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从湖北潜江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内分离到1株致病菌,经过生理生化特征测定、16S rRNA序列分析和进化树构建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琼脂扩散法检测该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通过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发现,该菌株具有与肺炎克雷伯菌一致的生理生化特征,16 S rRNA测序和进化树分析发现该分离株与肺炎...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5—6月死亡的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本试验从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L20190509),通过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序列分析和进化树进行鉴定,通过琼脂扩散法测定了该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进一步研究了抗菌药物与天然化合物的联合抑菌作用.结...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寻找引起鼋(Pelochelys bibroni)体表溃烂的致病因子。从北京地区自然患病的鼋体表分离到致病菌株YB0428,采用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确定该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同时采用琼脂扩散法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进行测定。菌株YB0428与Morganella morganii HX081027的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4%;结合形态特征与生理生化测定结果,该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氧化酶阴性;V-P试验反应阴性;柠檬酸盐试验阴性;吲哚阳性;脲酶阳性;鸟氨酸脱羧;不产生赖氨酸和精氨酸双水解酶。在37种抗菌类药物对该菌的抑菌试验中,奈替米星、羧苄西林、哌拉西林等10种药物的抑菌效果较好。确定该菌株在分类上属于摩氏摩根氏菌(Morganella morganii)。为进一步防治鼋细菌性病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患病的克氏原鳌虾(Procambarus clarkii)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优势菌株AX1707。通过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试验、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和进化树构建等操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X1707为布氏柠檬酸杆菌(Citrobter braakii),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具有较强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恩诺沙星、氧氟沙星、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和多西环素敏感,对四环素和新霉素中度敏感,对红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  相似文献   

5.
分别用敌杀死0.002mg/L、0.001mg/L、0.0005mg/L、0.00025mg/L和0.0001mg/L对克氏原螯虾进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当敌杀死的浓度降至0.0001mg/L时,克氏原螯虾虽焦躁不安,但未引起死亡,16h后活动恢复正常,表明敌杀死对克氏原螯虾的安全浓度小于等于0.0001mg/L。  相似文献   

6.
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血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的血相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的血细胞均由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组成 ;其血细胞数量分别为 7.0 2× 10 6个 /ml和 1.6 5× 10 6个 /ml。 2种螯虾的血细胞大小与核质比均存在显著差异 ;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占血细胞总量的百分比在克氏原螯虾为 10 .2 1%、74 .4 1%和 15 .4 8% ,在红螯螯虾为 13.72 %、6 8.84 %和 17.5 4 %。  相似文献   

7.
克氏原螯虾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克氏原螯虾DNA为材料,对AFLP分析中的基因组酶切时间、选择性扩增中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Mg~(2+)浓度等3个因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基因组用EcoR I和MseI双酶切5h,选择性扩增的PCR反应体系中Mg~(2+)1.5 mmol/L是进行克氏原螯虾AFLP分析的最佳反应条件,能够得到丰富稳定的带纹.而预扩增产物稀释倍数对选择性扩增没有明显影响.该体系的构建为AFLP技术在克氏原螯虾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克氏原螯虾池塘高产养殖试验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于2007年在盱眙县河桥镇进行了克氏原螯虾池塘高产养殖试验。试验池面积为0.27hm2的小池15个,分别编号为1~15号;面积0.67hm2的中池2个,分别编号为16、17号;面积0.6hm2的中池1个,编号为18号(苗种繁育池)。总体池塘面积5.93hm2;全年共销售商品克氏原螯虾31807kg,平均规格26.9尾/kg,平均单产5964kg/hm2,最高单产8265kg/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分离并鉴定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致病的疑似病原,并筛选有效内服药物。共鉴定出8种细菌,分别为乙酰外杆菌、费氏柠檬酸杆菌、维氏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蜂房哈夫尼亚菌、拟态弧菌、鲁氏耶尔森菌。从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中分离的主要病原菌是柠檬酸菌属和气单胞菌属的成员,而不是弧菌。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对上述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克氏原螯虾养殖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孝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884-5885
阐述了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特性、经济价值及人工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1.
12.
对患病乌鳢(Channa argus)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乌鳢病害防控提供参考。从江西南昌某养殖场发病的乌鳢肝、肾、脾和溃烂肌肉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JX15,对JX15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并对JX15株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理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与gyrB[DNA促旋酶(gyrase)B亚基]基因序列分析表明,JX15株被鉴定为摩氏摩根菌。病理学和致病性试验显示,病鱼肝、肾、脾及溃烂皮肤肌肉等组织器官具有典型病理变化,人工感染的乌鳢出现与自然发病类似症状,且从发病乌鳢体内分离到与菌株JX15一致的菌株,可以断定菌株JX15是本次乌鳢发病的病原菌,其LD50为3.4×105 cfu·g-1。JX15株对氟苯尼考、诺氟沙星及头孢噻肟等7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呋喃唑酮、氯霉素、卡那霉素及链霉素4种药物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苯唑西林及青霉素等11种药物耐药。本研究证明了江西南昌某养殖场的乌鳢溃烂病是由摩氏摩根菌感染所引起的,可选用氟苯尼考、头孢噻肟、新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6种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患病七彩神仙鱼进行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morganii)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七彩神仙鱼养殖过程中摩氏摩根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和科学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患病野生黑格尔七彩神仙鱼体表分离病原菌,然后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并采用纸片扩散法(K-B)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病野生黑格尔七彩神仙鱼分离获得一株优势菌株(DS2015),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生理生化测定结果与摩氏摩根菌的相似度达100%。菌株DS2015的16S rDNA序列1208 bp(GenBank收录号KR866070),由基于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可知,菌株DS2015与摩氏摩根菌聚为一簇,Bootstrap检验值为99;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结果也显示,菌株DS2015最具可能性为摩氏摩根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DS2015对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氯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对米诺环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G、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和呋喃唑酮等抗生素已产生耐药性。【结论】摩氏摩根菌可引起七彩神仙鱼身体发黑、皮肤大量分泌黏液及鳍条溃烂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引起死亡,生产中可选用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氯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等抗生素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4.
对克氏原螯虾的食性和摄食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能适应多种生境,其食物组成随栖息地食物丰度而发生改变,丰度高的食物是其主要摄食来源;克氏原螯虾摄食活动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晚间摄食活动明显多于白天,其摄食量在早6:00达到最高,晚18:00最低.  相似文献   

15.
以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壳为原料,分别采用HCl溶液和NaOH溶液处理脱除小龙虾壳中的矿物质和蛋白质,提取甲壳素,用NaOH溶液处理甲壳素脱乙酰基制备壳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甲壳素提取过程中的HCl溶液浓度及浸泡时间、NaOH溶液浓度及处理时间,并采用正交设计考察NaOH溶液质量分数、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的甲壳素提取工艺条件为,在室温下用1.0 mol/L的HCl溶液浸泡24 h后倾去酸液,水洗至中性,然后在90~100℃用2.0 mol/L的NaOH溶液处理4h,甲壳素提取率为16.52%.壳聚糖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溶液质量分数50%、温度90℃、保温时间3h.干燥后的壳聚糖水分含量为3.21%,灰分为0.89%~1.00%,脱乙酰度为75.3%,黏度为18.7 mPa·s.  相似文献   

16.
从患病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a体表病灶上分离到一株优势菌,经分离纯化培养制成细菌悬液,分别以腹腔注射和浸泡两种方式感染草鱼。结果表明:该菌株能感染草鱼,且具较强毒力,腹腔注射0.2mL该菌液(3×109cfu/mL),可导致受试草鱼100%死亡;创伤浸泡感染(3×108cfu/mL),死亡率也达100%,受感染鱼出现与自然感染相似的类似赤皮病症状。对该病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主要理化特性分析,初步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 onas aeruginosa。进一步对该菌进行分子鉴定,共选用16S rRNA、RNA聚合酶β亚单位(rpoB)和促旋酶亚单位蛋白(gyrB)3个基因进行鉴定分析。序列克隆与BLAST分析结果显示,这3个基因均与GenBank上登录的铜绿假单胞菌的相应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16S rRNA、rpoB和gyrB基因与已知铜绿假单胞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在99%、98%和93%以上。综合生理生化与分子鉴定结果,可判定所分离的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阿米卡星、菌必治、氟哌酸和妥布霉素等11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链霉素和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罗红霉素、红霉素、四环素、苯唑青霉素、新霉素和头孢氨苄等16种药物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从患病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a体表病灶上分离到一株优势菌,经分离纯化培养制成细菌悬液,分别以腹腔注射和浸泡两种方式感染草鱼。结果表明:该菌株能感染草鱼,且具较强毒力,腹腔注射0.2mL该菌液(3×109cfu/mL),可导致受试草鱼100%死亡;创伤浸泡感染(3×108cfu/mL),死亡率也达100%,受感染鱼出现与自然感染相似的类似赤皮病症状。对该病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主要理化特性分析,初步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 onas aeruginosa。进一步对该菌进行分子鉴定,共选用16S rRNA、RNA聚合酶β亚单位(rpoB)和促旋酶亚单位蛋白(gyrB)3个基因进行鉴定分析。序列克隆与BLAST分析结果显示,这3个基因均与GenBank上登录的铜绿假单胞菌的相应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16S rRNA、rpoB和gyrB基因与已知铜绿假单胞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在99%、98%和93%以上。综合生理生化与分子鉴定结果,可判定所分离的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阿米卡星、菌必治、氟哌酸和妥布霉素等11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链霉素和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罗红霉素、红霉素、四环素、苯唑青霉素、新霉素和头孢氨苄等16种药物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