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湖北潜江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内分离到1株致病菌,经过生理生化特征测定、16S rRNA序列分析和进化树构建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琼脂扩散法检测该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通过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发现,该菌株具有与肺炎克雷伯菌一致的生理生化特征,16 S rRNA测序和进化树分析发现该分离株与肺炎...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寻找引起鼋(Pelochelys bibroni)体表溃烂的致病因子。从北京地区自然患病的鼋体表分离到致病菌株YB0428,采用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确定该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同时采用琼脂扩散法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进行测定。菌株YB0428与Morganella morganii HX081027的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4%;结合形态特征与生理生化测定结果,该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氧化酶阴性;V-P试验反应阴性;柠檬酸盐试验阴性;吲哚阳性;脲酶阳性;鸟氨酸脱羧;不产生赖氨酸和精氨酸双水解酶。在37种抗菌类药物对该菌的抑菌试验中,奈替米星、羧苄西林、哌拉西林等10种药物的抑菌效果较好。确定该菌株在分类上属于摩氏摩根氏菌(Morganella morganii)。为进一步防治鼋细菌性病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5—6月死亡的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本试验从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L20190509),通过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序列分析和进化树进行鉴定,通过琼脂扩散法测定了该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进一步研究了抗菌药物与天然化合物的联合抑菌作用.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患病七彩神仙鱼进行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morganii)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七彩神仙鱼养殖过程中摩氏摩根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和科学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患病野生黑格尔七彩神仙鱼体表分离病原菌,然后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并采用纸片扩散法(K-B)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病野生黑格尔七彩神仙鱼分离获得一株优势菌株(DS2015),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生理生化测定结果与摩氏摩根菌的相似度达100%。菌株DS2015的16S rDNA序列1208 bp(GenBank收录号KR866070),由基于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可知,菌株DS2015与摩氏摩根菌聚为一簇,Bootstrap检验值为99;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结果也显示,菌株DS2015最具可能性为摩氏摩根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DS2015对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氯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对米诺环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G、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和呋喃唑酮等抗生素已产生耐药性。【结论】摩氏摩根菌可引起七彩神仙鱼身体发黑、皮肤大量分泌黏液及鳍条溃烂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引起死亡,生产中可选用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氯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等抗生素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5.
黄喉拟水龟一种慢性传染病的病原鉴定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发生慢性致死性传染病的黄喉拟水龟肝、肺分离到一革兰氏阴性的菌株,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为该病的病原菌.对该菌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检验分析,结果与报道的摩根氏菌一致.采用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该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为摩氏摩根氏菌摩根氏亚种(Morganella morganii ss morganii),可能性(PROB)为99 %,相似性(SIM)和位距(DIS)分别达0.742和3.90.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先锋必高度敏感,对氧氟沙星、恩诺沙星、阿米卡星中度敏感,对大多数药物存在耐药性.综合对该病病原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结果,确定该病原是摩根氏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先锋必对病龟进行治疗,病情得到控制,病龟一周内康复.  相似文献   

6.
从广西某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Cantor)养殖场发病的黄喉拟水龟的肝、肺分离到一致病性的菌株(HX081027),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为该病的病原菌。对该菌的形态、生理生化进行分析,试验结果与报道的摩氏摩根菌一致,表现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短杆菌,无荚膜及芽孢,葡萄糖产酸产气,接触酶、脲酶、苯丙氨酸脱氨酶和鸟氨酸脱羧酶阳性,氧化酶、脂酶、DNA酶和赖氨酸脱羧酶阴性,甲基红阳性,VP反应阴性,MR阳性等特征。采用扩增细菌16S rDNA的通用引物对该菌的16S rDNA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得到1条长度为1506bp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FJ858185)。以该菌16S rDNA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 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分离菌HX081027与摩氏摩根菌属内相关菌株的同源性在98.8%~99.6%,且在系统发育树上与来源于鱼类的M.morganiiJCM1672聚为一支,结合形态及生理生化特点将其确定为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  相似文献   

7.
黄喉拟水龟摩氏摩根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西某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Cantor)养殖场发病的黄喉拟水龟的肝、肺分离到一致病性的菌株(HX081027),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为该病的病原菌。对该菌的形态、生理生化进行分析,试验结果与报道的摩氏摩根菌一致,表现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短杆菌,无荚膜及芽孢,葡萄糖产酸产气,接触酶、脲酶、苯丙氨酸脱氨酶和鸟氨酸脱羧酶阳性,氧化酶、脂酶、DNA酶和赖氨酸脱羧酶阴性,甲基红阳性,VP反应阴性,MR阳性等特征。采用扩增细菌16S rDNA的通用引物对该菌的16S rDNA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得到1条长度为1506bp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FJ858185)。以该菌16S rDNA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 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分离菌HX081027与摩氏摩根菌属内相关菌株的同源性在98.8%~99.6%,且在系统发育树上与来源于鱼类的M.morganiiJCM1672聚为一支,结合形态及生理生化特点将其确定为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  相似文献   

8.
从病死的黄沙鳖分离出3株细菌,通过对菌株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研究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株分离菌均为乳球菌属的格氏乳球菌。对健康白兔和鳖的人工感染试验,表明所分离鉴定的格氏乳球菌对鳖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供试10种抗菌素中,对头孢哌酮等4种药物高敏,对恩诺沙星等4种药物中敏,对多粘霉素B等2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9.
广西斑点叉尾鮰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西2处网箱和2处池塘发病斑点叉尾鮰中分离到4株呈β溶血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经细菌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3株为钻鱼爱德华氏菌、1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通过PCR检测、PCR产物核苷酸序列测序及Blast比对,进一步确定3株为钻鱼爱德华氏菌、1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这4株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能引起斑点叉尾鮰发生爱德华氏菌病;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株分离菌株对氧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氟哌酸等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0.
养殖乌鳢内脏结节病的病原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患内脏结节病的四川眉山地区养殖乌鳢腹水和肝、脾、肾组织中分离并纯化培养、筛选出1株致病菌,经形态结构、染色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rRNA基因和特异性序列的PCR检测进行菌株的鉴定,并进行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发现,该分离株具有与诺卡氏菌Nocardia较一致的形态特征和相似的生化特性。16Sr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菌株与诺卡氏菌属的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较高,与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的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9%以上;诺卡氏菌的特异性引物N5F1/N5R1的PCR检测结果表明该菌为诺卡氏菌;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菌对四环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阿奇霉素、磺胺异噁唑和利福平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1.
从患病的克氏原鳌虾(Procambarus clarkii)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优势菌株AX1707。通过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试验、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和进化树构建等操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X1707为布氏柠檬酸杆菌(Citrobter braakii),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具有较强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恩诺沙星、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和多西环素敏感,对四环素和新霉素中度敏感,对红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丁香酚微乳(Eugenol microemulsion,Em)对鸽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临床分离耐药株的抗菌活性及与抗生素联合的作用效果.采用MALDI质谱分析法鉴定从病鸽分离的菌株类别,以ATCC29213为质控菌株,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Em和6种抗生素对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Em与6种抗生素联合作用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I),以平板计数法检测Em及其联合多西环素(doxycycline,DOX)对临床分离S.aureus耐药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自病鸽心脏的S.aureus(200113-J3-H1)为环丙沙星(CIP)、黏菌素(COL)、DOX和土霉素(OXY)的多重耐药菌株;Em对该菌的MIC为0.25%,与DOX、OXY、COL和CIP联合作用时均呈现协同作用(FICI=0.125~0.281),其中对DOX的增敏作用最明显,可使其MIC降低16倍;与ENR联合则表现为相加作用(FICI=0.561).此外,从病鸽肝脏分离的E.coli(200113-J2-L5)为四环素类DOX和OXY耐药菌株;沙门菌(200113-J1-H3)CIP、恩诺沙星(ENR)、卡那霉素(KAN)、COL、DOX和OXY的敏感株,Em对这两种菌的MIC均为0.031 25%.结论表明,Em对耐药菌和非耐药菌均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有望成为抗生素替代药物,且可显著增强S.aureus多重耐药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这为鸽场细菌性疾病的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银鼓鱼病原菌(海豚链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病濒死的银鼓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肾脏组织中分离到Yg1菌株,用该菌株对健康银鼓鱼进行人工感染,可使其致病,发病症状与自然病鱼症状一致,再分离菌株的各种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通过ATB系统和菌体常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指标测定以及16SrRNA测序分析等综合鉴定,Yg1菌株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药敏试验结果表明,Yg1菌株对恩诺沙星、土霉素、罗红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左氟沙星等抗生素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泥鳅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病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肝脏中分离得到优势菌NQ150728。对该菌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16S rRNA、gyrB序列分析对纯培养细菌进行鉴定。此外,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人工回感试验泥鳅患病症状同自然发病症状,证明其对泥鳅有致病性。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菌株NQ150728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16S rRNA、gyrB基因序列测定结果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也表明其为维氏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头孢曲松、利福平、恩诺沙星、四环素、氯霉素、头孢哌酮、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克拉霉素、氟罗沙星、头孢噻吩、多西环素、新霉素、头孢他啶、大观霉素、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头孢拉定、米诺环素、头孢氨苄、氨曲南、左氟沙星、甲氧嘧啶、甲氧胺嘧啶等24种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引起佛山市三水某水产种苗有限公司育种基地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noides)体表出血和溃烂的病原菌,并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及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从患病加州鲈的肝脏、脾脏和肾脏等组织中分离病原菌,经革兰氏染色和磷钨酸负染后,使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菌体形态及其染色特性;通过ATB Expression生化鉴定仪和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基于16S rRNA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经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和组织病理学观察进一步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及其对组织细胞的损伤,同时以K-B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药敏特性。【结果】从患病加州鲈肝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株(180803bj_jzl),为周鞭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Biolog微生物系统自动鉴定其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的可能性高达99.4%;基于16S rRNA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均显示,分离菌株180803bj_jzl与弗氏柠檬酸杆菌聚类为一支,与GenBank已公布弗氏柠檬酸杆菌参考菌株的16S rRNA序列相似性均在99.00%以上,gyrB基因序列相似性则在91.00%以上。人工回归感染7 d内的累积死亡率达60%,临床症状与自然发病加州鲈的症状基本相同;其肝脏组织中央静脉和肝窦有红细胞淤积,肝细胞质内有大量空泡,呈散在变性坏死;脾脏的白髓与红髓分界不清,脾窦和脾小血管内有嗜铁血红素中心;鳃小片上皮细胞与毛细血管分离,呈球拍状,部分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只残存少量鳃小片骨架。分离菌株180803bj_jzl对氟罗沙星、氧氟沙星、大观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等7种抗菌药物敏感,对多西环素、四环素、乙酰螺旋霉素、罗红霉素、头孢氨苄和阿莫西林等15种抗菌药物已产生耐药性。【结论】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可引起加州鲈体表出血和溃疡,且具有较强的毒力,致使肝脏、脾脏和鳃等组织病理损伤,实际生产中可选用新霉素和恩诺沙星等渔用抗菌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6.
金鱼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养殖场患病金鱼脾脏分离到1株优势菌株,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测试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氧化酶、接触酶阳性,生长无需NaCl。结合16SrR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树的分析结果,确定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veroni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18种抗菌类药物中,分离菌对氯霉素、氟苯尼考、头孢氨苄、利福平和新生霉素5种药物敏感,而对强力霉素等11种药物敏感度低。  相似文献   

17.
山瑞鳖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诊断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病山瑞鳖的肝脏、肺脏分离到1株细菌,对该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进行分析,初步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采用BioFosun-Ⅰ微生物鉴定系统对该菌进一步鉴定,结果显示为嗜水气单胞菌,可能性概率(PROB)为99%,相似性指数(SIM)和位距指数(DIS)分别为0.989和0.099。综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点及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结果,可将从发病山瑞鳖分离到的病原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嗜水气单胞菌是引起山瑞鳖发病的病原且具有高度致死性;药敏试验结果则表明,该菌对头孢哌酮、阿米卡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4种药物敏感;选用头孢哌酮和恩诺沙星对病鳖进行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和控制效果,为今后山瑞鳖养殖生产中更有效地防制由该菌引起的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