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流行特点1.病程长、传播速度慢、死亡率低。潜伏期长,发病时间可达20~40天,甚至更长。一般发病前几天症状不明显,逐渐表现为采食量下降、机体消瘦,后期体重为正常鸡的1/3~1/2,病初不见死亡,十几天后出现零星死亡,20~30天为死亡高峰,以后逐渐减少,病死率10%~30%,并发各种应激时死亡率会有所增加。2.各种日龄鸡均可发生,但主要发生在30~80H龄的小蛋鸡。 相似文献
2.
3.
1发病情况
2008年6月,方正县某肉鸡场饲养肉鸡5000只,饲养至20日龄时,部分鸡精神萎顿、闭眼、羽毛蓬乱,随着日龄的增长,症状更加明显,表现为站立不起,不爱运动,采食量和饮水量急剧下降,病鸡消瘦,后期体重减为正常鸡的1/3—1/2,排黄色或绿色粪便;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锣音、咳嗽、张口呼吸等),个别严重的肿眼,甚至失明。病初不见死亡,发病中后期鸡只表现为极度消瘦,且出现零星死亡。 相似文献
4.
2005年5月,焉耆县一养鸡户饲养的5000羽蛋鸡,在90日龄时,鸡群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病变,并出现零星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鸡腺胃型传支及小肠球虫混合感染,经治疗很快控制了病情。 相似文献
5.
1临床症状雏鸡发生肾型传支的日龄多为30~40日龄,但也有10日龄左右发生。发病率高达50%~60%,死亡率30%~40%左右。发病时,在短暂的几天有不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以后症状逐渐加剧,病鸡食欲减退,饮欲增加,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翅下垂,腹泻物含大量尿酸盐。此时病鸡面部及全身皮肤发绀,特别是胸肌、鸡冠和肉髯变紫色。 相似文献
6.
2002年11月,某种鸡场饲养的一批海兰褐父母代种鸡,于52周龄出现一种以眼脸肿胀,口腔分泌大量痰液,呼吸困难,高发病率(达30%左右),高死亡率(达4%),产蛋率下降20%为特点的疫病,经诊断确诊为鸡传染性鼻炎继发大肠杆菌病,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经采取环境消毒,紧急免疫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迅速扑灭了该疫情。 相似文献
7.
大庆市大同区某养殖户养殖肉鸡2000只,于18日龄鸡群中出现呼吸道症状,20日龄出现拉稀。之后呼吸道症状明显减轻,但拉稀加剧,明显听到“吱吱”拉水声,粪便呈水样、石灰样。鸡只明显消瘦,鸡爪干瘪,个别腿呈一侧或两侧瘫痪,死亡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8.
9.
对1日龄雏鸡人工接种IBV腺胃型致病株(弱毒株),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对鸡群人为地施以不同的应激因素,如降低温度、饥饿、不良通风和高密度饲养使鸡只感染发病.观察攻毒后的临床症状,同时定期随机剖检攻毒活鸡和病死鸡,观察眼观病理变化,并记录.鸡群表现畏寒,扎堆,不爱运动,呼吸有锣音,张口呼吸,采食和饮水明显减少,拉黄白色稀粪,发病中后期极度消瘦,鸡群发育极不整齐.腺胃肿胀、中后期萎缩,贫血,肺脏淤血,内脏痛风,肾脏尿酸盐沉积.结果表明:攻毒后4~5日开始出现临床症状,8~9日达到高峰,随后症状逐渐减轻.1天多以后,对照组也出现相似的临床症状及眼观病理变化.说明此病的传播性很强. 相似文献
10.
用IBV腺胃型致病株(野毒株)人工接种1日龄雏鸡,同时,对鸡群人为地施以不同的应激因素,如降低温度、饥饿、不良通风和高饲养密度,使鸡感染发病。攻毒后每日观察两组鸡群的临床表现,并定期随机剖检,采集心、肝、肺、肾、腺胃、肠前段、肠道中段和后段等,固定于10%的中性福尔马林液中,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织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攻毒后3-4日开始出现病理组织学变化,8-9日最为明显。主要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腺胃炎和间质性肾炎,肺脏、肠道和肝脏也有一些变化,其他脏器的变化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1.
1发病情况 2008年8月17日,蓬莱市某肉鸡饲养场购进AA肉雏鸡19800只,分布在4栋鸡舍内,采用全封闭、网上饲养,运用火炉燃煤取暖,大型电动排气扇控制舍内空气流动,电动刮粪板除粪,饲喂民和公司的全价颗粒料。并分别于7和13日龄进行新城疫和法氏囊苗免疫接种,14日龄前一直生长良好。15日龄时发现个别鸡腹泻,有呼吸道症状,咳嗽、甩鼻、排黄色稀粪,每天死亡30—40只,当时认为法氏囊免疫应激反应所致,采用土霉素治疗,用药4天,病情没有得到控制,死亡增加,每天死亡100余只。 相似文献
12.
用 IBV腺胃型致病株 (野毒株 )人工接种 1日龄雏鸡 ,同时 ,对鸡群人为地施以不同的应激因素 ,如降低温度、饥饿、不良通风和高饲养密度 ,使鸡感染发病。攻毒后每日观察两组鸡群的临床表现 ,并定期随机剖检 ,采集心、肝、脾、肺、肾、腺胃、肠道前段、肠道中段和后段等 ,固定于 10 %的中性福尔马林液中 ,石蜡切片 ,苏木素 -伊红染色 ,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织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 :攻毒后 3~ 4日开始出现病理组织学变化 ,8~ 9日最为明显。主要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腺胃炎和间质性肾炎 ,肺脏、肠道和肝脏也有一些变化 ,其他脏器的变化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3.
用IBV腺胃型致病株(野毒株)人工接种1日龄雏鸡,同时,对鸡群人为地施以不同的应激因素,如降低温度、饥饿、不良通风和高饲养密度,使鸡感染发病.攻毒后每日观察两组鸡群的临床表现,并定期随机剖检,采集心、肝、脾、肺、肾、腺胃、肠道前段、肠道中段和后段等,固定于10%的中性福尔马林液中,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织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攻毒后3~4日开始出现病理组织学变化,8~9日最为明显.主要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腺胃炎和间质性肾炎,肺脏、肠道和肝脏也有一些变化,其他脏器的变化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4.
<正>2006年9月25日,河北秦皇岛抚宁某养殖场饲养的220日龄海兰褐蛋鸡发病。起初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咳嗽,拉稀粪,采食量逐渐下降,到我处就诊时产蛋率下降30%。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传支继发大肠杆菌病。现将发病、诊断及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正>10月中旬,河北省滦县某养殖户饲养的3000只鸡发病,第25日龄时,陆续出现大批死亡。据其介绍,10月16日进鸡,第二天开始出现死亡,经检查为弱雏。随后提高舍温,并用了药物进行治疗。5日龄用LH120滴鼻点眼,7日龄时用新油0.3毫升/只肌注,25日龄突然出现大批死亡。笔者随养鸡户去鸡场观察鸡群,发现大群鸡采食量下降近三分之一,精神沉郁,有个别病鸡呆立嗜睡,排白色尿酸盐样的粪便,有“刷刷”的拉稀声。 相似文献
19.
2006年3月21日,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七树庄镇一养殖户家饲养的3 200只30日龄的蛋雏鸡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无光泽、排白色粪便,呼噜音加重,并相继有30多只雏鸡死亡. 相似文献
20.
在商品蛋鸡的生产过程中 ,腺胃型传支与马立克氏病在外观上难以区别 ,许多畜牧兽医工作者不认识腺胃传支外观及剖检症状 ,往往把腺胃传支误诊为马立克氏病 ,给蛋鸡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工作经验 ,结合实验室检测 ,作一总结 ,以供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参考。1 病原性1 .1 腺胃型传支腺胃型传支病毒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鸡腺胃型支气管炎病毒。本属病毒为多形态 ,略呈球形 ,有囊膜 ,囊膜突起成皇冠状 ,所以称冠状病毒。该病毒鸡胚尿囊液内可增殖 ,主要侵害鸡的消化系统。笔者在实践中发现 ,患腺胃传支的病鸡 ,往往出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