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通过从黄斑星天牛幼虫僵尸上僵菌的分离培养,菌种鉴定和室内对该虫种寄生的生物活性的测定研究以后,肯定白僵菌(产地:黄斑星天牛)对黄斑星天牛大幼虫的寄生率在室内可达92.5%(1.1亿孢子/毫升),说明该菌有进一步研究利用的价值。为了探索该菌在自然条件下对黄斑星天牛幼虫的致病效果和防治生产上将使用的剂型、施药方式和时机等问题,我们于1982年3月—7月,在甘肃省天水市和武山县选点部署这项试验。试验期间,得到天水地区林木病虫防治检疫站和武山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从而保证了预期计划的顺利完成,我们深为感谢。这里把此项研究结果整理报告如下:一、本项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杨树天牛主要指黄斑、光肩星天牛,系K—对策昆虫,幼虫营钻蛀为害。遭受天牛为害的杨树种群为一特殊的植物生态系统,它不同于短周期、集约经营的农田生态系统,是一种人为的特殊生境下的植物群落(农田防护林、行道树、成片林等)。加之黄斑、光肩星天牛对寄主树种的适应和选择,增加了该虫的防治难度,为此必须从黄斑、光肩星天牛  相似文献   

3.
黄斑星天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言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属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沟胫天牛族(Lamiini),星天牛属(Anoplo-phora)。原名为 Melanauste nobilis Ganglbauer,异名为 Melanauster tuteonotatus Pic。从1972年以来,我们对该虫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和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室内饲养和室外定位观察,研究了它的生活史、习性、发生和环境的关系,根据它的活动规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防治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nev)属鞘翅目,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在我省两年发生一代,主要是幼虫期钻蛀树干为害,是我省杨树的毁灭性害虫之一。该虫在平凉、天水、定西地区和庆阳地区部分县扩散成灾,致使林木千疮百孔,干枯死亡,极其严重地威胁着我省人民的绿化成效。该虫由于营钻蛀性隐蔽生活,坑道较长,在用药剂防治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进一步探索生物防治的新途径,达到经济有效地综合防治黄斑星天牛的目的,我  相似文献   

5.
结合山丹县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发生现状及黄斑星天牛特性,通过采用3%噻虫啉微悬浮剂、绿色威雷和2%氯氰菊酯乳油等3种不同防治药剂,在山丹县东乐镇西屯村进行了防治试验研究,找出了防治黄斑星天牛的最佳药剂和最适宜浓度,为巩固河西地区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效果、确保以杨树为主的森林生态安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黄斑星天牛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斑星天牛在陕、甘、宁三省(区)已成灾数十年。该虫以危害杨树为主,两年发生1代,是典型的 K 类生态对策昆虫。得出的杨树抗天牛序列,抗虫的理化机制,为营造抗虫生态型林打下了基础。对白僵菌等天敌和化学防治研究结果,为协调应用有效防治技术提供了资料。为生物学、生态学、解剖学、数学模型的研究结果提供了准确预测预报的技术依据。黄斑星天牛的综合防治应以营造抗虫速生生态经济型林为基础,实行多种有效防治手段相协调,以达到有虫而不成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黄斑星天牛化学防治区和对照区建立临时标准地,调查树下黄斑星天牛死亡成虫数、刻槽数、3龄以下活幼虫数、3龄以上活幼虫数、羽化孔数等,进行黄斑星天牛化学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树干注药+树冠喷药"有机结合的防治措施可使树下黄斑星天牛死亡成虫率达到52.1%,刻槽减退率达到89.1%,3龄以下幼虫减退率达到94.3%,且防治效果不受限于天牛重度、中度、轻度发生区。  相似文献   

8.
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nobllsGan-glbauer)是陕、甘、宁三省(区)杨树毁灭性的害虫。70年代以来,黄斑星天牛曾多次造成西北地区防护林体系中的主体树种一杨树的毁灭,严重影响着“三北”防护林建设工作的进行。仅1990年调查,甘谷县有杨树4400hm2,黄斑星天牛成灾面积2167hm2,平均有虫株率58.3%。关于黄斑星天牛的防治,曾采取过多种措施,但防效一直不够理想。主要是黄斑星天牛卵、幼虫在树体内营隐蔽生活,防治难度大,防治效果差;其次是杨树栽植分散,难于采取集中防治措施;再次是防治技术实用性差,难干奏效。黄斑星天牛成虫羽…  相似文献   

9.
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imitatrix(white))是一种严重的蛀干性害虫。一九七三年我们进一步调查了它的分布和危害,定位观察了它的生活习性,并初步进行了防治试验。现总结如下,仅供参考。一、分布和危害(一)分布据调查,表1黄斑星天牛在陕西、宁夏和甘肃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0.
老灾区的变化──谷县黄斑星天牛防治纪实张友甘谷县是黄斑星天牛的老灾区,重灾区。50-80年代初朗,先后有三代杨树被毁,给全县林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扑灭天牛灾害,经过12年的坚持不懈努力,黄斑星天牛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杨树的有虫株率下降到4....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星天牛人工饲料、饲养方法及温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防治技术研究提供大量、生理标准统一的试虫。【方法】通过连续3年在4种不同配比的人工饲料上连续传代饲养星天牛,研究不同人工饲料配方的饲养效果;比较室内自然温度和恒温模式下星天牛在人工饲料上的化蛹和羽化情况;同时定期测定星天牛幼虫在不同饲料、不同温度模式下的体质量变化。【结果】星天牛幼虫在4种不同配方的人工饲料上均可完成生活史并传代饲养,但其化蛹率、羽化率在不同饲料上差异显著,其中以同时含有木麻黄锯屑和麦麸的Diet A和Diet D上饲养效果较好。在Diet A上,3代(持续3年)星天牛幼虫化蛹率依次为100%,90%和95%,羽化率依次为100%,83%和90%;在Diet D上,3代星天牛化蛹率依次为87%,78%和87%,羽化率依次为87%,67%和80%。在室内自然温度模式下,星天牛幼虫的化蛹率和羽化率较恒温模式(25℃和28℃)下高,且化蛹和羽化时间整齐一致(均在4—5月,与林间观察一致);而在恒温模式下化蛹和羽化时间明显延迟,且无规律性。人工饲料饲养条件下,星天牛幼虫体质量先增加,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小,直至化蛹或死亡。星天牛幼虫在Diet D上的体质量增长速度较其在Diet A上快,体质量最大值及到达时间因饲料种类、温度模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室内自然温度模式下,星天牛幼虫在饲养16周(11月下旬)后达到最大值,且在Diet D上的幼虫平均体质量(2.077 g)显著高于在Diet A上的体质量(1.685 g)。而在恒温模式(28℃)下,星天牛幼虫平均体质量在Diet D上饲养16周后达到最大值(2.106 g),而在Diet A上饲养20周后达到最大值(1.785 g)。【结论】星天牛幼虫可在筛选出的人工饲料Diet A和Diet D上连续传代饲养并完成生活史,饲养效果稳定,化蛹率和羽化率高;温度条件是决定星天牛化蛹时间的重要因素,星天牛幼虫在发育过程中不一定需要低温滞育,但是其存在可以提高星天牛幼虫的化蛹率和促进化蛹、羽化的一致性。研究结果为星天牛提供了人工饲料及方法,可为科学研究提供大量试虫,同时通过人工饲养有助于更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也可为其他天牛类蛀干害虫幼虫的饲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青海西宁的黄斑星天牛危害核心区,以青杨、旱柳、新疆杨、毛白杨、三倍体毛白杨、杜梨、沙枣、海棠、山楂为造林树种营造了7种混交试验林,以观测研究不同混交林(纯林)对黄斑星天牛的抗性.结果表明:多树种混交林比纯林对该虫害的抗性强;青杨与其他杨树的混交林对其抗虫性有明显的差异,该树种在林分中起到了诱虫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斑星天牛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黄斑星天牛属鞘翅目叶甲总科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星天牛属,是我国毁灭性林木蛀干害虫,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新疆自从2002年在和静县城的庭院和行道树上首次发现黄斑星天牛疫情后,截止目前我区发生面积约达47 km~2,在南北疆发生区内危害严重,轻者使树木枝枯叶黄,重者整株大面积死亡,并降低木材价值,严重影响林业可持续发展。从2006年至2009年在焉耆县和伊宁市对黄斑星天牛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方面进行观察及研究,为黄斑星天牛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甲胺磷防治杨树天牛成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天牛是杨树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 ,以幼虫蛀食树干和枝梢 ,造成树木折枝断头甚至死亡。在我市以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iabripennis( Motsch)、黄斑星天牛 A.nobilis Ganglbauer尤为严重 ,为筛选长效、高效、低毒农药及方便可行的施药方法 ,我们利用杨树天牛成虫补充营养的习性 ,在成虫羽化期前 ,用甲胺磷在树干基部打孔注药防治天牛成虫 ,持效期可达 2个月以上。1 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材料供试药剂有体积分数为 50 %的甲胺磷原油 (江苏林药厂生产 )、4 0 %的氧化乐果原油(安阳林药厂生产 )、4 0 %的久效磷乳油 (石家庄林药厂生产 …  相似文献   

15.
黄斑星天牛成虫种群结构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对大量黄斑星天牛成虫标本的观察、测量相解剖所得到的一系列数据,借助于数理统计手段,对该虫成虫的种群结构及相应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从1987年开始,在甘谷县海拔1400米以内的渭河川台区,进行了黄斑星天牛成虫期的预测预报工作,现将我们的预测方法介绍如下。一、期距法黄斑星天牛生活史及各虫态历期均已研究清楚,只要能较准确地找到始蛹期,就可根据各虫态之间的期距来预测成虫发生期。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对比实验,分析了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和8%氯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对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稀释2 000倍防治效果为81.8%,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稀释300倍防治效果为75%,二者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都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杀灭光肩星天牛成虫。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持效期长达30 d,针对性地解决了光肩星天牛羽化周期长、为害持久的防治难题,减少了同类药品的施药次数,降低了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18.
兰州市某单位院内白榆行道树遭受天牛钻蛀为害,为此采用实测与目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钻蛀为害白榆行道树的虫种为黄斑星天牛,该虫采取择弱隐蔽策略在白榆群体中选择寄主,白榆植株长势越弱,黄斑星天牛的寄生越重,寄生部位以主干倾斜弯曲腹部或分枝处,以及粗大枝干腹部等隐蔽处为主。进而分析了该虫择弱隐蔽策略的机制及其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光肩星天牛成虫雌雄性比及其对种群消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光肩星天牛成虫在不同的羽化时期内其羽化成虫的性比不同。这种不同导致了光肩星天牛雌性成虫交尾机率大大的降低 ,致使其所产的无效卵增加 ,进而直接影响其种群的消长。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在自然界中光肩星天牛种群的消长除了与该害虫的天敌、气候及其寄主的数量有关外 ,还与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黄斑星天牛的生活习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属鞘翅目天牛科,以幼虫危害杨树树干,使杨树受害后千疮百孔,干枯死亡。该虫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隆德、固原、泾源、西吉、海原;甘肃省的静宁、庄浪、华亭、平凉;陕西省的陇县、千阳、延安等县、市。在三省的毗连处危害严重,个别社队的杨树大树已因受害严重砍伐殆尽。黄斑星天牛主要危害小青杨、箭杆杨,在甘肃平凉地区危害加拿大杨、大关杨等。据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