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福安大白茶     
福安大白茶是在1964年开展群众性的茶树良种调查选育工作时,挖掘出来的地方良种。从发现至今虽仅十作年,而引种繁育发展的速度很快。目前福安县栽培面积已达一万五千亩以上,加上省内外茶区的引种面积,总共约有二万亩左右。笔者曾参预品种的调查、观察以迄繁育、推广等工作,对福安大白茶的品种特征和制茶质量,特作简要的介绍,供引处栽培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福安是我国重点产茶县市,是福安大白茶国家良种和坦洋工夫的发源地,也是全国最大、品种最齐全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县(市)。本文论述了福安市茶树繁育的历史、现状、规模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3.
福安大白茶原产于福建省福安县,该种系从当地野生茶中采用单株选育、无性繁植而成的红绿茶兼制的早芽良种,经福建省有关单位生产示范证明,该种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较强的优良特性.一九七七年我所育种室派员去福建学习交流良种工作经验过程中,对该种的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4.
福安大白茶又名高岭大白茶,原产福安穆阳上高山、下岭头一带,为全国优良茶树品种之一。大田县于七十年代引进福安大白茶,经过多年试种,证实该品种具有速生、高产、优质的良好性状。为了进一步探讨其在不同生态条件和采制不同茶类的经济效果,作者于1980—1986年在大田设置示范点,并对其经济效果进行实测,现综述如后。  相似文献   

5.
优质抗寒绿茶良种—浙农113选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刘祖生  赵学仁 《茶叶》1989,(1):12-15
前言为了适应茶叶商品生产的发展,对茶树良种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福鼎大白茶是闻名全国的绿茶良种,到目前为止,该品种的推广面积之大,在全国无性系茶树良种中是首屈一指的。同时,据大多数茶区反映,福鼎大白茶无论在产量、品质与  相似文献   

6.
“鄂茶6号”是以福安2号自然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种,无性系繁殖育成的茶树省级良种。历经6年的品比及区域试验,发芽期早福鼎大白茶3d,制绿茶品质优异,具有较强的抗性及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福安县城阳公社红旗茶场建于1977年2月。海拔高度200米,现有茶园面积635亩。茶树品种以福安大白茶为主。为了探讨福安大白茶速成高稳产培育技术措施,于78年在场部面前平整2.5亩培育试验园。78年下半年开垦,79年10月定植,81年打顶轻采,82年投产共采  相似文献   

8.
利农茶苗     
正福安市利农茶苗专业合作社从事茶苗繁育与推广近二十年,为您提供全国各省茶科所的优良品种茶苗,为您发展茶叶产业把好第一道品种关。可为您提供的品种有: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6号、金牡丹、金观音(茗科1号)、黄观音、金萱、迎香(台茶20号)、水  相似文献   

9.
一九九一年政和县大力繁育良种茶树优良品种: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鼎大毫、福云六号以及仙岩茶、武夷肉桂等名茶2200万株。为解决全县50个空壳村新开茶园2500苗(每个村发展50亩)的苗木供应,采用国家、集体、个人集资的办法,筹集资金22万元扶植育苗。同时拨出扶贫款100万  相似文献   

10.
以‘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与‘政和群体种’为原料,对其加工过程中的鲜叶、萎凋叶和成品茶进行感官审评和挥发性组分测定,探究不同品种白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组分的变化。感官审评结果表明,3个不同品种制成的白茶均呈现毫香和花香,其中,福安大白茶与政和群体种还具不同程度甜香。GC-MS检测结果表明,萜品油烯、3-蒈烯、2-甲基丁醛、紫苏醇、2-己烯醛、马鞭草烯醇和β-蒎烯等7个特征挥发性组分是3个品种白茶的共有挥发性组分,可能是其成品茶香气具有一定相似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福鼎大白茶、毛蟹、梅占品种 ,都产自福建省的国家级传统良种 ,至解放初都有百年以上历史。但在 1955年前 ,却都未能传出外县或外乡。至 50年代末 ,仅数年时间就推广到省内外许多红绿茶或乌龙茶区。现将这 3个良种的总结推广情况 ,分述以下 ,供诸后人参考。福鼎大白茶福鼎大白茶 ,是解放以来推广最早最广的良种之一。原产在福鼎柏柳村。 1952年 ,福鼎县茶叶生产指导站 (当时茶叶主产县设此站 ,下称茶指站 ) ,上报黄岗村周汉粉的茶叶丰产优质事迹。由于周汉粉是富裕中农 ,不能当劳模 ,但他的亩产特高 (10 0多kg) ,因此 ,农业厅派我与李友梅…  相似文献   

12.
福鼎大毫茶又名大号大白茶,为三倍体无性繁殖系品种(2n=3 x=45),属小乔木型,大叶类,早芽种,1984年被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优良品种。该种原产于福建省汪家洋村,栽培历史百余年,主要分布于福鼎、霞浦、福安、拓荣、政和等县,江苏、浙江、四川、江西、湖北等省有少量引种。  相似文献   

13.
阙玉林 《中国茶叶》2008,30(9):28-29
福鼎大白茶原产于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距今已有350年的种植历史。1985年,福鼎大白茶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良种,并命名为“华茶1号”,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适制性,是综合性状相当优秀的茶树良种,也是全国茶区主要推广栽培的茶树品种。但当前茶农栽种的福鼎大白茶种苗大部分为自选自育,母穗和种子采自自家或别人的生产园,  相似文献   

14.
不同加工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对开发香高味浓白茶产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福云6号、福云10号、福安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荼春茶一芽二叶初展为供试材料,采用白茶传统加工工艺(CK)、新工艺和“创新工艺”3种不同加工技术对4个品种茶叶进行白茶加工试验,同时对其成茶品质和生化成分等进行评价。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传统加工工艺所制白茶外形自然开展,显毫香或甜香,味清爽;新工艺和“创新工艺”加工白茶外形较紧,香甜,滋味较浓;福安大白茶采用新工艺和“创新工艺”制法所制白荼分别表现出了“有花香、味较爽”和“花香较显、味较醇”的特征;“创新工艺”加工白茶水浸出物含量最高达到44.97%,明显高于传统工艺白茶;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三种成分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其品质特征为:成茶披满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清甜、有毫香。基本工艺流程是萎凋、晒干或低温烘干。因采用鲜叶原料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工艺白茶五种。生产白茶对品种和加工工艺都要求十分严格,造合制白茶的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595、福云20和闽北水仙等。  相似文献   

16.
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在厦门召开第二次会议,对各省报审的茶树品种进行审议,会上认定了三十个跨省种植,而且目前仍在生产上发挥作用的传统的茶树优良品种,为全国第一批茶树良种,其中我省占十一个,居全国首位。这十一个良种是: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毛蟹、铁观音、大叶乌龙、梅占、黄棪、福鼎大毫茶、水仙、福安大白茶、本山。其他十二个省也认定了十九个良种,它们是:广东省的乐昌白毛茶、凤凰水仙、海南大叶种;江西省的上梅州种、上饶大面白、宁州种;云南省的勐库大叶种、勐海种、凤庆种;安徽省的祁门种、黄山种;浙江省的鸠坑种;四川省的早白尖;贵州省的湄潭苔茶;陕西省的紫阳种;湖北省的宜昌种;湖南省的云台山种;江苏省的宜兴种;  相似文献   

17.
我场于一九六七年引种福安大白茶,在高山地区试种,定值后十年,于一九七六年取得平均亩产干茶超千斤的记录。为了扩大栽培面积,一九七四又新定植四亩二分,一九七八年亩产干茶256.4斤,一九七九年六年生的茶树平均亩产干茶即达525.5斤,说明了即使在高山地带,福安大白茶只要栽培管理得宜,能够快速成园取得早期丰产的。  相似文献   

18.
政和大白茶,是三倍体(3n=45,见图1)无性繁殖系品种,属小乔木,大叶类(见图2),迟芽种。在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举行的第二次会议上被认定为全国茶树优良品种。政和大白茶原产于福建省政和县铁山乡,相传选育于清咸丰年间。主要分布于福建省的政和、松溪、浦城、建阳、崇安、南平、顺昌、周宁、福安等县,浙江、安徽、江苏、江西、湖南、四川、广东、云南、贵州等省亦有少量分布。政和大白茶植株高大,中下部主干明显。树姿较直立,分枝稀疏,部位高。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平均长度13.9厘米,宽度5.4厘米,叶形椭圆。叶尖渐尖,叶身平展,叶面隆起,叶  相似文献   

19.
同一地域种植不同发芽期、适制多茶类的茶树品种,通过不同品种的不同采摘期相互衔接,不仅能为创制名优茶提供高档原料,保证多茶类生产所需要的各种原料,而且能调节采茶劳力,均衡安排生产,提高制茶机械设备的利用率,节省工本,提高茶鲜叶经济效益:如:(1)优质高效的适制红、绿茶的良种:早春毫、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福鼎大白荼、元宵茶、九龙大白茶、春波绿等;(2)高香优质的绿乌兼制的良种:丹桂、黄观音、台茶、茗科1号、九龙袍、金牡丹等进行多茶类生产,早期生产高档名特优绿茶,夏秋茶作为高香优质乌龙茶新产品的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提高鲜叶的收入。  相似文献   

20.
高档烘青茶坯指的是品质高于《茉莉花茶综合标准》规定的特级以上的烘青茶坯。高档茶坯的原料基础是福云6号、福云7号、福云695、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福安大白茶等优良品种的幼嫩芽叶制成的高级大白茶。它与由地方菜茶品种制成的烘青毛茶(级内茶坯的原料)相比,具有条索紧结肥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