,以后生长减慢。其活动和分布规律表明,中国明对虾放流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适应后才开始溯河,8月初移出河道向深水扩展,集中分布在莱州湾西部,8月中旬主要集中在莱州湾的西部和湾口,9月初至10月中旬主要分布在莱州湾湾口和湾外。中国明对虾成虾的摄食范围较广,是偏重摄食底栖动物饵料的杂食性种类,摄食生态位宽度与三疣梭子蟹接近;与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及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中的8种重要种类都存在中等程度或严重的食物竞争,食物竞争主要源自对双壳类饵料的竞食。本研究为探讨中国明对虾增殖放流的适应性管理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亚湾黑鲷标志放流技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林金錶 《水产学报》2001,25(1):79-83
1997年在大亚湾标志放流平均体长为60.2mm的黑鲷(Sparus marcrocephalus)共11986尾,标志放流效果明显,共同捕标志鱼955尾,回捕率达8.0%,主群分布移动物湾顶沿岸浅水区,只有少部份分散于湾中岛礁间,生长良好,放流后的240d平均体长达235mm。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增殖放流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生长、分布、摄食和食物竞争等状况, 2011 年 5 月至 2012 年 4 月在莱州湾进行了 9 次底拖网调查, 其中仅 4 个航次的调查捕获了中国明对虾。体重瞬时增长系数的计 算结果表明, 7 月份是莱州湾放流中国明对虾的快速生长期, 7 月底至 8 月初达到生长拐点, 以后生长减慢。其活动 和分布规律表明, 中国明对虾放流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适应后才开始溯河, 8 月初移出河道向深水扩展, 集中 分布在莱州湾西部, 8 月中旬主要集中在莱州湾的西部和湾口, 9 月初至 10 月中旬主要分布在莱州湾湾口和湾外。 中国明对虾成虾的摄食范围较广, 是偏重摄食底栖动物饵料的杂食性种类, 摄食生态位宽度与三疣梭子蟹接近; 与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及莱州湾渔业资源群落中的8种重要种类都存在中等程度或严重的食物竞争, 食 物竞争主要源自对双壳类饵料的竞食。本研究为探讨中国明对虾增殖放流的适应性管理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  相似文献   

5.
莱州湾东部养殖水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莱州湾东部海域的潮流数值模拟,详细地阐述了莱州湾东部海域的潮汐、潮流特征,特别对该海域的海水交换率与交换期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莱州湾东部秋季海水交换较夏季要快,而与其他海湾相比,莱州湾水交换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6.
江苏南部沿海黑鲷的增殖放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金荣  沈毓秀 《海洋渔业》1994,16(4):168-168
<正> 黑鲷又名黑加吉,是一种名贵海水鱼,对环境适应性强,一般不作长距离洄游,是沿海放流增殖的优良品种。在以往我所进行的黑鲷全人工繁殖、育苗和养成试验的基础上,为了不断提高江苏沿海黑鲷资源量,即使在当前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我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仍把黑鲷增殖放流作为一项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莱州湾东部养殖区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莱州湾浅海养殖区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种类组成、赤潮生物和群落结构特征。 1997年5~ 12月间浮游植物数量的变动范围为 19.0 0~ 6873.5× 10 3cell/m3,浮游植物的数量高峰出现在秋季 9月 ,最低值出现在春季 5月。共检出浮游植物 2 5属 61种。其中硅藻 2 1属 5 5种 ,占 89.1% ;甲藻有 3属 6种 ,占 9.4 % ;蓝藻 1属 1种 ,占 1.5 %。另共出现赤潮生物 2 6种 ,占总种数的 4 2 .6%。并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种类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单纯度指数分析了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
黑鲷全人工繁育及其增殖放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属鲈形目、鲷科、鲷属,为暖温性近底层鱼类,主要分布于黄海中部及日本、朝鲜等国的近海。黑烟生长迅速,适温、适盐性广,并具有移动范围小的特点。黑鳃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其人工增殖放流的适合性,即既可满足生态要求,又可产生社会效益。本所黑钢全人工繁育技术的生产性突破,为放流工作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证。我所开展的黑闲人工增殖放流工作始于1986年,并一直延续至今。历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放流工作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自然海区黑绍捕捞量的增加就是这一举措正确性的有力例证。现将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9.
莱州湾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及其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1年5月~2012年4月期间对莱州湾进行了9次底拖网调查,对采集的20种鱼类4 854个胃含物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鱼类群落包括浮游动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鱼食性、杂食性和广食性5种食性类型,其中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是莱州湾各月份鱼类群落的重要食性类型,钩虾和双壳类等底栖动物饵料在莱州湾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秋末和初春的莱州湾鱼类群落以底栖动物食性鱼类为主,食性类型单一;随着水温升高,鱼类群落的食性类型逐渐变得丰富。分析表明,莱州湾海域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有利于增殖放流品种后期的生长存活,建议跟踪调查增殖放流点周边海域的食物关系和饵料基础,同时结合多学科调查,选择最佳的增殖放流地点和时间,才能切实有效地保证增殖放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莱州湾落网开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州湾落网根据莱州湾水浅,流小特点设计而成,通过放大网目,在增端增设导鱼装置,改进固定装置,使网具结构更合理而有创新,91年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成果填补了莱州湾落网作业空白,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1.
A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coastal ocean model as a 2 km rectangular horizontal grid was implemented for Laizhou Bay. As a demonstration, a simulation of tidal driven flow was performed. The model can furthermore be forced by winds, river runoff and/or inflow through open boundaries. Numerical model results from simulations with realistic forcing can provide an invaluable fundament for studies o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Laizhou Bay.  相似文献   

12.
莱州湾是菲律宾蛤仔的主要产地之一,资源量丰富,分布广,芙蓉岛近海自然苗种数量更多。历史上产量最高的 1979年仅芙蓉岛附近即产出 2 cm以下菲律宾蛤仔苗种近 1500 t。但由于耙网及吸蛤泵等的灭绝性酷渔滥捕,造成近年来苗种数量急剧下降,产卵场范围也逐渐缩小。至1998年,芙蓉岛近海的菲律宾蛤仔苗种产量仅200余吨,而且部分区域已经很少甚至灭绝。为了摸清该海域菲律宾蛤仔产卵繁殖的规律及其原因,对该海域采取必要繁殖保护措施以形成良好的天然采苗场,我们对芙蓉岛近海的环境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重点探讨了菲…  相似文献   

13.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以下简称梭子蟹)是莱州湾内重要渔业资源,为恢复其资源量,湾内每年都进行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增殖放流管理工作,亟需对梭子蟹生态容量进行深入研究。通过ECOPATH模型分析了莱州湾生态系统结构,并估算了梭子蟹在湾内的生态容量。在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以及维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梭子蟹的生态容量可达1.107 t.km-2,生物量可达7 412 t,而梭子蟹在湾内的总资源量为3 759 t,说明梭子蟹仍有很大的放流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虾标志放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分布于黄,渤海区的中国对虾,通过在浙江象山港海区的移植和标志放流,阐述了中国对虾在新的海域环境条件下生长,成活情况及移动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莱州湾污染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998年4、7、10月对莱州湾污染调查结果,讨论了入海污染物对莱州湾的污染影响、分布特征及其入海通量。结果表明,莱州湾主要污染物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污染物入海通量估算结果,小清河是莱州湾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对渔业资源影响关系表明,环境因子对幼虾对虾相对数量变化均有一定的影响。1990-1998年COD与幼对虾相对数量相关相对较明显(γ=-0.565.8),无机磷和无机氮与幼对虾数量相关性不明显,但从不同时间段看,1990-1993年只有无机氮与幼对虾数量相关性明显,呈正相关关系,而1994-1998年COD、无机磷与幼对虾相对数量却呈显著负相关(γ=-0.86333,γ=-0.7928)。说明近年来COD、无机磷对莱州湾幼对虾相对数量的变动构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陆源性污染对海域环境影响加剧,使得渔业资源,结构,组成和数量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河口污染的加剧,不仅破坏了渔业资源,更重要的是破坏了产卵场。鱼卵的种类和数量在小清河附近海域的分布范围也缩小,仔稚鱼分布数量,已由小清河附近海域北移至黄河口至刁口一带,仔稚鱼有回避该区污染的现象,在莱州湾中,小清河为主要污染物之一,其对渔业资源的破坏,即有代表性,又有普遍性,从中说明了渤海污染对渔业资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莱州湾海蜇放流增殖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人工控温的方法,使人工培育的越冬螅状体比自然海域螅状体释放蝶状体的时间提前30~40d,继而培育成5~10mm的幼水母进行放流。用幼水母伞径之差异探讨海蜇放流增殖效果,是目前国内首次报道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莱州湾浮游植物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1998年莱州湾浮游植物调查和1960年、1982年、1992年的调查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报道了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年间变化规律。调查资料显示,莱州湾已鉴定的浮游植物有2门31属80种,其中硅藻门占绝对优势有27属70种,其次是甲藻门有4属10种。从1960年到1998年,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种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1998年种数仅有20属5种。从数量分布来看,1982年较1960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平均个体数量为1270.2万个/m^3,之后则逐年下降,到1998年仅为1982年的4.3%。与此同时,莱州湾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丰度系数、均匀指数以及种群的相似系数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优势种类的优势愈来愈明显,种群结构趋于简单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莱州湾盐度分布及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晓静  靳洋 《齐鲁渔业》1998,15(5):46-47
1995~1997年枯水期和丰水期,进行了莱州湾14个站位的盐度监测,结果:1995~1996年莱州湾盐度西低东高,层次分明1997年盐度大幅度升高,仅出现一条盐度30的等值线,这主要是由气候干旱,黄河入海径流不断减少,断流时间逐年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19.
莱州湾东部养殖水域氮、磷营养盐的分布与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1997年5月-1998年6月对莱州湾的6次调查资料,研究了莱州湾氮,磷营养盐的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结合历史资料讨论了莱州湾氮,磷营养盐的历史演变。提出在研究近岸海生态体系中氮,磷营养盐限制性,应该对氮,磷营养盐的周转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莱州湾海蜇资源消长原因及增殖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莱州湾海蜇资源旺发原因及增殖措施进行了探讨,对1993年莱州湾海蜇产量下降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