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瓜带有苦味,主要是因为黄瓜含有一种名叫"葫芦素C"的苦味物质.由于不同的黄瓜甚至同一条黄瓜不同部位葫芦素C含量差异较大,因而苦味轻重程度不同.大部分黄瓜葫芦素C含量极低,因而苦味不明显.但有的黄瓜品种葫芦素C含量较高,因而苦味较浓,并且这种苦味可以通过种子遗传给下一代.环境不适宜,温度偏低或过高,光照太弱,水分供应严重不足,均容易使黄瓜苦味加重.栽培管理不当,种植密度过大,群体光照不足,栽植后蹲苗过度,偏施氮肥,磷、钾肥不足,植株徒长,定植管理过程中黄瓜根系受损等,也会导致黄瓜出现苦味.生产中为了减少黄瓜苦味可采取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2.
苦瓜,葫芦科植物苦瓜的果实,原产亚洲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印度、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栽培历史久远,中国栽培历史约600年.苦瓜具有特殊的苦味,但仍然受到大众的喜爱,这不单纯因为它的口味特殊,还因为它具有一般蔬菜无法比拟的神奇作用.苦瓜虽苦,却从不会把苦味传给"别人",如用苦瓜烧鱼,鱼块绝不沾苦味,所以苦瓜又有"君子菜"的雅称.  相似文献   

3.
据专家介绍,黄瓜带有苦味,主要是因为黄瓜含有一种名叫"葫芦素C"的苦味物质。由于不同的黄瓜、甚至同一条黄瓜不同部位葫芦素C含量差异较大,因而苦味轻重程度不同。大部分黄瓜葫芦素C含量极低,因而苦味不明显。但有的黄瓜品种,葫芦素  相似文献   

4.
瓠瓜苦味栽培生理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瓠瓜苦味问题严重影响其品质和食用安全.本试验对引发瓠瓜苦味产生的各种栽培因子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初步明确了苦味发生与各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对瓠瓜全N含量影响最为明显.但相关性分析表明,瓠瓜苦味率跟全N含量的正相关性并不显著,却显著正相关于嫩瓜中N含量所占全株的比率,负相关于嫩叶中N含量所占全株的比率.推测瓠瓜生长发育过程中N代谢失调以及N在植株内分配失衡是导致瓠瓜苦味发生的主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β-葡萄糖苷酶对柑橘汁增香调控的最优酶解条件及香气成分的影响,本实验以黄岩蜜柑为材料,通过正交试验,采用二氯甲烷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联用技术,来确定最优酶解条件,并对柑橘汁酶解前后的香气物质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酶解处理的最优条件为温度40 ℃、加酶量10 U?mL-1、时间80 min。酶处理样品经GC-MS分析检测,共定性出49种香气成分,其中酶解后新增加28种香气物质,酯类(37.7%)、醇类(22.8%)和酸类(15.1%)为主体香气成分。通过聚类分析发现乙酸乙酯、环戊醇等香气物质对柑橘汁天然风味具有明显的贡献。酶解处理柑橘汁对增加香气物质,提高柑橘汁风味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酶凝和酸凝两种凝乳方式制作的牦牛乳硬质干酪成熟期间质量特性的差异.【方法】以牦牛乳为原料,制作酶凝和酸凝牦牛乳硬质干酪,对其感官品质、质构特性、理化特性以及苦味肽分子量分布进行比较.【结果】酶凝干酪出品率高于酸凝干酪,在成熟过程中质构特性各指标也优于酸凝干酪,而水分含量低于酸凝干酪;成熟90 d时,酸凝干酪感官品质达到最佳,具有均匀色泽、适宜乳香味和乳酸味,但其组织状态较差,总体感官评分低于酶凝干酪;在整个成熟期酸凝干酪苦味值低于酶凝干酪,成熟120 d时,酶凝与酸凝干酪苦味肽分子量范围分别在428~3 908 u和1 127~9 375 u之间,酸凝干酪苦味肽分子量范围大于酶凝干酪分子量范围;酶凝干酪苦味肽分子量在663~1 352 u时苦味值达到最大,酸凝干酪苦味肽分子量在2 249~3 564 u时苦味值最大.【结论】酸凝牦牛乳硬质干酪组织状态松散,质构欠佳,但色泽均匀,滋气味清淡,苦味值低;酶凝牦牛乳硬质干酪出品率高,水分含量较低,质构品质较好,但苦味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黄瓜苦味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遗传特性对黄瓜葫芦素产生的影响 黄瓜苦味的遗传受一对显性单基因所控制,与品种有关.现有黄瓜品种资源,可以分为易生苦味的、有时生苦味的、极少生苦味的和无苦味的四种.绝对没有苦味素的品种是不常见的.  相似文献   

8.
1.遗传特性对黄瓜葫芦素产生的影响 黄瓜苦味的遗传受一对显性单基因所控制,与品种有关.现有黄瓜品种资源,可以分为易生苦味的、有时生苦味的、极少生苦味的和无苦味的四种.绝对没有苦味素的品种是不常见的.  相似文献   

9.
信息荟萃     
《农村新技术》2013,(2):55-56
柑橘果汁生产线研制成功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条NFC柑橘自动剥皮榨汁成套生产线已由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研发分中心——杨凌红桑果食品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柑橘汁加工装备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研发已进入快车道。该生产线项目在柑橘汁加工工艺和设备制造方  相似文献   

10.
茶叶中AMP的苦味掩盖效果评价及其含量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茶叶内部可能存在的苦味抑制效应,采用定量感官分析法比较了蔗糖、D-葡萄糖酸钠、L-谷氨酸钠、乳酸锌和腺苷-5'-磷酸(AMP)对咖啡因、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茶汤的苦味掩盖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蔗糖(5 mmol·L-1)、葡萄糖酸钠(5 mmol·L-1)和谷氨酸钠(2 mmol·L-1)对苦味掩盖不明显,在高浓度下这3种物质的苦味掩盖效果明显,但对茶汤滋味的协调性产生不利影响.乳酸锌(0.5~1.5 mmol·L-1)和AMP(0.2~0.6 mmol·L-1)对苦味的掩盖作用均明显,但是乳酸锌即使在低浓度下涩感也较强,加重茶汤涩感;AMP是最为有效的苦味掩盖剂,可有效掩盖茶汤的苦味,且对茶汤滋味协调性没有明显影响.此外,还建立了茶叶中AMP的HPLC测定方法,1/15 mmol·L-1的磷酸盐缓冲体系(pH7.0,含5 mmol·L-1四丁基溴化铵,5%甲醇)为主要流动相,35℃条件下C18柱分离,254 nm测定AMP的方法.茶叶中AMP的含量(0.23~0.32 mg·g-1)尚未达到明显掩盖茶叶自身苦味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