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立了一种用于烟草中游离氨基酸测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采用超声波水解、邻苯二甲醛/3-巯基丙酸作为衍生剂进行柱前衍生。色谱柱为依利特C18柱(4.6mm i.d. ×250mm,5μm),流动相A为18mmol/L的醋酸钠溶液(pH7.2)含体积分数为0.002%的三乙胺和0.3%的四氢呋喃,流动相B组成为:100mmol/L的醋酸钠溶液(pH7.2)-乙腈-甲醇(体积比为1:2:2),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40℃。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50nm,发射波长450nm。方法的回收率为95.3% ~100.7%,RSD为2.32%~9.24%(n=6)。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测定不同肥料配比生产的白肋烟烟叶中17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不论有机肥与无机肥怎样配比,天冬氨酸的含量与各氨基酸相比都是最高的;随着饼肥的加入,大部分氨基酸的含量是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 15%饼肥+85%无机肥与30%饼肥+70%无机肥配比时,大部分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接近,30%饼肥+70%无机肥配比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综合考虑,30%饼肥+70%无机肥配比时的烟叶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2.
显性核不育油菜圆叶纯合两型系Gd1AB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杂交、兄妹交和自交等育种手段,育成园叶显性纯合两型系Gd1AB。利用该两型系与花叶临保系进行全不育系制种,圆叶可作为苗期育性的指示性状,能有效地区别纯合两型系内可育株迟拔或漏拔而产生的杂株,从而提高全不育系的纯度。  相似文献   

3.
为构建表达鸡IL-18的重组禽痘病毒,将含痘病毒启动子IP2EP2驱动的鸡,IL-18基因插入到禽痘病毒转移载体pSY681中,获得重组转移载体pSY681/ChIL-18。将pSY681/ChIL-18转染已感染亲本禽痘病毒S-FPV-017株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使其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内与禽痘病毒基因组发生同源重组,产生表达鸡IL-18的重组禽痘病毒rFPV-ChIL-18。在含有X—gal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上进行蓝斑筛选后,对重组病毒rFPV-ChIL-18又进行了多次蚀斑克隆。以重组禽痘病毒DNA为模板,利用鸡IL-18基因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出1条约0.6kb的带。收集含鸡IL-18蛋白的细胞上清液进行MTT试验,表达的产物能明显提高鸡淋巴细胞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4.
麻花鸡副黏病毒ZH-1株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麻花鸡副黏病毒ZH-1株毒种接种于11日龄SPF鸡胚,收集48~96h死亡的鸡胚尿囊液.参考已发表的鸡源副黏病毒F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用以扩增麻花鸡副黏病毒ZH-1株F基因,预期扩增的F基因片段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通过RT-PCR扩增出麻花鸡副黏病毒ZH-1株F基因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纯化,得到F基因片段,经EcoR I和Sal I消化,将F基因克隆进入PCI-neo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Sa,挑选菌落,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Sal I和EcoR I双酶切及PCR鉴定,结果证明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I-neo-F构建成功,为下一步在哺乳动物细胞vero细胞中表达打下良好的基础.扩增的F基因测序后,与其他禽副黏病毒1型F基因进行系统发育树的分析比较,为阐明麻花鸡副黏病毒ZH-1株的遗传背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低温层积过程中圆齿野鸦椿种子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层积时间圆齿野鸦椿种子萌发及其生理生化变化情况的研究,得出种皮对圆齿野鸦椿种子萌发具有很强的机械障碍,仅通过低温层积不能完全解除种皮的机械障碍.低温层积配合60℃温水浸种能够有效解除休眠.同时通过实验发现,当采取播前温水处理打破种皮机械障碍时,以低温层积90~120 d为宜,层积时间过长会导致萌发率降低.通过实验,对低温层积不同时间的圆齿野鸦椿种子生理生化变化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层积时间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与G-6-PDH和6-PGDH联合酶活性波动上升,而淀粉含量波动下降.说明种子内含物质相互转化,逐步解除休眠,同时种子呼吸代谢中戊糖磷酸途径所占比重上升.POD活性先逐渐上升,在120 d后活性下降,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导致层积120 d后种子萌发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运用谷物冷却技术在处理夏季浅圆仓粮堆发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试验验证了谷物冷却机在夏季浅圆仓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鸡贫血病毒VP1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鸡贫血病毒Cux_1株基因组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通过PCR扩增出VP1基因。将扩增出的片段克隆到pGM_T载体上,通过测序分析证实该片段与鸡贫血病毒Cux_1株的VP1基因序列一致。然后将克隆化VP1基因亚克隆到PET_32a( )载体上并进行原核表达。SDS_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一个分子质量为70.4 kDa的重组蛋白获得了成功表达,并且鸡贫血病毒阳性血清能和重组蛋白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8.
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胚乳核DNA含量的变化同籽粒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双波长(550,488nm)显微分光光度法以测定籽粒发育时期不同Su2基因剂量(0-3)玉米杂交种(Mo17×B73)胚乳核的DNA含量。结果表明:单个胚乳核的DNA含量在授粉后第8天是3.0-4.6C,10天以后迅速上升,20-22天达到高峰,为48.9-63.9C,然后下降。年份间DNA含量差异显著(P≤0.05)。在籽粒发育过程中,胚乳核DNA含量与籽粒  相似文献   

9.
有机微量元素化学结构稳定、生物效价高,可提高鸡的抗病、抗应激能力,减少环境污染。介绍了5种有机微量元素铜、铁、锰、锌、硒的生物学功能及有机微量元素在鸡生产上的应用情况。有机微量元素在吸收利用率、对鸡的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改善等方面明显优于无机微量元素。但是由于微量元素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相对滞后的生产水平之间的矛盾,导致有机微量元素在生产应用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本研究为找到有机微量元素在鸡生产上的最佳用量,减少微量元素对鸡产品和环境的污染,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Toll样受体是参与机体天然免疫的一类模式分子,可以识别多种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快速启动有效的免疫应答,在机体的抗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深入探讨鸡Toll样受体的免疫功能,为禽类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试验通过RT-PCR技术克隆海兰褐鸡TLR15基因的全长阅读框,同时将其胞外区片段插入载体p ET32a并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优化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融合蛋白,并将融合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昆明鼠后制备多克隆抗体,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ch TLR15的组织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海兰褐鸡TLR15编码基因全长2 607 bp,编码868个氨基酸残基,其中胞外区1 962 bp,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72 ku;免疫小鼠可以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抗体效价为1∶10 000;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ch TLR15主要在脾脏中表达,在肝脏和肺部表达较少。研究结果可为禽类TLR15相关的免疫调节机制分析提供物质基础,也可为后续抗感染生物制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庄河大骨鸡ESR基因的多态性与产蛋性能相关联的分子遗传标记,为庄河大骨鸡的选育奠定理论基础。以庄河大骨鸡为试验材料,利用PCR-SSCP标记技术分析了ESR基因的5′侧翼序列。结果表明:ESR基因在庄河大骨鸡中存在3种基因型,即:CC型、CD型和DD型,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0.245、0.335、0.42,C基因和D基因频率为0.4125和0.5875;CC型的产蛋数、蛋料比显著高于其他2种基因型,差异显著(P<0.05),开产周龄、体重、产蛋高峰期和蛋重3种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ESR基因的CC型对鸡的产蛋性能有显著影响,但是否能作为庄河大骨鸡选育的重要理论依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鸡排泄物中金霉素残留的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建立抗生素药物残留的环境生态风险性评估提供方法,建立了鸡排泄物中金霉素残留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鸡排泄物经复合提取液均质提取后,调节溶液pH后,离心过滤,以ZORBAX SB-C18色谱柱作为固定相,用0.01 mol/L乙二酸、甲醇、乙腈按77∶11.5∶11.5体积比混合溶液为流动相,在375 nm波长状态下进行HPLC检测。金霉素浓度在0.1~10.0μg/mL之间,其标准曲线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2=0.999 8,在0.5~10.0 mg/kg浓度添加范围内,回收率71.46%~98.01%,日内变异系数0.89%~4.72%,日间变异系数1.94%~7.94%,检出限0.05 mg/kg。  相似文献   

13.
鸡粪堆腐过程中有机态氮形态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鸡粪堆腐过程中有机氮形态的变化及含量关系到堆肥的农业价值,研究其变化规律,是为生产高质量的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利用鸡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了堆腐试验,研究在堆腐过程中不同形态有机氮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堆腐过程中全氮,鸡粪先降低后增加,至堆腐结束下降了30.4%,玉米秸秆和玉米秸秆+鸡粪呈现增加的趋势,分别增加了4和2.4倍;THN/TN鸡粪先降低后增加,上升了7.9%,玉米秸秆和玉米秸秆+鸡粪呈下降的趋势,分别下降了40.56%和23.15%;AN/THN,鸡粪先增加后降低,下降了13.49%,玉米秸秆和玉米秸秆+鸡粪呈现缓慢上升,比开始增加了9.7和2.1倍;AAN/THN三处理在21d均达最低值,分别增加了1.5、5.1和4倍;ASN/THN,鸡粪下降了32.5%,玉米秸秆和玉米秸秆+鸡粪分别上升了5.4%和2.9%;HUN/THN,三处理均在21d达最高值,鸡粪上升了30.9%,玉米秸秆和玉米秸秆+鸡粪分别下降了46.2%和239%。由此得出鸡粪堆腐中添加秸秆能够提高全氮的含量减少氮的损失,增加AN/THN、AAN/THN、ASN/THN的值,降低HUN/THN的值,有机态氮的有效性增加。  相似文献   

14.
林甸鸡和大骨鸡微卫星DNA标记遗传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林甸鸡和大骨鸡的群体遗传结构,利用鸡基因组中5个微卫星标记,检测了林甸鸡和大骨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同时探讨了林甸鸡和大骨鸡在国内几个地方鸡种中的系统地位。结果表明,5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38个等位基因,其中ADL0146位点的等位基因数5个,为最少,而ADL0136和ADL0185两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9个,为最多;5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6个。林甸鸡群体内比大骨鸡群体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林甸鸡和大骨鸡与边鸡、日照麻鸡及寿光鸡之间有比较密切的亲缘关系;而林甸鸡和大骨鸡与鲁西斗鸡的亲缘关系均较远。总体而言,该系统聚类结果与7个鸡种的分化与选育历史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半胱胺(CS)对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500羽1日龄草杂雏鸡,随机分成五组,即:试验1组、2组、3组、4组和5组,每组100羽,半胱胺分别按0.5g/kg、1.0g/kg、1.5g/kg、2.0g/kg和0.0g/kg添加到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试验4组和试验5组的基础日粮中。试验期为60d。试验结果表明,饲喂添加CS 0.5g/kg、1.0g/kg、1.5g/kg日粮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雏鸡的日增重较对照组雏鸡高9.0%(p<0.05)、17.3%(p<0.05)和1.5%;饲喂添加CS 2.0g/kg日粮的实验4组雏鸡日增重较对照组雏鸡低(p<0.05);试验结果表明,添加CS 1.0g/kg日粮能显著提高雏鸡的生长性能。当CS添加量达到2.0g/kg日粮以上时会抑制雏鸡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核不育亚麻不育性与标记性状的遗传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H5A不育系的F、F2(地不育株与可育株姐妹交及可育株自交)兄妹交、回交后代的性状观察,发现上述各群体后代中,只出现了白花、白种皮不育株和蓝花、褐种皮可育途中亲本型,而未出现重组类型。证明了不育性与花色、种皮颜色表现出不是紧密连锁就是完全连锁或一因多效。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物制药业的迅速发展,转基因鸡已逐渐成为生物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为建立和优化逆转录病毒法制备转基因鸡技术平台,以pHIT-Myc3为载体,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标记基因,采用共转染法包装泛嗜性VSV-G假逆转录病毒,浓缩后分别体外侵染鸡胚胎成肌细胞和体内胚盘下腔接种新生种蛋并孵化出雏。分别抽提成肌细胞、孵化5d的全胚和新生雏鸡不同脏器的基因组DNA进行PCR鉴定分析,结果分别在细胞和5d全胚胎及新生雏鸡的胸腺和皮肤中检测到了标记基因EGFP的存在,表明逆转录病毒法成功制备出转基因鸡,同时转基因鸡技术平台中的方法技术条件也得到了有效优化,为转基因鸡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电子延伸序列,本试验克隆并分析了鸡Muslin基因。肌肉组织提取总RNA,利用设计的引物进行RT-PCR,PCR产物与pMD19-T连接后转化E.coliDH5α,检测阳性克隆并测序;克隆的Musclin基因与人、大鼠、小鼠同源性分别为74%,73%,70%,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58%,54%,50%,氨基酸序列含有"KKKR"结构和与小鼠ANP,BNP,CNP蛋白的同源性区域。试验成功克隆了鸡Musclin基因并注册GenBank(EF551041)。  相似文献   

19.
针对雏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复杂特性,从山西省部分地区采集疑似大肠杆菌病死亡的雏鸡病料,并进行细菌分离、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和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出37株大肠杆菌。通过血清型鉴定,有15株大肠杆菌鉴定为:O119、O60、O7、O88、O45、O10、O11、O2、O103、O81等10个血清型,其中O119和O88为优势血清型;其余菌株未鉴定出血清型。37株分离菌株的致病性试验表明:有35株为雏鸡致病性大肠杆菌;2株为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其血清型均为O10。研究结果为雏鸡大肠杆菌病的防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