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协优10号(协青早A ×密阳46,原名协优46)系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开发杂交稻组合联合体等单位配制而成。1987年参加浙江省组合比较试验,亩产490.2公斤,比汕优6号增产6.62%;1988年省区试亩产482.41公斤,比汕优6号增7.93%;1988年浙江省示范面积3.77万亩,其中龙游县2万亩,亩平468  相似文献   

2.
(1)Ⅱ优501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绵阳农业专科学校用Ⅱ32-8A与绵恢501配组而成的杂交中稻新组合。1996~1997年参加湖北省区试,平均每667m2产量593.5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4.6%,两年均居第1位。其中1996年每667m2产量576kg,比汕优63增产2.5%,1997年612kg,比汕优63增产6.6%。1996~1997年在随州、襄樊、英山生产试验比汕优63增产3.8%~9.7%。千粒重26.7g,全生育期136.7天,比汕优63长1.8天。高感猪瘟病和白叶枯病。糙米率79.40%,精米率71.46%,整精米率64.70%,变白2级,直链淀粉含量21.07%,蛋白质含量9.25…  相似文献   

3.
籼粳亚种间杂交晚稻组合协优93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优9308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私粳亚种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我市从1996年起经三年试种,该组合表现大穗优势明显,分率力偏弱,有效穗数偏少、植株高大,茎秆粗壮,抗倒性特好,抗白叶枯病强,成熟期偏迟,灾年稳产,丰年增产,在浙江省温(岭)黄(岩)平原适宜作连作晚稻种植。(-)产量表现1996年,协代9308参加市晚他杂区试,平均每667m‘产量为585.8kg,名列参试10个组合的首位,比汕优10号增1.9%,比协优46增64%;生产试验每667m’产量613.8kg,比协代914增17.5%,比汕优10号增16.l%。1997年区试中,在8月中旬受到11号强…  相似文献   

4.
汕优多系一号是四川省内江市农科所用珍汕97A与多恢一号组配的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在抗性、品质、产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汕优63。1994~1995年连续两年参加宁德地区中晚稻杂优组区试,表现丰产性好,株型适中,株叶形态较好,分蘖力较强,苗期耐寒性较好,早生快发,适应性强抽穗整齐、熟期转色好、穗长粒多,结实率高、米质优,较抗稻瘟病。一、主要特征特性1.产量1994~1995年参加宁德地区中稻杂优组区试,两年平均占产491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3.7%,最高亩产达660kg。据两年区试统计表明,汕优多系一号属穗粒兼顾型组合,株…  相似文献   

5.
名称类型价格简介备注 协优9308 杂交稻 16.00元/kg 亩产550~650公斤,最高亩产可达800多公斤.双晚生育期比汕优63迟4天左右;单季生育期比汕优63迟6~8天左右.抗白叶枯病、中抗穗颈瘟和褐飞虱.米质好,食味佳. 若须邮寄,加手续费10元.邮寄费另加.批量调种价格另议. *除以上列出的几个主要品种(组合)外,还有协优46、汕优10号、协优413、优IA/66、中优早3号、中优早5号、中组1号、中香1号、中丝1号、中早14、中早16等30余个,欢迎咨询洽谈. 总经理:阮刘青联系人:张光恒 联系电话:(0571)3371711-2111 传真:(0571)3371911 单位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体育场路359号中国水稻研究所种子产业中心邮编:310006  相似文献   

6.
Ⅱ优航2号(Ⅱ-32A×航2号),属中籼三系杂交稻组合,具有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优点。现将Ⅱ优航2号的特征特性及作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产量表现Ⅱ优航2号2004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产量602·33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27%,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产量570·54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8·27%,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29·98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7·69%。2006年在尤溪县西城镇音头村连片种植7 hm2,经专家验收,平均干谷产量763·6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02%。2主要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7.
福代多系一号是1994年用福伊A,与四川省选育的恢复系多系一号测配而成的晚融组合。1995年冬委托邵武市水稻原种场在海南试制种0.3亩,1996年晚季分别在稻麦所农场和邵武市五个点试种10亩,现将试种结果报导如下。一、产量来现福优多系一号1996年晚季在福州、邵武的原种场、大埠岗、下沙、拿口、卫闽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生态条件和不同插植规格,施肥水平下种植产量达到493~5502g,福州试种比对照组合汕优63增产6.8%,邵武的五个点新组合评比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组合汕优桂33增产13.99%,比汕优63增产0·78%。二、特征特性1.生育…  相似文献   

8.
冈优669系福建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杂优研究室用冈46A作母本与恢复系R669组配成的中、晚舢杂交稻新组合、据1996年福建农业大学的中、晚季杂交稻三重复产量试验,1997年沙县夏茂镇和建区市小松镇引种试种和1997年福建省杂交晚稻的预试,该组合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高产抗病。一、产量表现同优669于1996年在福建农业大学校内的中、晚季杂交稻三重复产量比较试验中,每666.7m’产量分别为439.O6kg和468.86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5.17%和5.74%,达显著水平;1997年建匝市小松镇湖头村试种,冈优669比对照汕63增产26%,达极显…  相似文献   

9.
范子武 《中国稻米》1995,1(1):14-14
“汕优413”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珍汕97A与广亲和恢复系中413配组而成的杂交稻新组合。1993年江山市引进作连晚试种5亩,最高亩产651.7公斤,比汕优10号增产16.3%。1994年全市引进种植1200余亩,获大面积丰收。同时,1994年首次制种15.5亩,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不同生态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产量表现,2007年在长沙、桂东和南县进行了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超级杂交稻地上部植株氮素吸收量的基因型差异显著.其中准两优527最高,3地点平均为155.3kg/hm^2,两优293最低,3地点平均为129.6kg/hm^2;(2)不同超级杂交稻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汕优63和常规稻品种胜泰1号,10个品种3地点平均产量为9.22t/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2.1%;(3)超级杂交稻氮素需要量均低于对照品种汕优63和常规稻品种胜泰1号,不同基因型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10个品种3地点平均为14,53~17.21kg/1000kg。  相似文献   

11.
D奇宝优1号作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奇宝优1号是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合作,用D奇宝A与登秀1号配组育成的晚籼杂交稻组合,于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长汀县2006—2007年在全县多点多稻作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组合产量高,双晚,平均产量565.8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8%;作中稻和烟后稻,平均产量560-620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8.9%,达显著水平。米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在长汀县中稻、烟后稻区或类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均表现产量高、稳产性好,深受广大农户欢迎。现将其作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粤优938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粤优938是用红莲型优质不育系粤泰A与R938配制成的优质,高产,抗病籼型杂交稻新组合,经江苏省区试,该组合比汕优63增产6.5-7.5%,生育期长5-7d,米质达优质稻谷(GB/T17891-1999)标准,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广泛适合于长江流域一季中灿稻区种植,2000年5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浙南山区,有水田面积10200hm2,常年种植杂交水稻9000hm2。1995年从中国水稻研究所引进了刀优2070等组合进行试种。经两年试种结果,该组合表现产量高、抗逆性强,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产量表现Ⅱ优2070系中国水稻研究所以Ⅱ-32A与T2070组配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经过1996年单季晚稻和连作晚稻品试与大田试种,平均单产每公顷分别为9375kg、8622kg和9130.5kg,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产5.6%、7.3%和11.6%,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准。如1996年在阜山乡安店村试种Ⅱ优2070面积1.1bm2,平均单产91…  相似文献   

14.
密阳46——一个较理想的新恢复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密阳46系籼型杂交稻的强优势恢复系,不论与野败型或矮败型等不育系配组,均表现有较强的恢复力和较好的配合力。中国水稻研究所于1983年秋以矮败型协青早不育系与密阳46测配选育而成的协优46,比汕优6号显著增产。1985年和1986年6个鉴定点平均亩产485.8公斤,比汕优6号亩产453.1公斤增产7.22%,经方差分析达极显著水准。  相似文献   

15.
啤酒大麦邯87-163是邯郸市农科院系统选育出的大麦新品系。1992年参加黄淮区试,1993年在河南新乡,河北成安、大名、磁县、宁晋等地大面积示范,该品系表现早熟、矮秆、耐肥、抗倒、穗大粒多、千粒重高,是适合春、冬麦区种植的优良品系。1产量表现邯87-163连续4年参加本所的品比试验和黄淮区试.平均亩产410.46kg,比对照品种邯大麦一号增产9.3%,达显著水平,见表。大面积示范结果,1990年临漳县郝王村试种5亩,总产1960kg,平均亩产392kg,比邯大麦一号355Lg增产10.4%,1991年所内示范!2亩,总产4870切,平均亩产405.SLg,比…  相似文献   

16.
协优46     
协优46(协青早A/密阳46)系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开发杂交水稻组合联合体等单位配制而成。1987年参加浙江省组合比较试验,亩产490.2kg,比汕优6号增产6.62%;1988年省区试亩产482.41kg,比汕优6号增产7.93%;1988年浙江省示范面积3.77万亩,其中龙游县2万亩,亩平468.97kg,一般比汕优6号增产50kg以上。有两个百亩方亩产分别达506.3和518.8kg,龙游镇唐尧村占根宝户1.8亩,亩产高达610.8kg。该组合已在衢州、宁波等市通过审定。1主要特征特性全…  相似文献   

17.
中浙优8号(中浙A/T-8)是中国水稻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2004年参加浙江省杂交水稻晚籼稻区试.平均每hm^2单产7440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2.3%:2005年参加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050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4.4%。200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06002号),适宜在浙江全省推广。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将乐县于2006年引进优质超级杂交稻新组合Q优6号试种成功,2007年示范种植100 hm^2,表现株叶形态好、适应性强、产量高、米质优,2 a产量8.23~8.42 t/hm^2,比汕优63增产8.6%~11.6%,比当地优质稻组合两优2163增产14.3%。总结了该组合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1993,(2):38-39
杂交稻D297优67是一个中晚稻兼用的新组合。1992年10月,经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组评审通过,并通过省级科技成果技术鉴定。1选育过程与试验经过 福建省尤溪县管前农技站于1986年用D297A与明恢63、67、72、78等恢复系配组,1987年将所配组合与汕优63进行品试;同时在管前村用D297优63、D297优67作单晚试种,与汕优63进行简比,结果D297优67居首位,亩产592kg,比汕优63亩增56.3kg,增产10.5%。表现出抗病性强,丰产性好、制种产量高等强优势。 1988~1989两年推荐参加三明市、尤溪县杂交晚稻新组合预试,比对照汕优63显著增产、抗病。…  相似文献   

20.
名称类型简介 D702优多系1号优质高产抗病杂交稻 (中迟熟) 中迟熟基本营养型杂交稻,中晚稻兼用.作中稻全生育期139天,作双晚全生育期127天.一般亩产550~650 kg.稻米外观和加工品质优于汕优63,口感好,有五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四项指标达优质米二级标准.抗稻瘟病.适宜汕优63、特优和D297优系列组合种植的地方栽培. D702优527 优质高产抗病杂交稻 (中迟熟) 全生育期比汕优63长2天.三明市杂优双晚区试,平均每667 m2产量483.33 kg,米质和外观优,口感好,有7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4项指标达优质米二级标准.拟作为汕优63、特优和D297优系列组合接班组合. D优68 优质高产抗病杂交稻 (中迟熟) 作单晚全生育期142天,作双晚全生育期127天.米质优,口感好,精米率72.3%,整精米率56.8%.适宜作中稻和单季晚稻和闽南双晚栽培. D优527 优质高产杂交稻 (中迟熟) 全生育期142天,适宜作中稻和单季晚稻及闽南双晚栽培.集优质、高产、抗病于一体、综合性状突出.一般亩产600~650 kg. Ⅱ优6号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 (中迟熟) 中晚稻兼用,生育期比汕优63长2~3天,优质、高产、抗病.穗大粒多,千粒重大,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后期转色好.1999年在尤溪西城镇麻洋村和洋中镇后楼村作再生稻栽培示范,头季稻和后季稻两季单产分别达1112 kg、1016.6 kg. D宝优6号亚种间超级稻 (中迟熟) 全生育期与汕优63相当,中晚稻兼用,作单季稻栽培,增产尤为显著.一般亩产550~650 kg.米质好,中抗稻瘟病. D奇宝优1号亚种间杂交稻 (中迟熟) 全生育期要比汕优63短4~5天,故适宜作烟后作和望天田栽培.1998年参加三明市双晚杂优组合区试,平均亩产478.2 kg. 以上品种种子价格面议. 联系电话:(0598)6483073,6483444,13806967730 联系地址:福建省尤溪县管前新街168号,邮编 3651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