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米管池底增氧,是一项在养虾技术日趋成熟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池塘增氧新技术。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先进的纳米技术,通过空气压缩机把空气压缩到分布在接近池塘底部的纳米管内进行充气,以达到从底部对池塘进行立体增氧的效果。与传统的表面机械增氧相比,具有增氧面积均匀、增氧层次均衡、机械耗能较少、改善底环境效果明显等优点。是一项正在逐年推广的新的池塘养殖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立体增氧技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中较常见的增氧方式为叶轮式和水车式表层增氧,但该种增氧方式仅在养殖池塘水体上层形成横向循环水流,池底长期处于低溶氧状态。笔者针对这一现象在奉贤区金禾渔业合作社采用了底充式与叶轮式相结合的立体增氧技术应用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汇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4口,每口面积8亩,长方  相似文献   

3.
“微孔增氧”技术就是池塘管道微孔增氧技术,也称纳米管增氧技术。“微孔增氧”采用底部充气增氧办法,增氧区域范围广,溶氧分布均匀,增加了底部溶氧,加快对底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氧化,抑制底部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微孔增氧”造成水流的旋转和上下流动,将底部有害气体带出水面,改善了池塘的水质条件,减少了病害的发生。池水溶氧的充足,保证了池塘水质的相对稳定,提高了饲料利用率,促进了鱼类的生长,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成活率、规格和产量。“微孔增氧”还具有节能、低噪、安全等优点,在主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微孔增氧机增氧能力是叶轮式增氧机的3倍。  相似文献   

4.
陈奋 《齐鲁渔业》2020,37(1):25-26
所谓“双微技术”,即微孔增氧与微生态制剂应用技术。随着高密度、人工投饵、高产精养模式的推广,水质调控成为池塘养殖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福建省古田县在池塘养殖中普遍推广“双微技术”,取得了可喜成绩。1微孔增氧技术采用罗茨鼓风机将空气压入输气管,由分布在池底的微孔管以微气泡形式从池底向上升腾、分散,促使氧气充分、均匀地溶入全池的水体中,同时,还可形成旋转水流和上下层水体的对流。  相似文献   

5.
风能在水产养殖业上的应用在国外已经开始.日本已经试制成功“风力驱动的增氧装置”,它由风力机通过增力用的减速机构驱动空气泵运转,带有出气孔的塑料管子置于池底,被压缩的空气由出气孔排出,以此达到增氧目的。这一发明已获得日本专利。苏联和捷克也分别采用了这种风力充气式增氧装置。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蟹种培育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2008--2010年,洪泽县在高良涧镇、西顺河镇、岔河镇等渔业重点镇开展了蟹种微孔管道增氧培育技术示范推广。从实施效果看,产量和效益都有明显提高,池底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水产科技》2007,(4):42-42
汕尾垦区梅陇农场实践探索池底管道增氧技术,使精养对虾每年平均亩产量从150—250公斤提升到375公斤。目前,该场东关围养殖片精养虾池推广该项技术已扩大到800亩。据介绍,梅陇农场虾池水体浅、含氧量低,该场养殖户采取池面水车式或鼎底式泵轮叶扇动水体等方式进行增氧,虽起到一定作用,但仍达不到节约成本和增产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扩散增氧系统是向水体喷射气泡或氧气,普通泵和“气石”就是一例。在池底上面安装空气扩散装置有许多缺点,如妨碍捕鱼操作、不增氧时气孔容易堵塞等,故在鱼类养殖中不如表层型增氧机使用广泛。在扩散增氧系统中特别有效的是U管型增氧装置,如图6所示。U管一般深15~20米,所以,气泡与水的接触时间长,适用于在水中溶氧量相对高时增加氧的饱和值。一般的扩散增氧装置是泵。  相似文献   

9.
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一项经济实用的养殖新技术。具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产品产量、降低能耗和饲料成本、增加效益的效果。该技术符合"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将成为设施渔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它是通过罗茨鼓风机与微气孔管组成的池底曝气增氧设施,直接把空气中的氧输送到水层底部,能大幅度有效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的一种新的池塘增  相似文献   

10.
蟹虾池应用纳米微孔管底层增氧系统高产高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微孔管底层增氧系统具有曝气功能,它原先应用于污水的处理。由于这一系统增氧的独特性,它能及时增加虾蟹池水中溶氧,特别是底层溶氧,有效解决虾蟹鱼养殖过程中的缺氧问题,降低养殖水体有毒气体的含量、减轻池底淤积层的形成、改善池底土壤性状等,适合高密度集约化水产养殖的需要,对改善养殖鱼类品质、加快其生长速度、提高单产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水产养殖》2012,(9):54
2012年8月,记者从辽宁锦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2012年5月初,锦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带领市(县)科技人员,奔赴鞍山学习和引进微孔增氧新技术,并首次把该项技术应用到锦州市海水养殖池塘。据悉,微孔增氧也称纳米管增氧,是一种新型的增氧装置。与传统的增氧机增氧相比,该技术可以说是增氧方式的一次改革。它采用底部充气增氧方法,造成水流旋转和上下对流,将底部有害气体  相似文献   

12.
<正>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比较经济实用的养殖新技术,它采用底部充气增氧方法,造成水流旋转和上下对流,将底部有害气体带出水面,加快对池底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氧化,抑制底部有害物质的生成,改善池塘水质,减少病害的发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促进了养殖品种的生长,不仅如此,它还具有高效节能、环保低碳、安全易操作等特点。为了引进和探索该项养殖新技术,2012-2013年,我们在陕西合阳黄河滩渔业基地5单元陕西新民家鱼原种场进行了罗非鱼养殖对比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产》2012,(12):56-59
A 池塘高效增氧技术 技术概述: 1.技术提出的背景 水体是水生动物生活的环境,水中的溶解氧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之一.在鱼、虾高密度养殖中,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决定着水体容纳生物的密度,即使水质良好,但由于投喂饲料和动物排泄物带来的大量营养和有机物质,池塘也会出现低溶氧.因此,增氧显得尤为重要.使用增氧机可以有效补充池塘中的溶解氧,但传统的水车式、叶轮式增氧机只能提高池塘上层水体溶氧,却难以为池底提供充足氧气.  相似文献   

14.
1发病原因1.1池底淤泥太厚,有机质过多,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消耗大量氧气造成底部缺氧而进行无氧发酵,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有害气体溶入水中通过鱼鳃进入鱼体而使鱼致病。1.2入冬停食前没有进行水质调节,水的透明度低,浮游植物量少,光合作用差,使池水溶氧下降而造成池底沉积的有机质缺氧分解,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溶入  相似文献   

15.
<正>微孔曝气增氧技术是用罗茨风机通过微孔管道使养殖水域底部及周围水体快速增氧的一门新技术。它具有增氧区域范围广,溶氧分布均匀,加快对底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氧化,抑制底部有害微生物生长的特点。多年实践证明:该技术能使池塘养殖鱼类、鳗类、鳖类等发病率降低15%,鱼产量每亩提高10%,综合效益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蟹种培育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2008—2010年,洪泽县在高良涧镇、西顺河镇、岔河镇等渔业重点镇开展了蟹种微孔管道增氧培育技术示范推广。从实施效果看,产量和效益都有明显提高,池底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正>海水工厂化名优鱼类传统养殖模式的增氧方式到目前为止一直采用在池底每隔1米左右布设气石的方法进行充气增氧,该增氧模式成本高、充气不均匀,容易造成死角,特别是清理和倒换水很不方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养殖进程中病害发生率较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15年2月份在秦皇岛启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利用了1500m~2养殖水体进行了工厂化养殖新技术——水流波动式增氧模式的试验。现就把利用该增氧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18.
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的蓬勃发展,养殖技术和密度不断提高,养殖设备不断改进,池塘内传统使用的叶轮式增氧机缺点越来越明显。为了有效改善池塘底质状况,使池水每天24小时保持充足的溶氧,笔者在慈溪市绿田养殖场周云根养虾塘(由海涂围垦开发而成)采用池底充气式增氧方法养殖南美白  相似文献   

19.
<正>一、放养前准备1.池塘整修利用冬闲期抽干池水,铲除并焚烧池边杂草,以杀灭草种和虫卵。挖除池底过多淤泥,保持淤泥厚度15厘米左右,堵塞池边缺口,加宽、加高、夯实池埂,平整池底(稍向排水口处倾斜),冻晒池底整个冬季,使池底呈龟裂状,增加透气性,加速底泥表层有机质的风化分解。开春前做好进排水渠疏通及投饵、增氧、抽水等机电设备检修或更换工作。  相似文献   

20.
陈淑玲 《齐鲁渔业》2006,23(2):21-21
1 改善养殖条件主要从池塘整治改造和配套增氧两方面人手。老化的池塘,淤泥沉积,滋生着大量的病原体,只有通过彻底清淤、挖深和进行底质改造,才能有效地预防疾病和减少流行疾病的发生。一般池塘在整治时先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池底,配合吸泥浆泵将池底淤泥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