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马尾松与固氮树种、非固氮阔叶树种混交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与固氮树种、非固氮树种混交后,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坚实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提高土壤毛管孔隙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说明马尾松与其他树种混交能够改善土壤的持水性,减轻植物生长的土壤坚实(容重)胁迫、改善土壤的氮素供应;固氮树种在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全N、水解N和速效K供应方面的作用大于非固氮树种。  相似文献   

2.
土壤有机质与氮素供应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的氮素供应状况,对林木生长至关重要,该文就土壤有机质与氮素供应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和速效氮的含量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紧密的正相关关系。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土壤氮素供应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昆明市近郊的昆明西山林场为试验地,构建云南松-旱冬瓜-麻栎、云南松-旱冬瓜-滇青冈、云南松-滇青冈-麻栎三种混交模式,并以云南松、旱冬瓜、麻栎和滇青冈纯林作为对照,跟踪调查混交试验下各树种幼树生长情况及土壤养分元素变化情况。研究表明:(1)在不同混交模式下各树种生长表现不一,且生长差异多不显著。(2)云南松纯林的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全磷、全钾呈现减小的趋势,而对阔叶树种纯林及含阔叶树种的混交模式而言,尤其是落叶树种的混交模式及落叶树种纯林而言,其有机质、全氮、全磷及全钾略有上升。因此,在云南松林地土壤肥力本身比较贫瘠的情况下,适当补植阔叶树种,尤其是落叶阔叶树种,对于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乳源县五指山林区按垂直分布,其林木复合群落有4种类型:1.常绿阔叶林复合群落;2.常绿阔叶树种与落叶阔叶树种混交林木本群落;3.针阔叶混交林木本群落;4.常绿落叶阔叶矮林复合群落。本文对每种类型的海拔高度、林地土壤和主要树种等分别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正> 氮素是蛋白质的基本成份,高等植物组织平均含有氮素2-4%。植物从土壤吸收的养分中,以氮素为最多。当土壤缺氮时,植物碳素同化能力降低,生长明显受抑,并提前衰老。而且,充足的氮素还可提高植物对磷、钾、钙的吸收。但过多的氮素会降低植物的抗逆性。因此,土壤的氮素供应状况,对于林木生长至关重要。所以,研究土壤氮素供应,对林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土壤的氮素供应,决定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与分解的状况。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这方面的实证。本文根据林业区划中的土壤调查资料,对土壤有机质与氮素供应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沙棘是经济价值很高的灌木树种。据测定,一亩沙棘林可固氮24斤,相当于50斤尿素。6年生的沙棘林内,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13%,土壤含氮量为0.118%,枯枝落叶层达3厘米厚,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树木生长。因而是营造混交林的优良伴生树种。据了解,沙棘与杨树混交后,杨树生长量提高1—2倍,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倍以上,与油松混交可提高油松的树高、胸径生长1.5倍以上。吉县红旗林场1969年春季,在海拔1200—  相似文献   

7.
沙棘在小叶杨人工林中的供氮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人工林中,混交豆科或非豆科的固氮树种,可增加林地土壤的氮素含量,提高林分的生产力。苏、美曾分别进行过加拿大杨、灰杨、黑杨、花旗松等和固氮树种赤杨的混交试验,都取得了肯定的结果。其中9年生的加拿大杨和灰杨平均木的材积可提高9倍之多(Pe-(?) 1960)。证明混交固氮树种是提高人工林产量的一个经济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林分空间结构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揭示影响土壤养分含量的主导空间结构因子,为以改善森林土壤养分含量为目标的森林空间结构优化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亚热带人工针叶纯林、人工阔叶纯林、人工阔叶混交林、人工针阔混交林、天然次生林和竹林6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在比较其空间结构与土壤养分含量差异的基础上,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法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空间结构在整体上最优,其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含量也最高,其他5种人工林分的空间结构和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的优劣排序随着指标的改变而改变,没有呈现出规律性;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林分混交度、角尺度和林层指数均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P0. 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混交度和林层指数是影响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的主导因子,而影响土壤全氮含量的林分空间结构主导因子只有混交度;典型相关分析表明第一组典型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 951,属于强相关(P0. 01),说明林分空间结构与土壤养分整体上相关程度极显著;典型载荷分析进一步表明在对土壤养分的整体影响力上,混交度和林层指数起着决定作用。【结论】从数量有限的样地调查结果来看,研究地点的林分空间结构显著地影响着土壤养分含量,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及土壤养分整体水平起决定作用的均是混交度和林层指数,而对土壤全氮含量水平起决定作用的只有混交度。因此,欲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水平或土壤养分含量整体水平,应采用调整林分树种结构和林层结构的综合经营措施;而要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只需选择调整树种结构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9.
杉木,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单位面积产量高,从土壤中吸取的养分元素也较其他一般树种多。据相关资料,22年生杉木林年平均生长量达0.82m3/亩,而同一土壤条件下,常绿阔叶杂木材只有0.27m3/亩。杉木营养元素含量与杂木相比,在相同的时间内,杉木从土壤中吸取养分相当于杂木3倍,但杉木枯枝落叶凋落物数量少,林下植被少,归还土壤再利用的营养少,是耗肥量大,而自肥能力差的树种。因此,营造杉木速生丰产林,除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立地条件外,还必  相似文献   

10.
油松、樟子松、侧柏、花曲柳、蒙古柞、元宝槭等树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即林木改土作用与树种、树种组成、林下枯枝落叶状况等关系密切。林木对土壤的影响,在林分郁闭以后开始显现,随着林龄的增加,其作用明显增强。在辽西水土流失地区,宜大力发展阔叶和针叶混交林,严禁在林中搂取枯枝落叶,以提高林木改土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贵州天保工程效益监测网络设置在9个监测县和2个自然保护区的101个固定样地土壤分析结果,按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针叶混交林、灌木林、竹林等8种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在不同基岩发育的森林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对不同森林土壤的综合肥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森林土壤的A层土中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各项指标含量与森林植被类型呈正相关趋势且高于B层,B层土随不同基岩不同而有所变化,显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大于基岩;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的综合肥力大小顺序依次为: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针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竹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兴安落叶松林下土壤化学性质指标进行综合测定,结合林分内优势个体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对兴安落叶松优势个体生长影响比较明显的土壤化学指标排序为土壤氮素含量有机质含量交换性Ca Mg离子土壤速效K;对兴安落叶松优势个体高生长没有明显影响的是pH值和速效P。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黑松阔叶林内黑松(Pinus thunbergii)、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和樟(Cinnamomum camphora)3树种的树干径流对表层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大气降水,3树种的树干径流p H值均有所下降,化学元素浓度则有所提高,导致树干基部土壤p H值较低,但其影响主要局限在离树干90 cm范围之内;树干径流的养分输入增加了树干基部土壤的有机质和矿质养分含量;从树种看,黑松树干径流的p H值最低,化学元素浓度最高,但离树干不同距离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低于枫香树和樟,其原因是黑松的枯枝落叶比枫香树、樟不易分解,说明土壤养分更多地受枯枝落叶分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丛枝菌根真菌对紫穗槐固氮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紫穗槐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单接种根瘤菌、非接种对照处理,研究丛枝菌根真菌时紫稳槐固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的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能够与紫穗槐很好地形成共生复合体,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处理的苗木根系结瘤数量显著提高,苗木根系土壤的脲酶活性、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提高;通过对紫稳槐植株和土壤氮素含量的测定,进一步证实丛枝菌根真菌能够增强豆科树种紫穗槐的固氮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我是豆科家族中的一员,身躯矮小属落叶灌木。叶子象槐,开紫花,聚集成穗状,由此得名“紫穗槐”。我喜欢在向阳地方生长。是有耐旱、耐寒、耐湿、耐阴、耐脊薄、耐盐碱、耐风蚀、耐沙压的品格。荒山、丘陵、沙地都是安家落户的好地方。人们称我是改良土壤、保持水土的能手。我根部着生根瘤,能固定氮素,增加土壤含氮量。枯枝落叶腐烂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人们测定得知:两年生根部就着有根瘤300~400个、栽植4个月后亩平均固氮8.13斤。亩年落叶300~600斤,多达1,500斤。栽植5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4倍以上。我的侧根发达,细根稠密。在一般土壤条件下根幅达2米,深达70厘米,纵横交错成网状。在风沙流动和水土流失地区,可固沙保土。我能改善粘土的通气性能,降低盐碱土含盐量。我枝繁叶茂、冠幅能接  相似文献   

16.
设计6个大样区,27个样地,7个因子(有机质、朽木、松针、松枝、松果、阔叶、腐殖质)进行调查采样,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景谷县思茅松林下枯落物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景谷县思茅松林下松针、松果、朽木对林下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松枝、腐殖质层、阔叶.  相似文献   

17.
6种速生树种人工林造林6年后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速生树种人工林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情况及土壤的改善状况,选择优良的速生树种,以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杂交相思(Acacia mangium×A. auriculiformis)、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巨尾桉广林9号(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 ‘GLGU9’)6种速生树种人工林造林6年后土壤理化性质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土壤中物理性质容重、土壤孔隙性(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化学性质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养分(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水溶性盐(pH值、氯离子)等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杂交相思的土壤容重最小,孔隙度最好,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黑木相思土壤的全氮含量最高;杂交相思土壤的全磷、全钾、速效养分含量最高;巨尾桉广林9号土壤氯离子含量最高,黑木相思含量最小;6种树种的土壤pH值均为弱酸性(3.81~4.40);杂交相思和黑木相思土壤的透气透水性和养分状况较好,更能提高土壤的疏松性,可作为优良的速生阔叶树种在林业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大兴安岭地区主要树种(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白桦和山杨)根际土壤氮素的富集程度和差异性,选用抖落法采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样品,对其全氮、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个树种根际土壤全氮含量5—10月波动在1.22~5.43 g·kg-1之间,最大值均在5月;根际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分别波动在22.41~53.75 mg·kg-1和0.79~2.06 mg·kg-1之间,含量均在7、8月较低,且兴安落叶松根际土壤月平均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为最高。2)研究区无机氮素以铵态氮为主,占95%以上;根际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显著(P <0.05)高于非根际土壤,分别高出101.77%、29.26%和9.07%;兴安落叶松根际土壤全氮富集率达101.25%,铵态氮、硝态氮富集率均最高为39.37%和15.34%;樟子松根际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富集率分别为95.98%、34.86%和7.84%;白桦全氮的富集率最高为125.73%,铵态氮、硝态氮富集率为30.30%和7.31%;山杨根际土壤氮素富集率最小。3)根际土壤铵态氮与全氮、硝态氮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全氮与硝态氮之间相关性不显著。4)4个树种根际土壤对氮素养分含量均具有明显的正根际效应,其中针叶树种对无机氮素的富集能力强于阔叶树种,且兴安落叶松对氮素的富集能力最强。因此,在森林经营和调整林分结构时可适当调整兴安落叶松树种比例,以提高森林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对日本冲绳岛北部相同土壤条件下的琉球松纯林及其混交林的土壤氮素及有机碳素、地表凋落物量、枯枝落叶量以及土壤氮素矿化速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琉球松纯林的地表凋落物层氮、碳平均贮量分别为133kg·hm- 2 和 7199kg·hm- 2 ,混交林则分别为 10 5kg·hm- 2 和 6 14 3kg·hm- 2 。然而 ,混交林地表 10cm矿质土层的氮、碳贮量则显著高于纯林 ,氮素比纯林多 4 93kg·hm- 2 ,碳素多 5 5 5 4kg·hm- 2 。在 30d的实验室培养实验中 ,混交林表层土壤的氮素矿化速率高于纯林 18% ;而且 ,混交林的落叶和土壤的碳氮比值亦明显低于松纯林。混交林土壤的年平均矿化氮素 (NH4 NO3- )浓度高于纯林 2 2 %。与松纯林相比 ,混交林通过枯枝落叶年平均氮素归还量多 4 3 7kg·hm- 2 ,碳素归还量多 16 5 5kg·hm- 2 。混交林具有较高的氮素归还量 ,主要是混交林的针叶含氮含量较高以及大量的高含氮量的阔叶落叶所致。上述结果充分说明针阔混交导致了林分氮素循环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常绿和落叶阔叶树叶中N和P的变化及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薛立  罗山 《林业科学研究》2003,16(2):166-170
从叶完全展开到生长季结束对常绿阔叶树种铁冬青、红楠和海桐及落叶阔叶树种日本朴、银杏和木叶的N和P浓度进行了定期测定。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树种新叶的N和P浓度从5—7月急剧下降,然后小幅波动,而老叶的N和P浓度变化缓慢。落叶阔叶树种的N和P浓度随着季节的推移而明显下降。大多数树种的P转移率大于N转移率。常绿阔叶树种的N和P的转移率大于落叶阔叶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