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吴缨 《农技服务》2011,28(5):699+712-699,712
就台江县马尾松留床苗上山造林的完全可行性,浅谈马尾松留床苗造林的措施和对策,以提高单位面积苗木的产量和质量,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选用4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优良种质繁育的家系组培苗,在广西马尾松Ⅲ类产区开展不同地点造林对比试验,对4年生林分树高和胸径等生长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点立地条件差异对各马尾松家系组培苗生长性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参试马尾松家系组培苗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分别达到4.8 cm和3.74 m,与湿地松实生苗相比无明显差异;生长表现突出的家系B、家系C组培苗试验林,其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分别为4.8、6.4 cm和3.91、4.39 m,分别比对照湿地松提高了26.3%、68.4%和7.4%、20.6%,其中,家系C胸径和树高生长达到广西马尾松Ⅱ类产区速生丰产标准。在本试验立地条件下使用马尾松组培苗造林获得了不低于湿地松实生苗的早期生长效果,研究结果对促进区域造林树种结构调整,保障人工林质量和效益精准提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复合微生物菌肥应用于马尾松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马尾松早期造林效果,造林前苗木采用复合微生物菌肥进行根部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苗木经过复合微生物菌肥处理,能够激活马尾松根系活力,缩短缓苗期,促进马尾松地径、树高、根系等生长,在马尾松造林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上杭、贵州都匀、广西古蓬、江西崇义、广西桐棉5个种源马尾松优良种源1年生苗为试验材料,设置2.99 g/盆(T1)、5.99 g/盆(T2)、11.97 g/盆(T3)、23.95 g/盆(T4)4个镁处理,监测镁对马尾松优良种源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肥处理各种源间的苗高均差异显著,同一种源不同施肥处理下的苗高差异显著(上杭、都匀、崇义除外),镁抑制苗木高生长,其中抑制最强的处理是5.99 g/盆(T2)与11.97 g/盆(T3)。在同一施肥处理各种源间的地径均差异显著,在同一种源不同施肥处理之间各种源的地径均差异显著(崇义除外),镁促进地径生长,促进效果较好的施肥处理是2.99 g/盆(T1)与5.99 g/盆(T2)。从镁对苗木根、茎、叶生物量积累效果来看,各种源苗木生物量变化无一致规律,低浓度镁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则相反,其中2.99 g/盆(T1)促进苗木的生物量积累,各种源中以古蓬(GP)种源效果较好,而桐棉(TM)种源最差。总之,马尾松苗木生长最佳镁肥处理是2.99 g/盆(T1),各种源中以古蓬(GP)种源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5.
对6个种源马尾松林分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台江县革东镇进行6个种源的马尾松种源试验。10年生林分的生长情况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南带的广西桐棉和古蓬种源表现最为突出,各项生长指标及经济指标居于前列。与其他几个种源比较,其树高分别高出9-14个百分点;胸径分别高出16.7%及14.6%;单株材积分别 11-33个百分点;蓄积量分别高出14-50个百分点;净现值是中带种源的1.52-7.62倍;内部收益率分别比中带种源高1.75-5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从马尾松良种及速生丰产配套技术角度出发,从品种选择、造林地选择、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施肥、抚育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马尾松良种和速生丰产配套技术应用的要点。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种源地理变异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6个马尾松种源进行育苗及造林试验,初期结果表明各种源在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等性状上存在显差异。用10个不同数学模型,拟合16个马尾松种源在纬度和经度上的一维和二维地理变异规律,马尾松种源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与纬度呈现显的变异,与经度的关系不明显。且二次数学模型比一次数学模型拟合效果更优,是模拟马尾松地理变异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8.
林传奖 《安徽农学通报》2012,(17):174-175,186
对5a生马尾松优良种源/家系试验的调查分析表明:家系间生长量不存在显著差异,而种源间生长量差异较有规律性,但重复间和单株间的生长差异极为显著,其较好改良途径是选择优良单株进行采种扩繁。马尾松具有速生,主干明显通直,适应性、抗逆性极强的特点,是一个优良商品用材树种,但对立地条件较为敏感,造林时应注重林地选择,营林措施适当即可。  相似文献   

9.
在福建省大田梅林国有林场连续4年调查火炬松×马尾松、湿地松×马尾松杂种F<,1>代以及马尾松纯种苗木造林早期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幼树存活率在造林4年后趋于稳定,且火炬松×马尾松杂种F<,1>存活率高于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马尾松、湿地松×马尾松杂种F<,1>代和马尾松纯种3个树种4年生以下(含4年生)幼树的平均地径(...  相似文献   

10.
在非松林采伐迹地上应用成对比较试验设计,探讨接种彩色豆马勃菌根菌对马尾松造林及造林后幼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苗木接种彩色豆马勃菌根菌后,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并显著促进幼林生长,可在今后马尾松造林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是一个造林季节性很强的树种。试验结果表明:穴壁一锄法造林效果最好;带菌根菌处理不但能显著提高其造林成活率(11.8~18.7%),而且能促进幼树的生长;马尾松在Ⅱ类地的立地条件下其生长效果不亚于Ⅰ类地。在选好种源的基础上,采用带菌根土、穴壁一锄法造林,是提高马尾松大面积荒山造林成效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侧柏种源试验苗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北京的3个不同海拔高度,对来自31个地区的侧柏种子进行了种源试验。对一年生苗的分析表明,种源间差异显著。一年生苗生长快的种源比生长慢的高3.6倍。通过根系调查及苗高生长量与地表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天然林子代比人工林子代的适应性强。初步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地区选择适宜的侧柏种源和侧柏的种源区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云南属我国四大林区之一,林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林业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可持续的后备森林资源,而后备资源培育的质量和数量取决于选育和应用良种的深度和广度,从国外林业发展的经验可知,持续选用良种已在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首先应转变人们依靠自然更新,随便采种的观念,重视选育和采用良种,集约经营,国家应加强科技投入,试验示范,以点带面,科技人员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解决当地主要树种的良种和培育问题,采  相似文献   

14.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指示性指标的研究——以缙云山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缙云山退化生态系统5个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灌草丛、马尾松林前期、马尾松林后期、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演替变化的野外调查及其研究,发现:在外部气候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群落演替是群落内物种多样性、群落光吸收、群落气温、乔木层累积盖度和群落极温变化的主导因素,而群落内这些指标的变化明显表现群落的演替进程.通过比较研究缙云山退化生态系统指示性指标,发现群落累积盖度和群落极温振幅可以很好的指示群落的恢复演替进程,其他指标可以作为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造林密度与南方红豆杉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测定福建省明溪13年生不同造林密度南方红豆杉的生长和干形形质等指标,分析造林密度与生长和干形形质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综合效果评价。结果表明:造林密度显著影响林分11个生长形质指标和综合得分值。南方红豆杉不同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径阶分布采用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效果较好;1 800、2 400、3 000株/hm2造林密度林分结构相对稳定、竞争较合理,而3 600株/hm2的林分处于竞争期的自然稀疏后期。不同造林密度南方红豆杉林分林木分级显示,目前只有3 600株/hm2造林密度出现Ⅴ级木。因此,营建南方红豆杉人工材用林合理造林密度为3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6.
南京老山林场火炬松、湿地松种源试验林(13年生)近三年发生了严重的松枯梢病和松针褐斑病.火炬松种源间感病指数和生长变异均为极显著,感病指数与高、轻生长相关显著,其中佛罗里达·纳索、阿拉巴马·埃尔卡拉、密西西比·斯格特和佐治·爱克特四个种源感病最轻,生长量较大,感病指数亦比种源平均值小13.41%~32.80%,抗病优株率达7.47%,可在种源和个体二个层次对抗病和生长同时进行选择.湿地松的种源感病指数变异不显著,但生长变异显著,抗病优株率4.80%,也可在生长良好的阿拉巴马·英德、佐治亚·布克勒、佐治亚·米伦、福建·南屿、佛罗里达·泰勒5个种源中选择抗病优株.  相似文献   

17.
由于林地劣化或遭受天然灾害等,致使人工林经营区林分次生林化,降低生产力,亟需复育建造以符人工林经营目标。以生长不佳之人工林,实行列整理伐改善林相,并逐步更新建造为复层林,探究复层林营造方式对林分组成结构、栽植苗木、微环境的影响。试验林分包含整理伐带与保留带各20 m(A区)、整理带8 m与保留带10 m (B区),整理伐对象主要为下层灌木及形质不良之林木,于整理伐带林地进行更新建造。伐后选用经济树种无患子、乌心石、台湾肖楠栽植造林,进行孔隙环境之生长适应比较。经整理伐2 a后之林分结构调查结果表明:林分整理伐虽可促进留存林木的生长,但林木易受风害;林分受光量因整理伐带宽及地形影响于日域间变化大,A区平均受光量高于B区,且B区于整理伐2 a后已渐回复林冠覆盖;A区更新苗木之存活率略高于B区,但无显著差异;无患子之存活率(87%以上)显著高于乌心石、台湾肖楠(约50%)。无患子及乌心石由于环境与生物为害,苗木死亡率变化随季节而有所变动,台湾肖楠则受初栽之苗木质量较差影响。各树种苗木之苗高及基径生长均以A区为佳,树种间以无患子苗高生长最快;以苗木健壮指数(高径比)表现,小孔隙之B区苗木形质均成细长形。2种林冠孔隙环境3树种苗木经栽植2 a之生长表现,小空隙之B区较不利于栽植苗木生长,建议整理伐带宽大于林分树高。未来进行带状之复层林营造时,行列整理伐带宽应大于原林分树高形成较大之林冠孔隙,较有利于栽植苗木更新成长;并建议采用优质大苗,但更新阶段之苗木易受环境及周遭野生动物啃食等危害,建议加强初期之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18.
<正>前言 制造胶合板是改善木材性能和节约木材、提高木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之一。胶合板工业目前所用的胶粘剂有两大类,即蛋白质胶粘剂和合成树脂胶粘剂。蛋白胶原料丰富、价格便宜,但其胶合强度较低,耐水、耐热和耐腐蚀性较差,不适用于室外。合成树脂胶主要有两种,即酚醛树脂和脲醛树脂胶粘剂,两者比较,酚醛树脂的耐水、耐热和耐老化性能较好,胶合强度也高,可制Ⅰ类胶合板,长期用于室外。但是,由于酚醛树脂的原料来源短缺,价格上涨以及能源耗费等原因,国外都在不断探讨研究天然胶粘剂。我省有丰富的植物性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大白菜(B. campestris ssp pekinensis.)种子的产量和质量,我们进行了两年地膜覆盖研究。结果表明:无论直播小株、育苗小株、老株那种采种方式,凡使用地膜覆盖的均比不覆盖的产量增加30%左右,质量也明显的提高;聚乙烯、聚氯乙烯都是良好的地而覆盖材料,在大白菜种子生产中可以取得相近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林冠对降雨雨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降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降雨动能是土壤侵蚀最重要的动力来源。降雨经过林冠层后,由于受到林冠的再分配作用,雨滴特性(雨滴大小、雨滴终点速度和雨滴动能)发生改变,进而改变林下土壤侵蚀特征。为探讨南方红壤区典型树种马尾松林冠对林下土壤侵蚀的影响机制,于2014年5—6月期间在福建长汀县观测了5场有代表性的天然降雨,采用滤纸色斑法对马尾松林内外的降雨雨滴同时进行观测,并汇总分析不同降雨条件下林内外的降雨雨谱,研究结果表明:1)与林外雨滴相比,林内雨滴数量增多,分布范围变大。林外雨滴数量为1 346个,林内雨滴数量为1 608个,比林外多19.5%;林外雨滴直径的大小分布范围是0.6~5.7 mm,林内雨滴直径的大小分布范围是0.4~6.1 mm。2)马尾松林下不同大小雨滴的分布呈双峰曲线,2个峰值对应的直径分别是1.5、3.6 mm,林外不同大小雨滴的分布呈单峰曲线,峰值对应的直径为1.8 mm,林内雨滴中数直径(3.2 mm)比林外(2.0 mm)高60.0%。3)雨滴直径(d)<2.0 mm时,林内外雨滴终点速度相似,d≥2.0 mm后,林内雨滴的终点速度开始低于林外,且二者间的差异随雨滴直径的增加由0.6%逐渐增加到2.0%。4)人工马尾松林是南方红壤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一种可行途径,降雨经林冠层后,受林冠截留和林冠高度的影响,降雨动能减少了21.8%。该研究可为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林下土壤侵蚀机理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