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老化前后湿干处理对番茄及菜花种子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谷建田  孔祥辉 《种子》1992,9(3):13-18
本文以番茄种子(“中杂4号”,“中蔬6号”)和菜花种子(“荷兰雪球”“法国雪球”)为材料,进行湿干处理。结果显示,处理的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发芽率比对照稍有提高,而幼苗生长速度则明显加快,在人工及自然老化条件下,劣变前、后湿干处理以及劣变前后2次处理均能提高或维持种子活力,表现在发芽率,平均苗长,活力指数和贮藏物质转化效率几项指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的。浸泡液电导率的降低,表明湿干处理有利于种子细胞膜系统的修复。结果还显示,2次处理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阐明黑腐病对苗期花椰菜的根系形态和生理的影响,对建立花椰菜抗黑腐病根系育种新途径提供依据,利用黑腐病菌感染花椰菜抗病品种雪峰的叶片后,研究植株根系发生的一系列形态和生理变化。结果表明,接种7天后的植株根长、根干重、地上部干重、根系活力比接种后2天的显著增加。接种处理的植株根长、根干重和地上部干重明显比未接种对照(CK)低,但是接种幼苗的根系活力比未接种对照的根系活力高。接种3天后,接种处理的根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一直显著高于未接种对照;接种后0~4天,接种处理的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低于未接种对照,但到接种后5~7天,接种处理的根系SOD活性又高于未接种对照;根系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脱落酸(ABA)含量在植株接种后都显著高于未接种对照。但是,黑腐病病原菌没有提高根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上结果说明,黑腐病菌引起了花椰菜幼苗根部一系列形态变化,并通过诱导植株根系中防御酶活性和调控内源激素等抵御病原菌的进一步侵染。  相似文献   

3.
烯效唑包衣处理对花椰菜种子活力和幼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栋栋  宋文坚  熊自立  杨杰  胡晋 《种子》2005,24(4):65-67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烯效唑包衣处理对花椰菜种子发芽、幼苗素质、POD和CAT酶活性、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烯效唑包衣花椰菜种子会延缓其出苗,延长其平均发芽时间,降低种子的发芽率,但适宜浓度的烯效唑包衣能有效地降低苗高、促进根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提高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和根系活力、增加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有利于壮苗的培育.在本试验所用的几种不同浓度的烯效唑种衣剂中,2号种衣剂是比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和评价新型消毒剂在植物表面灭菌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比较过碳酸钠、次氯酸钠、升汞3种灭菌剂对烟草种子的表面灭菌效果,及对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烟草种子分别用4.0%过碳酸钠水溶液(活性氧含量≥0.54%)处理20~40 min后直接接种于MS培养基中;33.3%次氯酸钠溶液(活性氯含量≥1.65 %)处理10 min或0.1%升汞水溶液灭菌4 min,无菌水清洗5次后接种于MS培养基中。3种方法灭菌效果相当,无污染,并且90 %的种子能萌发。过碳酸钠和次氯酸钠处理后种子萌发快、植株生长良好,且过碳酸钠灭菌组的植株生长略优;而升汞则延缓种子萌发并抑制植株生长。此外,因过碳酸钠灭菌后无需清洗,显示了其作为种子表面灭菌剂的极大优势。本研究建立了烟草种子表面灭菌的新方法,同时为其他植物的种子及外植体表面灭菌提供了参考,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几种药剂浸种对瓠瓜种子发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本研究以瓠瓜(LasenariasicerariaStandL.var.clavatamakino)种子为试材,研究了乙烯利(100×10-6、150×10-5)、赤霉素(20×10-6、40×10-6)、油菜素内酯(1:4000、1:6000)对瓠瓜种子发芽力的影响,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实验结果表明:乙烯利、赤霉素浸种能显著提高瓠瓜种子的发芽率,20×10-6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能显著提高瓠瓜种子的发芽势。综合本实验结果,20×10-6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对提高瓠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处理。油菜素内酯对瓠瓜种子发芽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6份甘蓝种子:庆丰(2009)、庆丰(2011)、中甘11(2009)、中甘11(2011)、中甘17(2009)和早红(2010)为材料,通过种子的物理特性(种子直径、单粒重、RGB 值、灰度值、比重等)、吸水特性与种子活力之间的比较分析,以确定甘蓝种子适宜的精选指标,研究结果对于生产实践中提高甘蓝种子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最终结论是:针对不同种子,建议先测定种子相关的物理特性,通过分析确定适宜的精选指标,以获得最佳精选效果。通过优化后的参数对甘蓝种子进行精选,可将甘蓝种子的发芽率提高4%~18%。  相似文献   

7.
孙庆圣  原程  张玉先 《作物杂志》2022,38(4):132-212
为明确减施氮肥与接种根瘤菌对黑大豆植株形态、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量以及产量的影响,选用黑龙江省嫩江市主栽农家品种青仁乌1号为试验材料,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设置3个氮肥施用量,分别为当地氮肥施用量(100%)、当地氮肥施用量一半(50%)和不施用氮肥(0);每个氮肥施用量分别设置接种与不接种根瘤菌处理,100%施氮量+不接种根瘤菌为对照(CK)。结果表明,减施氮肥显著增加黑大豆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接种根瘤菌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光合能力、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其中减施50%氮肥并接种根瘤菌增产效果最好,与CK处理相比增产7.77%。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抗冷性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黄瓜(津春4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浸种,时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抗冷性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浓度的壳聚糖溶液浸种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提高黄瓜幼苗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降低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对幼苗脯氨酸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其中以0.3%壳聚糖溶液浸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尤其是种子管理机构认真贯彻执行种子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和销售未审品种等违法行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个别地方种子市场还比较混乱,假劣种子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生产、经营未审定品种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因此,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意见的实施意见》(黑政办发【2007】2号)的要求,进一步严格种子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种子发芽试验来评价了英围2003年推荐小麦品种对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nwrum)、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nm)、雪霉镰孢菌(Microdochium nivale varmajus)、燕麦镰孢菌(F.avenaceum)以及早熟禾镰孢菌(F.poae)的抗性,并且采用雪霉镰孢菌和英国推荐的镰孢菌穗瘟病(FHB)抗性标准来阐明了种子发芽时的抗性与以前公布的离体叶片抗性数据间的关系。除了早熟禾镰孢菌菌种以外,用全部真菌种接种后发现了显著的品种差异。用早熟禾镰孢菌种接种后,种子发芽%与对照比较,下降程度小。  相似文献   

11.
不同引发剂对老化粳稻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引发对老化粳稻种子萌发的影响,发掘老化粳稻种子再利用的方法。用自然老化3年的5个粳稻品种‘晚洋稻’、‘红芒沙粳’、‘345号’、‘C堡’和‘秀水79’为实验材料,分别以壳聚糖、砂和PEG为引发剂对种子进行引发处理,测定引发前后种子活力和生理特性相关指标。引发处理能改善老化粳稻种子生物膜的透性,降低老化粳稻种子细胞内物质的外渗;显著提高老化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POD酶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不同引发剂引发效果差异显著,3种引发剂中壳聚糖的引发效果最好,其次为砂。壳聚糖和砂引发老化粳稻种子能提高种子活力,促进萌发。  相似文献   

12.
不同瓜龄、后熟期对西葫芦采种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葫芦木同瓜龄和后熟期对种子质量均有影响。在30~60d,瓜龄越长,种子的千粒重、单瓜产种量、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越高;延长种瓜后熟期能明显地改善种子质量;在后熟期0~30d,随着后熟期的延长,种子的质量明显提高。瓜龄为40d,后熟期为10d的西葫芦种子,接近正常的种子质量标准,可作为生产上采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种衣剂副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种衣剂在中国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它的应用对于防治苗期病虫害、促进作物生长、增加农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但在生产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各种作物种衣剂的副作用现状,例如种衣剂普遍抑制作物生长,影响种子出芽率,造成苗弱、抗逆性差,且污染环境、影响粮食品质等。提出运用新型高分子材料对种衣剂的成膜剂加以改进,同时利用生物技术对种衣剂副作用进行防控。分析表明拌种的同时加入促生长助剂或生物材料聚谷氨酸,能有效提高作物发芽率,促进成苗,提高农作物潜能,能很好地控制和降低种衣剂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长调节剂拌种对小麦幼苗生长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易媛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3):67-73
为了研究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苗期生长的调节效应,通过盆栽条件下3种生长调节剂5个剂量拌种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生长调节剂适宜的施用剂量。结果表明:多效唑、种衣剂、拌种剂进行小麦拌种均能提高种子胚乳消耗初始速率,加快种子胚乳消耗转化,促进种子萌发,有降低发芽势、提高发芽率效应,达到早出苗的效果。多效唑拌种对麦苗有加快生育进程、缩短叶片长度、降低苗高、增加叶片宽度、促进分蘖、增加干物质积累等效应,有利于达到壮苗效果,拌种浓度以1~1.5 g/kg为宜。种衣剂、拌种剂拌种对麦苗有加快叶龄进程、增加分蘖、增加干物质积累等效应,有利于促进麦苗生长,形成壮苗,拌种浓度分别以8~10 g/kg、1.5~2 g/kg为宜。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为了提高樱桃番茄采种产量和质量,降低杂交一代种子的生产成本。以不同成熟度果实直接剖果取种和其后熟处理收获的F1种子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果实成熟度和后熟处理对樱桃番茄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种果半熟期采后经室内后熟至完熟的处理最佳。种子千粒重、活力和对后代生长发育的影响与完熟期采果制种的质量相当,而制种产量提高了12.1%。  相似文献   

16.
大豆种子劣变与提高种子发芽率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0-1992年间分别选用不同地理来源,在熟期、百粒重等方面有一定差异的春大豆品种共18个在长沙春、秋两季播种研究种子劣变及其影响因素,采用不同贮存条件和方法及渗调技术研究,贮藏效果和寻求提高大豆种子发芽率的方法。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劣变品种间、不同播季间存在显著差异,收获前种子劣变在整个种子劣变中起主导作用,高温高湿气候是主要原因。收获后种子劣变主要为高温高湿加速生理生化变化所致,低温干燥贮藏能延缓种子劣变,改进贮存方法也可减轻劣变。种子自然回潮、聚乙二醇处理及固体渗调处理均显著提高大豆种子发芽率,其中,回潮6—7天和固体渗调技术可大面积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杂交授粉方式对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结实率,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方法,研究不同杂交授粉方式对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与大刍草杂交,因受体材料(母本)基因型不同,以及采用不同的杂交授粉方式,杂交结实率会有明显差异。重复授粉、剪短雌穗顶部苞叶及花丝、喷施赤霉素等处理后授粉均极显著提高玉米与大刍草杂交结实率,且前2种处理杂交结实率显著高于后一种处理。因此,要提高玉米与大刍草杂交选育的饲草玉米制种产量,除注重对母本基因型选择外,还应采用重复授粉、剪短雌穗顶部苞叶及花丝后授粉等方式。  相似文献   

18.
油菜种子千粒重与幼苗干重相关性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晓荭  李广 《种子》2002,(1):34-34,36
通过对油菜千粒重与幼苗干重相关性分析试验,表明油菜种子在活力检测中,以千粒重的大小和发芽率高低可间接推算活力指数,在油菜选育,生产,经营中注重发芽率的同时选择千粒重高的种子,是提高种子活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水分逆境下PEG诱导引发种子对糯玉米芽苗的生理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种子引发技术在不同土壤水分逆境条件下对糯玉米的出苗和幼苗生理调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EG诱导引发种子技术可拓宽糯玉米种子对水分逆境的适应范围,显著提高水分逆境下种子的发芽率和种子活力指数,并增强幼苗的根系活力,根尖更为明显。种子引发可增强幼苗抗氧化系统中APX、CAT、POD和SOD活性,尤其是APX和CAT变化更为活跃;另外,种子引发可改善游离氨基酸、还原糖、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渗透调节物质,较未引发处理减少膜质过氧化。PEG引发种子技术是应对土壤水分逆境下糯玉米种子发芽受阻和出苗困难的有效措施,可提高种子对水分逆境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20.
I. Ofori 《Euphytica》1996,91(1):103-107
Summary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components of seed yield upon seed yield and those of leaf number and leaf size upon components of seed yield were examined using path analysis, in bambara groundnut germplasm from Ghana. The number of pods per plant and 100-seed weight had direct positive effects on seed yield, but the two trait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The number of pods per plant gave the best indication of seed yield status. The number of leaves was more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seed yield in the bunch types, but leaf size was rather more important in the spreading types. Seed size is genetically determined and the genes for seed size may have pleiotropic effects on leaf size. The genes for seed size may also be linked to genes for leaf size. Selection for varieties with high and stable number of pods per plant should improve production level of bambara groundn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