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粮食在储存期间产生的损耗,给承储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同时,还对各级储备粮数量的真实性产生影响。根据福建省内多家储备粮承储企业三年来的损耗调查情况,对早期规定的粮食定额损耗适用性进行了探讨,同时对产生损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降低损耗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2.
父、母本花期能否相遇,除受人为因素影响外,双亲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外来亲本对地理环境的改变等,都可能导致花期不遇。在生产过程中,要克服人为因素,调控自然因素,尽量避免花期不遇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玉米入库后损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从1994年11月玉米收购入库开始到1996年1月玉米储藏一年为止,在吉林省15个县和吉林省粮食厅驻锦州、营口粮食转运阔步及大连粮油运输总公司跟踪测试玉米入库后各个环节的损耗率,通过试验和研究得出玉礤干结束装袋共损耗7.46%,从入库到晾晒结束装袋共损耗8.00%,玉米储藏一年左右损耗1.36%-1.55%,公路运输损耗,散装运输0.35%,包装运输0.33%,铁路运输损耗,锦州粮食转运站接收的玉米损耗0.89%,营口粮食转运站接收的玉米损耗1.57%,港口中转损耗,锦州2.18%,营口0.90%,大连3.51%,玉米从入库到运出装船总损耗率为10.625%-14.32%,其中政策扣量不合理引起亏损1.63%,必要损耗6.72%_7.36%,储藏和运输设施简陋造成损耗0.80%-0.93%,缺少基本设施及管理不善损耗1.24%-4.17%,纯粹管理不善损耗0.23%。分析各个环节损耗的原因之后,指出现行的政策扣量不合理,储藏期间水分散失,麻袋质量低劣,运输和中转时的偷盗等是造成玉米亏库的重要原因,必须立即纠正不合理的政策扣量标准,制定合理的损耗指标,在吉林省试验和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组织人力,深入到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地进行试验和研究,修定我国北方玉米的损耗标准,同时,加强管理,排除人库存因素造成的损耗。  相似文献   

4.
宁夏地处西北地区内陆,风大沙多,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采用常规储藏,粮食水分自然散失严重,稻谷整精米率下降,粮食工艺品质和储藏品质降低,损耗加大.我区灵武和青铜峡国家粮食储备库采用稻壳压盖储粮,不仅隔热保温,抑制了害虫生长繁衍,延缓储粮品质劣变,而且可以控制粮食水分散失,降低损耗,同时使储粮环境整洁、美观、卫生,便于管理.  相似文献   

5.
刘汝敏 《中国种业》2014,(12):30-30
众所周知,农作物种子案件的成因不外乎种子本身质量、人为因素、自然条件3种,其中自然条件是不可抗的;未审先推、跨区销售、套牌销售等属于人为因素造成;而种子本身的质量问题如纯度不够、发芽率不达标等引发的种子质量纠纷归根结底也是人为因素造成,是可以提前规避的;所以,加强对种子经营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种子经营人员资质准入的长效机制才是避免种子案件发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粮食霉变,是微生物分解粮食有机物质所引起的劣变。构成粮食霉变的三要素,是微生物、粮食和环境条件。据此原理,有利于对粮食及其制品,进行有效地防霉和保鲜。收获后的粮食,由于自然的或技术的原因,所造成的损耗是十分惊人的。据估计,全世界的粮食损耗量,约为总产量的10%,其中由于微生物的危害,所造成的霉变损失,就占2~3%。显然,这仅是量的概真,而在质的损害上,是难以统计的。粮食霉变的发生与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与微生物在粮食上的代谢作用,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微生物、粮食和环境条件,构成粮食霉变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7.
分析产生各种超定额损耗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粮食接收入库、储存、出库的各环节管理,减少各环节的储粮损耗,增加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虽然我国粮食储备充裕,但是人均占有粮食的比率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很低,而且,每年在储存过程中因霉变、害虫侵蚀而损耗的粮食约占总产量的6%以上,在品质上造成的劣变损耗更难以统计。无疑,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确保粮食安全储藏,延缓粮食品质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砖圆仓机械通风设计与效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粮堆的机械通风是利用通风机产生的压力将外界的干冷空气送入高温粮堆,进行冷热空气交换,改变粮堆内空气状态,达到降低粮温,最大限度地减少微生物和害虫的活力,并能使储粮温度、水分较为均均分布,防止粮堆水分聚集,延缓粮食品质变化,增进粮食储藏稳定性,并节省大量费用开支,减少粮食损耗。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我国北方主要储藏粮种之一,由于受自然气候影响,收获季节水分普遍偏高。为了保证储粮安全,入仓前需经过烘干、晾晒或机械通风等方法进行降水处理,直至达到安全水分。储存过程中经大功率风机的通风降温以及出入库搬倒作业都会造成水分损耗,势必会影响粮食的加工品质。为了减少玉米保管损耗,保管人员对即将轮换出库的玉米进行了调质通风试验。  相似文献   

11.
所有夏季作物都是重要的材料才进行冬季南繁.所以材料的安全非常重要。威胁南繁作物安全的因素可分为自然与人为因素2种.自然因素包括病虫草害、热带风暴或台风雨、牲畜危害等:人为因素可进一步分为不正当的巧取(包括蓄意偷窃、破坏等)和工作失误。正因为南繁材料的重要性.人为因素的安全隐患更显突出。棉花不同于水稻、玉米等作物.它的生育期长,受到的威胁更大。  相似文献   

12.
南繁棉花的安全防范救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所有夏季作物都是重要的材料才进行冬季南繁,所以材料的安全非常重要.威胁南繁作物安全的因素可分为自然与人为因素2种,自然因素包括病虫草害、热带风暴或台风雨、牲畜危害等;人为因素可进一步分为不正当的巧取(包括蓄意偷窃、破坏等)和工作失误.  相似文献   

13.
干热处理对胡萝卜种带真菌细菌的防治效果山西省农科院蔬菜所,山西省农业厅植检站李明,李俊林病原物的传播,一方面通过本身的活动进行;另一方面靠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在人为因素中,种子带病所造成的传播最为重要。胡萝卜中常见的黑斑病、黑叶枯病、斑点病,都可通过...  相似文献   

14.
晚籼稻谷入库综合水分14.6%,通过平衡粮食水分、降低基础粮温、隔热控温度夏、利用自然增湿,达到保湿降耗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仓粮食储存三年,出库综合水分14.4%;通过测算:水分损耗率0.2%,出库总升溢率0.14%。有效解决了粮食出库损耗较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不同堆放方式对储粮损耗影响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国农业大学对全国22个省574个县粮食产后损失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粮食在收获、储藏、调运、加工、销售和消费中的总损失量高达18.2%,其中储粮环节损失率达9%左右,可见粮食产后的损失是相当惊人的。作为储备粮承储企业,其中心任务就是要做好储备粮的管理工作,而减少粮食损耗是一个尤其重要的方面。粮食保管损耗的大小,是反映仓储工作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储粮自然损失测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储粮损失并不会特别“优待”哪一个存储企业,包括设施相当完善、储粮技术相对优良的中央储备粮库。要搞好储备粮的库存管理,落实中央储备粮库存管理的基本要求,就必须了解影响粮食在储存期间损耗的各种因素,并掌握正确认定各项损失的方法与尺度,降低损失、避免亏损。为此我们进行了“自然损失埋袋称重法”实验。这对粮食出库时计算因自然损耗造成的亏损提供了相当有力的依据;同时也对粮食在储存期间如何采取科学实用的手段达到“保质、保鲜、保量”的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不少国家粮食储备库轮换时出现亏损,究其原因,一些是客观的,一些则是主观的。购销差价是形成轮换亏损的主要原因,将原库存品质差的粮食轮换成品质好的粮食,同时期、同品种、不同质量势必形成购高销低,出现亏损。还有,无论是轮出还是购入都需要搬倒、铺垫、合理损耗等费用,这更加大了亏损,这些因素是不可避免的。下面就国家储备粮轮换中的不正常亏损,即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8.
农户储粮害虫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粮食连年丰收。农户储粮增多。但储粮过程中,粮食因受仓储害虫危害,损失相当严重。仓储害虫不仅蛀食粮食,增加了粮食损耗,而且还使粮食的食用品质和营养价值降低。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防治仓储害虫,对农户储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户储粮损失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农户种植粮食品种复杂,作为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其粮食储存行为受到市场、家庭经营行为和粮食自然属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粮食发热导致干物质消耗、损耗增大,粮食籽粒变色、加工品质下降、食味变差,影响粮食销售,造成机械通风重复操作,费用增加。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认为,储粮发热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针对引起粮食发热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发热问题,尽量减少发热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