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在浙江是松毛虫卵寄生蜂的优势种之一,以马尾松毛虫卵为寄主,发育起点6.02±0.51℃,有效积温212.06日度,自然条件下全年历经17—19世代。1970—1978年全省以柞蚕、松毛虫、蓖麻蚕卵繁殖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在不同条件下放蜂近120万亩,寄生率达80—85%,最高96.2%,对松毛虫的发生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在适宜的森林环境中并且具有持续效果。几年来摸索出一套适合林场繁殖赤眼蜂的生产工艺流程,并创用了摘头贮蛾保存柞蚕寄主卵、大空间快速接蜂、散卵接蜂等方法,全省每年防治时期生产蜂卡达20多万张。严格筛选种蜂、采用大型寄主卵、大空间繁蜂、依虫口定放蜂量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了延长米蛾卵及广赤眼蜂产品的保质期,本文研究了米蛾卵和广赤眼蜂在不同温度下及冷藏不同天数后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7℃是保存米蛾卵和广赤眼蜂的适宜温度;广赤眼蜂在7℃条件下冷藏后,其羽化率与CK(89.07%)相比,冷藏7 d、14 d、21 d和28 d的羽化率分别为90.36%、81.17%、59.48%和33.86%;米蛾卵在7℃条件下冷藏后,繁育的广赤眼蜂的羽化率与CK(87.58%)相比,冷藏7 d、14 d、21 d和28 d的羽化率分别为85.43%、82.40%、52.64%和43.08%。冷藏对广赤眼蜂的羽化历期、发育状况无显著影响,对雌雄性比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赤眼蜂是我省用以防治松毛虫等林业害虫的主要生物措施,但受到繁蜂的中间寄主——柞蚕卵的限制。扩大赤眼蜂中间寄主的来源,已成为我省生物防治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赤眼蜂是我国鳞翅目害虫防治中研究最多且应用最广的一类卵寄生性天敌昆虫,其寄生率与生物防治效果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和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的存放天数,测定其对暗黑赤眼蜂(Trichogramma pintoi)寄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暗黑赤眼蜂在温度为26℃,相对湿度为75%,无光照的条件下寄生率最高。米蛾卵的存放时间越长,赤眼蜂的寄生率越低。本研究对影响暗黑赤眼蜂寄生和发育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旨在为暗黑赤眼蜂的人工繁育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在我国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赤眼蜂的大量繁殖,受到天然中间寄主卵来源的限制。为此,国内外都在试图以人造卵(artificial eggs)取代天然昆虫卵,从而突破中间寄主在时间、数  相似文献   

6.
了解赤眼蜂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通过相应技术,对赤眼蜂进行人工繁育。繁蜂选用松毛虫赤眼蜂做蜂种。选用柞蚕卵作中间寄主,用其卵扩繁赤眼蜂。赤眼蜂发育的最适宜温度22~25℃,湿度75%-80%。蜂与卵的比例为1:20或1:30。繁育出的寄生卵经过检测、挑选后制成蜂卡,装箱储存待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应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已成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在农林生产中广泛应用.由于应用面积的不断扩大,对赤眼蜂的需求量也与日剧增,当前生产上所采用的用自然卵(柞蚕卵、蓖麻蚕卵、松毛虫卵等)做中间寄主的土法繁蜂工艺,已经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为开辟新的中间寄主卵来源,简化生产工艺,使赤眼蜂的繁殖由用自然土法繁蜂向用人工卵工厂化生产方向发展,湖北、浙江、湖南等省,从一九七五年开始,先后成立了  相似文献   

8.
利用赤眼蜂防治森林害虫,必须在害虫产卵之前,繁育和贮备大量赤眼蜂,以便适时施放,消灭害虫于卵期。因此,冷藏寄主卵和寄生卵是赤眼蜂数量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人工繁育中的主要问题。本试验主要探讨赤眼蜂和柞蚕卵的冷  相似文献   

9.
山核桃天社蛾是山核桃树的重要害虫之一,过去对该虫多采用农药防治,不仅污染环境、杀伤天敌,而且随着害虫抗性提高,常发生害虫周期性暴发。为了推广生物防治技术,我们与昌北林业站协作,在山核桃天社蛾第一代卵期进行了释放赤眼蜂防治试验。蜂卡购自余杭县长乐林场,寄主卵新  相似文献   

10.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特别是贯彻中共中央(67)305号文件以来,各级党委以路线斗争为纲,加强了对防治林木病虫害的领导。当前群众性的防治林木病虫害科学试验运动正在兴起。最近召开的北方九省(区)防治林木病虫害会议,介绍了应用赤眼蜂、菌剂农药防治松毛虫,是一条多快好省的途径。一、赤眼蜂赤眼蜂是一种寄生性昆虫,有一对卵园形鲜红色的复眼,体长不超过一毫米。它能寄生在二百余种昆虫的卵,使寄主卵不能孵化,从而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它不仅能寄生松毛虫、松稍害虫,杨柳天娥,黄刺娥等多种森林害虫卵,而且能寄生玉米螟,大豆  相似文献   

11.
在开展生物防治松毛虫的过程中,特别是开展群众性的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解决中问寄主,是个主要问题。一九七三年,我们利用赤蜂眼防治松毛虫成功以后,到一九七四年春季,大搞群众性的繁峰治虫时,遇到突出的问题,是中间寄主有困难,贫下中农反应说:“繁峰治虫好是好,要生产队拿钱买寄主卵,这个问题不好解决”。怎么办?是靠国家拿钱买,还是发动群众走自力更生的道路来解决?我们认为,只能发动群  相似文献   

12.
苏联拉脱维亚里加森林公园4-15年新生松树遭受冬嫩梢、夏嫩梢、松顶芽、红松卷叶蛾的严重危害,采用化学防治无良好效果。后来采用生物防治法,利用拉脱维亚森林中的普通赤眼蜂进行防治。利用悬挂的硬纸盒(盒内装有杂谷害虫的卵卡),将赤眼蜂放进森林里。另将一些赤眼蜂放在实验室内繁殖,观察它对嫩梢卷叶蛾的效果。为了进行试验,预先采集这种不同类型的嫩梢卷叶蛾的幼虫和蛹,放在昆虫饲养室内培养至出蛾。当蛾产卵时,放进赤眼蜂。赤眼蜂对嫩梢卷叶蛾的卵的寄生力很强,寄生率达90%。在冬梢卷叶蛾的一个卵中,赤眼蜂能产6个卵。利用赤眼蜂防治嫩梢卷叶蛾的关键取决于放蜂的时间。第一次放蜂时间应是害虫开始产卵的时候;第二次放蜂时间是第一次之后相隔10天.  相似文献   

13.
柞蚕卵是繁育赤眼蜂的优良寄主。目前,在国内,多以柞蚕交配卵和剖腹卵作为繁育对象。由此,蚕茧需求量较大以及必须经过购茧、暖茧、催蛾、去雄、取卵等操作,因而,费用加大,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生产需要。为了发掘手续简便、卵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大量繁育赤眼蜂的寄主途径,今年对柞蚕制种余卵的经济效益,寄生效能和繁育技术进行若干摸索和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14.
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在我场已试用多年。实践证明,赤眼蜂对降低虫口密度,控制虫灾蔓延都有较好的效果,而且还能克服化学防治带来的一些弊病,具有一定发展前途。现将我场几年来试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情况整理如下。一、赤眼蜂的生物学特性赤眼蜂是多种卵寄生蜂,在自然界中,寄主多,繁殖力强,周期短,属于完全变态。发病起点温度为5℃,发育一世代需有效积温为235日度左右。  相似文献   

15.
赤眼蜂是多种害虫的卵期寄生蜂,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林业害虫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从我们多年放蜂治虫实践中,发现赤眼蜂在越冬期间,受气候环境条件影响,越冬后的种群数量有较大损失,造成初春种群密度降低。为提高林间赤眼蜂种群数量,我们进行了早期低量放蜂及补充寄主的试验。早期低量放蜂主要是在防治目的害虫之前,释放少量的赤眼蜂并补充寄主,让其在自然界依靠其它害虫卵或人工补充的寄主卵来繁殖,从而逐步扩大赤眼蜂种群数量,以达到在目的害虫出现之时,林间有足够数量的赤眼蜂。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为5~10年生…  相似文献   

16.
通常,繁育赤眼蜂采用有光繁蜂法,但它要求光线充足而均匀。光线不匀影响赤眼蜂的分布。考虑到赤眼蜂是凭嗅觉器官寻找寄主卵这个道理,我们在黑暗无光的条件下进行了无光繁育赤眼蜂的试验,结果如下:一、赤眼蜂在无光条件下的扩散试验用大房间散卵接蜂器繁育的松毛虫赤眼蜂作蜂种。在蜂种开始羽化时,以蜂卵比为(蜂种寄生卵和新鲜寄主卵之比,下同)1:10,把蜂  相似文献   

17.
《湖南林业科技》2009,36(6):F0003-F0004
赤眼蜂(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赤眼蜂是膜翅目赤眼蜂科的小寄生蜂,尤指赤眼蜂属而言。它的成虫将卵产在害虫的卵中,从而消灭害虫。其寄主范围广,能寄生数十种害虫的卵。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利用人工寄主卵繁殖赤眼蜂的研究获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于1980年开始应用人工寄主卵繁育赤眼蜂(简称人工卵蜂)防治害虫的小型田(林)间试验。连续几年的试验结果证明,人工卵蜂在出(林)间对害虫具有与天然卵繁育的赤眼蜂(简称自然卵蜂)同等的搜索和攻击能力。我们于1984年又分别在武昌九峰地区和青龙山地区再次进行了人工卵蜂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林间试验,并将防治面积扩大至1000亩。  相似文献   

19.
赤眼蜂寄主卵的贮存保鲜是目前生产中一个有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我们采用液氮(—195.8℃)冷冻保鲜法,通过对甘油,二甲亚矾、蔗糖、聚乙烯吡咯酮(PVP)和右旋糖酐等多种细胞冷冻保护剂以及用气体为介质的不同包装材料和冷冻方法试验获得了  相似文献   

20.
马桑蚕是一种用途广泛的资源昆虫,利用它的卵来作为赤眼蜂的寄主卵源,用于农林害虫生物防治,就是很重要的用途之一。蚕卵属于中型,卵壳较薄,剖腹取卵利用率低,也不能用于制种,一般不宜采用。而其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又表明:未交尾的雌蛾产卵很少,即使羽化后3天产卵量也只有15.1%,交尾蛾则有82.2%。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采用交尾蛾自产收卵是一种良好的方法。收卵场地根据鲜茧的多少,选用大小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