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红茶色素的形成与降解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萧伟祥  李纯  萧慧 《茶叶科学》1992,12(1):49-54
在红茶制造中,用铜酶抑制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能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24%左右,从而部分的抑制了茶叶发酵,特别是茶黄素的形成受到了抑制。采用茶叶匀浆发酵法,结果表明,非酶性氧化产物中茶黄素约为酶促氧化形成量的6.8%,茶红素约为20.6%。用茶黄素单没食子酯在纯过氧化物酶作用下,研究其降解作用,其产物用双向纸层析和紫外光谱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鉴别出3,4-二羟苯甲酸、咖啡酸、没食子酸和邻苯二酚等4种成分。  相似文献   

2.
红茶色素及其分光光度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茶色素是从红茶茶汤中萃取分离的一类色素物质,是多酚类及其衍生物氧化聚合缩合产物,主要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是影响红茶品质最为重要的因素。Roberts E.A.H.等(1957)将红茶茶汤中溶于乙酸乙酯呈橙黄色的物质称为茶黄素,不溶于乙酸乙酯呈褐红色的物质称茶红素。随着生化技术的进步与应用,红茶色素化学有重大进展,尤其是茶黄素化学研究的成就使茶黄素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在制茶中的形成机制及其与红茶品质的关系等均已明晰。茶黄素是一类苯并(?)酚酮的衍生物,主要组分有茶黄素、茶黄素单没食子酸酯和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茶红素化  相似文献   

3.
茶黄素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 5 0年来 ,人们致力于红茶发酵中多酚物质在多酚氧化酶 (PPO)与过氧化物酶(POD)作用下 ,氧化聚合缩合反应形成茶色素的研究 ,认为这是制茶发酵中形成茶叶品质的主体生化变化。形成的茶色素 (TFs和TRs)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和消除自由基的能力 ,现以被应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降血压等药物原料 [1~ 4]。此外红茶色素还在食品着色剂、日用化工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就茶黄素形成机理的现状和进展进行了总述 ,旨在为茶色素的提取制备和开发应用奠定基础。Bokuchava等 [6] (1 95 1 )指出 ,作为制茶…  相似文献   

4.
香肠在贮藏过程中存在易腐败变质等问题.本文探讨了红茶色素在香肠保鲜中的作用.通过对酸价、过氧化值、TBARs值、色差△E值等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的分析,发现红茶色素在香肠贮藏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保鲜作用,效果优于阳性对照TBHQ和亚硝酸盐.通过模糊评价,筛选出香肠保鲜最佳红茶色素浓度为0.08%.高温加速氧化破坏实验和Arrhenius经验公式预测表明,该浓度下红茶色素能把香肠在20℃、50%相对湿度(RH)条件下的延长货架期20天,延长保质期26%.  相似文献   

5.
红茶色素(茶红素、茶黄素)是红茶生产过程中茶多酚类物质经过多种氧化而形成的,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物质;作为纯天然的有机色素,红茶色素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突变、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红茶色素与红茶品质关系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红茶加工过程香气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气是红茶的重要品质特征,可直接影响品饮者对茶叶等级划分的直观判断。加工过程中,来自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水解、类胡萝卜素降解、脂肪酸降解、美拉德反应及焦糖化反应等生成的不同种类、比例的挥发性化合物综合作用使红茶表现出丰富多样的香型。本文就红茶加工中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重要工序对香气的影响进行综述,并对红茶香气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红茶和乌龙茶色素与干茶色泽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薄层色谱扫描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红茶和乌龙茶中的主要脂溶性色素(包括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和类胡萝卜素主要组分)和多酚类氧化产物(TF、TR 和 TB),并就色素系统的内部比例与外形色泽品质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Chl a、b+Cd a、b)/Car、(Chl a、b+Cda、b)/(Py a、b+Po a、b)和(Py a、b+Po a、b)/TR 能较合理地解释红茶与乌龙茶外形色泽形成的化学实质。  相似文献   

8.
茶红色素形成机理和制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茶红色素(TRP)是一类天然食用色素,其主要组分是多酚类物质氧化聚合物茶红素(TRS)与茶黄素(TFS)。文中分析了TRP的组分、结构及其形成途径,提出了形成途径示意图,并阐明其形成机理和影响因子。同时,用不同方法制备了TRP系列产品,并对产品的化学组分、吸收光谱和分子量等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9.
茶黄素形成机理及其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黄素、茶红素是红茶发酵过程中形成的两类主要色素物质,其中茶黄素主要指由茶多酚、儿茶素类及其衍生物氧化缩合而来的且溶于乙酸乙酯呈橙黄色的物质;茶黄素经酶促氧化或非酶促氧化易进一步形成茶红素。在红茶成品茶中,茶黄素的含量不到0.3%,而茶红素  相似文献   

10.
内涵丰富、高贵优雅的英式红茶文化,不仅成为英国餐饮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成为体现英国民族审美风格的代表。本文选取英式红茶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在探索英式红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英式红茶注重高雅的审美风格:通过对饮茶环境、茶具、茶人着装礼仪等精致化要求,表达出红茶文化强调贵族式的尊重高雅,注重自我修养的个人主义价值审美观。  相似文献   

11.
乌龙茶色泽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乌龙茶叶底色泽是鉴别品质的重要因素,因而对其叶缘(即红镶边部份)与叶心(即绿叶部分)中色泽相关物质的变化规律分别加以研究,以探明色泽形成的实质,有利于改善乌龙茶的技术管理。研究表明:乌龙茶初制过程,在做青工序中茶多酚,儿茶素及其组分、叶绿素及其组分的含量大都呈下降趋势,且叶缘的下降程度高于叶心,而TF、TR与TB含量的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显示了与色泽相关物质的变化,是形成乌龙茶特有的“绿叶红镶边”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乌龙茶香气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自十九世纪中期以来,乌龙茶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市场日益扩大,乃至本世纪70年代,日本及东南亚掀起“乌龙茶热”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其品质独特,香味俱佳,引起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在香气形成机理这一领域,从最初的对加工工艺进行有效调控到如今建立在分子水平上的香气前体的水解机理的研究,均取得了长足进展。1由己知成分生成香气的机理茶叶香气来源分两部分,其一是鲜叶中固有的,这一部分占整个香气的比例较少;其二是其它物质在加工过程中经过酶促作用和热化学等反应转化而来,这是形成茶叶香气的主要…  相似文献   

13.
茉莉花因其独特的浓烈香气而被大量应用于音制茉莉花茶。探明其香气特点及其形成机理,在栽培育种、香精提取、及客茶时品质控制等方面均有意义。β-D-葡萄糖若是茉莉花醇系香气的一类前体物质,在β-D-葡萄糖音酶作用下可释放出香气成分[1]。本研究对茉莉花中的β-D-葡萄着酶活性变化作了比较。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双瓣茉莉鲜花及其丙酮粉1.2酶粗提冰浴研磨匀浆法1·3酶活性测定对一硝基苯酚法[2]2结果与分析2.1茉莉花开放过程中的酶活性变化分别选择1.青蕾、2.白蕾、3.初开花、4.半开花、5全开花五种不同开放程度的鲜花为材…  相似文献   

14.
红茶加工中物质变化与品质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红茶制造与绿茶、黄茶、乌龙茶、黑茶的最大区别在于它通过萎凋提高鲜叶中酶系的活性,并在揉捻和发酵中利用酶促氧化作用,促使茶叶中叶绿素的氧化降解和儿茶素及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聚合,生成茶黄素、茶红素等有色物质,形成红茶红汤红叶的品质特征。在此同时,一系列激烈的化学变化还使其具有特别鲜爽和强烈的滋味和芳香。最后烘焙的目的则在于终止发酵和发展香气,便于贮运。  相似文献   

15.
云南昌宁红茶,产于昌宁及周边地区,其发展和云南滇红一脉相承,昌宁红茶发展历史悠久,文化脉络清晰,它见证了历史上滇西茶马古道的兴衰和荣耀,是云南红茶发展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是中华茶叶大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大叶种茶树为主要原材料的昌宁红由于其环境特殊、茶源丰富,成就了其滋味浓醇,香气馥郁,回味悠长的口感。昌宁红茶不但集成了云南滇红的优秀特征,也继续拓展了红茶味觉的范围和广度。昌宁红茶制作工艺考究,文化厚重,注定将作为滇红茶中冉冉升起的明星。  相似文献   

16.
了解害虫的抗药性,正确使用农药是茶园植保的一个重要问题。害虫抗药性是指使用药剂防治后,害虫增强了对药品的抵抗作用,降低了药剂的防治效果。由于?虫抗药性的)一生,人们不得不提高农药的用量与强度,从而引起污决环境,破坏生态平衡,j七害人类身体健康,提高十)“’成本书不良后果。因此,了解害虫的抗药性,正确地进行害虫防治是十分有意义与必要的。一、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机理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选择的结果,是害虫造者生存的表现之一。不同害虫或同一…【。害虫的不同个体对农药的反应不一样。可能有的体内存在着抗…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叶》2008,30(6):32-33
一、茶号 走进祁门,无论哪个村落,只须向年老的长者问一声:“以前村里有茶号吗?”答案都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8.
武夷红茶发酵技术要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红茶发酵,是在酶促作用下,以多酚类化合物酶促氧化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变化的过程。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  相似文献   

19.
冷冻萎凋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工夫红茶多年来一直沿用重萎凋、重发酵的传统工艺,因而其色素的种类和数量均大大低于CTC红茶,滋味不够浓强.有研究表明,采用冷冻萎凋能缩短萎凋和发酵时间,有利于改善红茶品质;但也有研究显示,冷冻萎凋过程中酶活性较低,限制了必要的物质转化,因而可能对红茶品质有负面影响.本项研究就冷冻萎凋对工夫红茶生化成分变化及品质的影响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旨在探明利用冷冻萎凋改善红茶品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绿茶色香味形成的机理及其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茶是我国的主要茶类,其产量与贸易量均占茶叶总量的一半以上.绿茶花色品种虽多,但均属不发酵茶,其共同而独特的清汤绿叶、香高味醇的品质特征,都是通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初制工序的科学加工而成的。因此,了解并掌握绿茶在初制加工中的热物理化学变化对其色香味形成的规律,进而创造适宜的工艺条件加以调控,以稳定并提高绿茶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此做一剖析。 一、形成绿茶色香味的鲜叶物质基础 鲜叶是成茶品质形成的基础。在正常工艺条件下,鲜叶质量的优劣,决定了成茶品质的好坏。绿茶也不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