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芦笋,又名石刁柏,属多年生植物,芦笋不经培土长出土面的绿色嫩茎,称绿芦笋。绿芦笋营养丰富,富含很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并且香脆鲜嫩、口感纯正,是一种高档的营养保健蔬菜。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对鲜芦笋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很多菜农对栽培技术和贮藏保鲜技  相似文献   

2.
芦笋,又名石刁柏,属多年生作物,其不经培土长出土面的绿色嫩茎,称绿芦笋,可供鲜食。绿芦笋香脆鲜嫩,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纤维柔软可口,有独特的芳香风味,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是一种高档的营养保健蔬菜,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对鲜芦笋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环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芦笋,又名石刁柏,属多年生植物,芦笋不经培土长出土面的绿色嫩茎,称绿芦笋。绿芦笋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并且香脆鲜嫩、口感纯正,是一种高档的营养保健蔬菜。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对鲜芦笋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很多菜农对栽培技术掌握的不够全面,导致绿芦笋农药残留量超标严重,贮藏过程中芦笋失水严重,纤维老化,降低了品质,减少了经济效益。因此,正确掌握无公害绿芦笋的生产栽培技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芦笋,又名石刁柏,属多年生作物,其不经培土长出土面的绿色嫩茎,称绿芦笋,可供鲜食.绿芦笋香脆鲜嫩,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纤维柔软可口,有独特的芳香风味,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是一种高档的营养保健蔬菜,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对鲜芦笋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环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绿芦笋香脆鲜嫩,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纤维柔软可口,有独特的芳香风味,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是一种高档的营养保健蔬菜.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对鲜芦笋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绿芦笋嫩茎含水量较高,呼吸作用强,采收后存放1~2天笋体就会失水萎蔫、颜色变浅、纤维老化,严重的甚至开始腐烂.  相似文献   

6.
绿芦笋的保鲜加工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笋 ,又名石刁柏 ,属多年生作物 ,其不经培土长出土面的绿色嫩茎 ,称绿芦笋 ,可供鲜食。绿芦笋香脆鲜嫩 ,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 ,纤维柔软可口 ,有独特的芳香风味 ,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是一种高档的营养保健蔬菜 ,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对鲜芦笋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由于绿芦笋嫩茎含水量较高 ,呼吸作用强 ,采收后的绿芦笋存放 1~ 2d后 ,纤维老化 ,颜色变浅 ,笋体萎蔫、失水严重 ,甚至开始腐烂 ,不耐贮藏 ,因而给绿芦笋的出口鲜销带来了许多困难。为保证出口芦笋的质量 ,必须提高加工质量。现…  相似文献   

7.
芦笋学名石刁柏,其嫩茎鲜美芳香,味微苦,富含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长期食用具有防癌、抗癌、抑制高血压的作用,对心脏病也有一定疗效。经培土软化采收的嫩茎叫白芦笋,不培土嫩茎见光后采收的是绿芦笋。白芦笋色泽洁白,光直无斑;绿芦笋青绿色浓,条型匀称,粗细适中,口味清爽质脆,目前国内外市场畅销不衰。种植芦笋市场前景好,效益高,是农民致富的好途径。我们于2003年引进芦笋杂交新品种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不同区域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保护地、川水和高寒阴湿地区均可种植,一般产量在12000kg/hm^2以上,产值在60000元/hm^2以上。同时也总结出了配套的芦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无公害绿芦笋生产栽培及贮藏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又名石刁柏,属多年生植物。芦笋不经培土长出土面的绿色嫩茎,称绿芦笋。绿芦笋营养丰富,富含很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并且香脆鲜嫩、口感纯正,是一种高档的营养保健蔬菜。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对鲜芦笋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很多菜农对栽培技术和贮藏保鲜技术掌握的不够全面,导致绿芦笋农药残留量超标严重,贮藏过程中芦笋失水严重,纤维老化,降低了品质,影响了口感,减少了经济效益。因此正确掌握无公害绿芦笋的生产栽培及贮藏加工技术也越来越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9.
芦笋,属多年生作物,其不经培土生长出土面的绿色嫩茎称为绿芦笋,可供鲜食,是一种高档的营养保健蔬菜,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对鲜芦笋需求量目益增加,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由于绿芦笋含水量高,存放1~2天后,纤维老化,颜色变浅,笋体萎蔫,失水严重,甚至腐烂,不耐贮藏,给绿笋鲜销带来许多困难。因此,绿芦笋加工贮藏、保鲜、运输技术的提高,直接关系到绿芦笋的质量和效益。现将其保鲜加工工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芦笋学名“石刁柏”,又名“龙须菜”。经培土软化栽培后采收的嫩茎叫自芦笋,色泽洁白,光直无斑。不培土的嫩茎是绿芦笋.笋体青绿色,条型匀称,粗细适中.口感清爽质脆。芦笋在国际市场上畅销不衰,国内市场早已启动。实践证明,种植芦笋市场前景好、效益高,是农民致富的好途径。我市自1978年引种以来,近几年栽培面积为5.5~6.6公顷,尚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而且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速生栽培当年单产(每667平方米的产量,下同)150千克,次年500千克,第3年为2000~3000千克,最高者达4500千  相似文献   

11.
芦笋速冻以绿芦笋为主,速冻芦笋同罐头相比,营养丰富,风味好,且加工工艺简单,费用低,出口价比芦笋罐头高20%以上。随着国际市场对速冻芦笋的需求不断增加。近几年我国速冻芦笋的出口量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12.
芦笋又名石刁柏,属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不经培土长出土面的嫩茎见光后呈绿色,称绿芦笋,主要供鲜食。绿芦笋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钙、铁和多种维生素,并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及独特的抗癌、防癌作用,已成为深受人们欢迎的新型保健蔬菜,国际市场需求量很大。同时绿芦笋易于栽培,便于管理,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见效快、成本低、  相似文献   

13.
芦笋,又名石刁柏,属多年生作物,其不经培土长出土面的绿色嫩茎,称绿芦笋,可供鲜食。绿芦笋香脆鲜嫩,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纤维柔软可口,有独特的芳香风味,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是一种高档的营养保健蔬菜,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对鲜芦笋的需  相似文献   

14.
芦笋学名石刁柏,是百合科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它的嫩茎质地细腻、纤维柔软、有独特的芳香味,因其味美质优,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以人工培植后所采集的鲜绿嫩茎为食的称之绿芦笋。黑龙江省桦南县于2002年开始栽培芦笋,由于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到2006年发展到  相似文献   

15.
芦笋,又名石刁柏,属多年生作物,其不经培土长出土面的绿色嫩茎,称绿芦笋,可供鲜食。绿芦笋香脆鲜嫩,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纤维柔软可口,有独特的芳香风味,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是一种高档的营养保健蔬菜,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对鲜芦笋的需求量日益增  相似文献   

16.
绿芦笋具有极高的营养和医疗保健价值,在国际市场十分畅销。近年来,中国绿芦笋栽培发展很快,但栽培技术尚有待提高。从品种、育苗技术、田间管理、设施栽培、病虫害防治、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等方面综述了中国绿芦笋的栽培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通过无公害标准化栽培,实现高产、优质和高效益,是中国绿芦笋生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农村实用技术》2007,(3):33-34
芦笋嫩茎质地细腻,纤维柔软可口,有独特的芳香风味,是一种高档的营养保健蔬菜,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近年国际国内市场对鲜芦笋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市场前景广阔.由于芦笋嫩茎含水量较高,呼吸作用强,采收后不耐贮藏,因而给芦笋的鲜销和速冻带来了许多困难.芦笋存放1~2天后,纤维老化,颜色变浅,笋体萎蔫、失水严重,甚至开始腐烂.因此,芦笋贮藏、保鲜、运输技术的提高,直接关系到芦笋的质量和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现将其保鲜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鲜芦笋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绿芦笋嫩,水份含量高,易失水老化,给鲜销带来许多困难。改进芦笋的采收、保鲜技术是提高芦笋加工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现将绿芦笋的初加工及保鲜技术介绍如下。1.采收及质量要求鲜销芦笋是利用其嫩基,一般初加工长度为21~24厘米,采收长度为27~30厘米。采收时间一般宜在上午9时以前。采收后应剔除病笋、畸形笋、散头笋  相似文献   

19.
速冻芦笋的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速冻以绿芦笋为主,速冻芦笋同罐头相比,营养丰富,风味好,且加工工艺简单,费用低,出口价比芦笋罐头高20%以上。随着国际市场对速冻芦笋的需求不断增加,近几年我国速冻芦笋的出口量迅速上升。 1.速冻芦笋的加工工艺 速冻芦笋的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挑选→整理→清水冲洗→切割→漂烫→冷却→装袋→速冻→  相似文献   

20.
芦笋学名"石刁柏",其嫩茎是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的高档蔬菜,在我国作为多年生蔬菜栽培,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特别是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高效农业的发展,芦笋生产已成为种植业中商品率高、见效快、经济效益好的一个优势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选用良种宜选用萌芽早,生长速度快,嫩茎粗细均匀,头部鳞片紧密不易散头,色泽浓绿,商品率高,属矮化性,抗病、抗倒伏,绿白笋兼用品种。常用的品种有:阿波罗、紫色激情、特来密、阿特拉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