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文鸿 《绿色科技》2015,(2):169-170
在杉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杉木采伐迹地上种植南酸枣,造林成活率为97%,3年保存率为94%,3年树高达6.2m,胸径达7.2cm,生长良好,无病虫害,南酸枣可作为杉木采伐迹地更新的速生树种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屏边县杉木采伐迹地秃杉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杉木采伐迹地秃杉造林试验表明,在杉木采伐迹地上种植秃杉,生长良好,且造林成活率为96%,保存率为(3年)94%,3年生树高达2.6m,胸径达5.2cm,没有病虫害,秃杉可作为杉木采伐迹地更新换代的骨干树种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实际造林工作中的应用,对杉木育苗、栽植、采伐更新、痛虫害的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探讨,以提高杉木的造林成活率和生产量,为造林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绩溪县扬溪林场主要以杉木林为主,经营方针是以培养杉木中径级用材林为主,现有杉木林面积909.1hm2。本场积极造林,加强幼林抚育,适时适度进行抚育间伐,合理采伐利用,及时更新造林,促进林木的速生丰产和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杉木采伐迹地秃杉造林试验表明,在杉木采伐迹地上种植秃杉,生长良好,且造林成活率为96%,保存率为(3年)94%,3年生树高达2.6m,胸径达5.2cm,没有病虫害,秃杉可作为杉木采伐迹地更新换代的骨干树种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杉木迹地更新造林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南山区的国有林场大多建于五十年代末或六十年代初,早期营造的杉木用材林已进行皆伐利用。因此杉木采伐迹地的更新造林将是营林上的一大课题。旌德县庙首林场于1983年进行杉木皆伐作业以来,便进行了不同更新造林方式的对比试验。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或在不同更新方式的林分中,选择立地条件相近地段。随机抽样设标准地调查。现将试验结果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杉木林采伐迹地在留养部分杉木萌条的同时,栽种毛竹形成杉竹混交林,比单一营造毛竹林节约造林成本,又可使采伐迹地提前恢复森林环境.皖南山区杉木商品林采伐迹地面积较大的地区,采用杉竹混交,迹地更新,在生产上是较为适用的营林方式.  相似文献   

8.
程长 《安徽林业科技》2009,(2):45-45,19
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杉木是主要的用材造林树种,随着林龄增长,部分杉木进入了主伐期,这些林分林木老化,生产力下降,急需更新采伐。上世纪,杉木采伐迹地更新树种主要以马尾松为主,经过十几年的培育,其林分生长不好,效益不佳。如何营造人工杉木二代林的问题是我们林业急于解决的课题。2001年,笔者对30公顷杉木采伐迹地,进行不同更新模型试验,并对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进行了定期测定比较。  相似文献   

9.
基于永新县七溪岭林场采伐迹地森林恢复的森林调查,从树高生长量和蓄积生长量两个方面分析选择不同树种造林的林地生产能力,总结同一树种连栽的生产能力低下和更换树种造林的效果显著,指出采伐迹地森林恢复树种选择对国有林场大面积经营森林的重要性以及树种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方军 《安徽林业》2010,(1):51-51
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用材树种之一,由于其萌生能力强,其采伐迹地更新时的树种选择成了当前林业生产上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杉木采伐迹地栽植南酸枣形成针阔混交林是戴公山林场在杉木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树种选择的实践中进行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针对胡家坪林场建场三十多年来,基本完成造林任务的同时,为解决林场粗放经营、林种、树种单一、林龄结构不合理、林分质量不高以及经济危困等问题,对林场进行了经营采伐试点工作。文中详述了经营采伐试点实施全过程和取得的经济效益,说明经营采伐是森林经营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开化县林场经26a的研究、推广杉木无性系造林,广泛开展杉木无性系的选育、杂交、再选育。经初选、中选、复选,从314个杉木无性系中,选育出增产80%以上的无性系10个。该项目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并列入科技部、国家林业局和浙江省推广项目。仅开化林场就已营造0.233万hm^2杉木无性系林。近两年来,开化林场采伐早期营造的314个杉木无性系混合林113.3hm^2,  相似文献   

13.
对采伐迹地炼山之我见何幸如(四川省合江县林业局)炼山整地造林,在南方各省(区)已有悠久历史,由于植被恢复缓慢,有的地方水土流失得不到控制而众说纷坛。但在林业生产上仍沿用至今,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国外的许多国家有造林前清理林场常用控制火烧(contro...  相似文献   

14.
杉木采伐迹地更新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是我国特有的优良用材树种,在林业现代化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国以后,全国杉木造林面积达449万公顷,其中一部分已进入或即将进入主伐阶段。但是,在杉木采伐迹地上重新营造杉木,不仅造林质量低,而且生长缓慢,更新成本较高,严重制约杉木速生丰产林的发展。因此,杉木采伐迹地更新,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我们从198年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六年的努力,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试验地概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杉木人工林采伐前、后及其采伐迹地造林后林地土壤调蓄水分功能的变化,揭示采伐地造林后,幼林对土壤蓄水功能的调节恢复作用.[方法]采用定位连续观测方法,在24年生杉木人工林伐前、伐后以及造林后1年、3年、5年、8年的样地内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室內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与伐前相比,杉木人工林采伐后1 m深土壤层毛管孔隙度提高了1.70%,非毛管孔隙度下降了4.95%;伐后1 m深土壤层最大持水力、最小持水力和毛管持水力比伐前分别提高了4.02%、2.67%和5.31%,但土壤贮水力下降14.30%;0~20,20~40 cm土层的初渗速率分别下降19.81%和16.95%,稳渗速率分别下降12.97%和14.49%;造林后林分对土壤调蓄水分功能的调节作用,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大,8年生幼林0~20,20~40 cm土层对土壤水分的初渗调控能力恢复到采伐前的62.50%和58.83%,稳渗的调控恢复到采伐前的62.22%和48.79%;若以伐后与伐前土壤的最大持水力、最小持水力和毛管持水力的差值为100%,8年生幼林其与伐前的差异只有16.90%,17.84%和23.20%.土壤贮水力恢复到采伐前33.34%的水平.[结论]杉木人工林的采伐导致土壤调蓄水分功能减弱,采伐迹地再造林能逐步改善林地土壤调蓄水分功能,而且随着幼林林龄增加调节功能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6.
杉木良种造林成本与效益对比分析龚毅红(四川省林木种苗站本文根据1996年全省林木良种基地普查报告中,洪雅林场、珙县恒丰、泸县林场三个杉木种子园普查材料1993年~1995年的数据,分析得出种子园种子直接生产成本为61.35元/kg,使用良种造林增加成...  相似文献   

17.
绩溪县扬溪林场主要以杉木林为主,经营方针是以培养杉木中径级用材林为主,现有杉木林面积909.1hm2。本场积极造林,加强幼林抚育,适时适度进行抚育间伐,合理采伐利用,及时更新造林,促进林木的速生丰产和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近十年累计完成造林1.2万亩,抚育中龄林8000亩。但近年来在森林经营上也遇到些问题,由于林种树种单一化,相当一部份杉木林  相似文献   

18.
哈巴河林场     
《新疆林业》2006,(3):F0003-F0004
哈巴河林场成立于1958年5月,1979年,随着阿尔泰山林业局成立,哈巴河林场林业工作步入正规化经营管理:有计划的实行木材限额采伐,建苗圃育苗,更新造林,是典型的“主伐型”森工企业。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总结出从树种选择、整地、造林、抚育、施肥到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可行的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技术,并提出9种可行的造林设计模式。对于干旱沙区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技术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根据调查研究和30多年的生产实践,我们认为在北亚热带南缘的太子山地区,在适合杉木生长的宜林地段,杉木采伐后仍然栽杉木。原不适宜杉木生长的土壤,第一代杉木长得不好的地段,杉木采伐后应改换其它树种。更新方式分为两种,一是大面积植苗造林,二是少数地区可以控制采用萌芽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