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技术开发是知识的展开和活化,通过技术开发使科学技术变为生产力。在技术开发中,情报研究具有活化剂的作用,情报研究贯穿于技术开发的始终。一、技术开发情报研究的范围技术开发研究是从客观、全局角度出发,以社会需求为前题,对市场→技术→生产→销售→市场环链中的信息和信息反馈进行研究的过程。技术开发的过程,即是不断进行情报研究的过程。其研究范围可用四象限法表示:现有技术的改良研究,包括提高现有产品的质量,改进包装,完善服务,扩大宣传,以占稳市场,把握住销售网,不被其他公司所破坏。或利用改良产品打入新市场,  相似文献   

2.
领导者在决策某个问题之前,需要了解该事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取得预期效果。为决策服务的情报研究工作,就是围绕有待决策的问题,在查阅大量文献,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技术、经济、社会情况的综合分析之后,提出见解,供领导参考。因此,按逻辑推理。说“情报研究是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的论点,是无可辩驳的。但理论不等于现实。回顾走过的历程,我国的情报研究工作,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还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作为基层情  相似文献   

3.
论情报研究     
情报研究工作是情报研究人员根据一定的课题,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资料,并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把有价值的情报加以综合分析后编写的专题情报研究报告,并提供服务的工作。由于它向使用者提供的是有情况、有分析、有观点的情报研究报告,而不是简单地提供原始文献,因此,情报研究是科技情报工作中要求较高、难度较大而又比较重要的环节。可以说,专题情报研究报告是情报研究人员所从事的创造性劳动,又是情报研究部门的成果。情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进行情报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某一学科、课题或技术的水平和动向,寻找解决某一科学技术问题的最佳方案,确定某一技术是否先进和适用,探索某一学科或专业  相似文献   

4.
情报分析研究工作是围绕某一特定课题,通过文献调查和实地调查,收集大量有关的情报信息,并对之系统化、综合化、准确化和适用化加工的过程。而思维科学则是研究人的思维过程规律的学科.思维是人们运用概念,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活动的过程,是逻辑思维及形象思维的过程.在情报分析研究过程中,主要是运用思维来处理、加工情报的.思维可分三种:抽象思维(或叫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或叫直感思维);还有灵感思维。人们在工作中进行计划、预测、决  相似文献   

5.
一、引论所谓情报研究自动化是指在情报研究工作中采用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技术,减少情报研究人员的劳动量,提高情报研究工作的效率。情报工作在其短短的30多年间已走过了几个阶段的历程,即手工阶段、机械阶段、光电技术阶段和电子计算机阶段。电子计算机以其无与伦比的特点即运算速度快、存贮记忆容量大进入了情报信息管理和计算机检索服务工作中,使几十年的资料都可以存贮在磁盘或光盘上,并可以让用户在极短的时间内检索到所需要的情报资料。  相似文献   

6.
政府干预社会、经济领域,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来完成,如货币、金融政策,外贸政策,军事政策,福利政策,工资政策等。为了充分理解政策、掌握政策和利用政策,必须进行政策情报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决策”一词的泊来性质提出了质疑,追溯了中国从战国末期以来的古代及近代决策思想的发展,回顾了西方现代决策理论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了阐述了现代决策特点,认为决策能力、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决策者自身的素质,因此在所有决策中,选择管理者的决策最重要。  相似文献   

8.
市场是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晴雨表。市场研究历来是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事业。在我国,为了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要求情报部门将研究课题从单纯的技术情报研究扩大为经济、技术情报的综合研究。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承担重大投资项目和引进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我们当前情报研究工作的急切任务之一。本文从市场情报存在的广泛性出发,对市场情报研究技术的丰富性以及一般研究步骤作了重点介绍,对市场预测方法作了一般性论述。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研究的需要,还提出了一些有待研究的特殊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斯蒂芬金说:"产品是工厂所生产的东西,品牌是消费者所购买的东西."兰德公司的创始人华特兰德先生说:"工厂制造产品,心灵创造品牌."产品更多是物理性的,而品牌则更多是心理性的.针对具有心理性的品牌,企业如何结合自身情况,创建维护发展自己的品牌,以达到品牌与企业同步增长壮大的目的,这也是企业通过其品牌战略来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情报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情报研究随着情报工作整体走向产业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本文依据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对建立情报研究产品生产化、商品化、市场化以及服务经营化,管理企业化的产业型运行机制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并就其所依赖的社会环境也给予了一定的论述,以求推进情报研究产业化进程能够沿着一个正确方向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情报研究中的认知状态所谓认知状态在这里是指研究人员在进行科学推理或情报研究时,其思维信息加工的心理结构或行为状态。 1.相信相信或信任,是指情报研究人员对文献信息内容真实性的态度或心理反应。从表面上看,真实性与相信程度之间似乎有密切关系。其实不然。因为人们对文献信息内容真实性的评判标准有很大的主观成分。况且在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会对文献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客观的认真的核实或验证。因此就这种客观的真实性而言,与人们的相信或  相似文献   

12.
情报研究成果的评价是情报部门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情报研究具有丰富的内涵,成果的形式多种多样,相互间可比性又差,而且产生的效益难以精确的度量,这给科学地评价情报研究成果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各地执行的评价标准多种多样,而且主观随意性比较大。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情报工作整体向产业化发展的形势下,实现情报研究工作的产业化,是情报研究目前面临的主要任务和中心课题。本文本着增强应用价值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并在努力追求理论与实践二者相交重合的思想指导下,依据情报研究的软科学性质,就其走向产业化的多种行为路径给予了充分的探讨和论述,以求为情报研究加速转轨变型,逐步向产业化过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切实可行的实践选择。  相似文献   

14.
文化营销就是利用企业文化力进行营销,内塑文化营销理念,外塑文化营销形象,两者在具体的市场运作中,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营销模式。企业应正视文化营销中的问题,从观念、文化、形象三方面采取措施,利用文化营销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情报研究行为是情报诸行为的一种,而直接支配其行为动机、模式、趋向的是行为主体的价值观和价值系统。本文企图通过价值观对情报研究行为的影响及其特点的分析讨论,进一步阐明影响情报研究行为的内在因素的实质,以求推动情报工作改革、深化和自身学科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然界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序列的统一整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了解它的各部分之间的纵横联系和交叉效应,这就加强了人们以“立体作战”的形式对自然界作出综合探索的趋势。同时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了技术和知识更新换代的步伐,尤其是在面临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今天,需要跨行业、跨专业、跨学科的多学科共同来解决问题的趋向愈来愈明显。就情报研究而言,除了为科研生产第一线提供技术性情报外,各级领导部门还要求提供决策情报资料,要求参与决策,提出决策方案,为各级领导机关当好经  相似文献   

17.
“省力”原理最早出现于力学,以后应用到其它学科领域并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此时,其含义虽已超越了它的本来意思,且名称也大不相同,但本质上依然没有多少改变,即以较少的物质或精神消耗,获得较大的利益。追求“省力”效果是人类的天性,纵观中外历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是人类追求这种效益的结果。人们不断地寻找“省力”途径,总结“省力”的规律和法则,以期发现更佳的“省力”过程。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情报研究可以被认为是情报学中技术性很强的一个学科分支,研究目的就是要使一、二次文献转变成有新意、有创造性的三次文献。客观上它要花费  相似文献   

18.
科技情报研究是指围绕某一课题,开展文献调查和实地调查,搜集大量有关情报信息,并对之进行系统化、综合化、准确化和适用化加工的过程。作为情报学的一个独立分枝,情报研究除开具有与其它学科相同的一面,例如采用人类科研活动通常采用的概念、比较、综合、分析、分类、类比、推理等方法外,还有区别于其它学科的不同点,即不同的研究目的、内容、对象和研究方法。近几年来,情报研究的这些特点已引起了我国情报界人士的注意,特别对研究方法,情报界更做了大量的理论工作与实际工作。最初,应用得最  相似文献   

19.
技术引进是一个国家加速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情报研究在技术引进三个阶段的方法、步骤以及搜集情报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情报研究有其特殊的意义,已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在我国,这项工作开始于五十年代。其后由于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没有得到认真研究与解决,以致引起一些人的怀疑,情报研究该不该搞?情报界同时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认为不应该搞,搞研究没有条件;有的认为情报机构承担情报研究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应将这项工作移交出去;有的认为我国情报研究质量低下,与国外同类工作相比,差距甚远,这项工作不应叫做情报报究;有的则认为情报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